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盐是生活必需品 在古代为何一直那么贵?

盐是生活必需品 在古代为何一直那么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99 更新时间:2023/12/20 1:11:09

生活必需品的盐,在古代为何一直那么贵,穷人买不起盐的时候吃什么

从古至今,盐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长时间不吃盐,人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学过的“大脖子病”。但是盐的价格却一直是贵的时候多,便宜的时候少。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盐的价格为什么那么贵,再来说一下古代穷人买不起盐的时候吃什么

在古代,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封建王朝的垄断控制,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盐贵的原因首先要感谢管仲他老人家,他是最早将盐纳入官税,并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的官员。

盐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每个人都要吃盐,涨价了需求也不会变化太多(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刚需),且没有替代品。而且源头也好把控,只要把盐场都归公有,就可形成垄断,垄断就能带来暴利。

盐这东西拿来收税可就在好不过了。简单,成本低,老百姓又难察觉,天下哪有这种好事。于是汉代桑弘羊提出了盐铁专营。形成垄断后,效率就不行了,然后经营盐业的贪官再中饱私囊一下,朝廷也拿不到几个钱,到了唐朝刘宴又进行了一次改革,主张许可制经营,朝廷卖盐业许可证,买了许可证,就可以找朝廷买盐赚钱,商人趋势若骛,为了盈利相互竞争,朝廷靠着卖许可证赚了很多钱,国库充盈。这就是所谓的古代盐贵的原因。

盐是生活必需品,每个人都离不开,因此可以从中攫取巨额的税收。既然是古代税收的重要来源,那么封建统治便可以经常通过提高盐价来充实国库,以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或者应对战争等特殊情况。

第二个原因是古代提炼盐的技术远不及现在发达,成本也比较高。比如煎盐和煮盐的方式就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卖出去的时候自然价格也要贵一些。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随着炼盐技术的进步,盐的成本才逐渐降低。

产盐主要是来自海盐、井盐、池盐。古代生产力和技术所限,从生产成本就远高于现在制盐工业。另外盐铁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收归国有。垄断就会带来溢价。最后,运输成本比现在要高的多。尤其是没有漕运的时候。陆路运输效率比较低,时间成本高,一路人吃马喂,带来的消耗是远超现在的。

第三个原因是交通的原因。古代虽然都是官盐,但是也会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在古代,盐主要有井盐和海盐等,但是产盐地较少,需求量却很大,这就需要经常有专门的运输队来运盐。但是古代的道路很不发达,遇上阴雨天行程就慢很多,而遇上大雪封路和战乱的情况更是无可奈何。盐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而供应一端却不够及时,因此也会经常出现盐价高的现象。

以上简单分析了盐价高的几个原因,盐价高使得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开销增加,生活负担更重,有的时候,盐价甚至要超过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古代穷人吃什么呢

首要的选择是私盐。市面上的官盐一直是由封建政府控制的,价格也是由政府说了算,价格提高的时候普通百姓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穷人首先便会选择比官盐的价格相对较低的私盐。

当然了,在古代,贩卖私盐是明令禁止的,然而私盐巨大的利润空间却使得这一行当长盛不衰,古代的盐帮,经常走一趟就能赚够全家一年的开支。在清朝中后期,私盐几乎能占据半壁江山。失去了这么重要的一块税收来源,也导致了清朝国库经常空虚。

而且,贩卖私盐在古代经常被视为义举,因为这一行为可以帮助很多穷人买到生活必需品,如同《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等人从印度进口低价救命药一样。最明显的两个例子便是唐末的黄巢,他原先就是私盐贩子,既挣了钱,也在百姓中立下了好的口碑,是件名利双收的事情。

第二个选择便是腌菜。腌菜都熟悉,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吃咸菜。虽然盐的价格高的时候多,但也有相对比较低的时候。在这种时候,穷人便会买来较多的官盐,或者直接冒险购买私盐,然后在大缸内放入蔬菜和盐进行腌制。

穷人是经常要做苦力活的,不管是田间劳作还是搬卸装运,体力消耗都很大。通过腌咸菜的方式储存了盐,如果盐价没有降下来,吃完缸里的咸菜再继续往里放蔬菜,这样能持续很长时间。现在的科学研究证明,腌菜里面的亚硝酸对人体危害很大,是致癌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古代的条件下,穷人能经常吃上咸菜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个选择是野盐。不光是人类需要盐分,动物也需要盐分,但是动物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是远远超过人类的。这些野生动物会找到有野盐或者卤水的地方来补充必要的养分,跟着这些野生动物,自然也就知晓了野盐所在地。这种野盐对人的健康也不好,不过比起缺少盐分带来的身体危害,古代的穷人也只能“两者相害取其轻”了。

第四个选择是自己炼盐。我们前面讲过,在古代制作和贩卖私盐是违法的,不过有些人还是会偷偷地自己提炼盐自己吃,这种小规模的制作相对比较隐蔽,只要没人举报,一般都比较安全。但是这种自己提炼的方式,仅仅局限于沿海或者内陆有井盐的一些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穷人都没有这份幸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通过盐这件生活必需品,我们就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百姓生活的疾苦了!

随着现代税收制度的完善和税收能力的发展,盐税作为人头税的不公平性趋于明显。所以不再采取盐税方式进行收税。但由于盐特殊商品的属性,依然由国家管控,但不再与民争利。回归了商品本身,所以价格自然就便宜了。

当然这也依托于找到了替代盐业的更好税收手段,开创性的解决了公平问题,对有钱人多收,没钱人少尽量不收。没错,就是新刚需-房地产。许可+土地批发的模式与刘宴实行的并无区别,那么问题来了,房子贵吗?

历史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标签: 官盐私盐食用盐

更多文章

  • 元朝丞相专权皇帝走马观花 但是历史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历史,元朝

    说起元朝,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他创立的是大蒙古帝国,其孙忽必烈创立的才是元朝,而且元朝只是大蒙古帝国一部分而已。即便如此,元朝的版图仍属历代之冠,《元史》记载其疆域“东尽辽左,西及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元朝的历

  • 朱元璋这个倒霉儿子 在大明是个笑话却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儿子,朱橚,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幼子朱楠出生于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出生时间跨度长达39年;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

  • 河北省50多年换了11次省会 最后落地石家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河北省会,石家庄,保定

    河北,称之为"大河之北",在古代当中指代的是黄河中下游的区域。如今的河北与原来的地点有点偏差,现在的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环抱首都北京天津,西边紧贴太行山北边接触燕山。是我国唯一的拥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滨海的省份。然而在一个如此地形丰富的地方却面临着多次的省会变迁在现代时期更是如

  • 从宋元到明清,中华文明在明朝巨大倒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倒退,明朝,朱元璋

    从宋朝至明朝,站在中华民族的视角,是一个空前的巨大的倒退,是文明走向野蛮,是开放文明走向专制野蛮。历史学界明确定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残暴、最腐朽的家天下。如果说,入关跑马圈地的八旗是畜牲,那么朱明则是畜牲不如。在这个回答里,我详细列举明朝相对于宋朝的全面倒退:古代中国从战国时期开始废除殉葬

  • 这所中国大学历经三朝!改名18次!搬家18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更名最多的大学

    这所大学居然改过18次校名你可能不知道,中国迄今为止改名最多的大学,从创立至今足足有18次改名。它就是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学校累计搬迁18次,校名更换18

  • 什么是工农兵大学生?一共有多少工农兵大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工农兵大学生,工农兵大学

    工农兵大学生:中国教育史上短暂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国有科举制度开始就是以科举选拔人才,到了近代,封建王朝被推翻,科举制不复存在,但人才的选拔不能停止,除了选拔人才,还要将人才培养出来,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1966年5月16日,一则《五·一六通知》传遍华夏大地,中国开始了长达10年

  • 历史不是都是进步的,中国历史上三次文明倒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倒退

    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历史长河中曾有过几次文明大倒退!如果不是这几次重大的打击,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甚至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加速,先于欧洲突破到近代文明。第一、五胡乱华三国归晋后,中国有了一段短暂的和平,但经过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之后最终被匈奴灭国,之后五胡入主中原,大肆屠杀汉人,甚至视

  • 辣椒明代才传入中国 在此之前的“辣味”是什么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辣椒,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辣椒明代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的“辣味”是什么味?大约16世纪末,辣椒传入中国,当时被人们称为“番椒”,番,就是“海外”的意思。也就是说,辣椒这种食材并非中国本土所有,而是通过贸易从番外带回来的。辣椒原产于美洲,约在公元前7000

  • 北大校长胡适清华校长梅贻琦为什么去了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大校长,胡适,清华校长,梅贻琦

    1948年底,内战进入到最后阶段,当时的知识份子,面临着去与留的问题。而北大校长胡适,清华校长梅贻琦却选择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一、胡适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大陆胡适与共产党有什么怨仇吗?答案是否定的。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曾多次派人做他的工作,劝他留下来,如果留下来,可以继续当北大校长,中华图书馆馆长,可是

  • 历史上的几位“哀”字辈皇帝 结局真的都很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哀帝,晋哀帝,唐哀帝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的年的封建社会,一共有四百多位皇帝,谥号是皇帝普遍有的称号,它可以充分地概括一个人的一生,有褒有贬。在谥法中,蚤孤短折、恭仁短折曰哀。所以,哀是表示感叹不幸、同情的谥号,我们就来看一下谥号为哀的几位帝王。断袖之癖汉哀帝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他是西汉的第十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