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诸葛亮与周瑜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诸葛亮与周瑜以少胜多的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58 更新时间:2023/12/7 14:15:57

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军的一次决战。话说曹操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欲先灭掉刘表,再顺着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之战的影响

这场战役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场战役的大败也让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可能性,而孙权刘备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的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评价赤壁之战

按照《三国演义》的故事,赤壁之战是以弱胜强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以少胜多而大败曹军得益于孙刘在强敌紧逼的危难关头而结盟抗战,加上周瑜精密的指挥。而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多年来,对赤壁之战的讨论和评价诸多。

比如,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是因为急性血吸虫病。他说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就染上了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加上战时体力消耗,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着名战役就列举了赤壁之战。他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孙刘联军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赤壁之战三国战争诸葛亮周瑜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真相:曹操自己说八十万 那是虚数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壁之战,曹操,三国,战争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原蒲圻市)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

  • 战争谜题:第一次鸦片战争惨败的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鸦片战争,清朝,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

  • 鸦片战争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什么是鸦片战争开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鸦片战争,闭关锁国,清朝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闭关锁国使清王朝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因此鸦片战争闭关锁国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呢?鸦片战争闭关锁国之间又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早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之前就实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禁止靠近海边,以此方式来断绝台

  • 清朝官员分析鸦片战争:火炮命中率低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鸦片战争,清朝,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以此事件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起因、过程和结果大家都已经很熟悉,无须赘言。至于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像林则徐这样有眼光有魄力的英雄也无力回天,同时,也和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有很大关系,中国在武器上吃了亏。不过,对于远去的历史,

  • 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后紧接着就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清朝,战争

    1851年,鸦片战争的余波才刚刚平息下去,民间就有一股势力在长期的准备之后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就是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于是一场长达14年的动乱就开始了。许多人点评太平天国的运动时都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其实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缘由,太平天国自然不是无缘无故就发起的。这样一场声势

  • 如林则徐来指挥鸦片战争大清是否有战胜的可能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鸦片战争,林则徐,清朝战争

    公元前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战败,不得已与英国等在南京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一场战役西方列强用船坚利炮打破了清廷的国门,为此身在北京的道光皇帝甚至去太庙哭了一场,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皇帝是否意识到了鸦片战争的结束远远还不是结束。但是当时朝中已经有了一种声音,提到了林则徐。他们认为

  • 鸦片战争失败最大的原因其实是他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鸦片战争,清朝,道光皇帝,清朝名人战争

    时至今日,鸦片战争虽在中国是必修课,而在英国却没多少人知道,你说第一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就说这些。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当权者道光皇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道光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托尔斯泰说:“当历史的海面风平浪静时作为统治者的行政长官乘着他那破旧的小船,用船篙

  • 甲午战前满清朝野曾鼓吹所谓东征 教训一下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王朝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长期存在的对日文化优势,蒙蔽了清王朝官僚、知识分子的眼睛,对于日本露出来的不轨野心,清朝朝野弥漫的是“好好教训一下日本”的声音。虽然当时一些人已经摸到了清王朝衰弱腐败的脉搏,但是几乎没有人预测到,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输得会如

  • 揭秘: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李鸿章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试图有所作为。战争正式打响的前夕,面对日方咄

  • 悲壮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战败官兵妻子集体殉夫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北洋水师

    而每个妻子去世的日子都是两个月以后,全村投奔丁提督的男子牺牲两个月以后,消息才传到家乡,这些北洋海军下级官兵的妻子们,全部选择了同一条路:自杀殉节。女人,是甲午海战中一群看不见的牺牲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前后,北京城的夜晚在一片悲泣中变得更加阴冷。紫禁城两侧、被后人称为东城和西城,方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