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战国四大将却集中两个国家,是偶然还是必然?

战国四大将却集中两个国家,是偶然还是必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3/12/30 10:23:26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战国四大名将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战国四大名将说法原本就不客观,不具备代表性。

大家要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其出自《千字文》: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就跟写诗一样,之所以将他们凑在一起,除了名将这一因素以外,还有字义不重复、押韵等等要求。这四人很强是没错,但是在整个战国时代,能与他们比肩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说吴起

吴起乃是战国初期的“军神”,被尊为兵家“亚圣”。

论战绩,当年他带着自己一手打造的“魏武卒”,替魏国开疆拓土,打遍天下无敌手,创下了“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的傲人战绩,生涯未尝一败,一手将魏国推向战国首霸的位置。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魏武卒”初建,吴起凭借着自己手中这五万新兵蛋子,击败了秦国五十万大军,一举建立起了对秦国的优势,打得秦国河西之地尽失,被压在函谷关内,瑟瑟发抖。

他在那个时代,就代表则无敌,不管哪个国家,只要得到了吴起,则安危无忧。

曹操曾这样评价吴起:

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此等战绩和威望,即使是比之战国四大名将中最强的白起,也不遑多让。

更厉害的是,吴起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大家,其军事著作《吴子七篇》乃是兵家圣典,与《孙子兵法》齐名,后人更是将两部著作合为一本,称为《孙吴兵法》,吴起和孙武也并称“孙吴”。

而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战功都很伟大,却没有军事著述。

而在后世武庙之中,吴起皆名列其中,著名的“武庙十哲”,吴起仕其中之一,战国时代能享此殊荣者,除了吴起,也就乐毅和白起。至于廉颇李牧之流,都还差了些。

这里提到的乐毅,同样是一代名将,且不说能配享武庙,位列“十哲”。单单是其“五国伐齐、连下七十余城”的傲人战绩,就足以名留战史。

要知道当时的齐国,乃是关东霸主,即使是秦国,也得忌惮三分。结果被乐毅打得近乎亡国。经此一役之后,齐国元气大伤,由此沦为二流。这才有了后来赵国的崛起,有了秦赵争霸。

讲到这里其实就可以回答为何“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因为这四大名将取的都是战国后期,当时以秦赵两国最为强大,战绩也最为显赫。

白起不必多说,一代人屠,杀敌百万,生平无一败绩,长平之战更实用四十五万赵国青壮封神。同时代的廉颇,那也是赵国中流砥柱般的人物,一生战功赫赫,除了大秦国差点儿意思,其他国家那基本是手到擒来。特别是长平之战后,面对燕国的乘人之危,廉颇率领哀兵,以少胜多,直接打到了燕国都城。

至于王翦,其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主要将领,六国基本就是他和儿子打下来的,特别是灭楚国一战,更是展现出了名将风采。而李牧则是赵国最后的脊梁,他活着,赵国尚存,他死,赵国覆灭。

所以,对于将领来说,实力重要,平台也很重要。像其他五国,并不是没有厉害的将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不出傲人战绩,所以也无法位列其中了。

什么叫名将?打出名了才能叫名将,那是得用战绩说话的。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关于古斯塔夫·马勒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的音乐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斯塔夫·马勒,奥地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一幅心灵漂泊历程图当轻轻叩开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就仿佛进入了作者深邃、浩瀚的心灵大海,那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返回童真吧!去天堂吧!去天堂里百花芬芳的花园散步吧!对马勒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他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

  • 儿子还没死,王安石为什么把儿媳改嫁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北宋,野史秘闻

    宋朝的王安石,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们熟知的王安石,是从语文课本里读到的他的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文,然后知道他是这些诗文的作者。而历史课本中也讲到了他,是北宋中后推行变法的主将。而史书中关于王安石的记载也是很多,从中我们能看到生活中这位大文学家很有意思的另一面。话说王安石的第二个儿子,名叫王雱。王雱也是

  • 张郃怎么在三国后期就成名将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张郃怎么在三国后期就成名将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郃在三国演义前半场处处被虐,怎么下半场就变成名将了。估计张大将军要是看到这个问题会口呼: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什么叫处处被虐,典韦不被虐所以早早就挂了,庞德不被虐所以被关羽斩了,夏侯惇不被虐所以当了半辈子独眼龙,夏侯渊不被

  • 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来后,朱祁钰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虏,后取决于谦等主战派支持下,朱祁钰走上皇帝宝座,历史称之为明代宗景泰帝。之后,瓦剌见到朱祁镇早已没了利用价值,也就放回了明朝。朱祁镇重归后,朱祁钰把他封为太上皇,监禁南宫。之后,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又再次当上了皇帝,随后废朱祁钰为郕王,

  • 红军为何长征 达陕北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毛泽东在1971年视察

  • 源实朝有着哪些轶事趣闻?关于他的传说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源实朝,镰仓幕府,历史解密

    实朝的故事大多出自史书《吾妻镜》。据载,实朝任内主张礼佛,日本僧人荣西曾深受实朝礼遇,在实朝命令之下建造寿福寺,是为镰仓五座名山之一。实朝曾重用一位于其兄源赖家时代负责重建东大寺大佛的宋人陈和卿,他更因为陈和卿的一番说话,而相信自己的前生是中国宋代医王山的寺院长老。为了想参谒自己前生所居之处(也有一

  • 吕布临死前道破刘备一个秘密,曹操有何反应?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布,三国,曹操,刘备,野史秘闻

    其实,吕布在三国里面还是做过一些值得后人称雄的时期,据史料《三国志》记载,吕布骁勇,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军。意思就是说吕布此人天生神力,绝对是一个战前冲锋陷阵功臣掠地的将才。吕布原本是丁原义子,只因董卓送给了他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受到了李儒的蛊惑将丁原斩杀,又成为了董卓手下的先锋大将。对于这种背主求

  • 古代恢复边疆全境统治权的父子,开创了一段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班超,东汉,风云人物

    汉朝对西域的经营经历过多次反复,西汉花费上百年时间、几十万将士的热血,还有无数钱粮,才建立西域都护府。哪知,王莽篡汉,致使天下大乱,西域再次沦入匈奴手中。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经营,有志之士都把西域看作光耀门楣、建功封侯的主战场。连抄书为生的知识分子,也投笔从戎,要去西域闯一番事业。这个抄书匠名叫班超,他

  •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继承人选,但为何继承皇位的是曹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曹植,文史百科

    其实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都非常的有才华,只是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更高一些,所以更讨曹操的喜欢。曹丕则是各方面更加平衡,不想曹植总是喜欢随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曹操立储的时候也是非常犹豫,自己喜欢曹植但是又不能废长立幼,在这场立储大战中最后还是曹丕获胜。可能曹植的确是没有王者风范,如果曹植能够狠心一点

  • 匈奴为何那么怕蒙恬?蒙恬攻匈奴之战经过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蒙恬攻匈奴之战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起,秦朝为降低匈奴对首都咸阳及关中地区的威胁而进行的战役。战前情况秦灭六国初步统一全国后,由于在统一战争期间,各国(特别是燕、赵、秦)三国均无暇顾及北部边疆的匈奴,致使匈奴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至统一全国初期,匈奴已东逐东胡至燕山以东,西逐月氏至祁连山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