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纪念抗日英雄:血战淞沪的五位英雄将领都有谁

纪念抗日英雄:血战淞沪的五位英雄将领都有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19 更新时间:2023/12/15 20:20:33

1937年8月13日,枪响上海滩,淞沪会战由此开始。“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无数战士抱此信念,为国捐躯。时光过去了78年,我们已无法亲见他们浴血杀敌时的英勇,但他们甘为祖国牺牲自己的悲壮,早已铸化为我们民族记忆的丰碑。

黄梅兴

会战中牺牲的首位高级将领

黄埔军校一期的高才生黄梅兴,在淞沪会战爆发时已是牌部队第88师第264旅的旅长,军衔少将。在其行伍生涯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是常态,以至于黄梅兴带的队伍有“搏命部队”的称号。

在淞沪会战的头几天里,第264旅奉命守住虹口阵地,并伺机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进攻。日军不仅组织重兵向第264旅阵地发起集团冲锋,还调来飞机轰炸,战况往往在十几分钟内出现逆转,黄梅兴干脆把旅部设在一线,以便临机处置。由于位置突出,旅部多次被炮火击中,副官劝黄梅兴赶快撤离,他大声说:“一个军人怎能怕死呢!”

1937年8月14日16时,第264旅不仅瓦解了日军的进攻,还把战线推进至日军司令部附近,而敌人的抵抗也更加疯狂。傍晚时分,黄梅兴观察到日军防线的一个弱点,随即电告师部,表示将在天黑前拿下目标,随后他亲率预备队投入巷战。战斗中,一发日军迫击炮弹在黄梅兴身边爆炸,他不幸以身殉国,成为会战中首位牺牲的中国高级将领。1938年,泽东在延安发表的《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高度评价黄梅兴等烈士“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姚子青

与宝山城共存亡

姚子青和黄梅兴不仅是广东同乡,还是黄埔军校师弟师兄关系。比起黄梅兴的标准军人形象来,平日里戴一副眼镜,举止庄重儒雅的姚子青更像是教书先生。然而表相往往具有“片面性”,作为国民党嫡系第98师第292旅第583团的主力营营长,姚子青一上战场却异常勇猛,当所部奉命开赴上海前线时,他向妻子嘱托道:“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

1937年8月31日,姚子青部奉命把守三面受敌的宝山县城,尽管取胜机会渺茫,但他依然鼓舞部下“誓与宝山共存亡”。据日本第3师团作战日志记载,该师团以战斗力最强的第68联队主攻宝山,本想借舰炮的帮助,“先轰炸,后占领”,轻取只有低矮城墙屏障的宝山城。然而,姚子青营绝非“软柿子”,他们将短促出击、缺口反冲击、逐屋巷战以及设置假目标等战法结合起来,一次次打退日军进犯。直到9月5日,日军又把第11师团一部加强到宝山前线,经过两天的鏖战,才撕开姚子青部的防线,杀进城内。

9月7日晨,优势日军涌进宝山城内,已丧失建制的姚子青营与敌展开巷战。战至最后,全营除一名到后方报信的传令兵外全体牺牲,营长姚子青也在巷战中阵亡,年仅28岁。正因为姚子青营的顽强战斗精神,令以凶暴着称的日军第3师团也为之震惊,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吴克仁

会战中军衔最高的殉国者

对早在1931年“9·18事变”中就失去家园的东北军来说,能参加淞沪会战是期盼已久的事情,当“不抵抗”政策的束缚一朝解脱,这些背井离乡的将士们不惜用生命去实践“打回老家去”的铮铮誓言。

基本由东北子弟组成的第67军是在1937年10月底开进淞沪战场的,当时战局对中方极为不利,11月5日,日军第6、18、114师团及第5师团一部在金山卫登陆,直扑松江,对正在苏州河一线苦撑的中国军队主力构成侧翼威胁。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撤退时间,第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率部于6日傍晚抵达松江,挡住日军第6师团的去路。

经过长时间消耗,中国多数部队已现疲态,用老将冯玉祥的话说:“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无数部队填进去就熔化了!”然而第67军在蒙受巨大伤亡后依然斗志旺盛,连日军也深感敬畏。从11月6日到8日,不满员的第67军同得到重炮、飞机支援的日军第6师团展开逐街逐屋的争夺战,吴克仁更是亲赴一线督战。8日夜,吴克仁在完成守城三日的任务后,率部数千人向昆山突围,没想到在次日傍晚遭到日军截击,吴克仁不幸殉国,成为淞沪会战中牺牲的中国最高将领。

阎海

“中国无被俘空军”

渴望用死来洗雪“不抵抗”之耻的东北英雄远不止吴克仁军长一人。同样因“9·18事变”逃难到关内的阎海文,把日本侵略者视为仇敌,他在日记里写道:“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1936年,他如愿成为中国空军第5大队的一员,驾驶战机巡逻在长江沿线。

淞沪会战爆发后,阎海文所在的第5大队奉命支援前线。8月17日,第5大队计划派出6架飞机,支援陆军第88师围攻虹口日军司令部,阎海文积极请战,他对上司说:“我是一个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为东北三千万同胞报仇!”最终,他获得出征机会。令人遗憾的是,在完成轰炸任务即将返航时,阎海文的座机被日军炮火击中,跳伞时因风向改变落入敌方阵地。被围后,阎海文宁死不降,拔出随身手枪击毙日军多人,随后在“中国无被俘空军!”的呐喊声中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时年21岁。有感于阎海文的英勇,日军为其建坟,坟上碑文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

1937年10月,日本东京举办“中国空军勇士阎海文展览会”,展出其生前遗物,而这些遗物直至抗战结束后才回到中国。

沈崇诲

誓与敌舰同归于尽

沈崇诲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在旧中国堪称“精英中的精英”,更不用说他还是清华大学足球队的成员。“9·18事变”后,沈崇诲以实际行动投笔从戎,报考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空军第2大队第9中队中尉分队长。

上海战事打响后,沈崇诲所在的第2大队装备了轰炸机,随时准备出击。8月14日晨,他和战友驾驶21架诺斯罗普-2E式轻轰炸机,向吴淞口一带的日舰以及日军控制的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等据点实施凌空投弹,然后全体安全返航。下午,全大队21架飞机再次分两批出动,轰炸了上海日军目标,取得较大战果。

8月19日,沈崇诲和战友驾驶7架飞机,经长兴、吴兴向上海方向飞去,轰炸佘山附近的日舰。当飞机飞抵南汇上空时,他所驾驶的904号飞机发生故障,尾部冒出青烟,飞机减速,落在机队后面,如果迫降着陆或者弃机跳伞,均可落入己方阵地。但沈崇诲却与同机飞行员陈锡纯一起,驾驶出故障的战机及其携带的炸弹,从高空冲向附近海面上的日本军舰,与之同归于尽。沈崇诲殉国时年仅26岁,为表彰其英勇精神,国民政府追赠其空军上尉军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淞沪会战民国

更多文章

  • 淮海战役发生的原因?淮海战役共分几个阶段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中第二个打响的战役。济南战役以后,国民党徐州“剿总”刘峙集团60万人,企图在徐州附近阻止华东野战军南下与中原野战军会合。为完成中央军委提出的“冬春夺取徐州”的任务,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进行淮海战役。根据毛泽东指

  • 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如何用两根黄瓜逼死黄百韬?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淮海战役,黄百韬,蒋介石,民国

    近日无事,下了经典老电影《大决战》来看。在第二部《淮海战役》中,黄百韬死守碾庄,可在华东野战军的强攻面前,依然落得个全军覆灭、横死战场的下场。当解放军攻破黄百韬指挥部,黄百韬一行从地道里匆忙逃出来之际,我发现黄百韬手中拿着一条奇怪的东西。开始,勇哥以为,这是指挥刀一类的东西。可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根已

  • 不是神话一碗粉条劝降敌军两个师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2日下午,家住萧县杭子村,时年19岁的我正在村后拾柴火,被两个离队到村上抢东西的国民党兵抓住,不由分说,两个大兵把子弹袋子都套在了我的肩上,逼迫我为他们做事。此时,华东野战军已把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铁桶似地围在了以青龙集、陈官庄、李石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杜聿明

  • 淮海战役刘伯承巧施心理战:一封信降敌军一个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淮海战役,刘伯承

    1948年12月上旬,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黄维兵团被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团团围困于淮海战场的双堆集附近地区。为了尽快瓦解和消灭敌人,我军在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也对敌发起了强大的心理攻势。在我军包围中,国民党第八十五军二十三师师部及两个团被困在双堆集以南小王庄地区。八十五军原系蒋之嫡系汤恩伯、王仲廉旧

  • 佩剑将军张克侠潜伏国民党19年 淮海起义扬名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7月7日是张克侠逝世31周年纪念日。张克侠,1900年10月7日出生。1923年,他加入冯玉祥将军部队。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张克侠在国民党军队上层人物中积极开展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活动。1948年11月8日,张克侠与何基沣一起率部在贾旺、台儿庄防地举行起义,受到毛泽东、朱德的

  • 淮海战役奇闻:“猪肉粉条”劝降国民党两个师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2日下午,家住萧县杭子村,时年19岁的我正在村后拾柴火,被两个离队到村上抢东西的国民党兵抓住,不由分说,两个大兵把子弹袋子都套在了我的肩上,逼迫我为他们做事。此时,华东野战军已把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铁桶似地围在了以青龙集、陈官庄、李石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杜聿明

  • 南苑保卫战趣闻:演习地雷未及清除 致日军伤亡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平津战役,民国

    “九·一八”事变后,为进一步充实部队的骨干力量,1936年年底,宋哲元聘张寿龄为教育长,成立了以培训大、中院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团。宋哲元自兼团长,军训团分西苑、南苑两分部,于1937年1月正式开学。父亲孙麟(字伯坚,晚年用名寿仁,黑龙江呼兰人。此时任二十九军军官教

  • 解密:1948年平津战役林彪为何爽快调兵入关?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平津战役,民国,林彪

    《党史博览》发表文章《从平津战役中的东北野战军看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文中记述中央军委和平津战役指挥员之间通过发扬民主,往返电报讨论,最终形成决策的过程,也可从历史的原貌中看到林彪和毛泽东的关系,摘编如下。194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从北平地下党的几个渠道获悉:傅作义要派快速部队偷袭石家庄,企图威

  • 解读:着名的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是谁指挥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平津战役,民国

    导读: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为统一平、津地区的作战行动,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负责统一指挥东北、华北的参战部队。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和管

  • 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各个歼灭--评论平津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平津战役,民国

    导读: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它是由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处于华北的敌傅作义集团面临着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