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弘范既非宋朝人也不是金国人怎么成了汉奸了?

张弘范既非宋朝人也不是金国人怎么成了汉奸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54 更新时间:2023/12/17 17:02:40

崖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悲壮、最为沉痛的一场海战。

交战的双方为风头无两的蒙古帝国和国力渐微的汉人政权南宋。

蒙古帝国已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亚欧大陆,准备在这场战争中予对手最后致命的一击。

南宋帝国自从被金帝国压制在淮河以南一线后,一直积弱不振,并苦苦抵抗了新兴的蒙古帝国近半个世纪之久。

这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也是两个民族之间的绝世之战。双方共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600多艘。

蒙古帝国所向无敌,对这场战争,乃是稳操胜券、志在必得。

南宋帝国在蒙古铁骑的大举入侵之下,一退再退,已经到了浮国海上的悲惨境地,无可再退,所能倚仗的,是陆秀夫张世杰等一大批忠臣烈士,为捍卫汉家江山的尊严作最后一战。

当战鼓敲响,炮声渐隆。

南宋的最后一批忠直孤臣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历史留给他们的最后舞台,慷慨激昂地奔赴国难。

持续二十多天的激烈海战过后,宋军全军覆没。

到了蹈行忠义誓言的时刻了。

丞相陆秀夫挺立于船头,迎着滔天巨浪,放声长哭,然后驱妻子赴海,自己登帝舟奏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宜再辱。”

年方八岁的小皇帝赵昺点点头,俯身于陆秀夫背上,君臣互勉,蹈海殉国。

其余宋朝军民也含泪纷纷投海殉国。

先前在潮州五坡岭被俘的南宋右丞相文天祥此时被囚禁在元军船中,亲眼目睹了崖山海战的全过程,目眦尽裂,却无力回天,挥泪作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酣呼:“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七日后,海上浮尸十余万,山河为之变色。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汉人正朔的南宋政权彻底灭亡,也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

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整体性亡于蒙元,文明的发展和积累被破坏。

虽然在百年之后,朱元璋驱逐了蒙元势力,重整江家江山,大致恢复汉人衣冠,但还是有人沉痛万分地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比如说,钱谦益就作诗悼念说: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

作为崖山海战胜利的一方,元军统帅张弘范,意气风发、顾盼自雄地在屹立于崖门对开海面的崖门奇石上刻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

传说,在明朝,广东崖山当地出了一个大学者,名叫陈献章,气愤张弘范的汉奸行径,在石刻上加了个“宋”字,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以此一字来羞辱张弘范,同时也对乱臣贼子作出了很好的警示。

“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可惜,该石于建国初期被航道部门炸毁,六十年代由田汉题“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字于新石碑上。

不过,据史书记载,张弘范虽是汉族人,其实不是宋朝人,更没有当任过宋朝的将军。

张弘范祖籍河北定兴,属于燕赵之地,自古为汉人居住,后被辽、金相继占据。张弘范的父亲张柔即为金人统治下的汉人。金国衰亡期间,张柔发展地方武装聚集乡邻亲族数千家结寨自保,成为军阀。1218年,而其兵败易县紫荆关狼牙岭后即叛金降蒙。后来在连年征战中,积功累进,封蔡国公,为蒙古军中的头号汉人大将。

张柔与南宋还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渊源:时间回溯到1233年的蔡州城(河南汝南),此时金哀宗正被蒙军元帅塔察儿围困于此。而南宋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襄阳府守将江海率领的两万军士和30多万石粮食,亦应同盟之约进抵蔡州城。惨烈的攻坚战中,张柔被金军铁连枪勾住,眼见性命难保。孟珙迅疾冲出,飞剑斩断铁钩,救得张柔一命。此战过后,金国灰飞烟灭。可以说如果没有南宋的联蒙灭金,张柔或已死在蔡州城下,自然也就没有张弘范什么事儿啦。因为张弘范在蔡州战后四年出生,时张柔已49岁有8个儿子。其成年后即子继父业随蒙军南下攻宋。

张弘范是张柔的第九子,字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保定定兴县)人,出生于张柔投降蒙古人二十年后的元太宗窝阔台汗十年,即1238年,此时已是金已经亡国四年了,所以张弘范既不是金人,也不是宋人,而是蒙古汉人。

曾追随元朝元帅伯颜挥师南下,击败贾似道率领的十三万宋军,攻占临安城,迫使宋恭帝和谢太后向元军投降。克樊城、下襄阳,在焦山大败宋将张世杰,在潮州五坡岭生擒宋相文天祥。

张弘范助力蒙古人灭掉汉族政权,从汉族人的情感出发,说他是汉奸、走狗、民族败类有情可原,而从中国人的角度衡量,此人不见得像网友形容的那么卑劣。

一朝天子一朝臣,腐朽没落的王朝被进步的新兴王朝取而代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然元朝后期也很腐败,要不然咋会在不足百年,被朱元璋恁么轻松给灭掉了呢?

回头说张弘范,他是元朝的大将,效力元朝是他的分内事,他死心塌地为元朝卖命,那是他生来就注定的,原因是,他本来就不是南宋人,甚至他爹张柔那一辈也不是宋朝人,说他是卖国贼,似乎有些牵强。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最初为金国的地方豪强,曾在金末元初时,割据一方,金朝灭亡时,归顺了蒙古大汗窝阔台。

张柔此前是金国的汉人,而张弘范出生的时候,金国已经被蒙古人灭掉整整四年了,他生下来就是蒙元帝国的臣民。

成吉思汗攻打金国,占领金国的中都,金国皇室人员南迁,丢下了北方的臣民,张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当时组织武装力量,抵抗蒙元势力南侵,保卫自己的家乡。

张柔的抵抗失败了,打不过蒙古大军,就投降了,要说“卖国贼”这帽子,戴在他张柔的头上倒挺合适,他可是名副其实的金国人,国破家亡之际,他投敌了,颇有卖国之嫌。

再看看张弘范祖居地燕云十六州,唐朝时属于大唐领土,五代十国时期,被沙陀人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人,这货就成了契丹人扶植的傀儡皇帝。

宋朝建立之后,这里就一直是大辽国契丹人的地盘,后来金国女真人兴起,赶跑了契丹人,这里又成了金国的疆域。

算一算,张弘范的祖宗八代,甚至十八代,和宋朝一毛钱关系也没有,说他是大宋的卖国贼,确实有点冤。

而与张弘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将张世杰。张世杰是张弘范的堂兄弟,原来在金国是张弘范父亲张柔的部下。张柔投降了蒙古,张世杰则南下投奔了南宋。

张柔、张弘范父子事元奉元,张世杰却坚决抗元,以身殉宋。

张弘范灭宋后,身份显贵,死后在元朝也备极哀荣,被元廷追赠他为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三十二年之后,即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朝又给他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八年之后,(元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元朝政府再一次加赐他“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改谥献武。

值得一提的是,张弘范虽然享尽人间富贵,却不长寿,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正月,年仅四十三岁便暴病身亡。而且,张弘范妻妾众多,却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张珪。这个张珪,凭借父亲灭宋大功,历元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四朝不倒,高居要位,官至中书平章政事。

报应主要出现在张珪儿子的身上。

张珪有五个儿子,依次为张景武、张景鲁、张景哲、张景元、张景丞,均得到祖荫,生活富足。

张珪死后不足一年,祸事就来了。

1328年七月,泰定帝驾崩,元廷内乱,泰定朝的大臣把泰定帝八岁的儿子阿速吉八拥上帝位,是为天顺帝;而权臣燕帖木儿却另立元武宗之子图睦帖木儿为皇帝,是为文宗。

在这场内乱中,张景武兄弟莫名其妙地得罪了文宗朝的参知政事也先捏。

也先捏将张景武兄弟五人“尽杀之,籍其家”。

这之外,还把张氏一家的女眷污辱了个遍,并强行霸占了张珪的女儿。

替蒙元破宋灭宋张弘范应该不会想到,在自己立下盖世功勋以后,子孙竟然会被蒙古人悉数杀害,以至于落了下断子绝孙的下场。

标签: 张弘范汉奸南宋元朝

更多文章

  • 不同的视角:台湾学者绘制的中国历代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代版图,中国历代疆域,中国古代疆域

    中国石器时代的时间相当漫长。但是,没有它的积累就没有日后辉煌的中华文化。新石器时代是氏族社会发展的巅峰,为进入奴隶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禹是原始社会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除了为夏朝诞生做好准备外,还划分九州、展现当时的形势。九州的名称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商朝最大贡献就是稳定了华夏族在黄

  • 在位时间短,君主的寿命短:细数七位穆宗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庙号,穆宗

    穆宗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庙号,庙号为穆宗的皇帝一共有七位。穆宗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位时间短,君主的寿命短。历史上的穆宗总体上来说都没有什么作为,一般都是王朝中普通的守成之君。讲述历史上的七位穆宗皇帝,详情请见下文。第七位: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就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m

  • 唐朝在西域有哪些都护府,何时失去西域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都护府,西域,西域都护府,唐朝

    说起都护府,最先想起的就是西汉时的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强大国力的产物,汉朝打败西域的匈奴势力后,任命郑吉为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监护西域诸多小邦国的安全,因此称为“都护”,其机构为西域都护府。?到了盛唐时期,随着国力强盛,为了更好地管理越来越大的疆域,不但在西域设立了都护

  • 强唐弱宋:大唐盛世的军事力量,有多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唐盛世,唐朝军事,唐朝

    唐朝是我国历史朝代当中极为璀璨的那颗明珠,即便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是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唐朝跟世界贸易联系密切,将唐朝文化向外输出。就算是现在,外国人将中国人聚集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是多么的强大。唐朝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文化,还体现在军事上边,那么大唐时期的军事实力究竟

  • 宇文北周:一个奠定隋唐盛世前奏的悲情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周,隋唐,南北朝

    宇文北周昙花一现时势造就盛世隋唐557年南北形势图:北周、北齐、南陈对峙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侄宇文护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侄子司空宇文

  • 西秦大地羌汉人民反抗东汉的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羌汉人民反抗东汉,东汉

    羌人尊炎帝为祖先,发祥于宝鸡,后来其中的一支向西转移,保持着游牧人的习惯,不同于已与华夏族融合的羌族。西汉后期,这部分羌人活动于青海、甘肃一带,与汉人错杂居住,因受地方官吏和汉族地主侵夺,常常起来反抗。东汉初,大将马援、马武、窦固等击败羌人,强迫其迁至天水、扶风一带。内迁的羌人仍受欺凌,遂掀起起更大

  • 宋朝历史上有名“烛光斧影”之谜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烛光斧影,宋朝,赵匡胤,赵光义

    历史上也有很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而形成悬案,被人嚼尽舌头的所谓之谜,就如今天的“假新闻”一样,越离奇越新鲜越有嚼头越有人信,正如不久前凤凰台播报的,现在美国认为“登月”是在摄影棚里做出来的人,已经占多数了。当然这都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因为用平常的理智,

  • 刘伯温《烧饼歌》预测大明“遇顺则止”亡于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烧饼歌,遇顺则止,谶纬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能称之为预言家的,屈指可数的,例如姜子牙、鬼谷子、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等。唐朝袁天罡和李淳风所作的《推背图》,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做出了预测。民间有一首《烧饼歌》流传的很广,据说是刘伯温所作,为朱元璋算了大明江山几百年的国运,算到最后时,刘伯温说明朝“遇

  • 中国历朝历代税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朝历代税赋,中国历朝历代,税赋

    在中国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社会里,历代皇室和历代朝廷均遵循:(1)“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治国安民原理(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民权保障机制(3)“藏富于民,还富于民”的以民为主的民主原则因此,中

  • 网庙十哲——历史圈最大的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网庙十哲,笑话

    (武庙十哲)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心血来潮,翻遍史书,选定了皇帝本人最为欣赏的十位仁兄,位列武庙,以表彰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里所立下的功德。然而,玄宗皇帝李隆基没有想到的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不少历史人物被一批十分有趣的历史爱好者“平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