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想违约却没有违约的实力 违约了被打得结实

北宋想违约却没有违约的实力 违约了被打得结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1 更新时间:2023/12/7 3:43:54

俗话说,人不可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可居然在违约这件事上,北宋跌倒了两次!

一、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1004年1月),宋朝和辽国在澶州达成和议:宋辽两国约为兄弟,按双方年龄排大小,宋真宗比辽圣宗大四岁,因此宋真宗是哥哥,辽圣宗是弟弟。

做哥哥的当然得照顾弟弟,宋真宗答应每年给辽国弟弟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统称岁币)。

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这对暗地里的死对头,成为了明面上的好哥们,按和约精神,双方在签约的时候,指天为盟,发下了毒誓,以示双方誓不毁约的决心。

北宋当时的国书是这么说的: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宣,谨白。”

而辽国在收到宋朝兄弟的国书后,是这么回复的:

“大契丹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宋皇帝阙下:…孤虽不才,敢遵此约,谨当告于天地,誓之子孙,苟渝此盟,神明是殛。专具咨述,不宣,谨白。”

宋辽兄弟俩的国书都差不多,都立下了毒誓,谁要违背此盟,必遭天诛地灭!

稍有不同的是,契丹兄弟比较滑头,毒誓只针对辽国皇帝一人,而和国家没有什么关系;而宋朝兄弟也比较坦诚,连皇帝宗室及整个国家都给包括去了。

正所谓朕即国家,双方的毒誓看着没什么区别,其实还是有的,如果契丹兄弟将来违约,大不了皇帝被老天爷收了,但社稷还在,找个继任者就完了;

而如果宋朝兄弟的誓言,明显更毒,一旦违约,不仅皇帝不得好死,连国家都保不住。

其实吧,发誓这种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先不说有没有执行誓言的老天爷和漫天神佛,即使有,他们哪有空搭理底下人说过的话。

说白了,发誓要有用,要法律干嘛?

因此双方都没把盟约和誓言当回事,屡屡进行扯皮。

维系澶渊之盟的不是誓言,而是双方的实力和政治形势,什么时候宋辽兄弟俩觉得有能力搞定对方,或者想违约了,澶渊之盟就是一张白纸。

事实上,宋辽兄弟俩确实也没怎么把澶渊之盟当回事,宋朝这边是一直想收复幽云十六州;辽国则老是吓唬吓唬宋朝兄弟,时不时的说要出兵南下,通通都想违约。

双方纠纷最严重的是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趁北宋被西夏李元昊好一通收拾,趁火打劫,为图谋关南十县地,辽国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则进行外交恐吓,寻求谈判。总之就是软硬兼磨,要敲竹杠。

最后宋仁宗忍气吞声,屈辱求和,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增加十万两银、十万匹绢的岁币,最终达成了新的盟约,史称庆历增币。

实际上,辽国这次是违背了澶渊之盟,说好了宋朝兄弟给你十万,你现在要多给钱,照样是违约,只不过双方用新的盟约顶替旧的盟约,这才又维持了和平。

此后,双方碍于实力,基本都按盟约,履行约定,虽小有摩擦,却没有改变大局,两兄弟基本维持了百年和平。

可等到女真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之后,宋朝为了收复念兹在兹的幽云十六州,马上撕毁了和契丹兄弟的盟约,和女真人结盟,并出兵北伐辽国。这是宋朝赤裸裸的违背了宋辽盟约,“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这话完全给忘得一干二净。

据说辽使还抗议道:“宋辽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

可辽国在女真人打击下,自身难保,宋朝就欺国欺天了,你又能如何?你还能指望老天爷降下惩罚吗?

二、海上之盟。

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金太祖天辅二年),女真人逐渐崛起后,宋徽宗派人与金国联系,主动提出一起合作灭辽。

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最早宋朝没怎么看得起金国,把金国小弟看,可谁也想不到金国这么猛,一顿猛捶,把辽国打得只剩半口气,宋朝只好收起那份傲慢,真正把金国当盟友来看。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终于以平等身份达成盟约: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与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初步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

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之盟,宋辽达成一致后,宋朝决定出兵灭辽。

可当年十月份,宋朝爆发方腊起义,宋朝原本准备联金灭辽的军队被童贯带去浙江去剿灭方腊起义。

于是宋朝单方面推迟了之前约定的进攻辽国的时间,并且扣留了金国的使臣,实际上,宋朝已经违约了。

直到宣和三年(1121年)十一月,宋人才把金使放回,这个时候金国人已经不相信宋朝会出兵了。

随着金辽战争的进行,金国人信心越来越足,辽国也不过如此,自己单挑就能搞定,宋朝愿意帮忙我欢迎,不来也没事,无非就是废点功夫而已,就是这么自信。

要说金国人是真有自信的资本,金国人太厉害了,以一己之力就把辽国打得大败,第二年正月金国攻克中京。

金人的大胜刺激了宋人,他们怕金人全部攻下辽国之后,宋朝就没有与之谈判的可能性,适逢辽国天祚帝逃亡燕京,耶律淳被拥立为天锡皇帝,史称北辽,勉强支撑着残局。

这样一来,瞎子都知道辽国大势已去,宋朝决定出兵,抢人头爆装备。

宣和四年(1122年)四月,宋徽宗命童贯率军北伐,并提出了攻辽三策“如燕人悦而从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策之下也”。

瞧瞧这上中下三策,每策宋朝都是想空手套白狼,不战而收复燕地。

可世上哪有这么美的事,不想出汗又想坐享其成,只能证明自己昏庸无能。

这样一来,宋朝外强中干、软弱可欺全部暴露在金国人眼中。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金使一改以往的谦卑态度,变得高大傲慢和颐指气使。

宋朝也是不争气,大军在战场屡战屡败,被金国的手下败将打得溃不成军,契丹人用实际行动表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我们打不过天杀的女真人,收拾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宋军这一败,乐子就大了,海上之盟明确规定,辽国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由宋朝攻取,可宋朝压根就打不下来,最后辽国五京全部被金国拿下。

简单来说,辽国灭亡,宋朝的贡献基本等于零,跟我和科比合砍81分没啥区别。

这样一来,海上之盟该怎么履行?

在金国人看来,两人合作灭辽,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现在你一个任务都没完成,就想要地,我凭什么给你?想要地,行,我辛苦一场,犒劳费你要不要出?

于是,宋朝失去了与金国人谈判的筹码了,因此在谈判的过程中被金人大肆勒索。

宣和五年(1123年)四月,宋金双方经过艰辛漫长的谈判达成最终协议:宋朝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以及一百万贯燕京代租钱的代表,从金国人手中要回了景、檀、易、涿、蓟、顺燕云六州及燕京(宋朝将其改为燕山府)。

而后金太祖还答应在宋朝愿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将辽国西京(云州)地区朔、武、蔚三州先归还给宋朝,至于其他地方,还可以商量,但条件是宋朝得出钱。

也就是说,宋朝和金国达成了以钱换地的协议。

除之此之外双方规定,各管各地,不得招降纳叛,接纳对方的叛臣。

但是宋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边关的官员并没有遵守这些条件,反倒经常偷偷进行招降,这已经是违背盟约了,金国很恼火但也没说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想把事情闹大,这种事不好打官司。

当年八月,金太祖病死,金太宗完颜晟即位,这时出大事了,投降金国的原辽兴军节度副使张觉携平、营、滦三州降宋。

宋徽宗被这三州之地冲昏了头脑,欣然接受张觉降宋,封其为泰宁军节度使。

宋徽宗真是作死,自己啥实力,心里没点数,这地你要得起吗?

宋徽宗的行径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违背宋金盟约。

于是金太宗马上率兵攻打张觉,张觉倒是跑了,逃到了燕山府,可宋徽宗给他的诏书落入金国之手。

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宋朝违约的把柄全部被金国抓得牢牢的。

金国马上逼迫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交出张觉,王安中开始还找了个替身,顶替张觉,结果被金国人识破。最终宋徽宗下令,杀死张觉向金国交差。

这一神操作,真是令人瞠目结舌,所有辽地降宋将领不愿再为宋朝效力卖命了。

宋朝在张觉事件上简直就是愚不可及,人心尽失不说,还毁约在先,给了金国人动手的借口。

要说宋徽宗心还是真大,就这臭水平,他还想要尚未收回的新、妫、儒、武、云、寰、朔、应、蔚等九州。

金国人当时还没抓住天祚帝,为了稳住宋朝,最终把答应朔、应、蔚、武四州给宋朝。

宣和六年(1124年)八月,缓过气来的金国马上攻下蔚州,宋金战争一触即发。

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天祚帝被俘,这下金国可以抽出手对付违约在先的宋朝了。

当年十月,金国以张觉事件为由,发兵10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宋金战争终于爆发。

最终结果大家都很清楚,靖康元年闰十一月(1127年1月9日),开封被金军攻破,

靖康二年二月(1127年3月20日),金国废掉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三、结语。

其实,通过宋朝和辽国以及金国的盟约看,宋辽金通通都没有契约精神,澶渊之盟也好,海上之盟也罢,通通都没有约束力。

宋朝想拿回幽云十六州,每想一次就是在想着违约;辽国每次恐吓宋朝,多要好处也是在违约;金国就更厉害了,谈判过程中不断加码,什么时候又把盟约当回事了?就算没有张觉事件,只要抓住了天祚帝,就一定会南下攻宋。

北宋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想违约,却没有违约的实力;而他可怜之处就在于,他没有违约的实力,却违约了。

于是北宋就授人以柄,挨了打不说,还戴上背信弃义的帽子

北宋的故事告诉我们,任性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实力还任性,既然没有实力,就老老实实的别干浑事。

当然,我们现在是契约社会,必须要具备契约精神,有实力也不能违约!

更多文章

  • 巴以冲突纷争不止半个多世纪 谁更应该离开耶路撒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巴以冲突,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

    自以色列建国之后,与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就没有停止过,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TheIsraeliPalestinianConflict)是中东冲突的热点之一,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分。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打了五次,最后都以以色列胜利结束。这让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巴勒斯坦对于以色列的仇恨,越

  • 历史上有哪些太上皇,他们如何度过余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上皇

    都知道皇帝这个名词是秦始皇发明的,在秦始皇之前,有“皇”也有“帝”,但是从来没有“皇帝”,李斯等秦朝大臣建议秦始皇称“泰皇”,但被秦始皇否决,之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呼,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史记秦

  • 上官婉儿墓志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千年隐秘宫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官婉儿墓志,上官婉儿,墓志,唐朝

    2013年8月,上官婉儿墓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出土,震惊了世人,随着上官婉儿墓一起出土的,还有那铭记了历史的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墓志盖拓本上官婉儿墓墓志盖2022年4月28日,西安,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行开放,上官婉儿墓志首次面向公众展出。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南依中

  • 软弱的北宋没有大一统,南宋疆域更小偏安一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北宋,南宋,南宋疆域

    北宋没有大一统,南宋疆域更小,为何宋朝却排在主要朝代中?宋朝分两宋,是为北宋和南宋,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大三国分裂时期,当时的主要朝代其实不只是宋朝,还有辽朝、金朝;可以说辽金宋,是那个大分裂时期是主要朝代,这点在元朝为前朝修史时体现的最明显,是“三国(宋辽金)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rdqu

  • 中国皇帝最多的一年 存在13个皇帝西燕国5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皇帝,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

    秦始皇嬴政创立皇帝制度后,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都是皇帝。皇帝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并不是唯一的。在盛世的时候,一般只存在一个皇帝,在大一统朝代这样的元首同一时期基本只有一个,甚至在整个东亚地区也只有一个,其他藩王、诸侯国、藩属国只能称王而

  • 中国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隋朝

    在中国几大王朝中,可以说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可谓是最轻松的,因为他几乎就没有花什么时间和力气就轻易的得到了天下,而其他朝代的皇帝至少费了很大的功夫,有的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据说外国人将隋文帝杨坚誉为是中国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皇帝,另外两个分别是秦始皇和唐太宗。外国人如此推崇他,主要是因为他结束了中国40

  • 宋理宗:爱招妓的皇帝 死后头颅被做成骷髅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理宗,赵昀

    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似乎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实事,那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一职业,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光鲜岗位,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备受哀荣,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很多帝王文治武功、大展宏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贤

  • 十六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朕以前给人家当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苻坚,十六国,慕容冲

    公元370年,前秦大军攻破前燕都城,直入皇宫,前燕皇帝慕容暐[wěi]被俘,前燕灭亡。历史上,战胜方入城后,烧杀抢掠,甚至血腥屠城的不在少数,但前秦皇帝苻坚认为,对方已经投降,国家已归我所有,我又何必斩尽杀绝,留下千古骂名呢?所以,苻坚表现的颇为仁义,宣布厚待战俘,封下台皇帝慕容暐为新兴侯,委任尚书

  • 李渊称帝后封17位“太原元谋功臣” 结局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原元谋功臣,李渊,唐朝开国功臣,晋阳起兵,唐朝,李世民

    618年,李渊晋阳起兵,为后来他建唐登基做出了良好的起步,后来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的时候评出了“太原元谋功臣”共十七人。“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分别书,即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

  • 通过地图,带你看中国元明清三朝的疆域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疆域,明朝疆域,清朝疆域,元朝,明朝,清朝

    元明清时期的疆域变迁,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喜欢。元朝的版图采用了元武宗时期的最大版图,但实际上在公元1279年忽必烈统一全国之时,高丽复叛,西北方还有窝阔台和察合台汗国与昔里吉(蒙哥汗第四子)的叛乱势力。随即元朝开始对昔里吉、高丽、日本、窝阔台汗国、越南、缅甸进行平叛以及征服。在公元1280年至公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