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伊朗与以色列有哪些历史渊源?

伊朗与以色列有哪些历史渊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49 更新时间:2024/1/16 17:34:13

说起伊朗以色列,相信大家对这两个国家都不会陌生了,尤其是在近期,在国际上的活动非频繁。这两个国家都属于中东国家,但是彼此之间并不接壤,两个国家相距了有大约1000公里。但是就是这两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两个国家在近几年可算是一直在互相伤害了,双方长期剑拔弩,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袭击事件。最近几次刺杀伊朗的核科学家和伊朗高级军官,相信九成以色列脱不开关系。那么这两个国家到底存在什么恩怨呢?为积怨那么深?有哪些历史渊源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

1、首先要从伊朗历史上的伊斯兰革命开始说起,这是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走对抗的开始。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前,伊朗被巴列维朝所统治,当时巴列维王朝的伊朗和以色列都是美国的盟友,所以当时的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当时不仅美国提供给伊朗军事支持,同时以色列在这一期间也提供了很多先进的导弹技术给伊朗。

不过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开始迅速瓦解,很快从盟友成为了敌对国家,而美国与以色列在当时绝对是穿一条裤子的,毕竟在化上有着很高的认同度,在当时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亲密度能与美国和以色列相比的。所以很明显,以色列跟着美国这位大哥脚步,也将伊朗视为敌对国家。

另外再加上巴列维王朝与美国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巴以问题上美国对以色列的各种偏袒,最终导致伊朗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是不断恶化。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更是将伊朗视为了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甚至将伊朗称之为“邪恶的中心”。所以美国和以色列便对伊朗实施各种制裁。

2、第二点就是伊朗对很多以色列的敌人提供了支持,就比如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叙利亚政府等等。有句老话说的很不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很显然伊朗将这一点做的炉火纯青。在伊朗与以色列关系交恶之后,伊朗便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哈马斯军事组织提供了支持,提供各种军事物资,甚至是专业的军事培训,以此来对以色列进行牵制。

由于以色列与黎巴嫩长期有着领土冲突,以方曾经占领了黎巴嫩的南部区域,于是伊朗便将黎巴嫩真主党一手扶持起来,让其游击队活跃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由于真主党得到了伊朗长期以来的各种支持和援助,使得其势力不断壮大,最终成为了威胁到以色列北部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

针对真主党,以色列曾经发起过多次军事打击,不过由于真主党善于游击战术,在针对真主党的军事行动中,以色列也是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在叙利亚战争结束之后,黎巴嫩真主党更是强大了,因为获得了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其军事实力可谓是大幅度增强,干脆直接就出兵叙利亚协助阿萨德政府来打击反对派。

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一直都算是主力了,位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就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所占领,直到现在都没有归还叙利亚。伊朗参与到叙利亚的内战中,支持阿萨德政府,一方面是因为伊朗与阿萨德政府都属于什叶派,有着极高的文化认同度,其次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对抗以色列,将伊朗的军事力量设立在以色列的周边,可以直接对以色列实施军事威胁。

伊朗为了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的,与伊拉克什叶派政府、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一起建立了新月地带什叶派国家联盟,大大的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以共同对抗以色列以及逊尼派的沙特阿拉伯。

3、第三点就是伊朗发展核武器,这绝对是以色列无法容忍的。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计划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还处于巴列维王朝统治下,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协助,当时就建立了一个核电站以及5个铀处理设施和6所核研究中心。但是在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断交,美国就开始担心伊朗会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开始秘密开发核武器,因此便对伊朗实施了制裁,这便是伊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已经是有着能够提炼出高丰度浓缩铀的技术,国际社会非常担心伊朗再这么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造出核武器,于是便进行了长期谈判,最终于2015年伊朗与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6个国家达成了伊核协议,旨在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器,以最终换取国际社会放松针对伊朗进行的经济制裁。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拥有着核武器的国家,是绝对无法容忍第二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更何况是伊朗。以色列的高管和军事将领也是多次在国际公开场合呼吁国际社会针对伊朗实施政治与经济压力,并且暗示国际社会,若是无法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计划,那么可能将会单方面针对伊朗的核设施动用武力。

针对这种威胁,伊朗也是针锋相对,并明确的警告以色列,若是敢袭击伊朗的核设施,那么伊朗必将以牙还牙,必将摧毁位于以色列的迪莫纳核基地,并承诺“必将让这个犹太国家从地球上消失”。两国关系已经是激烈到了这种程度,可以说是不共天了,彼此都无法容忍对方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便是伊朗和以色列长期矛盾的主要原因,两国领导人在国际社会上互怼也变成了常态。相信看完了,小伙伴们会对两国之间关系如此紧张有着一定的了解了。若是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哟。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二战德国士兵背的铁罐子是什么用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中德军士兵背后携带的金属罐里面其实是防毒面具。这是其他国家很少有的装备,只有德国人有,而且已经成为了每个士兵人手一件的标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就率先使用毒气战。1915年,战败的德国在比利时的伊普雷使用毒气战。英法联军死亡6000多人,扭转了战局。1917年,德国军队在伊珀尔再次使用毒气

  • 水门桥战役教训与经验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水门桥战役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中国当时真的很吃亏,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场战役给了我们那些教训和经营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有讨论意义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我们先简单的说说,水门桥战役我们这边明显劣势,其实很简单,有个核心劣势,一个就是吃不饱穿不暖吧,还有一个就

  • 恒罗斯之战阿拉伯打怕了,它们是如何评价大唐军队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恒罗斯战役后,阿拉伯人不敢出兵东进入侵唐朝,甚至没有试图进攻附近的安西四镇的想法。不是因为不想打,而是因为不敢打,阿拉伯人很清楚他们赢得恒罗斯战役是侥幸。唐朝天宝九年(750年),安西总统高仙芝率军攻打石国。兵临城下之时,石王表示臣服于高仙芝,非常忌惮唐朝的军队。高仙芝假装答应了,然后趁着城防松懈,

  • 二战苏联反坦克重型狙击步枪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我们在玩二战题材的游戏或者看二战题材的电影时,经常会看到苏联士兵扛着一把又长又重的反坦克步枪,也叫战防枪。普遍装备步兵用于攻击三百米范围内的坦克、装甲车,也可用于摧毁八百到一千米范围内的土方结果以及掩体。出现的时期是从坦克诞生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坦克大国的苏联,也曾大量装备这样的反坦克步枪

  • 德军第48装甲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为何曼施坦因接手时损失惨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德国第48装甲军,其实翻一翻这支军队的军史,历史并不长。这支军队期初只是个普通的步兵单位,诞生于1940年6月20日,法国战役之后了。然而,在巴巴罗萨计划被批准和实施的四天前,德国最高统帅部突然将这支名不见经传军队升级为摩托化军队,在1941年对苏联的进攻中,它被置于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之下。尽管

  • 德军撤出高加索地区是为何,为何体现出了曼施坦因的聪明之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当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都把目光放在斯大林格勒的围攻上时,苏联当时其实是有机会切断德国A集团军群的退路的,即使让德军占领了油田之后在夺回来。其实德军开始从高加索撤退时,是已经占领了梅科普油田的,而且一些油井甚至都开始产油了。那么到底是为何促使德军在第一时间撤退了呢,还是因为担心后方道路被切断吗?我们不难发

  • 曼施坦因为什么重视A,B两个战斗群结合部的安全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曼施坦因接下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任务时候非常突然,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而且时机还非常的紧迫。1942年11月19日苏联发动“天王星行动”后,此时德国人才发现战争事态不对劲,于是匆忙命令曼施坦因率领第11集团军司令部接替顿河集团军群。当时,这个名义上的战斗群是由罗马尼亚陆军总司令安

  • 二战后英国为什么不能重塑大英帝国辉煌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之后英国为何不重塑大英帝国辉煌?事实上英国试过了!但是没有成功。二战结束后,世界GDP的比例是:美国:英国(加上殖民地):苏联=10: 7:3。如果法国及其殖民地已经恢复,英法的GDP还是比美国高!这个时候,不像很多人估计的那样,美国对付的不是苏联,而是英国。在经济上,1944年布雷顿森林经济体

  • 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伙食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与现在相比的话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当时也不乏有一些比人家提前强大富裕起来的国家。这些国家不仅仅能为士兵们制造出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还能够给士兵们提供充足的美食。相比之下,同一时间的中国可就惨多了,既没有兵工厂,士兵们也吃不起像样的伙食。当然了,没有对比就没有

  • 闪击战为什么打不了持久战和消耗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七十多年过去了,创立闪电战理论的古德里安,以及参与战争的优秀指挥官都已经死了,但这场战争带来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在苏德战争史上,有很多像进攻布列斯特要塞这样的围攻行动,其中曼施坦因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当然,最典型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这些战役相比,莫斯科战役和争夺哈尔科夫的四次战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