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容易

中国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容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50 更新时间:2023/12/21 15:51:22

在中国几大王朝中,可以说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可谓是最轻松的,因为他几乎就没有花什么时间和力气就轻易的得到了天下,而其他朝代的皇帝至少费了很大的功夫,有的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据说外国人将隋文帝杨坚誉为是中国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皇帝,另外两个分别是秦始皇和唐太宗。外国人如此推崇他,主要是因为他结束了中国400年分裂的局面。不过在中国,杨坚似乎没有这么大的名气和威望,比起另外两个来说实在是有一点不如。我想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以至于后来隋朝遭到了很大的黑化。还有一个就是他得天下太容易,而且统一天下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的功劳。

可以说隋文帝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得到天下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西魏时期当时是有八柱国将军主政,宇文泰也只是其中实力最大的那一个。不过宇文家族实力强大起来之后,确实凌驾于另外七个人之上。虽然宇文泰本人没有当过皇帝,但是他死后由他的后代最终逼西魏皇帝禅位给他们。宇文家族于是成为了真正的皇族,建立了北周王朝。北周王朝一代英主是周武帝宇文邕,周武帝在位19年,与北齐之间展开多次战争,最后灭掉了北齐。可惜他英年早逝,死的时候只有39岁,如果他不死的话,他肯定是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怎么也轮不到杨坚了。

周武帝死后由20岁的儿子于文当皇帝,于文斌当上了皇帝之后,杨坚也没有那个能耐能够篡位,但是吕文赟却只在位两年,在22岁就去世。假如宇文邕和宇文任何一个人长寿一些,都不会有杨坚的任何机会。有人说杨坚因为是北周的外戚,所以能够篡位成功,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上还是因为杨坚家族的实力太强,即使没有这个外戚的名分,他也能够篡位。因为杨坚家族是西魏十二柱国将军之一,而他的妻子独孤家族则是八柱国大将军之一,夫妻两个家族都是当时关陇军事集团最顶级的豪门,一旦宇文家族没有人能够压制住杨坚,那么杨坚篡位几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杨坚篡夺天下如此的容易,也和宇文当皇帝的时候,为了防止宇文宗室造反,基本上不给宗室任何实权。说实话,南北朝时期篡位的情况比比皆是,那几个朝代几乎都是通过篡位得来的,所以当杨坚篡夺宇文家族的政权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一旁看戏,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替宇文家族喊冤的。所以现在我们觉得杨坚篡位的时候,那些人依附杨坚实在太顺利了一点。但是要知道篡位在那个时候真是太普遍,完全是家常便饭,所以杨坚这么做的时候,其他人也没有觉得太奇怪,很多人看到大局已定之后,很快就投靠了杨坚。

北周实在太可惜了一点,因为在北周武帝的时候,就已经灭掉了东边的北齐,完全统一了北方。而当时南边的陈国,说实话实力实在太弱了一点。陈国无论是地盘还是实力,都是整个南朝四国中最弱的一个,这主要是因为侯景叛乱的时候,梁武帝应对失策,致使梁国出现了很大的危机,最终导致巴蜀和荆州很大一部分都被北周给夺去,完全只剩下南边的不到一半的地盘了。当时南方的重镇襄阳就已经在北周手中,历史上南北割据对立的时候,南方的政权如果无法掌握襄阳的话,那么注定是要很快灭亡的。可以说当时北周完全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只要北周自己不出问题,统一天下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等到隋文帝杨坚篡位成功,然后把宇文皇族和他的支持势力一一诛杀干净之后,杨坚就开始发动统一的战争。历史书中提到隋朝统一南方的战争,往往就是一笔带过,因为实在是太容易了一点点,根本就没有费什么劲,当时南方陈国的实力比起北方来讲,差的实在太远了。比如隋朝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而南方的陈国只有几百万人口,力量相差太过于悬殊。隋军南下的时候,陈国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认真抵抗,甚至很多军队都争相投降隋朝,主要就是因为陈国的那些将领们也觉得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必要。陈国的末代皇帝陈叔宝面对这种情况,完全束手无策。

由此可见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实在是太容易了,几乎就没有费多大的劲,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周武帝宇文邕已经替他打理好了这一切。宇文邕当然不是给杨坚准备的,他是为自己子孙后代准备的,只不过因为他和他的儿子都太短寿,很早就英年早逝,结果便宜了杨坚这个乱臣贼子。杨坚事实上碰到的困难就是如何篡夺北周宇文氏的政权而已,而宇文家族的皇帝,之前一直担心宗室造反,所以没有给予宗室过大的权力,结果导致那些闲散的王爷们手中根本就没有权力和杨坚对抗,结果一一被诛杀。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容易,背后的六个重要原因

隋王朝的建立者杨坚,很多人说他得国太容易、太轻松了,那是看热闹的不知道底细罢了,没有偶然的成功,只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杨坚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他通过两次联姻,成为了关陇集团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首先我们来说说关陇集团,这个集团是建立在北魏六镇起义的基础之上的,这关陇集团里有什么人呢?核心人物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而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第一次联姻,杨坚做了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婿,而独孤信的另外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泰不仅是八柱国之一,还是关陇集团的老大,一个嫁给了八柱国之一的李虎长子李,这个李就是唐高宗李渊的父亲。

另一次联姻,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她嫁给了周武帝的太子宇文赟,后来就成了周宣帝的皇后。通过两次联姻,杨坚和宇文氏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密,北周的皇帝是他的亲家,而北周的太子,则是他的女婿。

第二是杨坚这个人很有谋略。宇文泰作为关陇集团的领袖,在去世前因为儿子宇文觉还小难以服众,于是安排自己的侄子宇文护辅政。宇文护不负众望,不仅逼迫西魏的皇帝禅让,还建立北周,把宇文觉扶上了北周皇帝之位。因为有拥立之功,宇文护大权独揽,这引起了关陇集团元老们的不满,赵贵和独孤信等人策划除掉宇文护,被宇文护发觉后先动手除掉。

不仅如此,宇文护还把皇帝宇文觉也除掉了,继位的宇文毓因为不满宇文护的专权,也被宇文护杀害。宇文护连续杀了两个皇帝,自己已经达到了权臣的顶峰,因此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邕继位后,一开始就隐忍不言,用了十几年时间,积蓄力量慢慢剪除宇文护的势力,最后发动突然袭击,处死了宇文护夺回了权力。

宇文护掌权时,曾多次想拉拢杨坚,但杨坚听从父亲杨忠的建议,始终和宇文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太亲密也不搞对立。因此,宇文邕在铲除宇文护之后,杨坚并没有被当做同党铲除,他反而受到了宇文邕的重用,还让太子娶了杨坚的女儿做太子妃。

第三是杨坚很善于处理关系。关陇集团内部的关系复杂,杨坚却很善于处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和很多利益相关的人都保持了密切联系,但又不被人所妒忌。周宣帝曾经想除掉杨坚,于是便想把杨坚外放到外地去,杨坚便以脚有病为由,既不去外复任,也远离了朝堂。不久,周宣帝去世,因为周宣帝死时才二十二岁,新继位的小皇帝才七八岁,他身边的那两个大臣刘昉和郑译都没有足够的威望。

这两个人地位很尴尬,他们尽管是天子近臣,却没有几个大臣和宗室支持他们,他们两个的地位很像曹魏时期,魏明帝曹睿身边的中书刘放孙资,他们必须依靠皇帝才能掌控权力,如果皇帝不在了,而新皇帝年幼,他们就必须依附于权臣,否则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周宣帝死的时候,宗室都被派到外地去了,在内庭的只有杨坚这个实力派。这里要指出的是郑译过去还跟杨坚是同学,在他的眼里,杨坚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想提拔杨坚,当然也是为了挽救他自己。

第四是在关键时刻有人鼎力相助。杨坚辅政并不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首先皇帝身边有一位宗室,他是皇帝的叔叔,对杨坚就保持了足够的警惕,而地方上的很多人也不服从杨坚,他们一直注视着杨坚的一举一动,认为这个权臣一定会颠覆北周的政权。在杨坚决定行禅让之举时,很多大臣交头接耳犹豫不决,他们不知道是该反对杨坚,还是要跟着杨坚走。

这时候一个人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就是近卫将军卢贲,他带领部队赶来支援,当杨坚被阻隔在宫门之外,无法进入内庭见到皇帝的时候,他大吼一声,表示谁如果不支持杨坚就地正法。于是无人敢阻拦杨坚进入内庭,杨坚进入内庭完成了禅让,正式取而代之建立大隋。

第五是杨坚辅政的举措得当。杨坚作为辅政大臣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对手,很多人猜忌他,认为他会有篡位的野心。那么谁是他最大的敌人呢?当然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宗室,他们不仅对杨坚猜忌,也对皇位垂涎,构成对皇权最大的威胁。因此杨坚借着公主大婚的名义,将宗室们都聚集到了京城,把他们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杨坚还废除了周武帝的废佛政策,当时佛教在中国流传已久,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周武帝的废佛政策,搞得百姓们怨声载道,杨坚的这一做法,符合百姓们的期望,因此为他赢得了人心。同时杨坚又取消了北周制定的一些苛刻政策,给了百姓们更加宽松的生活环境,这也为他争取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第六是用人方面。杨坚做到了让新人依附于他,而旧势力效忠于他,往往新王朝的建立,是建立在对旧王朝的推翻和摧毁基础上,是新的利益群体取代旧的利益群体掌控政治权力,因此做到两全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这里面最突出的代表:一个是高颎,另外一个是苏威。高颎是杨坚的亲信,他父亲是独孤信的门客,还曾经改姓独孤,可见他和独孤氏的关系,因此他是独孤氏的人,所以杨坚用高颎,就等于用自己人。在大家都不看好杨坚辅政前景的时候,只有高颎挺身而出,他慷慨激昂地说:“不管杨坚最后成功或失败,我高颎都会支持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对于高颎这样的人,尽管出身不高,但杨坚会给他机会,不仅信任而且重用,这就叫重用依附于自己的新人。

苏威是高颎推荐给杨坚的,但苏威不想出山,他表示并不看好杨坚辅政的前景。高颎还想坚持去请,杨坚说:“不着急,等我们控制了局面,再请他出山也不迟!”苏威是有敏锐政治眼光的,当初宇文护邀请他,他就坚持不出山,因为他怕和宇文护之间建立关联,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果然不久之后,宇文护便被宇文邕诛杀,而苏威并没有受到影响。等到杨坚掌控了大权,成为大隋的皇帝之后,苏威才应诏出山,杨坚兑现了承诺,一口气给他加封了五六个重要官职,让他集大权于一身。苏威的出山和被重用,表示杨坚赢得了西魏、北周旧官僚们的支持。

杨坚很好地处理了新人、旧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他稳定朝局、改朝换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隋朝

更多文章

  • 宋理宗:爱招妓的皇帝 死后头颅被做成骷髅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理宗,赵昀

    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似乎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实事,那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一职业,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光鲜岗位,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备受哀荣,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很多帝王文治武功、大展宏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贤

  • 十六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朕以前给人家当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苻坚,十六国,慕容冲

    公元370年,前秦大军攻破前燕都城,直入皇宫,前燕皇帝慕容暐[wěi]被俘,前燕灭亡。历史上,战胜方入城后,烧杀抢掠,甚至血腥屠城的不在少数,但前秦皇帝苻坚认为,对方已经投降,国家已归我所有,我又何必斩尽杀绝,留下千古骂名呢?所以,苻坚表现的颇为仁义,宣布厚待战俘,封下台皇帝慕容暐为新兴侯,委任尚书

  • 李渊称帝后封17位“太原元谋功臣” 结局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原元谋功臣,李渊,唐朝开国功臣,晋阳起兵,唐朝,李世民

    618年,李渊晋阳起兵,为后来他建唐登基做出了良好的起步,后来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的时候评出了“太原元谋功臣”共十七人。“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分别书,即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

  • 通过地图,带你看中国元明清三朝的疆域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疆域,明朝疆域,清朝疆域,元朝,明朝,清朝

    元明清时期的疆域变迁,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喜欢。元朝的版图采用了元武宗时期的最大版图,但实际上在公元1279年忽必烈统一全国之时,高丽复叛,西北方还有窝阔台和察合台汗国与昔里吉(蒙哥汗第四子)的叛乱势力。随即元朝开始对昔里吉、高丽、日本、窝阔台汗国、越南、缅甸进行平叛以及征服。在公元1280年至公元13

  •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甚至不如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军事,明朝

    自从地摊文学《明朝那些事》在互联网上流传,很多小保安、搬运工、建筑工,在业余时间看了这本书以后,得出这样的认知:那就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但是事实上,明朝是一个连南宋都不如的朝代。伪明三百年一般认为,武力最弱的王朝是两宋。但事实上,伪明三百年时间里,其武力水平其实都不敢恭维。明朝军事力量的

  • 宋、金、西辽、西夏四个帝国全被蒙古骑兵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金,西辽,西夏,蒙古

    第十三世纪,英国在它的不列颠小岛上,颁布《大宪章》,创立国会,为人类立下万世光芒的楷模。但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地区,却一片血腥。原因是蒙古帝国像巨怪一样,在荒凉穷恶的瀚海沙漠群崛起,它的强大攻击力量,超过女真百倍。其开国可汗铁木真,在攻陷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花刺子模王国的重镇不花刺城(乌孜别克布哈拉市),

  • 小明王封朱元璋为行中书省丞相和平章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小明王,朱元璋,行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府。时任农民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至正十九年,朱元璋控制了江左、浙右等地,小明王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 张弘范既非宋朝人也不是金国人怎么成了汉奸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弘范,汉奸,南宋,元朝

    崖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悲壮、最为沉痛的一场海战。交战的双方为风头无两的蒙古帝国和国力渐微的汉人政权南宋。蒙古帝国已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亚欧大陆,准备在这场战争中予对手最后致命的一击。南宋帝国自从被金帝国压制在淮河以南一线后,一直积弱不振,并苦苦抵抗了新兴的蒙古帝国近半个世纪之久。这注定是一场不对

  • 不同的视角:台湾学者绘制的中国历代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代版图,中国历代疆域,中国古代疆域

    中国石器时代的时间相当漫长。但是,没有它的积累就没有日后辉煌的中华文化。新石器时代是氏族社会发展的巅峰,为进入奴隶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禹是原始社会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除了为夏朝诞生做好准备外,还划分九州、展现当时的形势。九州的名称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商朝最大贡献就是稳定了华夏族在黄

  • 在位时间短,君主的寿命短:细数七位穆宗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庙号,穆宗

    穆宗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庙号,庙号为穆宗的皇帝一共有七位。穆宗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位时间短,君主的寿命短。历史上的穆宗总体上来说都没有什么作为,一般都是王朝中普通的守成之君。讲述历史上的七位穆宗皇帝,详情请见下文。第七位: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就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