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勺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长勺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77 更新时间:2023/12/17 15:37:43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期,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之间发生的一场车阵会战。这次会战是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虽然各诸侯国表面上还尊周天子,但实际上王室已经衰落了,各诸侯兼并、大国争夺霸主不断引起纷争。齐国和鲁国相邻又都是西周初期就分封的诸侯国,在这样动荡的时期,不断产生摩擦。长勺之战就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

当时鲁国占据着今山东南部的地区,都城在曲阜,它保留了很多周的礼乐传统。但就国力和疆土而言鲁国却不如齐国。齐国本是太公吕望的封地,在今山东东北部地区,都城临淄。那里土地肥沃,有丰富的物产。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齐国成为当时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大国。

公元前686年冬,齐国内乱襄公堂弟公孙无知杀害国君后自立。没多久,齐国大臣雍廪又杀死公孙无知。当时齐襄公在外流亡的两个儿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继位。公子小白率先入齐继位,即春秋赫赫有名的霸主齐桓公

鲁国曾公开支持公子纠争夺齐王之位,齐桓公继位后一直对鲁国不满。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不顾管仲的劝阻,决定兴兵伐鲁。鲁庄公得知齐军大举来犯,就动用全国的力量来与齐军对抗。鲁庄公准备发兵时,鲁国人曹刿认为当政者目光短浅,没有远大谋略。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人践踏,因此求见庄公要求参与此次战争。

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来与强齐作战。鲁庄公说,对于衣食之物不敢独自享用,总要分与臣子。曹刿认为这只不过是小恩小惠,只有臣子才能享有,人民不会尽力作战。鲁庄公又说,自己尊敬神明、祭祀天地很守信用。但曹刿却说,这些也未必能感动神明,神明也未必会降福。鲁庄公想了想补充说,自己对全国大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明察秋毫,但也必然合情合理地处置。曹刿认为这才是真正尽到了君主的责任,具备了与齐国一战的条件。因此,他请求跟随鲁庄公同赴战场。鲁庄公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和自己乘坐同一辆车赶赴长勺。

鲁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莱芜东北)迎击前来的齐军。两军展开决战的阵势。等到列完阵之后,鲁庄公就准备下令击鼓出击,希望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曹刿则劝阻庄公并建议他坚守阵地,以逸待劳,等待破敌的时机。鲁庄公接受曹刿的建议按兵不动。齐军依仗强大的兵力,急功近利,主动发起对鲁军的攻击。但齐军连续三次的出击都被鲁军挫败,没有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反而使得士兵的士气低落,斗志丧失。曹刿看到这种情形,认为时机已到,建议鲁军反攻。庄公采纳他的意见下令鲁军全面出击。鲁军士气高涨,一鼓作气,冲向敌军,冲垮了敌人的阵容。齐军大败而逃。庄公看到齐军撤兵,急忙下令追击,又被曹刿劝阻。曹刿先下车查看齐军兵车驶过的车辙痕迹,然后又望了望齐军的旗帜,才建议鲁庄公追击。于是,鲁庄公下令全线追击庄齐军,将齐军一举赶出了鲁国境内。鲁军取得了长勺之战的最后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询问曹刿这一战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曹刿是怎么回答的?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就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委询问曹刿。曹刿说:“带兵打仗所依靠的就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进击时,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进击,士气就开始衰落了;等到第三次时,士气就已经完全没有了。齐军已经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丧失。相反我军的士气正高涨。此时反击,自然能一举击败齐军”。接着鲁庄公又询问曹刿为什么在齐军败退时不让立即追击,曹刿认为毕竟齐国的实力很强,不能轻视,要防齐军假装战败途中设伏。后来,看到他们撤退时的车辙十分紊乱,又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确定他们是真的战败才建议追击。

曹刿作为一个平民为什么要求见鲁庄王,要求参与作战?

齐国率大军准备攻打鲁国,鲁庄公发动全国的力量准备迎战强齐的大军。这个时候,身为平民的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同乡都劝阻他说:“打仗的这些事情都是那些官员们该想的事情,你有何必要参与呢?”曹刿却说:“那些人都见识浅薄,没有远大的见解。我不想自己的国家被强敌占领。”于是,他便入朝求见鲁庄王。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在争霸时期所遇到的一次少有的失败,也是鲁国和齐国长期斗争之中一次十分罕见的胜利。这次战争对于齐桓公调整自己争霸的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标签: 春秋长勺之战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乃颜之乱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乃颜之乱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忽必烈,历史解密

    经过世祖应战针对乃颜之乱,忽必烈早就有所准备和行动。曾派伯颜等人窥觇乃颜动静,掌握了叛军活动的可靠情报。同时又下诏“驰女真、水达达地弓矢之禁”,并以其“连岁饥荒,移粟赈之,仍尽免今年公赋及减所输皮布之半”,力图缓和东北土著的不满情绪,拆散其与叛军的联合。故当乃颜发难的消息传来后,忽必烈从容部署,立即

  • 揭秘:文武双全的梁武帝真的40年不碰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武帝,南北朝,野史秘闻

    他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他是萧何的二十八代孙,他是电视剧中《琅琊榜》中深谙帝王之术的梁武帝。萧衍是南齐的权臣,享受着“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待遇,貌似凡是享受这种待遇的权臣,都绝非善类,如曹操,如董卓。萧衍也不例外!他拥立了萧宝融为傀儡皇帝,没过几年,下属便极力怂恿萧衍取而代之。

  • 臧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背叛袁绍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臧洪,汉朝,风云人物

    大家通读三国也都知道,关羽可以说是三国中最讲义气的一个人,不仅自己义薄云天还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关羽的处世哲学中,义字一定是最重要的,情义也是首当其冲的。今天小编要讲的臧洪他的忠义气节绝不逊于关羽,接着往下看吧。臧洪是徐州广陵郡人,同时也是个官二代,出生名门。他的父亲臧旻曾出任匈奴中郎将、中山、太

  • 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为何总是不离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古人云:玩火者必自焚。火,是上苍的恩赐,也是神灵的象征,只可供奉,不可亵渎。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文明的使者,反之,则是野蛮的破坏。若是用于战场杀伐,成为逞强斗狠的工具,那就必定是人类的灾难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来天命不可违,古人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孙子兵法》十三

  • 探索蒙古灭西夏之战的具体过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蒙古灭西夏之战是蒙古扩张过程中的一场战争,共分为三个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古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拖雷后来依成吉思汗之愿杀掉末帝,蒙古大军随即于西

  •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要找男宠 主要的原因有四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乳名武媚,她的父亲武士彟在李渊太原起兵时资助过唐军,是唐朝开国功臣,母亲知书达礼,在母亲殷勤的抚育下,武媚不仅文采出众、聪明颖慧,而且很早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妩媚动人了。与选秀入宫不同,武媚是以美丽的长相,十四岁时被朝廷召进宫里的,由于漂亮出众很快就受到唐太宗的宠幸并赐封

  • 司马炎为什么会让自己的爱妃去给儿子司马衷侍寝?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炎,晋朝,野史秘闻

    三国归晋,虽是历史大势所趋。但司马氏所开创的晋朝,却实实在在的让后世,感到了一种难堪。所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哪料晋朝却很快就又开启了一个更混乱的局面,先是八王之乱,跟着五胡乱华,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哀的一页。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其实不必从多高的高度却探讨,只看看晋国开国帝王司马炎的一件小事,便能

  • 萧何向刘邦荐韩信,为什么又向吕后献计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何,汉朝,风云人物

    “卸磨杀驴”是一句在中国民间流传较久的俗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主人在用驴子拉完磨以后就把驴子杀掉,引申的意思是指,把某个已经没有用的人或物踢开。提起“卸磨杀驴”,我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西汉第一任相国萧何,萧何身上有一个流传极光的成语,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淮阴侯韩信发迹和被算计的

  • 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其首都迁移为何如此频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商都在汤灭夏朝之前迁徙八次,在灭夏以后又连续迁移五次。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左右,首都迁移如此频繁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都之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朝从建国

  • 孙策平定江东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后世如何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孙策平江东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的一场战争,发生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元年(196年)。由于袁术多次失信于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