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小金川之战:清朝用20万兵力惨胜,但对中国的意义远超你想象

大小金川之战:清朝用20万兵力惨胜,但对中国的意义远超你想象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99 更新时间:2023/12/31 3:13:13

乾隆一生的褒贬很难定,但还是有一些功绩在身上的,就比如著名的“十全武功”中的大小金川之战。清朝为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好在效果巨大,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那这个战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战争背景

这就得追溯到明末清初之际,那个时候天下未定,各路英雄纷争不断。金川部落的首领,却悄悄的脱离战争。这个时候的金川看天下大乱,就算最后有一方胜利,统治全国,金川也不想再被他人掌控了。于是选择独据一方,成为割据势力。

但是清兵占领成都之后,对金川的势力进行了清洗,清朝想要统治金川,想让金川归附清朝。但是金川在面对清朝的强势碾压,却表现的如同一棵柔弱的小草。清朝很是震惊,感觉自己好像把大招给放空了。但是清朝依旧将自己的统治计划给进行了下去,一一给各位土司受封。

这个变故就出现在康熙60年,嘉勒奔的孙子莎罗奔向清朝投诚,还在出征羊炯中做出巨大贡献。四川巡抚见此人有一定才能,为人世故圆滑,就给他授予了副长官的头衔,还让他管理大金川的驻牧事务。

莎罗奔一时风光无两,春风得意。雍正元年,俊拉势力逐渐壮大,简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但是当时的朝廷并没有将它当做威胁的存在,并没有表示一定要将它清除。朝廷为了保持平衡就提拔了莎罗奔,授予莎罗奔大金川安抚司的职位。从此人们就将俊拉称为小金川,也就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大小金川之别。

这大小两个金川,互不干扰,各自为政,谁也不把谁放在眼里。但其实早在莎罗奔之前,明朝就已经通过以番治番的土司制度分别出了大小金川。只是在清朝这里才刚刚被承认,清朝才发现原来明朝的制度,有时候也很好用。让两个大小金川相互制衡,清朝则在其中渔翁得利。也许当时好用,但是时局会变,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最后清朝还是玩脱了。

金川之重

但是为什么清朝如此看重这一块地方呢,宁愿让他们互相争斗,也不愿意放手,无论如何都要划入清朝的统治之下?

大小金川作为藏民族的聚集地,又是其他藏族与内陆地区的桥梁纽带。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这简直是交通要道,不亚于命运的喉咙。

所以清朝统治者非常看重这块地方的治安和平,以求大清王朝的太平盛世。所以清朝统治者不仅仅是“以番治番”这一个政策,还有改土归流。

只不过改土归流在大小金川根本行不通,土司制度依旧在大小金川盛行。连云南贵州等地都已经改土归流了,但是大小金川之地实在偏僻,政策根本无暇顾及。

尤其是在这块地方上,百姓因为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交通闭塞落后,再加上土司制度的统治,形成了崇尚暴力,强取豪夺的社会风尚。在这里的少数民族,都是骜不驯,逞凶斗狠,素质低下。所以在这个区域,土司们经常发生火拼,动不动就打架,争斗,以此来达到掠夺资源,兼并土地的目的。

清朝的官员一来到这里,他们就假装改土归流已经成功。等到清朝官员一走,他们就本性暴露,又恢复原状,谁也拿他们没办法。而且在反复之下,大小金川的暴乱越来越严重。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乾隆初期,乾隆也很不爽。谁会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呢,这也算得上是一个恶黑势力。所以乾隆一改从前帝王恩威并施的策略,转而重威不重恩。

瞻对之战

大小金川中的土司瞻对,一直不服从清朝的管理,每次都是假意降服。但是也和别的土司一样,只做表面功夫。在背地里,其实经常掠夺别人的田地,互相仇杀,闹得百姓不得安宁,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乾隆皇帝觉得自己忍不了了,于是决定再次出兵征剿大小金川。清兵到达大小金川时气势汹汹,一到此地就接连胜利。清军将领庆复被如此简单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觉得这个清朝多年来头痛的问题也不过如此。

乾隆十一年,土司瞻对觉得自己的势力相对于清军还是较为弱小。打又打不过,但又不想放弃自己既得的利益。于是决定还是用以前的办法先瞒过清兵,让他们走了之后再重新聚集自己势力。

当清兵再次围剿瞻对的大本营时,瞻对自己把寨子给烧毁,伪装成所有人被烧死的假象。一具尸体也没有留下,这个伪装技术实在差的很。但是清军将领庆复为了早日回到朝廷,竟不管不顾,连这么简单的伪装都看不破。还上奏乾隆,说所有的叛军都已被烧死,无一人生还。

乾隆皇帝非常疑惑,怎么可能全部烧死,这到底得用什么计谋啊?但是乾隆皇帝很相信自己的官员,也觉得自己的眼光很好,居然找到了一个一口气就能消灭叛军的好将领。

乾隆皇帝当即就褒奖了庆复,夸他有能力懂计谋,庆复也说都是皇帝的功劳。两个人都在互相吹捧中飘飘然,谁也没有发现到不对劲。

这场战役没成功,不仅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让瞻对对清朝更加不尊重,觉得清朝都是一群熊包。还使得这个地方更加混乱,社会秩序变得更加不堪,加大了治理难度,平定叛乱的成本也因此提高。

莎罗奔发展壮大

就在清朝忙着对付瞻对的时候,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获得了自己哥哥的权利,还将哥哥的女儿嫁到小金川,成功达到控制小金川的目的。并且对其他土司进行控制,然后假装挑起矛盾进行斗争,探求朝廷的态度。

结果川陕总督和四川巡抚对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的动作丝毫不感兴趣,更不想出兵平息躁动。只是口头警告,让他别再闹出大的动作。

这一操作让莎罗奔放下心来,安心扩张自己的势力。终于在乾隆12年,莎罗奔占据明正土司所辖地域,对清朝宣战。川陕总督和四川巡抚,虽然两人互相指责,推脱责任,但是还是决定一面上奏一面派兵。但是却被莎罗奔给伏击,惨淡收场。

川陕总督试图再次使用“以番治番”之法,但是毫不起效。乾隆上窜下跳,无论是恩还是威,现在的莎罗奔都不吃。乾隆虽然气恼,但是还是决定拿出自己最后一张底牌张广泗

张广泗入川

张广泗在云贵地区上治理有功,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乾隆皇帝认为,如果在苗疆地区都能处理的游刃有余,那对付大小金川肯定也没有问题。

大金川一共有两个据点,一个在勒屋围,另一个则在刮耳崖。勒屋围有莎罗奔亲自把守,刮耳崖又在大金川要塞。这两个据点同等重要,所以张广是决定兵分两路,一举攻下这两个据点。六月末就开始进攻到了,八月都束手无策。就停在距离据点20里的地方,清军怎么也过不去。

清军只好暂作休整,待到来年开春之际再战。但是清军还没有对大金川发起进攻,大金川却觉得到了时机,直接一举杀退张广泗。

乾隆觉得肯定是自己派的将领不够多,于是又叫了一个岳钟琪。但是张广泗和岳钟琪两个人不对付,小矛盾,但是却致命啊。这直接就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两个人没商量好,各打各的,这能起效果吗?

乾隆皇帝看到两个人意见完全不同的奏折,最后都懵了,才知道这俩人有矛盾。这下剿匪不成,反而送了人头。乾隆皇帝这才知道自己干了一件蠢事,居然把两个政见不合的人,放一块去打仗,这要是不输才会奇怪呢。

张广泗和岳钟琪两个人打了一年什么效果都没有,白白浪费了一年时间。乾隆决定再找一个人,就不信还会输,于是派了傅恒去。

傅恒十一月出发,十二月就拿下小金川。还把大金川给围困死,一点物资供应都不让进。大金川果然弹尽粮绝,马困兵疲,没有再继续嚣张下去的资本了。这第一次战役就这样,以清朝胜利告终。

但是到了乾隆23年,大金川又卷土重来,挑衅清王朝。但是乾隆觉得挺累的,打来打去有什么好处。又不能放任大金川势力做大,吞噬土地。乾隆决定培植别的势力,例如边疆的大臣,用来干涉大金川,稳住大金川的局势。

但是无论是什么政策都不管用,最后大金川再次发动反清叛乱。看来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最后还是要打起来。乾隆皇帝一回生二回熟,这次的战争还是拖了很久,花了足足五年,耗费了足足20万兵力和白银6160万,经历了多次失败,最后清廷才获得大小金川暴乱的胜利,所以才说是惨胜。

结语

虽然是惨胜,但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对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是解决了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的政策,二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三是促进了经济发展,最后乾隆皇帝处理少数民族的方式给也后人留下了借鉴。

因此乾隆也十分自豪的把自己列为“十全武功”之首。但是对于乾隆平定大小金川的战争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乾隆通过平定大小金川是维护清朝统治主权,功德无量,然而还有人认为,乾隆坚持打这场战争,不仅使得清朝元气大伤,还劳民伤财。

总之现在看来,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也算是维护了中国在西南地区的领土主权,使得之后的西南地区稳步发展,民族关系也融洽了很多。文|依蔓子谈

更多文章

  • 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其实道理很简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中国,打仗,战术

    不知道大家再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古代中国的战争,两军对垒,拼的更多的是主帅的智慧以及军队的执行能力。反观国外尤其是欧洲,他们对个人战力的要求极高,更擅长正面直接对决。一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另一边则是双方互相冲锋,残肢断首满天飞。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复杂

  • 玉壁之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关陇雄风与敕勒飞歌的经典对决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玉壁之战

    公元546年10月的一天,西魏玉壁城(山西稷山西南);阴云密布,秋风萧瑟。城门口当先站着一个衣衫破烂,浑身血迹却又被绳捆索绑的年轻人。年轻人的旁边,是东魏的仓曹参军祖珽。在他们两人的身后,是一队满身戎装,手拿兵刃的东魏军士。只听祖珽高声向城上叫道:有请韦将军上城答话!不多时,一员大将出现在城楼的垛口

  • 史上第一恐怖的病毒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史上,第一,恐怖,的,病毒,是什么,埃博拉,埃,

    埃博拉是排名世界第一的恐怖病毒,致死率高达90%左右,它比艾滋病还要厉害百倍,它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束手无策,很多惊悚电影和悬疑小说都把它当成主角。它首先在非洲的扎伊尔猴子体内被发现,曾经令整个村庄的人都死亡。生物学家把它列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1976年8月26日,刚果北部城镇的44岁教师马巴罗罗科

  • 1862年9月30日: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1862年,9月,30日,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实行,

    1862年9月30日(农历1862年闰8月7日),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19世纪中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结束封建城邦割据。这是和全民族的利益一致的。但是怎样实现统一呢?当时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各邦王朝,建立统一的

  • 1932年9月30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1932年,9月,30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生,

    1932年9月30日(农历1932年9月1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生。石原慎太郎(1932年9月30日-),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须磨区,日本小说家、画家,同时也是日本著名右翼保守政治家,主张反对中国民族主义及美国帝国主义。毕业于一桥大学法学部,现任东京都知事(市长)。他是国际知名的反华和反美分子

  • 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独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独立,1960年,10月

    1960年10月1日(农历1960年8月11日),尼日利亚独立。尼日利亚是非洲古老的国家之一,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它位于西非东南部,东邻喀麦隆,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西接贝宁,北界尼日尔,南濒大西洋的几内亚湾,面积92.4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

  • 1966年9月30日:博茨瓦纳独立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1966年,9月,30日,博茨瓦纳,独立,1966年,9月,

    1966年9月30日(农历1966年8月16日),博茨瓦纳独立。公元13-14世纪,茨瓦纳人由北方迁居于此。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1836年,布尔人(南非荷兰人)占领。1885年,英国人取代布尔人,并将该地北部划为英保护地,南部为英属贝专纳。英属贝专纳于1910年并入南非联邦。北部保护地于1966

  • 1982年10月1日:科尔出任西德总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1982年,10月,1日,科尔,出任,西德,总理,1982年

    1982年10月1日(农历1982年8月15日),科尔出任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1930年4月3日出生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1947年加入基督教民主联盟。195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1976年任莱茵兰--法尔茨州总理。1973年起担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1982年10月1日社会民主党

  • 1962年的中印战争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1962,年的,中印,战争,真相,1962年,中国军队,在,

    1962年,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侵占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发起了自卫反击战争。印度军队长期没有战争的洗礼,再加上仍处于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最后印度军队大败亏输,从东西两线全面撤退。解放军开始攻入印度境内,这个印度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致使印度至今仍对那场规模不大的战争记忆犹新。一、印度举国震惊

  • 1941年9月29日:苏美英三国领导人举行莫斯科会议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1941年,9月,29日,苏美英,苏,美英,三国,领导人,

    1941年9月29日(农历1941年8月9日),苏美英三国领导人举行莫斯科会议。1941年9月29日-10月1日,以哈里曼为首的美国代表团、以比弗布鲁克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和以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三国部长级会议,讨论如何有效地援助苏联作战的问题。会议于10月1日签订对苏供应议定书,规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