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宋代百姓不喜欢“交子”?

为什么宋代百姓不喜欢“交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20 更新时间:2023/12/19 21:00:53

说一说北宋的纸币“交子”。

“交子”的出现,与四川的铜产量不足有直接关系。因为缺铜,北宋初期的四川曾通行铁钱,这种钱的特点是币值小份量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当时流通的铁钱有大小两种。大铁钱每贯百个,重量超过十二斤;小铁钱每贯千个,重量超过二十五斤。换算也很紊乱,有一枚铜钱等于十枚铁钱者,也有些地方一枚铜钱等于五枚、六枚、八枚铁钱。

于是,一些商户推出了代存铁钱的业务。他们取得了官府的许可,发行叫做“交子”的票据。具体发行方式是:先由客户提出存款请求,然后按客户交来的钱数在交子上写明额度。客户资金大小不同,交子的面额便不同。交子的持有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前去兑换现钱,但兑换时每一贯钱的交子须缴纳三十文的手续费。

交子

这个时候的交子,与唐朝的“飞钱”差不多是一个性质,相当于一种支票,还算不上纸币。之后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伪造、滥印之类的问题。发行交子的富商也会将客户存入的铜钱用于各种经营,如开设邸店、置办田产等。这些经营如果出现亏损或回款不畅,便会影响交子的兑换,结果则是“争讼不息”。在这种争讼声中,1024年,也就是宋仁宗天圣二年,北宋政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宣布接手交子的发行与管理,交子变身为“官交子”,正式成为一种法定货币。

一般认为,宋仁宗时代的“官交子”制度是:交子每三年发行一“界”,也就是每三年造一批新交子(纸币很容易损坏),来替换旧交子。每次的发行额是一百二十五万缗,另设有本钱三十六万缗(也就是现钱,可以是铜钱也可以是铁钱,供客户兑换用)。

日本学者加藤繁的研究则认为,宋仁宗时代“官交子”的运作有两条路径。一是继续维系民营时代的做法,有客户拿着现钱来到,不管拿的是大铁钱还是小铁钱,便按规定比例折算成铜钱收进库房封存,再按存钱金额的多少写成合同字号交给存款人。存款人可以拿着该凭据随时取用。另一种则是由官府主动发行“官交子”来缓解财政压力,如天圣四年(1026),朝廷让在秦州交纳粮草的商人,去成都、嘉州、邛州领取现钱或交子。庆历五年到七年(1045-1047),为了支付秦州前线的粮草费用,益州交子务还给陕西特别印造了六十万贯交子。所以,文彦博后来评论说:“益州交子务所用交子,岁获公利甚厚。”意即朝廷尝到了发行纸币的甜头。

官交子票式

简而言之,“官交子”在北宋出现并广泛流通,主要驱动力有二:(1)四川存在严重的钱荒问题,使用铁钱又极为不便;(2)官府有通过发行官交子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动机。正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书所言:“两宋政府受到外族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不得不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

其实,宋神宗也曾明言,自己大量发行交子的直接原因,便是为了弥补财用不足:“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难无有不已之事。”到了宋哲宗时代,为筹措和西夏战争的军费,北宋政府仍时常临时印制数十万,乃至数百万贯交子。

成都“交子街”

官府的这种做法损害了交子的市场价值。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吕陶上奏说,彭州市场上流通的一贯(等于1000文)面值的“第二十七界交子”,市场售价是九百六十文;一贯面值的“第二十六界交子”,市场售价是九百四十文。考虑到一贯交子兑换为现钱时须缴纳三十文的费用,这个价格看起来似乎还很公道。但是,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苏辙也曾上奏说,“昔日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近岁止卖九百以上”在官府滥发交子之前,一贯交子的市场价曾买到1100文,后来不断下跌,跌倒了900文以上。显而易见,百姓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喜欢交子了。

官交子真正成为百姓们厌恶的东西,是宋徽宗时代的事情。原本,宋哲宗时代的交子发行量,已是宋仁宗时代的三倍。宋徽宗时代变本加厉,崇宁元年(1102年)增印200万贯,崇宁二年(1103)增印1243.5万贯,崇宁四年(1105)增印507.5万贯,大观元年(1107年)增554.5万贯。这意味着,在大观元年,每一界交子的发行量,已相当于宋仁宗时代的二十余倍。交子的市场价,也随之跌到了只剩面值的四分之一。正如漆侠所言:

“宋徽宗-蔡京集团有关交子的政策完全滑到邪路上去。……宋哲宗元祐时,交子每贯‘止卖九百以上,已经贬值10%,而宋徽宗时候,‘价愈损,及更界年,新交子一乃当旧者之四,即贬值为75%(注:这还只是官定的贬值比例)。……这就是宋徽宗-蔡京集团妄图单靠印刷工具来解决财政困难、而导致通货膨胀、币值大跌、政府威信随之扫地的这样一个结果。”

遗憾的是,南宋、金、元、明各朝,均继承了宋徽宗式的纸币政策。这些朝代发行东南会子、祯佑宝券、元宝交钞、大明宝钞等各种纸币,其核心目的皆是为了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对民众的具体损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

自两宋至元明的纸币发行,只有少数时期设有准备金,限制发行量,并允许自由兑换,纸币价值大体稳定。大多数时期,纸币是处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的。比如,金朝前后发行过5种主要纸币,每次皆是以1000:1之类超高的比例进行兑换,导致境内物价疯涨。原为金人的耶律楚材曾言,至金末时,“万贯唯易一饼”,面值1万贯的纸币,只能在市场上买到一张饼。

再如,元世祖发行“中统宝钞”的初期,曾“以金银为本”,故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币值稳定。后来减少了准备金,又因战争需要不断增大印钞量(如1274年印了40万锭,次年便增印了100多万锭),到1281年物价已上涨10倍。元朝人王恽曾感叹说:“印造无算,一切支度虽千万锭,一于新印料钞内支发,可谓有出而无入”,“物因踊贵而难买”。意思是:需要钱便大量加印新钞,却极少回收旧钞,于是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高涨。

明朝的情况也是一样。明太祖发行“大明宝钞”时,规定1贯宝钞等于1两白银,但过了仅仅不到10年,宝钞价值就跌了40%。到了明英宗年间,宝钞实际价值只剩下面值的0.1%左右,形同废纸。

(二)大量发行纸币却又拒收纸币

宋人辛弃疾曾批评说,南宋的纸币会子之所以贬值,主因便是“朝廷用之自轻”,在收税时只肯要铜钱不肯收纸币,在支出时却又只肯用纸币不肯花铜钱。货币市场崩溃后,南宋政府一度允许百姓纳税时可以铜钱和纸币各交一半,纸币的市场价随即便有所回升。明代人刘定之,也曾指责明朝政府不许百姓用纸币纳税。

这种政策,意味着官府虽然发行纸币,但却并不将纸币与铜钱看做对等货币。其结果便是内库之中通常只储备铜钱,不储备纸币。南宋淳熙四年(1183),宋孝宗储存在临安及其他地方的“内外桩积贯钱四千七百余万(贯)”当时的南宋正面临着严重的钱荒严重,全境流通的铜钱不过2亿贯,而孝宗本人却储蓄了0.47亿贯铜钱。他宁愿不断发行纸币,也不肯让这些铜钱进入市场。

大明宝钞

(三)旧币回收时要折算

自官交子开始,中国古代的纸币通常皆设有旧币回收制度。但相同面值的新旧币,却往往并非以1:1进行兑换。如前文所言,北宋徽宗时,1贯新交子只能兑换到4贯旧交子。南宋时期,“嘉定以一易二,是负民一半之货也;端平以一易五,是负民四倍之货也”,这种兑换比例,让民众损失惨重。故此,元人许衡对南宋政府的评价是“无义为甚”。

金朝的纸币在回收时,贬值得也很厉害。宣宗时期,1贯新出的“贞佑通宝”需要1000贯旧“贞佑宝券”才能兑到。元朝发行的“中统宝钞”贬值后,又发行“至元宝钞”,兑换比例是1:5。此外,兑换新币时,宋、明等朝往往还要加收每贯30文的“工墨费”,这等于让百姓代付印刷成本。更有甚者,宋徽宗还曾宣布第41、42界交子直接作废,不许以旧币兑新币,持有这些纸币的民众,其财富便瞬间化为乌有。

为什么纸币早在宋代便已出现,明清时代的百姓们仍然更喜欢使用金银与铜钱?以上种种,其实便是答案。

戴志强:《有关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中国钱币》2006年第3期。包伟民:《试论宋代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魏永理:《试论中国国家纸币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叶世昌:《中国金融通史第1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331、332、348、349页。《漆侠全集》第4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9-1050页。张彬村:《明朝纸币崩溃的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3期。徐汉明点校:《辛弃疾全集校注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20、821页。包伟民:《试论宋代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明史研究论丛》2004年。(日)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标签: 交子纸币

更多文章

  • “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研究生能考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举人,学历,研究生

    金榜上一小步,就是人生一大步。历史提问“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研究生能考上吗?答: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各阶层里,“举人”常常是小老百姓眼里“惹不起”的存在。比如鲁迅小说里,那位因为一本书就打断孔乙己腿的“丁举人&rd

  • 汉文帝陵墓被认错七八百年,霸陵就是江村大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文帝陵墓,汉文帝,皇帝陵墓,霸陵,江村大墓

    提起“灞陵”这个词,想必爱好古诗词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它和“琴瑟”、“长亭”、“梧桐”、“羌笛”、“杨柳”等词一样,广泛地运用于古诗词之中,久而久之,成为了古

  • 苏联解体分裂成几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联解体,苏联,前苏联,俄罗斯

    苏联解体一事是二十世纪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1990年3月11日,作为苏联十五个加盟国之一的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各国纷纷效仿;1991年9月6日,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独立

  • 历史上各朝代的国号是如何确定的?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代,国号,国号的来历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中国这些朝代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号呢?这些国号又有着怎样的由来呢?下面嘻嘻网历史频道(chaodai.xixik.com)一一道来。主流观点认为以部落名为

  • 日本战败后,为何没有像德国一样分而治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日本战败

    历史上会经常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流言,一些流言经过以讹传讹的演绎,几乎都和正史混为一谈了。其中关于二战,就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那就是盟国在日本战败后本打算像分区占领德国一样对日本也实行分区占领。为此还煞有其事地画好了一张分区占领图。只可惜这张图是历史上有名的假地图。盟国想像分区占领德国一样分区占领日本

  • 朱元璋自卑人治的法治 对明朝法治体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太祖,明朝,暴君,大明律,唐律疏议,大诰

    明紫禁城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帝制社会中,对于法治工作的建设总是不太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学者看来,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处于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的根本原因。不过在明朝的时候,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对法治建设十分上心,这也让明朝前期的法治建设在封建王朝中堪称翘楚。、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构建法律体系的时候不但重视

  • 盐是生活必需品 在古代为何一直那么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盐,官盐,私盐,食用盐

    生活必需品的盐,在古代为何一直那么贵,穷人买不起盐的时候吃什么从古至今,盐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长时间不吃盐,人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学过的“大脖子病”。但是盐的价格却一直是贵的时候多,便宜的时候少。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盐的价格为什么那么贵,再来说一

  • 元朝丞相专权皇帝走马观花 但是历史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历史,元朝

    说起元朝,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他创立的是大蒙古帝国,其孙忽必烈创立的才是元朝,而且元朝只是大蒙古帝国一部分而已。即便如此,元朝的版图仍属历代之冠,《元史》记载其疆域“东尽辽左,西及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元朝的历

  • 朱元璋这个倒霉儿子 在大明是个笑话却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儿子,朱橚,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幼子朱楠出生于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出生时间跨度长达39年;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

  • 河北省50多年换了11次省会 最后落地石家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河北省会,石家庄,保定

    河北,称之为"大河之北",在古代当中指代的是黄河中下游的区域。如今的河北与原来的地点有点偏差,现在的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环抱首都北京天津,西边紧贴太行山北边接触燕山。是我国唯一的拥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滨海的省份。然而在一个如此地形丰富的地方却面临着多次的省会变迁在现代时期更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