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商族属于“子”姓,因曾经聚居在商丘一带,所以称为“商”。他们驯养了水牛,用于耕地,制作牛车用于运输。他们养的水牛大量卖往其他部族,所以很有经济实力。
在夏朝后期,趁着几代夏王不管事的空档,商国吞并了有易氏、皮氏等周边小国。到公元前17世纪时,商已经扩张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东方诸侯。他们的首领天乙把都城从商丘迁到了亳城(帝喾曾定都于此)。
天乙与有莘氏联姻,娶了有莘氏首领的女儿做妃子。这个妃子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带来的一份嫁妆:一个名“伊挚”的媵臣。所谓“媵臣”就是陪嫁的奴隶,可见当时伊挚的身份是非常低贱的。但这个奴隶特别励志,他既学会了占卜,还学会了巫术,更重要的是他还会做菜,厨艺比少康和刘累都要厉害。这是一个集预测师、巫师、厨师于一身的多面手。在迎接有莘氏的时候,商汤看到新娘带来的奴隶中有一位身上背着鼎锅和砧板,非常显眼,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后来,商汤尝了他做的几道菜,赞不绝口,便问他是怎么做出来的?是不是放了特殊材料?伊挚并没有直接回答商汤的问题,而是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商汤的下巴都被惊掉了,身子倾斜过去,差点摔倒在地。从此把这个奴隶视为神人,任命他为右丞相,凡事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从些,伊挚更名为“伊尹”。伊尹说往东,商汤绝不往西。
伊尹和左丞相仲虺(也是个人精)为商汤设计了一套改朝换代的方案,包括收买人心,招兵买牛(当时还没有马,只有牛),剪除夏朝外围屏障,直捣夏都斟鄩等步骤。
为了收买人心,商汤表演了一场“网开一面”的大戏。有一次商汤外出,在野外看到有猎人四面张网,将野兽全部围在中间。商汤说,你这样不是把怀孕的母兽、幼兽也全部杀了吗?太残忍了,不要赶尽杀绝嘛,你把网去掉三面,所有的损失都由我负责。猎人于是撤掉了三面,只留下一面,那些被围的野兽无论公母老幼瞬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事后,伊尹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商汤的德行已经超越了人类,连禽兽都兼顾到了(“商德至矣,及禽兽!”)。各诸侯国的人被感动得眼泪汪汪,对商汤充满了无限的向往,都争着要去做他的百姓。其实,那个猎人大概率是伊尹安排的,而那些禽兽则是从各地收购来的。
下一步,开始消除夏朝的外围势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葛国。因为它处在商都毫城的东南,与商国接壤,双方关系一直不好。但葛伯(葛国首领)对夏王朝却是忠心耿耿。如果不消灭葛国,将来一旦和夏桀对抗,他就会从背后攻击毫城,使商汤腹背受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但要想消灭葛国,得要找个理由啊。否则师出无名,前面的收买人心就白干了。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实在没发现葛伯有什么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找来找去,发现他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按时祭祀。
商汤便派人去质问葛伯:你何以“不祀”?
葛伯说:我没有祭祀用的牛羊。
商汤便派人给葛伯送去了牛羊。
但这些牛羊很快就被葛伯的人吃了,仍然不祭祀。
商汤又派人来问:你何以“不祀”?
葛伯说:我没有谷米。(噢,难道平时是吃树叶的?)
商汤便派人来给他种田,帮他生产谷米。
葛伯实在是忍无可忍,你商汤又不是我的上级领导,我祭不祭祀关你鸟事?竟然没完没了地来干涉我的内政,国与国之间应该平等的,你为什么要凌驾于我之上?葛伯越想越气,便派人去阻止商汤派来种田的人。而商汤的人非但带了农具,还带了武器,声称非要帮他们种田不可,谁要阻拦,格杀勿论,于是双方就发生了械斗,商汤的人被打死了一个。
好,这下终于有了借口,就算把葛伯千刀万剐也不怕国际舆论的谴责了。商汤便集结军队,对葛国发起了进攻,很快就把它吞并了。
解除了这个后顾之忧,商汤进而吞并了有洛氏、荆、温等小国。势力逐渐向夏王朝的核心区渗透,目标是拆除挡在前进道路上的三个绊脚石:顾、豕韦、昆吾这三个诸侯国。他们像门神一样守护在夏朝的东面。不拿下他们,就没办法直接去进攻夏朝的都城。
二
但商汤的系列行动终于引起了夏朝高层人士的警觉。老丞相关龙逢提醒夏桀,再不取采措施将后患无穷。夏桀听后大怒,把怀里的琬(或琰)一把推开,站起来说:他天乙不按时进贡也就算了,竟然敢来抢老子的地盘,是可忍孰不可忍?把他叫来,我要好好地把他修理一番!
于是,商汤就接到了夏桀的一个会议通知,叫他某月某日到都城来开会,商讨一下某某某问题。
商汤用脚趾头都能猜到这是一个陷阱,去了就是有去无回。怎么办?难道现在就起兵,但以目前的实力能打得过夏桀吗?或者拒不到会,等着夏桀派兵来攻打自己?那还不是一样。商汤把伊尹、仲虺等众臣召来商讨对策。
大家都说不能去开会,去了就是死路一条。他们甚至叫嚣着要立即起兵,杀向夏都,将夏桀绳之以法。
只有伊尹说,去吧,没事的。
啊,又不是你去,说得倒轻巧。
伊尹分析说,如果不去赴会,夏桀肯定会派兵过来,以我们现在这点兵力,根本就挡不住他们的攻击。而如果我们主动起兵去攻打夏朝都城就更不现实了,它外围的昆吾氏、顾氏、豚韦氏就够我们喝一壶的。到时他们联合反攻,我们仍然会被消灭。所以,现在起兵还不行。如果去了会不会有危险呢?危险肯定有,但不至于被杀。因为夏桀现在的财政十分紧张,他无非是想要钱,杀掉商侯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听完伊尹的分析,商汤逐渐冷静了下来。想想以自己目前的实力,确实还没到和夏桀撕破脸的时候。于是决定去。
但其他大臣还是强烈反对,说这样太冒险了,如果夏桀不按常理出牌怎么办?因为从他的行事风格来看,根本不像是个正常的人。
伊尹说,实在不放心,要不咱们占一卦?
伊尹占卜一向很灵,众人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取来一个大乌龟壳,放到火堆上面去烧。伊尹闭着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神龟决我大事情!……当听到卜卜卜的炸裂声后,伊尹把乌龟壳扒了出来,翻看上面的裂纹,因为不同的裂纹代表着不同的预测结果。
商汤等人根本看不懂,都紧张地盯着伊尹的面部表情,希望从他脸上读出什么信息。
嗯,这个,性命无忧,虽有磨难,但终得大吉!伊尹很淡定地作出了这样的断语。
商汤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只要性命无忧,其他一切都好说。
于是,他就带着几个人出发了。
三
商汤刚走进夏都斟鄩的城门,立刻就被逮捕了。然后被移送到“夏台”监狱,一个专门关押犯人的土牢。
逮捕商汤的罪名是他长期偷税漏税。不仅商汤多年没向朝廷进贡,他的祖上已有好几代没有进贡了,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杀了他都不过分。但夏桀还是决定先把他关起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得知商汤被抓,亳城立即炸了锅,所有的人都埋怨伊尹,说是他把首领送进了火坑。伊尹安慰大家,我早就说过会有“磨难”,但终究是“大吉”,你们别慌,我一定会把首领救出来。
于是,伊尹带足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还有他的鼎和俎,因为别人的厨具用起来不顺手。他以商汤夫人有莘氏的使者身份来到夏都。因为有莘氏要和夏桀攀亲戚。夏朝的开国君主夏禹的母亲也出自有莘氏,虽然已经过去了五百年,但双方毕竟还是亲戚。
伊尹到达夏都后,向朝廷进献了大量贡品,将多年来的欠帐都补齐了。并代表有莘氏一族向夏桀问好,祝他身体健康,长命万岁!然后弱弱地问,什么时候可以把陛下的亲戚放出来?
夏桀很迷糊,问要放谁的亲戚?
有人提醒他,就是那个商汤。
哦,但是,天子犯法,尚且要与庶民同罪,既然是我的亲戚就更不能徇私枉法了,是吧?你先回去等着吧。
伊尹并没有回亳城,而是去找了妹喜,给她献上了一大堆珍珠玛瑙。
自从夏桀得了岷山氏两个美女(琬和琰)后,妹喜就一直处于失宠的状态,已经很久没有人来巴结她了。伊尹的举动让她颇感意外,问他为何来烧自己这个冷灶?有何企图?难道是?想歪了。伊尹说,想请她帮忙救个人。妹喜知道他要救谁,说自己现在也很难见到天子,这个忙恐怕帮不上,伊先生还是去求别人吧。
伊尹说,我有办法让您从新获得天子的宠爱。
妹喜这个花痴立马来了精神,快说,有什么办法?
伊尹说,我有鼎俎。
妹喜将信将疑,但还是许诺只要能帮她重新得宠,她保证把那个天乙救出来。双方就此达成秘密协议。
伊尹的办法就是教妹喜做菜,向她透露了一个秘方,在菜中放一种味道很爽但很容易上瘾的东西,只要夏桀吃一次她的菜,就会想着吃第二次、第三次……长此以往,夏桀就再也离不开她了。
妹喜为了夺回爱人的心,也是拼了,她拿起菜刀、勺子跟伊尹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没几天就学得差不多了,因为关键在于那个秘方。问题是,妹喜由于失了宠,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夏桀才会来看望她一次。于是,这一等就是大半年,商汤在土牢里被关了快一年了。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把夏桀给盼来了。妹喜非常深情地邀请夏桀共进晚餐,说自己学会了几个菜想请他品尝。妹喜是夏桀的大老婆(元妃),她要亲自下厨,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当晚夏桀就决定留发下来共餐,但仅是共餐而已。
妹喜便动手做起了菜。看着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夏桀也有些感动。他虽然荒淫无度,却并不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当晚和妹喜喝了好几盅,尝了她做的菜,真的是与众不同。几盅酒下肚,他俩便追忆起了两人共同的初恋时光,情到深处,你懂的。果然,第二天,夏桀又来了。就这样,他俩回到了以前如胶似漆的状态。妹喜简直是枯木逢春,又恢复了当年的魅力。(这段情节属于虚构,但伊尹在斟寻呆了三年,确实与妹喜来往密切)
她并没有忘记对伊尹的承诺,便开始给夏桀吹枕头风,说商汤这个人也没什么大罪哈,只要他认罪悔过,要么就把他放回去算了?夏桀也觉得敲诈得差不多了,于是决定放人。
商汤认真忏悔了自己的罪行,保证以后坚决服从朝廷的命令,按时进贡,绝不拖欠。
在监狱里呆了一年之后,商汤刑满释放,回到了亳城。
但是,伊尹作为人质被留了下来。同时担任商汤的间谍。
四
毫城的官员和百姓们跑到边界上来迎接,但商汤并没有什么感慨,只是吩咐仲虺等人赶快作好准备,尽快发起进攻,不能再耽搁了。因为夏朝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强大,由于夏桀的税收太重,早已是民怨四起。商汤在夏台监狱的一年也没有闲着,他做了大量的调查,发现他的牢友们几乎都是交不起粮食税才被抓的。他们都渴望着有人去解放他们。
在夏台被关了一年后,商汤“悟道”了,他的价值观已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不再是为争帝位而帝位,而是肩负了上天的使命,要去解救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一想到这些,商汤顿觉自己很高大上,浑身充满了力量,都快被自己给感动死了。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商汤,已经超越了自我,具有了真正的天下情怀。商国的臣民也发觉他们的首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他产生了敬畏。
商汤集结东部的诸侯联军,不断向西推进,经过几次大战下来,先后消灭了顾、豕韦两国。但在进攻昆吾时,夏王朝派兵支持昆吾,使商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后来连续发动了多次进攻,丝毫没有占到便宜。商汤一筹莫展,便派人给伊尹送信,希望他快点从夏都脱身,回来为自己出谋划策。
而此时身在夏都的伊尹已是如坐针砧。自从商军进攻昆吾,与夏朝军队正面交锋以来,他作为商汤的人质随时都面临被杀的危险。朝廷一直有人在监视他。要不是妹喜罩着,他可能死过好几回了。必须尽快想办法逃走才是上策。但要逃走又必须先获得朝廷的信任,让他们放松警惕。
在国家危亡之际,夏桀仍然是酒色不离身,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对国事不管不顾。当时朝堂上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忠臣,就看他是否对夏桀的荒淫作风进行劝谏。关龙逢就是因为时常劝谏夏桀而被人们视为大忠臣的。
伊尹也要做夏臣的“忠臣”。在一次大型宴会上,他端着酒杯(觞)向夏桀敬酒,并大声地对他说:陛下如果再不听从群臣的劝谏,恐怕很快就要亡国了!(“君王不听群臣之言,亡无日矣!”)
在场的其他官员听到伊尹这句话,深感意外,想不到这个商汤的奸细也是一位忠臣。
夏桀似乎也没怎么生气,只听他说道:你个臭厨子又在这里妖言惑众。你不知道吗?只要天上有太阳,我就有天下。天上的太阳不死,我的天下就不亡。(“天之有日,由吾之有民,日亡吾乃亡也”)
有了这次表现之后,朝廷对伊尹的监视放松了很多。他便找了一个出差的机会,趁机溜回了商国亳城。
五
正在商汤一筹莫展时,伊尹回到了他的身边。他们便开始了新的谋划。夏桀在位的第三十一年,按照伊尹的建议,商汤以小股部队在南面牵制昆吾氏的主力,自己抡着斧头亲率商军主力北上山西,然后调头迂回到昆吾的后方,从它的背后发动突袭。昆吾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城邑被攻占,昆吾亡国。至此,夏都外围的屏障已全部扫清。
而就在此时,夏朝的大忠臣关龙逢因多次劝谏而触怒了夏桀,被关进监狱,然后就死了。不知是自杀还是他杀的?估计是自杀。因为夏桀虽然荒淫,但并不残暴,也不嗜杀。你想他连商汤这种危险分子都能放过,难道放不过辅佐了自己几十年,行将就木的一位老部下吗?而关龙逢之所以自杀,很有可能是想不开,自己辛辛苦苦辅佐了夏朝两代天子,临老了却要被关进监狱。其实夏桀只是想教训一下他,免得他总是唠叨个没完。但没想到士可杀不可辱,关龙逢在狱中把自己给解决了。他是想以这种方式向夏桀作最后的死谏。
但关龙逢一死,围绕在夏桀身边的就完全是一群阿谀奉承之徒了,他们报喜不报忧,使夏桀无从得知外面的准确信息,而一心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
商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调动了70辆战车,6000名商族武士,还有其他诸侯的军队,组成了一支大约1万人的联军,对夏王朝进行最后的决战。
我们在此略作战前分析,以了解当时的大致情况。商汤出动了70辆战车,但这个不是马车,而是牛车,主要是用来运输兵器、粮食等战略物资的。马车要到商朝中期与西北游牧民族交往后才会出现。每辆牛车配备2-3人(不能用周朝的司马法来计算),则商军全部加起来不超过7000人。而他们又是全员出动,所以商国的总人口大约在3.5万左右。但不要少瞧这点人口,在当时达到3万以上的就已经是超级大国了。别看那么多的这个氏那个氏,其实很少有超过一万人的。当时虽然有了青铜器,但这种金属太昂贵,只用作了贵族的礼器和军队的兵器。农业生产中用的还是木器和石头。而且青铜器在翻地时容易折断,也不方便。因此农业生产一直上不去,人口增长也就很缓慢。要等到战国时期铁器的大量使用,人口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反观夏桀,他外围有四个诸侯,虽被商汤收拾了,但他还有十二个支氏,人口至少在10万以上。所以从人力资源来说夏桀的实力还是强一些。但是,因为过重的税收,他已经失去了民心,人们甚至喊出了“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的口号,要与他同归于尽。
此外,当时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建立常备军。包括夏桀也没有。不是不想建,实在是养不起。本来粮食产量就低,如果还有一大帮人不做事,那得让另一部分人捐出口粮,自愿饿死。所以,每次打战都是临时召集的。军粮是各人从自己家里带来的,耗在军队里又没有军饷可领,吃的还是自家的东西。所以,战一打完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由于没有常备军,如果搞突然袭击的话那就是致命的。
六
战前,商汤发表了誓师讲话,内容被摘录在《尚书·汤誓》中,他自称“小子”,说不是小子我想攻打夏桀,而实在是他的罪行堆积如山,罪无可赦。上天命令我去消灭他。我害怕天老爷,不敢不采取行动。你们服从我的指挥,就是服从天命,我就重赏你们。如果不服从我的指挥,就是违抗天命,我就要“戮”了你们。
然后就率领这1万人向着夏朝都城进发了。
夏桀的身边只有一支护卫都城的小部队,人数五六百左右。而且他正被一群马屁精包围着。他们为了讨好夏桀,只报喜不报忧。这群马屁精肯定得到过商汤和伊尹的暗中资助。他们向夏桀提供的信息都是对商军有利的。所以当商军集结的时候,夏桀没有任何反映。当商军攻到城门口时,他这才大吃一惊。
但为时已晚。由于手中的兵力太少,夏桀根本不敢接战,带着卫队仓皇逃往西面的有娀氏,准备在那里组织反攻。但商军很快就追了上来,双方交战,夏桀大败。他接着逃往安邑附近的鸣条,商军又追了上来,夏桀再败。再逃至三?,商军再追,最后在一个名叫到“焦”的地方把夏桀抓获了。
接下来,众人商讨如何处理夏桀。大多数人主张杀了他。但商汤不忍心,再怎么说当初他也放了自己一马,这一报还一报,他商汤也要放夏桀一马。于是就把他流放到了“历山”(具体位置不清楚),允许他把自己的妻妾(包括妹喜)一起带到流放之地。
推翻夏朝后,商汤回到亳城,召开诸侯大会,登基称帝,宣告夏朝结束,商朝开始。
商汤开朝第一件事:改正朔、易服色。
所谓“改正朔”,就是定历法。以前夏朝是以“寅月”为第一个月的(现在仍是以寅月为正月)。商朝为表明自己比夏朝更进步,往前推了一个月,规定“丑月”为正月。还要确定哪一天是大年初一。用“干支”纪年、月、日,六十甲子循环不已。每年365天,比月亮绕地球12圈的时间多出了几天。多出的部分以“闰月”解决。
而“易服色”就是确定代表吉凶的不同颜色。商朝以“白色”为吉祥色。所以你如果穿越到商朝,看到有人穿着白衣带着白帽,不要以为他们在办丧事,人家也许正在举办婚礼。
夏桀在历山呆了一段时间,带着妻妾逃奔到了南巢(今安徽巢湖东岸)。他在那里竟然还有500部众。商汤对他放任不管,没有再派人来打扰他。几年之后,夏桀在悔恨中病逝,也算落了个自然死亡。听说夏桀在南巢去世,商汤在亳城举行了追悼大会。他亲自主持,哭天抹泪的。不管商汤是真的还是装的,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不简单了。与后世的亡国之君比起来,夏桀真的是非常幸运。
作者:伯柏煊,非虚构类作家。侧重于中华上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