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太平军北伐或许就是一场假北伐?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太平军北伐或许就是一场假北伐?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57 更新时间:2024/1/3 8:59:14

北伐,一般都是讨伐帝都,直接奔着皇帝宝座去的。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次北伐。发端于南方的革命力量,往往在占据了南方后,都会兴师动众北伐,希望能夺取京城,统一全国。有的北伐成功了,有的北伐失败了,而太平军的北伐也以失败告终,但仔细分析就感觉,这场北伐是一场“假北伐”。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十天后,定都天京。洪秀全住进天王府,过上了皇帝的生活。太平天国正式开始与满清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或许是洪秀全统一全国的心情比较急切,也或许是太平军的士气正旺,总之,定都四十天后就开始了北伐。

5月8日,洪秀全派遣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两人领兵2万,从长江北岸的南京浦口北上,由此拉开太平军北伐的序幕。为何说这次北伐是一场“假北伐”呢?

一是过于急功冒进。一个政权刚刚定都,就贸然北伐,纵然可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但也会暴露很多劣势。比如战略规划不周,后勤保障不力。太平军北伐后,就曾多次等待后续支援部队,但总是希望落空。甚至都北伐到了天津,距离京城仅一步之遥,由于没有增援部队,在清军的强力围攻下,不得不南下后撤。在两年的北伐战争中,太平军基本都是饥寒交迫的,没吃过几顿饱饭。这样的部队能北伐成功呢?

其实,按太平天国最初的计划,后续增援的问题是有考虑的。即通过西征部队北上支援北伐部队,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西征军在长江沿线遭遇了湘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发生了拉锯战。太平军攻占一城后,又被湘军攻陷。后太平军又再次反攻,如武昌、九江等地。原计划北上增援的太平军被湘军拖住,根本走不开。孤立无援的北伐军就彻底悲剧了。最搞笑的是,当太平军从天津后撤到山东时,增援的太平军也确实来了,但双方竟然没有接上头。

二是北伐军人数太少。林凤祥与李开芳两人共率领了2万人,而太平军在攻占南京后,总兵力号称有50万之众。以这么少的人数开始轰轰烈烈的北伐,简直就是开玩笑。2万人要面对几乎整个北方的清军,力量对比非常悬殊。不仅人数少,太平军还是远途征战,连后勤保障都供应不上。两年的北伐,征战六省,攻占了无数城池,2万人的部队也是死伤无数。虽说在沿线也有一定的兵源补充,但数量有限,也无法形成战斗力。有说太平军到达天津时达到了4万人,这似乎不太可信。当时驻守天津的清军兵勇大概也就1万人,4万人打不过1万人,未免太LOW。

太平军北伐应该也会懂得发动农民的道理,但为何没有动员起来呢?这个很可能与太平军主力都是两广人有很大关系。首先,太平军将士与当地农民很难沟通,语言不通就会造成心理隔阂。你让北方农民与两广人并肩作战,很难。说也说不到一起,吃也吃不到一起。如果分开作战,林凤祥、李开芳如何领导呢,他们会放心吗?

另外还有一点。两广籍太平军并没有北伐的雄心。他们是典型的南方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北方,跟随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一路打到南京,并成功定都。很多人就有了打江山、坐江山的享乐思想。打了几年的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定都后,洪秀全坐了皇帝,将士们也该享受享受了。还没享受两天,就急匆匆北伐,相信很多人是颇有怨言的。在天津打仗时,正赶上冬季,把这帮南方人冻得哭爹喊娘,这还有啥战斗力。

以上几点,相信洪秀全、杨秀清也会考虑到,林凤祥与李开芳两个高级将领也会明白。但他们为何还要执意北伐呢?因为这次北伐更有可能是一个计谋。

当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清廷加大了围剿太平天国的力度。钦差大臣向荣坐镇南京孝陵卫,建立江北大营。钦差大臣琦善坐镇扬州城外,建立江南大营。两座大营成为太平天国这个新生政权的最大威胁,尤其是江北大营,就在眼皮底下。这形势很明显了,清廷就是要拉开架势对太平天国进行围歼。

与此同时,北方增援的清军也在赶来的路上,誓言要全力围歼太平天国。两座大营的清军对天京各种攻击,大炮都轰到了城里。太平天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洪秀全在天王府里始终提心吊胆。如何牵制清军,如何分散这种压力呢?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兵北伐,当然这招也比较冒险。

也就是说,北伐的主要目的,不是夺取北京,而是分散清军,调虎离山。当然,如果能真的攻陷了北京,那再好不过。所以,洪秀全给林凤祥、李开芳的最高指示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北伐,不要贪恋攻占城池的多少,更不要与清军打阵地战、消耗战。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给清廷施加压力,牵制清军兵力,为天京解困。

果然,清廷得知太平军北伐后,大为恐惧。四处调兵围堵太平军,原本要南下增援的清军也被用于围攻北伐太平军。太平军从江苏、河南、山西、河北、山东,一路杀到天津。太平军一步步逼近北京,相信咸丰与洪秀全一样睡不着觉了。清廷对北伐的太平军疲于应付,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围堵北伐太平军和如何保卫北京上。如此一来,天京遭围歼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事实证明,太平军北伐后,天京周围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像样的战争,基本就是太平无战事。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北伐的主要目的还是达到了。至于夺取不夺取北京,那都是次要的。

当然,这次北伐也是冒着很大危险的。因为在清军围堵天京时,抽调精锐力量北伐就等于削弱了天京的防守力量。

北伐,如果主要目的不是夺取北京,那就可以说不是真正的北伐。所以说,太平军的北伐就是一场“假北伐”。

更多文章

  • 她出身卑微,生了个残疾的皇子晚年才被封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妃,清朝,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关于大清王朝时期康熙年间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人的心中,很是崇尚风水,星象之说,以及一些神话故事,并且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所以经常会有一些人因为封建迷信丢掉性命,就比如在《延禧攻略》之中,当时的愉妃生五阿哥的时候,就因为五阿哥刚出生的时候浑身金黄,就被认为是不祥之物,差一点点

  • 她因喝酒被雍正宠爱,后来生下了乾隆最喜欢的弟弟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延禧攻略》中最大快人心的一幕就是裕太妃被魏璎珞“特制”的引雷布帘电死的场景了,她表面信佛向善,实际上却是个任由儿子犯罪的人。在弘昼侮辱魏璎珞姐姐阿满后她不去想着如何弥补过错,竟然还下令杀掉受害人阿满,真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当然最后她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被雷击而死。然而历史上的裕太妃可是个长寿老人,

  • 探索王绩心中的孤傲与简朴,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绩,唐代,风云人物

    王绩,字无功,因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唐代初期诗人,是被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绩的故事吧。唐代,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那个时代,诗歌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一时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诞生了约5万首诗歌。因此,唐诗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最闪

  • 邯郸学步是什么意思?关于邯郸学步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故事,文史百科

    邯郸学步的意思: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出处: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邯郸学步的故事 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邯郸学步,也作&l

  • 抗战期间的叛徒和汉奸有多少?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近代,战史风云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些英雄或是曾经的英雄都会被人们所尊重。但是同时,有英雄,也就会有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从1931年开始,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很多人因为贪生怕死,以贩卖国家信息来报名,成为了可恨的叛徒、汉奸。他们利用国家的灾难而赚了一大笔钱。据记载,当时汉奸人数超过200万,超过日军人数,真是太让人

  • 如果李世民除掉武则天,是不是就没有千古女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唐太宗和武则天都可以说是历史贤明的君主,两个人得到皇帝的方式也都类似,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登上的皇帝宝座,而武则天呢,他手上的鲜血更多,她为了一步步走上权力的顶峰,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除掉一切阻挡自己前进的人。这样她从一个才人最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实,武则天本来

  • 平阳公主:打仗比男人还勇猛,死后以军礼下葬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平阳公主,唐朝,平阳公主,野史秘闻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巾帼之姿奋战于沙场的女豪杰,她们的出现

  • 功臣刘馥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馥,三国,风云人物

    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前,曹操在长江之上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在这场宴会上曹操做出了一首流芳千古的诗,也杀了自己有功的部下刘馥,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刘馥呢。事情要从短歌行说起。当时曹操拥兵百万压境东吴,正是人生巅峰之时,有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心情,忍不住开始回顾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曹操说,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

  • 韩琦被赞誉:“相三朝,立二帝”,那么他在军中威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琦,威望,文史百科

    韩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相三朝,立二帝”,劳苦功高,名垂青史。将出将入相的韩琦誉为撑起北宋半壁江山的顶天柱,毫不为过。韩琦在军中威望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造福地方韩琦步入仕途,先后辗转各州出任父母官。每到一地,他总能发挥理民得法、治军有方特长,因地制宜制定法规和教令,

  • 哪一场战役是齐桓公称霸之战?历史上对齐桓公的评价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齐桓公完成称霸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齐桓公图霸之战,起于周釐王4年(公元前678年),起于周襄王9年(公元前643年),前后历时36年。齐鲁长勺之战后,齐桓公深知欲折服中原诸侯,必须凭借强大的实力,于是听认锌仲的建议,努力整顿齐国内政。齐柯公6 年,即周漦王2年(公元前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