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称帝后封17位“太原元谋功臣” 结局大不同

李渊称帝后封17位“太原元谋功臣” 结局大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04 更新时间:2023/12/12 6:02:26

618年,李渊晋阳起兵,为后来他建唐登基做出了良好的起步,后来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的时候评出了“太原元谋功臣”共十七人。

“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分别书,即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在这十七人之中,李世民和裴寂、刘文静还一起荣获“恕二死”的特权,其中刘文静还曾为纳言(宰相)丞相。刘文静最后是被以谋反罪处死的,当然后来得以平反。

李渊长安称帝后封17位“太原元谋功臣”,结局大不同

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李世民、刘文静和裴寂设下“美人计”逼李渊起兵造反。他们为起事准备到七月正是起兵,四个月之后就攻进了长安。第二年杨广宇文化及所杀,李渊在长安称帝,大唐正式立国,紧接着,李渊就大封功臣,当时一共有十七人成为“太原元谋功臣”,大体上分了两个等级,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获得恕二死的特权;其余十四人获得恕一死的特权。四姑娘就来具体说说这些“太原元谋功臣”。

李世民:李渊到太原上任的时候,只带着李世民这一个儿子。李渊准备起事后,李世民负责在晋阳招兵买马,然后统帅右三军,进攻长安,之后开始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因功高封天策上将,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退位,登基为帝,贞观之治由此开始,之后大唐继续开疆扩土,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虽然没有覆灭高句丽,但是仍旧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只是李世民年轻时候征战太多,称帝后又操劳过度,在51岁的壮年时期就因病去世,当时是649年,贞观二十三年。

裴寂:裴寂是李渊的老朋友,在李渊任太原留守的时候,又是李渊的同事,两人关系深厚,彼此信任,裴寂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并将晋阳宫的物资拿出来充作军用。后又在长安劝说李渊称帝,是李渊身边的第一红人,又是李渊最为信任的人,因功获封尚书右仆射。实际上裴寂能力并不是很强,无论是做官还是带兵打仗,裴寂的水平都是一般的,甚至还在攻打宋金刚的时候败得稀里哗啦,被李渊召回长安骂了一顿。

裴寂在武德年间受尽宠信,但到了贞观时期则不然,李世民虽然依旧后代裴寂,但并不怎么看重他。629年,裴寂被僧人连累,回了老家,后来又被流放静州,不久去世。

刘文静:刘文静好裴寂是好朋友,两人一同辅佐李渊晋阳起兵。刘文静还代表李渊出使突厥,能力在裴寂之上,但是官职却和裴寂拉开了差距,矛盾也随之而来。刘文静经常在朝堂上和裴寂对着干。并且在家中和刘文起喝酒的时候说要杀了裴寂,而刘文起觉得这是妖祟之事,于是找来巫师作法,被刘文静的一个小妾告发。裴寂坚持认为刘文静该杀,于是李渊将刘文静处死,此时正是大唐建国的第二年。

长孙顺德:长孙顺德是长孙皇后的族叔,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长孙顺德也负责招兵买马,后来擒获隋将屈突通,成为左骁卫大将军,玄武门之变时,与秦叔宝负责追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党,但在贞观时期,长孙顺德犯了好几次错误,以至于李世民都有点看不起他,还说他得病是咎由自取。长孙顺德去世的比较早。应该是639年之前。

刘弘基:刘弘基早年曾因躲避出征故意被关进监狱,后来投了李渊,在攻打长安的过程中战功第一,之后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参与玄武门之变。在644年为前军大总管从征高句丽。650年去世。

窦琮:隋末犯了法逃到了太原,正逢李渊太原起兵,统军打仗,屡有战功,因功获封右屯卫大将军。

柴绍:柴绍是李渊嫡女平阳昭公主的驸马,李渊太原起兵后,柴绍赶赴太原,统兵打仗,屡有战功,获封左翊卫大将军。之后岁李世民平定天下,激战土谷浑,抗击突厥。在贞观时期灭掉梁师都,从灭东突厥。638年去世。

唐俭:唐俭出自官宦世家,后参与策划晋阳起兵。619年被刘武周抓获幽禁,想办法把独孤怀恩要造反的事情告知了李渊,刘武周兵败后,唐俭官复原职,后成为天策府的一员。630年助李靖灭东突厥。不过之后的唐俭因为年龄的逐渐增加,在政务上不怎么上心,倒是喜欢饮酒作乐,还曾因事贬官过。李治继位后,唐俭就致仕在家,656年去世。

殷开山:殷开山也是出自官宦世家,年轻的时候就以学问和品行而知名,为官颇有政绩,之后跟随李渊晋阳起兵,参预谋略,善于安抚流民。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后来在622年征讨刘黑闼的时候,殷开山在途中因病去世。是所有功臣中去世最早的一位。

刘世龙:刘世龙做过晋阳乡长,后投了李渊,对诛灭王威和高君雅有功,从入长安,成为太府卿,贞观时期曾获罪流放岭南地区,后来又被用,不久去世。

刘政会:刘政会在太原任鹰扬府司马,跟随李渊起兵,奉命告发王威和高君雅谋反,后留守晋阳,曾被刘武周俘虏,但在这期间还向李渊传达军情。刘武周兵败后,刘政会官复原职。之后任刑部尚书等职位。635年去世。

赵文恪:赵文恪在李渊起兵的时候被任命为右三统军,也曾立下战功,官至都水监,曾和李元吉在太原同突厥买卖马匹以装备军队,不过,在后来刘武周进犯太原的时候,太原各地纷纷失陷,李元吉派赵文恪领兵支援浩州的李仲文,结果赵文恪弃城逃跑,被李渊下旨处死。

武士彟:武士彟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生了武则天这么一个女儿。李渊做并州刺史的时候曾住在武士彟的家中,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武士彟资助李渊起兵,成为大唐开国功臣。于是李渊就给武士彟找了个媳妇杨氏。杨氏不仅提高了武士彟的世族地位,还生下了武则天,在未来把李渊的子孙后代好一番折腾。

张平高:跟随李渊晋阳起兵,因功获封左领军将军。贞观时期获罪,免官回家养老。

李思行:隋末,李思行跑到太原躲避仇人,然后结识了李渊,奉命到长安打探消息,为李渊所信任,之后为左三统军,攻入长安。获封骠骑将军,不过后来的李思行做了齐王府的护军,成为太子一党。后来在魏征的斡旋下,李思行无罪释放并出任刺史。李治继位初期的时候去世。

李高迁:隋末为李渊赏识,为右三统军,战功赫赫,获封左武卫大将军。武德年间曾在对抗突厥的过程中逃跑,而获罪流放,后来官拜陵州刺史。永徽年间去世。

许世绪:许世绪曾做过隋朝鹰扬府司马,结识李渊后曾劝说李渊招揽人才起兵成就帝业,因此而为李渊所赏识,被授右一府司马,之后立下不少战功,出任蔡州刺史。

太原元谋功臣中有六位后来成为凌烟阁功臣,他们是刘弘基、刘政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唐俭。

唐朝开国功臣榜上,李世民高居榜首,为何没有李建成?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大唐秦王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事变”,由此改变了他和长兄李建成的人生。

事变后,李世民先取代了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随后又成为大唐王朝的皇帝,是后世敬仰的“唐太宗”,而失败者李建成却只能被称呼为“隐太子”。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即李世民对史书编纂的特别关注,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李建成在史书中的记载被低估了。

争论比较多的就是,李建成在唐朝开国时的功劳是否低于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唐朝正式建国)。

支持李世民一方的重要依据是,唐朝开国后,李渊曾公布了一个唐朝开国功臣榜单,即“太原元谋功臣”,其中没有李建成。

李渊钦定的十七位唐朝开国功臣,“太原元谋功臣”名单如下:

尚书令秦王(李世民)

尚书左仆射裴寂

纳言刘文静

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

右屯卫大将军窦琮

左翊卫大将军柴绍

内史侍郎唐俭

吏部侍郎殷开山

鸿胪卿刘世龙

卫尉少卿刘政会

都水监赵文恪

库部郎中武士彟

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

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这份名单是唐高祖李渊在唐朝武德元年公布的开国功臣名单,是跟随李渊从太原起兵到唐朝建国期间立下大功的主要功臣。

其中不包括唐朝建国后,为唐朝平定天下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些著名的文臣武将,所以,我们所熟悉的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什么的,都不在榜单中。

而后来成为唐太宗的李世民,却在这份榜单中高居榜首,李建成榜上无名。

所以,很多人以此认定,李世民在唐朝建国时的功劳大过李建成(不包括唐朝建国后平定天下的功劳)。

从历史记载看,李建成参与到李渊起兵反隋大业中的时间,比李世民晚,他因为是嫡长子,要在长安做人质,因此,李渊正式起兵一个月后,才逃回到李渊身边。

但这并不能说明李建成在李渊建国时的功劳比李世民少。

李建成回到李渊身边后,担任的职务跟李世民是一样的,一个是左领军大都督,一个是右领军大都督,同为帮助李渊统兵的左右手,一起跟着李渊打到长安。

另外,根据《旧唐书·高祖本纪》中的记载,李渊在进入长安后,曾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领军经略洛阳,李建成是主帅,李世民只是副手:

二年(义宁二年,李渊入长安后,暂拥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此为隋朝年号)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总兵七万,徇地东都。

虽然职位并不能说明李建成和李世民互相之间的功劳大小,但至少说明,在从李渊起兵到唐朝建国之前,李建成在军事上的功劳并不比李世民更低。

李建成被看低,是唐朝建国之后,因为身为皇太子,更多在长安搞统筹工作,平定天下的事都交给了李世民去做,李建成因此慢慢在军事工作上被李世民超过。

但这些其实跟李建成是否能名列“太原元谋功臣”榜单无关,这份功臣榜单也不记载为唐朝平定天下的功臣,只是单纯的记载为唐朝开国立下大功的功臣。

而李建成之所以没能进入“太原元谋功臣”榜单,只不过是身份的变化,让他不需要名列“功臣”榜单之中。

唐朝开国,李渊称帝,马上就册封了皇太子,就是李建成,因此,李建成从身份上来讲,已经不是“臣”了,他是“储君”,是未来的大唐皇帝。

李建成不管是功劳大也好,小也好,都没必要去参与到“功臣”榜的争夺中,“储君”怎么会在乎跟“功臣”抢位置?

李世民就不同,他是秦王也好,尚书令也罢,即使加上天策上将的头衔,他也只是“臣”,身份上跟李建成差着一个身位,所以,他能进入到“太原元谋功臣”榜单。

因此,李建成没能进入到“太原元谋功臣”榜单中,并不是他在唐朝建国时的功劳比李世民小,而是没必要进去。

同样,如果当时李世民被册封为皇太子,那他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不会跑到“功臣”榜单中去刷声望。

总结,要争论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唐朝开国时的功劳大小,可以从其余的方方面面去争论,但没必要用“太原元谋功臣”榜单来做证据,因为,皇太子李建成是不可能跟秦王李世民并列在“功臣”榜单中的。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更多文章

  • 通过地图,带你看中国元明清三朝的疆域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疆域,明朝疆域,清朝疆域,元朝,明朝,清朝

    元明清时期的疆域变迁,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喜欢。元朝的版图采用了元武宗时期的最大版图,但实际上在公元1279年忽必烈统一全国之时,高丽复叛,西北方还有窝阔台和察合台汗国与昔里吉(蒙哥汗第四子)的叛乱势力。随即元朝开始对昔里吉、高丽、日本、窝阔台汗国、越南、缅甸进行平叛以及征服。在公元1280年至公元13

  •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甚至不如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军事,明朝

    自从地摊文学《明朝那些事》在互联网上流传,很多小保安、搬运工、建筑工,在业余时间看了这本书以后,得出这样的认知:那就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但是事实上,明朝是一个连南宋都不如的朝代。伪明三百年一般认为,武力最弱的王朝是两宋。但事实上,伪明三百年时间里,其武力水平其实都不敢恭维。明朝军事力量的

  • 宋、金、西辽、西夏四个帝国全被蒙古骑兵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金,西辽,西夏,蒙古

    第十三世纪,英国在它的不列颠小岛上,颁布《大宪章》,创立国会,为人类立下万世光芒的楷模。但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地区,却一片血腥。原因是蒙古帝国像巨怪一样,在荒凉穷恶的瀚海沙漠群崛起,它的强大攻击力量,超过女真百倍。其开国可汗铁木真,在攻陷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花刺子模王国的重镇不花刺城(乌孜别克布哈拉市),

  • 小明王封朱元璋为行中书省丞相和平章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小明王,朱元璋,行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府。时任农民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至正十九年,朱元璋控制了江左、浙右等地,小明王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 张弘范既非宋朝人也不是金国人怎么成了汉奸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弘范,汉奸,南宋,元朝

    崖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悲壮、最为沉痛的一场海战。交战的双方为风头无两的蒙古帝国和国力渐微的汉人政权南宋。蒙古帝国已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亚欧大陆,准备在这场战争中予对手最后致命的一击。南宋帝国自从被金帝国压制在淮河以南一线后,一直积弱不振,并苦苦抵抗了新兴的蒙古帝国近半个世纪之久。这注定是一场不对

  • 不同的视角:台湾学者绘制的中国历代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代版图,中国历代疆域,中国古代疆域

    中国石器时代的时间相当漫长。但是,没有它的积累就没有日后辉煌的中华文化。新石器时代是氏族社会发展的巅峰,为进入奴隶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禹是原始社会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除了为夏朝诞生做好准备外,还划分九州、展现当时的形势。九州的名称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商朝最大贡献就是稳定了华夏族在黄

  • 在位时间短,君主的寿命短:细数七位穆宗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庙号,穆宗

    穆宗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庙号,庙号为穆宗的皇帝一共有七位。穆宗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位时间短,君主的寿命短。历史上的穆宗总体上来说都没有什么作为,一般都是王朝中普通的守成之君。讲述历史上的七位穆宗皇帝,详情请见下文。第七位: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就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m

  • 唐朝在西域有哪些都护府,何时失去西域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都护府,西域,西域都护府,唐朝

    说起都护府,最先想起的就是西汉时的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强大国力的产物,汉朝打败西域的匈奴势力后,任命郑吉为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监护西域诸多小邦国的安全,因此称为“都护”,其机构为西域都护府。?到了盛唐时期,随着国力强盛,为了更好地管理越来越大的疆域,不但在西域设立了都护

  • 强唐弱宋:大唐盛世的军事力量,有多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唐盛世,唐朝军事,唐朝

    唐朝是我国历史朝代当中极为璀璨的那颗明珠,即便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是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唐朝跟世界贸易联系密切,将唐朝文化向外输出。就算是现在,外国人将中国人聚集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是多么的强大。唐朝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文化,还体现在军事上边,那么大唐时期的军事实力究竟

  • 宇文北周:一个奠定隋唐盛世前奏的悲情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周,隋唐,南北朝

    宇文北周昙花一现时势造就盛世隋唐557年南北形势图:北周、北齐、南陈对峙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侄宇文护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侄子司空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