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造反最难的朝代 对外却被吊打全因开始得国不正

造反最难的朝代 对外却被吊打全因开始得国不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20 更新时间:2023/12/9 16:10:26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后,北宋宣布灭亡;后来康王赵构虽然建立了南宋,但南宋相比于北宋到底要弱一些,至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也宣布灭亡。

相比于其他封建王朝,宋朝一直被后人称为“弱宋”,然而这个朝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难“造反”的朝代。

古代攻城战

异常频繁的农民起义

宋朝从建国到灭亡,前后经历了300多年时光,这期间宋朝爆发了433次农民起义。但不管起义到底有多频繁,就是没有一个人“造反”成功。

在北宋时期,比较有名的农民起义有“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于公元933年聚集起一支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青城和彭山,但是没过多久,王小波就死在了战场上。

随后李顺接替了王小波的位置,继续带领手底下的人起义,并且在公元934年时顺利占领成都,但是因为宋军的讨伐,李顺也没有坚持多久,李顺战死后起义军群龙无首,于公元955年被平叛。

王小波、李顺起义

南宋时期稍为人熟知的农民起义有方腊起义”,公元1120年,方腊聚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他们高举“讨伐朱勔”的旗帜,只要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就全部杀掉。

方腊宣布起义后不久,大量农民跟从过来,他们攻城夺池,接连拿下了几十座州县,方腊大军的规模更是一度达到近百万,威慑东南。然而到公元1121年,方腊起义就因为方腊被俘而宣告失败。

像这样的农民起义,在宋朝可谓是屡见不鲜。想到朝廷也已经习惯了农民起义,都说“一回生二回熟”,这种平均每年爆发1.4次农民起义的频率,让宋朝对“造反”势力的平定颇有经验可言。但为什么宋朝会如此难以“造反”呢?

方腊起义用兵图

重文轻武的政治主张

原因之一在于宋朝存在严重的重文轻武迹象,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在庆幸之余,赵匡胤也担心武将们会再次搞出“黄袍加身”的骚操作,把自己扫下台阶,所以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借着宴会石守信等大将威逼利诱,将兵权全部收归于自己手里。

“杯酒释兵权”以后,赵匡胤将几乎所有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解除,并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这件事以及赵匡胤后来采取的有关政策,导致宋朝兵权分散严重,军队的战斗力被大大削弱。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朝的立国精神只有苟且偷安没有诗和远方

《中国通史·北宋的积弱》记载称:

“(太宗)灭北汉后,不顾兵力的疲敝,立刻进攻。于是有高梁河之败……太宗又命将分道北伐,亦不利……自燕、云割弃后,山西方面,还有雁门关可守,河北方面,徒恃塘泺以限戎马,是可以御小敌,而不足以御大军的。契丹大举深入,便可直达汴梁对岸的大名,宋朝受威胁殊甚。”

宋太祖赵匡胤

这段记述充分说明了赵匡胤在兵权上的矫枉过正以及连年用兵,导致北宋根本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

待赵匡胤去世,后来接任皇帝的人没有一个能力超过赵匡胤的,他们固守着“重文轻武”的极端政策,这就导致宋朝为了安定,不得不向契丹等少数民族妥协,依然是《中国通史·北宋的积弱》篇中说:

“然毕竟以岁币成和。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朝开国未几,国势业已陷于不振了。”

宋朝向契丹人妥协了,愿意赔款等

完全不被放在眼里的农民起义

对朝中的武将和辖下的军队都要强行限制,唯恐其壮大起来,就更别提对民间百姓了。

宋朝的统治者显然很清楚民力的强大和恐怖,为避免有人造反,宋朝采取了一系列利民政策,这些政策很好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学者安格斯·麦迪森推算,1000年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占到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就算有起义,其规模也不会太大。

繁荣的宋朝

《中国通史·政体》篇明确指出:

“从前读史的人,每分政情为(一)内重,(二)外重,(三)内外俱轻三种。内重之世,每有权臣篡窃之变。外重之世,易招强藩割据之忧。内外俱轻之世,则草泽英雄,乘机崛起;或外夷乘机入犯。”

很显然,宋朝的政情就是“内外俱轻”,从而导致内部起义频繁,而外部少数民族不断进犯。

宋朝面临着外夷入侵

为了缓解其间压力,宋朝选择先解决外夷问题,只不过没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宋朝到最后不得不赔款以达到暂时安抚外夷的效果。为了凑出赔款,宋朝添加了不少杂税名录。《中国通史·赋税》篇认为若有杂税出现,那么朝代也就接近衰乱了:

“田租、口赋、力役以外的赋税,昔人总称为杂税……历代当衰乱之际,此等赋税,还总是有的。”

宋朝也存在很多杂税

从杂税出现的过程来讲,

“不论在政治上,社会上,制度的改变,总是由事实逼迫出来的多,在理论指导之下发明的少。”

仅此就足以让我们恍然大悟宋朝的对外夷政策、态度上的变化,逼迫出了不少“杂税”,而这“杂税”,又逼得百姓不得不起义“造反”。只是农民起义军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小了,他们甚至都不是宋军的对手,哪里能真正的实现“造反”呢?

农民起义有关的绘画作品

并且通过研究宋朝爆发的历次农民起义,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规模稍大以外,其他的农民起义基本上都是地域性的。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哪里出现了天灾人祸,导致当地的百姓过不下去了,当地就会爆发农民起义。因为对其他地区的百姓生活没有一丁点影响,故而这些起义的反响都不大。

农民起义有关的绘画作品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其实宋朝如果能够好好均衡“内外”,不要“内外俱轻”,让各地官员拥有足够的实权,在地区百姓遇到民生困难时及时解决,那么也不至于爆发数百次起义。

唐朝“外重”的教训历历在目,宋朝统治者通过权衡,发现解决农民起义的难度可比解决“外重”要简单的多,便也少将农民起义放在眼里,反正对于统治者而言,老百姓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农民起义有关的绘画作品

也弱也强

总的来讲,宋朝对外不行,对内有“放任造反”的底气。因为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国内根本没有什么特别强大的武装力量,这就杜绝了国内爆发大规模动乱的可能。

至于民间起义,规模小实力弱,随便派出一支部队就能很快解决,于是乎就出现了“宋朝成为最难‘造反的朝代”的情况。

农民起义有关的绘画作品

宋朝军事弱无法辩驳,但其在别的领域堪称繁荣强大,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可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更多文章

  • 北宋想违约却没有违约的实力 违约了被打得结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澶渊之盟,海上之盟,辽国,金国

    俗话说,人不可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可居然在违约这件事上,北宋跌倒了两次!一、澶渊之盟宋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1004年1月),宋朝和辽国在澶州达成和议:宋辽两国约为兄弟,按双方年龄排大小,宋真宗比辽圣宗大四岁,因此宋真宗是哥哥,辽圣宗是弟弟。做哥哥的当然得照顾弟弟,宋真宗答应每年给辽国弟弟十万两白银

  • 巴以冲突纷争不止半个多世纪 谁更应该离开耶路撒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巴以冲突,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

    自以色列建国之后,与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就没有停止过,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TheIsraeliPalestinianConflict)是中东冲突的热点之一,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分。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打了五次,最后都以以色列胜利结束。这让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巴勒斯坦对于以色列的仇恨,越

  • 历史上有哪些太上皇,他们如何度过余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上皇

    都知道皇帝这个名词是秦始皇发明的,在秦始皇之前,有“皇”也有“帝”,但是从来没有“皇帝”,李斯等秦朝大臣建议秦始皇称“泰皇”,但被秦始皇否决,之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呼,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史记秦

  • 上官婉儿墓志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千年隐秘宫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官婉儿墓志,上官婉儿,墓志,唐朝

    2013年8月,上官婉儿墓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出土,震惊了世人,随着上官婉儿墓一起出土的,还有那铭记了历史的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墓志盖拓本上官婉儿墓墓志盖2022年4月28日,西安,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行开放,上官婉儿墓志首次面向公众展出。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南依中

  • 软弱的北宋没有大一统,南宋疆域更小偏安一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北宋,南宋,南宋疆域

    北宋没有大一统,南宋疆域更小,为何宋朝却排在主要朝代中?宋朝分两宋,是为北宋和南宋,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大三国分裂时期,当时的主要朝代其实不只是宋朝,还有辽朝、金朝;可以说辽金宋,是那个大分裂时期是主要朝代,这点在元朝为前朝修史时体现的最明显,是“三国(宋辽金)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rdqu

  • 中国皇帝最多的一年 存在13个皇帝西燕国5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皇帝,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

    秦始皇嬴政创立皇帝制度后,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都是皇帝。皇帝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并不是唯一的。在盛世的时候,一般只存在一个皇帝,在大一统朝代这样的元首同一时期基本只有一个,甚至在整个东亚地区也只有一个,其他藩王、诸侯国、藩属国只能称王而

  • 中国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隋朝

    在中国几大王朝中,可以说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可谓是最轻松的,因为他几乎就没有花什么时间和力气就轻易的得到了天下,而其他朝代的皇帝至少费了很大的功夫,有的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据说外国人将隋文帝杨坚誉为是中国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皇帝,另外两个分别是秦始皇和唐太宗。外国人如此推崇他,主要是因为他结束了中国40

  • 宋理宗:爱招妓的皇帝 死后头颅被做成骷髅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理宗,赵昀

    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似乎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实事,那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一职业,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光鲜岗位,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备受哀荣,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很多帝王文治武功、大展宏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贤

  • 十六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朕以前给人家当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苻坚,十六国,慕容冲

    公元370年,前秦大军攻破前燕都城,直入皇宫,前燕皇帝慕容暐[wěi]被俘,前燕灭亡。历史上,战胜方入城后,烧杀抢掠,甚至血腥屠城的不在少数,但前秦皇帝苻坚认为,对方已经投降,国家已归我所有,我又何必斩尽杀绝,留下千古骂名呢?所以,苻坚表现的颇为仁义,宣布厚待战俘,封下台皇帝慕容暐为新兴侯,委任尚书

  • 李渊称帝后封17位“太原元谋功臣” 结局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原元谋功臣,李渊,唐朝开国功臣,晋阳起兵,唐朝,李世民

    618年,李渊晋阳起兵,为后来他建唐登基做出了良好的起步,后来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的时候评出了“太原元谋功臣”共十七人。“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分别书,即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