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瓦尔密战役的性质是什么?对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有什么影响?

瓦尔密战役的性质是什么?对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4/1/17 3:29:07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全面爆发,这场大革命将整个欧洲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列强都纷纷将注意力专注到欧洲的问题上来。这场革命不仅从巴黎法国各地蔓延,其影响也波及法国的邻国,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当时欧洲大陆的三大帝国,奥地利、沙俄普鲁士都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爆发了推翻权的革命,这让三国的皇帝和国王十分困扰,他们一边镇压国内革命,一边着手推翻欧洲革命浪潮的起源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出兵比利时,也直接威胁到英国的安全和商业利益,这是英国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英国人也加入到了反对法国大革命的阵营中来了。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入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一、英格兰一石三鸟

当时,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因对土战争以及奥属尼德兰宣布独立,处境极为困难。普鲁士与奥地利曾经在1778年曾爆发战争,虽然于1779年缔结和约,但积怨未解。

英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巧妙的利用他们都对法国大革命的恐慌心理,稍微用了一下外交手段,就把这两个国家拉在一起了。因为英国不想为普鲁士的利益与奧地利开战,也不想把奥地利的领土送给普鲁士瓜分。推动普奥反法,迫使奥地利退出俄国的反土同盟,阻止俄国在东方的野心,这是英国一石三鸟的考虑。

英国决心利用普奥纷争,充当仲裁人,但是又不把外交底牌亮出来。英国通过外交途径对普奥两国都表示支持,既支持普鲁士吞并加里西亚,又支持奧地利吞并土属塞尔维亚。

最后在西里西亚的一个村庄举行的军营里举行的会议上,普奥英荷等国家的使节出席了会议。直到开会时,英国才亮出了外交底牌,要求奥地利在恢复战前现状和疆界的基础上与土耳其媾和,退出对土战争。这下普奥两国都面临这左右为难的境地。

二、敌人成了盟友

普鲁士或者放弃这个方案,或者在没有盟国的支持下,单独同奥地利作战。而奧地利只有在一无所获地退出对土战争情况下,英荷、普三国才同意援助奧地利,帮助恢复其对奥属尼德兰的统治。在英国的外交压力下,普奥双方于1790年7月27日签订了《莱亨巴赫协定》。这份协议迫使普奥两个世仇国家结盟,共同镇压比利时的革命。

从1791年2月起,柏林和维也纳之间开始秘密谈判。8月27日,普奥签订《皮尔尼茨宣言》,宣告为恢复法国路易十六的政权准备采取共同行动。但由于双方仍存芥蒂,使普奥军事同盟直到1792年2月7日才最终签订,条约规定普奥双方各出兵2万人反对法国。

1792年3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去世。新皇帝弗兰茨二世急欲同法国开战。法国吉伦特派内阁要求奥地利解除同普鲁士的同盟,在遭到奥地利拒绝后,于4月20日向奥地利宣战。

1792年4月28日,战争正式爆发。从法奥双方兵力看,法国占绝对优势。奥地利军队有4万人,法军有10万人。但由于法国军队没有得到改造,许多贵族军官投降,拉法叶将军抛弃军队逃回巴黎,法国王后(奥地利的公主)又把军事作战计划事先私下交给了奥地利,因而法军在比利时前线节节失败。

1792 年7月,普鲁士看到奧地利军事进展顺利,也参加对法战争。布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攻入法国,法国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了。

三、进军瓦尔密

前线军事溃败和王室通敌引起法国人民的严重不满。巴黎人民于1792年8月10日发动起义,逮捕了国王,并推翻了法国君主政体,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起义群众组成国民自卫军,奋起保卫新生的祖国。

1792年9月20日,法兰西革命军队为一方,奥普联军为另一方,在瓦尔密地域进行了一次交战。战争中奥地利将军卡尔·布伦瑞克公爵指挥两国联军接连击溃法国人,于8月—9月间占领隆维和凡尔登两要塞后,开始在沙隆驻军,大军直指巴黎推进。

法国这边,由于迪穆里耶将军被路易十六所抛弃,同吉伦特派也闹翻,不过最终他还是在摩尔德兵营重新获得了当政的雅各宾派的信任。

8月28日迪穆里耶将军来到军中组织对侵略军的反击,开始时他仍然想入侵比利时以牵制敌军,但是,普鲁士军队不可能绕道去防守法军进攻的比利时,而且一旦普鲁士进攻巴黎,那么即使迪穆里耶占领了整个比利时也没有什么用处。

因此,当普鲁士向巴黎开进时,迪穆里耶指挥自己的六万多兵力开始在瓦尔密附近设防。同敌军相比,法军的大炮占了很大的优势,法军也配置了用马牵引的炮队。迪穆里耶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显示出了杰出的才干。他不但勇敢顽强,性格开朗活泼,而且善于亲近士兵,因而深获大家的爱

布伦瑞克指挥的奥普联军和法侨支队绕过法军,在瓦尔密西南展开,准备包抄法军的后路。但此时的法军仍坚守其阵地。布伦瑞克在其后方有受攻击危险的情况下,不能长驱直人,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急于求成的普鲁士国王不顾军事准则,要求布伦瑞克立刻展开正面攻击。布伦瑞克不敢违抗普鲁士国王的命令,决定攻击缺乏实战经验的法国国民自卫军。

四、法兰西的胜利

9月20日晨,联军对法军阵地开始炮击,大多是新兵的法军一时之间有点手足无措,有的甚至丢下武器就逃,迪穆里耶见状立刻命令手下的士兵坚守阵地,并且身先士卒,冒着敌人的炮火亲自用大炮还击,手下士兵间主帅作战如此勇猛,纷纷受到鼓舞,也利用各种武器对联军进行还击。

炮战一直持续到了9月20日夜间,但这时的炮火已经很弱了,迪穆里耶将军意识到敌军的弹药存量已经不足,于是率军来到更有利的阵地上,并做好了包围普奥联军的准备。但联军的卡尔·布伦瑞克犹豫不决,害怕自己的补给线被法军切断,从而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因此不敢再次进攻了。

当时法国爱国者的武装队伍正在其后方进行活动,有效的干扰了普奥军队前进的步伐,使得他们停留在原地无所作为。9月30日,干涉军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开始撤退。

此时,这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法国反击的阶段,加速了驱赶干涉军的进程。到了10月5日,普奥军损失近半,最后被驱逐出法国。

结语:

瓦尔密之战的胜利,是法兰西革命军队对封建君主国家联盟的第一次胜利,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转折点。这次战斗胜利后,法国摆脱了节节败退的局面,开始取得接连不断的胜利,奥普联盟被彻底赶出了法国。普奥联盟的反法战争暂时失败了,这就使得英国开始组织全欧性的反法同盟,以打击削弱法国。法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战斗仍将继续下去。

这次战斗中法国士兵的高昂斗志起了决定性作用。瓦尔密大捷成为法国人民争取祖国自由的象征。它保卫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保存了法国大革命的果实,并使其深入发展,继续扫荡法国的封建势力残,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为欧洲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极大的推动了各国的反封建斗争,欧洲大陆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从而形成19世纪新的欧洲政治格局。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昆阳之战真的有陨石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昆阳之战,相信大家都不会很膜生了,长期被网友们戏称为位面之子,大魔导师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巨大的奇迹以七千人的兵力击溃了对方四十二万大军。然而刘秀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其实刘秀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如果不是碰到猪对手王邑三番五次犯错,再加上运气好遇到异常的天象那么刘秀的奇迹可

  • 霍德沃战役经过,400波兰人是如何打赢40000鞑靼人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古希腊历史上斯巴达城邦与波斯人之间的温泉关战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多少都有些耳闻,一场兵力悬殊差距极大的史诗级战役。然而这样的史诗级战役并不是只有温泉关战役,在1694年6月发生的霍德沃战役同样如此,甚至被誉为“波兰版温泉关之战”,但是与斯巴达人的结局并不一致,因为波兰

  • 休斯铲是什么铲子?如何使用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上个世纪初,在德国境内大面积的森林地段一直都是贵族墓的乐土,可以说森林就是他们的最佳娱乐场所,因为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着贵族中最为时尚的运动,那就是“狩猎”狩猎运动间接地促进了德国枪械和光学设备的发展,使德国枪械和光学瞄具技术保持世界前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个优势为德国

  • 布拉瓦之战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争

    在如今的索马里,因为长期的内斗使得这里处于长期的落后与混乱的状态。不过在并不太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东非海岸线的繁华之地,曾诞生了像阿朱兰苏丹这样的区域强权。虽说不可避免的存在沿海与内陆差异问题,却总能熬到表面的暴风雨过后。布拉瓦之战,就是后人窥探这种现象的历史窗口。阿朱兰苏丹国的武装力量核心也模仿自

  • 朝鲜战争英国王牌部队,三支王牌部队全部被歼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70年前,我国的志愿军踏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进行着殊死较量。然而这个当时被世界最不看好,最嗤之以鼻的部队竟然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打的是一路找牙,节节败退,这是让全世界人都始料未及的。事到如今还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在二战时期所向无敌,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国军队居然败得如此的难堪

  • 古代打仗一箭真能射死人?弓箭真的有那么强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影视剧里面有一些战争的场景看到,很多士兵在中了敌人射来的弓箭之后,即便是只中了一箭,也会倒在地上马上就死了,看上去弓箭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士兵也都穿着盔甲,那些弓箭也是射入了盔甲上,真的那么容易就射死人吗?如果在战场上真的中了箭,最后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什么援助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相信至今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长达14年的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是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关于这个期间的美国,或许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美国是中国抗战的盟友,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支持。关于美国援助中国抗战的故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讲出一些来。然而,美国助纣为虐,帮助日侵略者

  • 那罗霍斯岬角战役经过,罗马共和派的覆灭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前43年,随着后三头同盟的建立,疆土庞大的罗马再一次被推到了内战的边缘。此时年轻的屋大维已经完全掌控住了意大利半岛,暂时任由着安东尼统领着高卢地区,同时让雷必达在突尼斯地区建立幕府。与之为敌的布鲁图斯等共和派残部,也再度东逃至巴尔干半岛,靠劫掠爱琴海两岸的希腊城市筹集资金。然而,凯撒旧部们的麻烦

  • 二战结束后为何英国还要炸平黑尔戈兰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英国拥有者大量的弹药和炸弹,此时的英国人已经在考虑该如何处理那些大量的危险物品了。专家的建议是将这些多余的弹药来用于地震实验当中,方法是设置受控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度与地震产生地震波威力差不多。这个爆炸试验在英国境内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了战败国德国的黑尔戈兰岛

  • 中法战争的真正赢家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中法战争,这是晚清王朝洋务运动之后的一次对外战争,同时也是近代历史以来清朝政府与列强之间爆发的第三场战争,也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东亚地区发生的首次大规模列强之间的战争。在前两次变局当中,清政府感受到了自身与西方列强的真正差距。在内部混乱以后,开始了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当时的日本刚刚明治维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