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

魏太尉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掌重兵于淮南,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令狐愚卒,嘉平三年(251)王凌以讨孙吴为名表求发兵,又遣杨弘说兖州刺史黄华共同举事。杨弘、黄华告发,司马懿率中军征讨。王凌见事败,降于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饮药自杀。正元二年(255)魏扬州刺史文钦、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寿春(今安徽寿县),矫称受太后诏书讨司马师,率军渡淮,进至项县(今河南沈丘)。司马师率军10万征讨,大破淮南军。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入孙吴。甘露二年(257)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反于寿春,向孙吴称臣,攻掠淮河南北郡县。司马昭督军26万征讨。甘露三年(258)正月,诸葛诞兵败被杀。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

有关“淮南三叛”的历史故事

  • 三国时期为何会发生淮南三叛?最后是什么结果?-趣历史网

    三国曹魏正始十年司马懿趁着曹爽携皇帝曹芳外出祭陵之时,悍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虽然历史上淮南三叛全部以失败告终,都被司马氏成功镇压,但有意思的是淮南三叛也取得了丰硕的“战果”——王凌带走了司马懿,毌丘俭带走了司马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淮南

  • 三国时期淮南三叛时蜀国为什么没动作(三国时期淮南属于哪国)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三国鼎立时期,司马氏取得了曹魏的独裁,导致了寿春都督三次反司马氏的兵变。但这三次兵变都被司马师平定了。然而当时吴国积极响应兵变,蜀国却无所作为。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淮南“三叛”是指平陵政变后,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在淮南反抗司马集团的努力。宋代学者王应麟认为王陵、吴和

  • 淮南三叛和司马氏之间有什么关系(淮南三叛为什么失败)

    说到淮南三反,你可能不太熟悉。这场战役发生在曹魏后期,因为当时司马师要夺取独裁!但是曹魏的人不愿意听司马师的,所以发动了三次叛乱。那么这淮南三叛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说到淮南三叛,其实是因为这三叛都发生在淮南,所以才取名为淮南三叛。曹操死后,司马懿开始借机发动"高平岭事件",开始了他夺取

  • 淮南三叛是怎么回事,三次叛乱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在三国后期的曹魏,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了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或“寿春三叛”。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

  • 第三节 淮南三叛

    曹髦为皇帝时,曾下旨令司马师“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司马师辞谢不受。位极人臣的司马师用极大的权力换来了极大的满足,也换来了反对者的行动。当时全国武装力量基本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只有镇东

  • 反对司马家专权“淮南三叛”的领导者为什么都不是曹魏宗室?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氏之手。不过忠于曹魏的实力并没有就此束手就擒,发动了多次针对司马氏专权的内乱。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淮南三叛(王凌起兵、毌丘俭文钦起兵、诸葛诞起兵)”,司马师甚至都间接死于“淮南三叛”。按照常理来说,曹魏宗室应该是最反对司马氏专权的政

  • 淮南三叛和司马氏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个淮南三叛,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这个战役是发生在曹魏后期的时候,因为当时司马氏要夺取专政!但是曹魏的人都不想听司马氏的,所以就先后发动了三次叛乱。那么这个淮南三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这个淮南三叛,其实就是因为这三次叛乱都是发生在淮南,所以就起名为淮南三叛。在曹叡死

  • 三国时期淮南三叛时蜀国为什么没动作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司马氏夺得了曹魏的专政,所以使得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但是这三次兵变都被司马氏给平定了。不过当时的吴国可是对于这个兵变积极响应,然而蜀国却没什么动作,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淮南三叛,说的是高平陵政变后,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在淮

  • 淮南三叛是什么事件

    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魏太尉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

  • 淮南三叛为什么会失败

    淮南叛乱,又称淮南三叛,寿春三叛。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三国时代曹魏后期,在魏国淮南地区军事重镇寿春城,接二连三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夺权专政的兵变。淮南三叛,分别是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

  • 淮南三叛是哪三叛

    淮南三叛是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一叛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大将军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太傅司马懿于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

  • 魏国的“淮南三叛”,是蜀国北伐中原的天赐良机,可惜被姜维错过

    [var1]第二步,蜀汉应等待时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在“天下有变”、魏国发生大的内乱和动荡的前提下,蜀汉应主动出击,进攻曹魏,以实现复兴汉室、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根本目标。因为魏国的综合实力远远强于蜀汉,在正常情况下蜀国单挑魏国几乎毫无胜算,所

  • 淮南三叛,曹魏集团对司马家族最后的反抗,结果功亏一篑

    淮南三叛时东吴再次派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可惜诸葛诞只知道困守孤城,被司马昭团团围住,又刚愎自用性格残暴,关键时刻杀了文钦导致军心涣散,东吴军队打开城门投降魏军。诸葛诞就这样被司马昭一举击破,诸葛诞自己也被杀了,所以说淮南三叛的指挥者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都比较一般,即使握有重兵和外援也无法发挥优势最终都

  •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一波三折”——“淮南三叛”

    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倾轧。司马懿先是示敌以弱,然后趁曹爽陪同拜谒高平陵时发动兵变,消灭曹爽,司马氏逐步掌握曹魏的政权。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氏还是要面临一些波折和挑战,比如小编下面要说的“淮南三叛”。什么是“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就是在淮南地区三次对抗司马氏掌权而发起的兵变,又称为“寿春三叛”

  • 司马懿父子篡权后,到底遭遇了哪些反抗?不止淮南三叛!

    一、淮南一叛高平陵之变后,王凌这位曹魏老臣不满司马懿篡夺大权。于是,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掌重兵于淮南,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嘉平三年(251年),令狐愚病逝后,王凌以讨东吴为名表求发兵,又遣杨弘说兖州刺史黄华共同举事。但是,杨弘、黄华告发了王凌,司马懿率军征讨。王凌发现事情败露,于是向司马懿投降,

  • 如何评价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太

  • 曹魏时期为什么会爆发淮南三叛?三次兵变造成什么影响?

    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

  • 淮南三叛中第一叛是什么 淮南三叛兵力如何

    淮南三叛中第一叛是什么因为淮南三叛,所以才让司马家族更加光明正大的夺去曹魏政权并最后登上皇位。淮南三叛中第一叛是什么常被问及,因为它是事情的导火索,那么淮南三叛第一叛是什么呢?图为倪大红版司马懿剧照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芳继位,曹爽起了谋反之心。但是曹爽的造反很快就被司马懿镇住,不久曹爽被诛杀,司马懿

  • 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如何

    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从淮南三叛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曹魏后期政局,史学家们多喜欢把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样能更清楚的分析曹魏转晋的过程。那么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之间有什么微妙的联系呢?图为司马师的画像曹操死后,曹丕当政,他并没有听从父亲临终的嘱咐要防着司马懿,反而重用司马懿。曹丕没

  • 曹魏淮南三叛是哪些人发动的 淮南三叛经过

    淮南三叛是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一叛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大将军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太傅司马懿于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