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终结腓特烈不败神话的战役是哪一场?揭秘科林战役

终结腓特烈不败神话的战役是哪一场?揭秘科林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05 更新时间:2024/1/17 5:23:28

腓特烈在布拉格战役最终大胜之后,以为奥地利的主力军已经是一蹶不,围攻布拉格仅仅派中将贝费恩公爵带着24000人监视着道恩元帅的奥地利野战军,将奥军逼到远处。但是让腓特烈万万没想到的是,奥地利军队的恢复能力很惊人,道恩在6约见就率领着全军反攻了。

腓特烈先是自带一支小部队,驰入贝费恩公爵军中主持,又急调布拉格城下的来援。虽然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元帅率领的四万四千兵力还未来得及赶到布拉格,战斗就以普鲁士军的胜利结束,但是道恩并未停止他的进军───他一边搜括途中各贵族领地的私兵,派出前卫部队到各个交通要道上拦阻四散奔逃的奥军残兵,据说临时集合了一万多人以上的战力,据信道恩手中此时共拥有六万以上的兵卒。

集结了大约六万四千至六万六千人,150门大炮与来自奥地利四面八方的杂兵(捷克在地籍占大多数)、前线的败残兵(从布拉格被打散的)、临时拼凑出来的二流部队(征用自贵族),道恩在行军的一路上花了点时间才勉强把他们组织成可以打仗的部队。

1757年6月12日,道恩下令部队在距离布拉格不到五十公里处的科林展开前哨,并就地怖置防御,等待普鲁士来攻。这一年,他五十二岁,相对的,作为其对手的菲特烈,则是充满着冲劲与活力的青年君主。

1757年6月14日,为了迎击这支解围军,菲特烈亲率三万五千人的近卫军从布拉格市郊出击,其中包括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塞德利茨将军的教导骑兵团,汉斯·恩斯特·卡尔·格拉夫·冯·齐腾的龙骑兵团,莫里茨(安哈尔特-德绍)亲(PrinzMoritz,德绍老头利奥波德一世亲王第四子)的步兵军等等老练精锐单位。拥有军事和艺术等多方面的才华,以华丽的军事冒险著称,经在战场上创造以少胜多的传说,富有个人的魅力与过人的行动力;这一年的菲特烈,四十五岁。

由于围城布拉格牵制了普军的大量兵力和火炮,菲特烈只得携带90门易于输送的轻型野炮,携往战场。普鲁士兵力的组成中,大约有十五个营共一万~一万四千名的骑兵,这几乎是当时的普鲁士陆军所有的精华所在;由此不难理解为即使明了道恩拥有比较多的兵力,菲特烈仍不畏惧与其决战。

但是,道恩所拥有的兵力此时已经比菲特烈所知的要膨涨了一点五倍,也就是增加了两万名以上额外的战力出来,这一点情报是菲特烈所未能掌握的。

1757年6月18日清晨六点前后,菲特烈军团以整齐的行军纵队出现在往科林的道路上,科林的地势,是位于易北河有一小段距离的南岸谷地中。有一条沿着山谷往布拉格延伸的道路,周围则布满了高低不一的山岳与丘陵。而此时普军轻骑兵斥侯回到本队报告,在前方的卡哈耶克丘陵(KamhajekerBerg)东方发现了奥地利军的踪迹。在普鲁士进军道路的南方约十公里处,还有另一支奥地利军的部队,应该是其主力所在。

菲特烈在思考一下之后,明快地作出了判断:「那就朝阳的方向前进吧!」

在军议上,菲特烈的构想被转换为具体的作战计划大约花了一小时左右的时间,而把部队展开成菲特烈所希望的状态又花了一小时。大体来说菲特烈的计划是这样的:把骑兵主力集中在东方,挖开奥地利军的右翼之后,和中央的普军步兵夹击左翼的奥地利主力,毕竟对手只是一般的杂兵,只要切断他们回到科林的道路,就能动摇其战斗的意志。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典型的斜行战列之应用。

担任普军最前锋的是齐腾所率领的骑兵军,伴随胡森将军(Hulsen)指挥的加强骑兵师,托雷斯考指挥的骑兵师(Tresckow),塞德利兹指挥的教导骑兵团和克罗西克(Krosigk)的重骑兵团则在他们后方的第二线位置担当预备队。负责拦阻奥地利军南翼主力的莫里兹亲王,指挥四个步兵联队五千人的战力,布朗胥百克公爵也指挥四个联队五千人,掩护位于中央位置的普军炮兵;至于普军最右翼的端角则是由冯.曼斯坦(vonManstein)所指挥的三个联队三千名部兵所防御。菲特烈本人则坐镇本营,指挥其的预备兵力。

在会战开始前不到几个钟头,菲特烈为了激励士气,举行了一次热闹的仪式,那就是授与塞德利兹骑兵总监「少将」的头衔。塞德利兹本人深受感动,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必将为普鲁士全力奋战,而普军部队之中也弥漫着期待胜利后封赏的乐观气氛。

而另一方面,在普军南方与东方展开的道恩元帅,亲自站上丘陵视察过普军的阵式和兵力组成后,看破了菲特烈的战术。他下令把波希米亚猎兵和神射手等轻步兵单位调动到右翼第一线去,用以阻挠普军的骑兵冲锋,并把其主力部队展开成三列防线。道恩的策略倒是相当简单明快,一言以括之,就是活用奥地利军人数众多的天然优势。他把部队分为第一列的国境警备兵和其它杂兵(两万五千),第二列的正规军和掷弹兵(两万以上),以及第三列的预备队与骑兵(一万以上),彼此之间有相当程度的间隔,恐怕是道恩已经作好了第一列被完全碾碎之后,可以确保第二与第三列不受混乱波及的打算吧。

于是,在早上八点过后,菲特烈与众将官分别,各自进入指挥的部队中。普鲁士军的炮兵开始发动压制射击,骑兵随后冲出。这也正宣示着科林战役的开始。

科林战役一开打就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进攻奥地利军队右翼的普力是骑兵没几分钟就被阻止了。普军精准且猛烈的线膛抢狙击火力妨碍了普鲁士骑兵的推进。面对那些躲藏在村落以及灌木丛中的散兵部队,齐藤的骑兵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在这波冲锋之中,普鲁士的托雷斯考将军也遭狙击落马,迫使齐腾不得不暂停攻势,把部队拉回来重新组织。大约半小时后,胡森将军带着普鲁士军的步兵与战斗工兵上前驱散了奥地利的猎兵,为骑兵清出可以进击的道路之后继续前进。在这段强行打开突破口的过程中,普军都笼罩在奥地利的优势炮兵火力射界之内,因此蒙受了不轻的损失。

但胡森的突击也为普鲁士在会战中带来了最初的胜机,大约在十一点前后,齐腾的骑兵军历经千辛万苦爬上了丘陵,有了袭击奥军主力右翼的绝佳位置。但是道恩怖置在南翼的主力此时已经在向北推进,因此在精神面上受到极大压力的菲特烈,此时作出了致命的错误判断───他要求齐腾提早迂回,以挽救普军本队被压溃的危险。齐腾的骑兵军在旋转之后撞上了奥军的第一列右翼,在最初的数小时之内确实造成了奥地利军的阵脚大乱,但在道恩镇定的指挥与先前的分散怖署下,才免于全面溃散的命运。逃散的奥地利军第一列右翼部队,很快就被第二列阻挡下来,回到前线重组战列。

见到奥地利军本队右翼前方陷入大混乱之中的菲特烈,误判形势认为奥地利的全面溃败只欠临门一脚,因此下令把莫里兹亲王的步兵军向前调动,整个普鲁士军正面的步兵形成向奥地利军全线进击的态势。但是,普鲁士的骑兵很快就发现到他们陷入了被驱之不散杀之不尽的奥地利人包围的危机───因为后侧并未真的遭受威胁,有充裕的空间可以重新组织败残兵,奥地利军的部队得以稍微旋转方向,一边承受死伤一边调整战列,在奥军秩序逐渐恢复的同时,普军骑兵也开始遭受到一连串有组织的阻击,因此使得推进迟缓下来。

至于在往奥军正面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地势崎岖不平,普鲁士军官陆续遭受波希米亚猎兵狙击,再加上菲特烈的本队和莫里兹亲王的前方司令部无法有效的掌握战场情势,普鲁士各个步兵联队之间的进攻欠缺协调性,而使得战况逐渐陷入胶着状态。下午一点钟左右,正当普鲁士部队因为连续五个小时的攻势而开始呈现疲态时,道恩下令其主力左翼开始向前推进,并抽出第三列的骑兵往左翼集中,尝试压迫普鲁士军右翼并切断他们的退路。

担任普军侧卫的曼斯坦将军指挥三千人的步兵拼死奋战,普鲁士步兵在他的指挥下上演了遭到两翼夹击仍奋勇应战的传说,但他也在这阵混乱中遭到波希米亚兵的枪狙杀而倒地,所幸后来由冯.陶尔吉恩(vonTauentzien)将军接替了指挥,不然普军在此时恐怕会被优势的奥地利兵力灌破侧翼而溃败。

菲特烈虽然拼命投入更多部队来稳住战线,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兵力可以调动了;差不多在下午三至四点左右,克罗西克将军指挥疲惫的普军骑兵发动往奥军右翼的最后一次冲锋,其身影彻底淹没在奥地利军的刺刀海里,齐腾不得不收拢他的骑兵,并且向菲特烈请求撤退休息。见到奥地利第一列因为把部队往左翼集中并推进而产生了空隙,一直担心普鲁士战况恶化的塞德利兹于是不待菲特烈的命令,便把因溃散和负伤而退下的骑兵集中到教导骑兵团里,然后往奥地利军第一列的间隙发动了可说是成为传说等级的决死冲锋。

这支为数仅约四千余的骑兵,从战场中央冲出,锯开了奥地利军第一列28个步兵大队的战线,使得奥军第一列开始发生崩溃与逃窜,在战场中央造成了足以撼动奥地利军平衡的毁灭性损害;之后,塞德利茨的骑兵爬上了这一天以来双方在南翼争夺不休,控制着战场南方制高点的克杰佐丘陵(KrzeczorBerg)...

接下来,塞德利兹将军在这里看到几乎完好无缺的一直漫延到地平在线奥地利军第二列与第三列部队。这个无畏的勇将下达了简洁的命令:全队后退的命令,循着原路返回本队。

神经强固的道恩再度稳住了奥地利军的阵脚,并且在傍晚下令奥军第一与第二列交换。几乎完好无缺的第二列投入前线之后,普鲁士军终于再也抵抗不了,受到极大打击的菲特烈因为不想亲口说出撤退令,而将指挥权交给莫里兹亲王,而莫里兹亲王在征求诸将的同意之后开始撤退。

所幸奥地利军因为转入攻击的时间太晚,生性谨慎的道恩担心有诈或是遭到伏击而下令全军在入夜后中止追击,使得普鲁士军得以安然撤出战场。

科林会战一役中,道恩指挥的奥地利军折损了8100余名官兵与近三千匹马;然而普鲁士军折损的数字更为惊人,一共死伤13700人(约三分之一以上),包括两千名的骑兵,并且抛弃了45门大炮和全数的辎重。

在科林会战结束后,道恩并未立刻向本国通报,生性谨慎的他仍在担心着菲特烈有可能集合剩余的普鲁士军与他一决死战;但事实证明他多虑了,在科林一役遭受重击的普鲁士军担心遭到里外夹击,因此而主动撤出了布拉格。在6月20日,道恩便率领奥地利军解除了布拉格之围,救出了洛林亲王。道恩元帅才在布拉格写了一封简短而无加修饰的信给玛丽亚·特雷西娅女王报告,「我方与敌军交战,并在会战中惊险地赢得了胜利。」不过,在短短不到一个星期后,道恩便接到了一封意外的回信。这封由女王本人所写的回信───或该说是一份附带感谢辞的公───正式宣布了道恩将接替洛林亲王,成为指挥奥地利与神圣罗马帝国全境军队统帅的任职书。

这次战役使得普鲁士在1757年完全打倒奥地利的机会永远失去,把菲特烈原先所构想的一年战争变成了七年战争。从此之后,普鲁士陷入了必须在本土与俄罗斯.瑞典.法国军队周旋的被动不利形势。更糟糕的是,奥地利军队换了一位非常可怕的男人担任新主帅。

对于从距离完全胜利只有一线之隔的菲特烈本人来说,这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大败仗,此前此后的处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坠入了深渊之中。在此之后有长达数个月的时间没有出现在战场,菲特烈更是有许多次把败战的责任推到当时代替他下达撤退命令的莫里兹亲王身上(虽然事后他也有承认并整理自己的缺失)。但若是菲特烈就这么一直颓废下去,他也就不会成为欧洲战争史上的英雄。在科林的大惨剧之后,自闭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的菲特烈,终究还是得负起一个国王的责任,带领普鲁士的军民走向胜利之道,尽管,那条道路与开战时的意气风发相比,现今看起来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腓特烈最辉煌的战役是哪一次?揭秘罗斯巴赫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腓特烈大帝,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德国历史中普鲁士时代著名的皇帝。1756年有着“第零次世界大战”之称的七年战争爆发了。而这场战争中的罗斯巴赫会战成为了腓特烈大帝最为辉煌的战绩。因为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下,普鲁士的军队重挫了高于自己三倍人数的法国以及反普联军。接下来我

  • 英国为何能够称霸世界几百年?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战争

    作为一个岛国的英国,能够做到称霸世界200多年,这样的成就绝对不会是一场偶然,必定是有着他过人之处的地方。而英国在七年战争之中的表现无疑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真正的焦点。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所表现出来的谋略,使得自己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赢家。光着就很说明问题了。大家知道,七年战争被一些人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

  • 七年战争普鲁士为何有实力单挑整个欧洲?为何那么能打?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伴随着奥地利王位继承之战,欧洲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飞升,各国群雄崛起,利益冲突开始加剧,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开始重组,争斗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一场能够波及到整个欧洲以及海外殖民的战争即将酝酿成行。终于1756年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七年战争爆发了。然而,这场战争最为奇特之处,就

  • 七年战争普鲁士单挑整个欧洲,为何英法的海外战场却成为了焦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欧洲历史上的七年战争,若是想要理解这场战争,那就要先理解一下欧洲内部的逻辑关系了。七年战争实际上是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的哈布斯堡来争夺神圣罗马领导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普鲁士与哈布斯堡的竞争关系逐渐迫使着法国倒向了哈布斯堡一方。而当时与法国对抗的英国则占到了普鲁士的一方。所以在反复结盟的过程当中

  • 七年战争是怎样的?为何说也是一场世界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欧洲历史上的七年战争,这是发生在1756年到1763年期间的战争,当时欧洲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群雄崛起,利益争夺家具,世界格局重新组合,争斗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一场以整个欧洲为核心,波及到海外殖民地之间的战争也在悄然酝酿着,而最终战争爆发。那么为何说七年战争也被称得上是世界大

  • 英法百年战争影响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北欧的维京人对法国沿海地区的侵扰与骚扰已经很久了。在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的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能够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地区定居下来。之后他们便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带领下成功地入侵了英格兰。之后他们在统治诺曼底的同时也在统治着英格兰。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

  • 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打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从一开始的奥兰治的威廉即位一直到威灵顿公爵的滑铁卢大捷,英格兰与法国之间的战争使得两国人民饱受了百年的战火之苦。在第二次百年战争这127年的时间里,为了争夺欧洲大陆以及以外地区的统治权,以英格兰与法兰西为首的两大阵营交恶长达64年。法兰西革命引发的无政府状态打破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平衡,王朝更迭等因素使

  • 宋金的三峰山大战,为何金军会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当时的宋金的三峰大战,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给力的,金兵在当时真的是所向披靡的,打得宋军落花流水,但是在三峰山大战就不一样了,话说金军竟然全军覆没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说起三峰山大战(位于河南省禹州城西南,距城十余华

  • 第二次哥特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贝利萨留能够再度平定叛乱么?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540年,贝利萨留收复了意大利,算是协助查士丁尼大帝复兴罗马的愿望实现了一大半了。但是与此同时,贝利萨留的能耐却引起了查士丁尼大帝的忌惮,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贝利萨留是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的。也正是因为东罗马帝国东西两线都不平静,雕鸟未尽,良弓难藏,作为名将,贝利萨留也才能够保持起码的体面。

  • 贝利萨留是如何横扫意大利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奇迹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带来好运,这个道理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以区区1万步兵和5000骑兵就征服了整个汪达尔王国,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战神贝利萨留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但是这还没玩,他又凭借着更少的兵力将东哥特王国践踏在了自己的马足之下,使得意大利重新回到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之中。查士丁尼的野望贝利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