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有关“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故事

  •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能够找到西方在哪里,主要依靠的是古代的天文、地理、物理知识。提起郑和下西洋,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郑灿为什么要他找出西方在哪里?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著名航海家总和率领船队,途经东南亚、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成功跟随船队一路前行,经历了多次国家征程,跨越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

  • 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至1433年,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从我国的江苏浏家港和福建福州等地出发,七下西洋,到达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

  •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并非地理大发现,也不只是寻找建文帝

    郑和七下西洋 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我们看《明史·郑和传》是如何描述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段文字简单地介绍了郑和的背景,他是燕王朱棣在藩邸时的旧人,因为跟随朱

  • 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马可波罗探访蒙古帝国

    马可·波罗(1253年-1324年)13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版图,地图制于1923年。蒙古帝国是历史上最辽阔的帝国之一,居住在其境内的人口大约占当时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中世纪晚期,有一系列的欧洲探险队曾跨过欧亚大陆前往亚洲,他们是探索时代的先驱者。尽管统一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将中国到中亚的商路悉数纳入囊中的

  •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欧洲通往亚洲的旧道路被阻碍

    从地中海东岸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中亚抵达中国的西安,甚而抵达太平洋西岸。探索时代的开始,是由于商业贸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最初的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从西欧前往亚洲的海路航线,以带回东方的香料。因为,从陆路到达亚洲的路程十分遥远,商队必须穿越亚洲的多个地区;而当时欧洲同亚洲的贸易已被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地

  • 地理大发现简介:新航路开辟催生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