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合纵攻秦之战

合纵攻秦之战

合纵攻秦之战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

有关“合纵攻秦之战”的历史故事

  • 合纵攻秦之战是怎么回事?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合纵攻秦之战,又称五国攻秦之战,发生于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对秦国发起进攻。大致有五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过程首次攻秦著名连横鼓吹者张仪入秦后,受惠文王重用。秦派张仪至魏,游说魏惠王(即子罃)连横

  • 合纵攻秦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如何评价此战?

    合纵攻秦之战,又称五国攻秦之战,发生于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对秦国发起进攻。大致有五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战国中期,秦、齐两强东西对峙,秦军实力最强。惠文王称王改元时(公元前325年),秦已完

  • 中原诸国最后一次的合纵攻秦之战,还是失败了吗?

    《阿房宫赋》有这么一句话,“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我认为这句话并不完全准确,六国即使能够爱抚自己的百姓,也不足以抗拒秦国的兼并。要想抑制秦国,向来就只有一个方法——合纵攻秦,这个方法六国都知道,但是却始终办不到。今天要说的就是秦王嬴政时候的蕞之战,这是中原诸国最后一次发动的合纵攻秦之战,是六

  • 合纵攻秦之战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合纵攻秦之战简介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作战。大致有5次。评价 在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充分运用外交与军事相结合的合纵或连横战略,使战略发展到新的水平。中原各国合纵攻秦失败,重要的原因是他

  • 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时,白起在干什么?

    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秦国原本地处西陲,历史进入战国后魏国第一个崛起,秦国在魏文侯和吴起的连番打击下退守至洛水以西,连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夺了去;秦献公时期秦国虽然实力有所恢复,但仍然是被魏国压着打,直到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并于前356年正式变法后

  • 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了之后,为何五国却各自散去?

    在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强大。在崛起之后,秦国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取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比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等。当然,秦国的步步紧逼,也引起了山东六国的紧张,从而促使山东六国组成联军来遏制秦国。其中,就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来说,也被称之为河外之战。此战,是魏安厘王三十

  • 为什么说合纵攻秦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的余晖?

    春秋战国时代,在华山东边的国家有韩、赵、魏、燕、齐、楚,即是所谓的山东六国,而唯独在华山西边的诸侯国就是秦国。华山成为秦国与山东六国的屏障,秦国在华山上修筑城墙,借黄河为护城河,上有高耸的城墙,下有无限深渊,这样的防御工事,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但华山并非是唯一的屏障,绕过华山周边的山路和盆地,六

  •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合纵攻秦之战是何结果?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