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是篡位是禅让 古代再想皇帝都得谦让推辞三次

不是篡位是禅让 古代再想皇帝都得谦让推辞三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4/1/5 22:28:25

古代王朝的终结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暴力推翻,例如秦朝;二就是被权臣篡位,皇帝被迫将皇位“禅让”出去,如汉、魏。禅位的皇帝都是傀儡天子,命悬人手,做皇帝做得战战兢兢,最后被迫禅让皇位时,颁布的退位诏书,也是辛酸至极,这些诏书也是皇帝最后一份圣旨,诏书中第一会叙说自己无能,王朝气数已尽;第二吹捧篡位者英明神武,深得民心,理应登上皇位;第三强调天命无常,君权天授,当归有德之人,上天旨意不可违抗;最后拉出上古贤君、舜,表明禅让是效法先贤。中国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

“禅让”这事,在历史上也不是汉献帝独创(末代皇帝基本不得善终汉献帝是如何做到自保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燕王哙就为了图个尧舜之名,把王位让给国相子之。而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后,曹丕得意洋洋地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这话的意思还真值得玩味。

那么,中国历史上那些禅让是真想禅让呢?还是被迫而为之呢?禅让传说是历史还是谣言?我来告诉你:纯属瞎掰

周静帝禅让于国丈杨坚

话说周宣帝病逝后,继位的周静帝年幼,国丈杨坚摄政,掌握朝中大权。随后尉迟迥等人反叛,结果都被杨坚镇压了下来。

“末代皇帝”周静帝眼看大势已去,想到了一个关键词禅让。

禅让,对于周静帝来说已是没办法的事,他明白身陷囹圄的自己要想活命,禅让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周静帝在禅让之前,还做了一件事,一件实事,一件试探杨坚野心的大实事。

公元580年12月,周静帝“任命”大丞相杨坚为相国,晋爵为随王,并且给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统辖百官,总理国家政事。为了让戏演得更真实些,他还“备设九锡之礼”来请杨坚上任。

这个时候,所有的“窃国者”都会选择以退为进的谦让。杨坚是位智者,自然也不例外,他以“不敢当”为由进行了婉拒,表示只能接受随王的爵位。杨坚谦让,周静帝就坚持,几个回合后,杨坚最后“不得已”才接受相国的封号。

周静帝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杨坚的野心不单单是“相国”这么简单,终极目标是“皇帝”。他再不识趣去禅让,等待他的将是杨坚哪天冲冠一怒的“冲动的惩罚”。

公元581年2月,在一个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日子,周静帝发表公开演讲,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表示自己年纪小,不能胜任皇帝这项技术含量颇高的工作。

二是表示杨坚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

出人意料的是,对于周静帝的言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就是杨坚。他表示自己无才无德却最红已经是个奇迹了,让他来当皇帝,他实在没有这个能力。

周静帝当然又要做“思想工作”了,接下来两人再次上演推让作秀的好戏。最后,杨坚发表总结陈词,首先肯定和表扬了周静帝大公无私的禅让精神,然后表示皇帝自己坚决不能当,最后表示可以暂时当随国的王。

当然,他这个随国的王其实和北周的皇也差不了多少,吃喝拉撒和一切福利待遇都和皇帝是一样的。

杨坚一日不当皇帝,周静帝就一日不能安宁。他充分发挥不灰心不气馁的优良传统作风,马上进行了第二次公开演讲。虽然论点还是老调重弹,但演讲内容更深情更动人,结束语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如果你(杨坚)不接受,我就死在你面前。

眼看这样闹下去就要闹出人命来了,杨坚总算来了个回心转意,含泪表示自己暂时代理皇帝一职,等找到合适人选再换贤人。

周静帝等的就是杨坚这句话,虽然打心眼里最痛恨的也是这句话,但在命运的面前,他别无选择。随后,他亲自提笔写了退位诏书,命太傅、杞公宇文椿奉着诏书,太宗伯赵炬奉玺绂,交给杨坚。

这一回杨坚没有再作秀,毫不客气地接过了诏书和玉玺。众人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一个新的皇帝,一个新的王朝,一个新的时代,一段新的历史诞生了。杨坚:本来不想当皇帝你们非选我就勉为其难下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

这一年是公元581年,这个皇朝的名字叫隋朝,杨坚便是隋朝开国皇帝,年号开皇,谥号隋文帝。

周静帝原本以为自己高风亮节的“禅让”定会感动杨坚,从而保全自己的性命,使自己能安安稳稳地度过下半辈子。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他想得太美,却死得太惨。

二月禅让皇位,五月便不明不白地死了。据说死因很多,有的人说是无名肿毒而死,有的人说是暴病而死,有的人说是郁闷压抑而死,有的人说是看破红尘而死……总之,死得不明又不白,死得稀里又糊涂。

隋恭帝禅让于李渊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对外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对内年年出游,开运河、造离宫,大兴土木,劳命伤财,以致百姓苦不堪言,民怨四起,随即各地爆发起义,天下大乱!

李世民见天下大乱,群雄涿鹿,而自己的父亲李渊独霸一方,兵多将广,却迟迟没有动作,心里很是着急,于是便和密友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等人商议起兵事宜!

李世民本想将起兵之事跟李渊明说,但又害怕李渊反对,于是便找裴寂商量对策,没想到裴寂却胸有成竹,一口便将说服李渊的重任担了下来!

晋阳宫本是隋炀帝杨广在太原行宫,而裴寂又是晋阳宫的副监,于是便邀李渊到晋阳宫一起饮酒,李渊不知是计,欣然前往,二人推杯换盏,喝的是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便到了深夜!

李渊被裴寂给灌得晕晕乎乎,见裴寂安排两侍女陪自己就寝,心里还美滋滋的,也没多想,半推半就便和二女回屋颠龙倒凤去了……

隋炀帝的俩妃子促使李渊起兵又遭父子轮番蹂躏

可第二天早上酒醒之后,李渊却被吓了个半死,原来裴寂给李渊安排的并非是寻常女子,而是杨广的两位妃子,此事若败露,那绝对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李渊一时六神无主,慌忙找来裴寂商量对策!

裴寂见李渊吓得不浅,便说:“出了这样的事情,一旦败露必死无疑,反正都是死,不如起兵造反,放手一搏,说不定还有出路”!

李渊一听,也是,反正隋炀帝昏庸无道,天下大乱,隋朝灭亡是迟早之事,于是暗中招兵买马,积极策划造反事宜!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十五日,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造反,历数隋炀帝罪状,打着“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名号,起兵反隋,一路势如破竹,过关斩将,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打到长安。李渊打进长安之前,特意命令部队,不得侵犯隋朝的社稷宗庙,不得侵扰代王杨侑。李渊的部队打进长安的时候,代王杨侑身边的人基本上逃光了,他带着老臣姚思廉躲在东宫,瑟瑟发抖的等待李渊的发落。

杨侑生于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食邑一万户。隋炀帝亲征高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今陕西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杨侑跟从隋炀帝巡幸晋阳(今山西太原),隋炀帝任命他为太原太守。不久,镇守京师。

唐高祖李渊

李渊的部队攻入隋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来到东宫之外,整整齐齐排好队。杨侑看着全副武装的李家军包围了东宫,他不知道李渊会怎么处理他,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了。李渊知道已经控制了东宫,便毕恭毕敬的进入东宫,恭请杨侑移居天兴殿。

13岁的杨侑,只能战战兢兢的任李渊摆布。十一月十六日(617年12月18日),李渊恭请杨侑在天兴殿正式登基,改年号为“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杨侑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登上了大隋天子的宝座。杨侑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不过是李渊扶立的傀儡。杨侑也知道李渊想让他当吉祥物,国家大事他说了不算,于是就册封李渊为唐王,还任命李渊为丞相。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无历史图,用电视剧图充数)

李渊成了丞相之后,国家大事都是他说了算。杨侑这个傀儡皇帝,只能赐李渊加九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自古以来的臣子,只要做到这个地步,臣子就做不下去了,只能进皇帝位了。李渊坦然接受了这些政治待遇之后,杨侑知道他想当皇帝了。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杨侑和李渊遥尊的太上皇杨广在江都被杀。消息传到了长安,李渊哭了,还哭得特别伤心。杨广毕竟是李渊的亲表弟,哥俩小时候是一起玩耍长大的,李渊有真哭的成分。李渊哭杨广,演技爆棚,他是哭给天下臣民看的。隋炀帝死了,杨侑的命也到尽头了……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

李渊哭杨广,丝毫没有影响李渊夺杨广的江山。在接到杨广的死讯之后,李渊加快了登基称帝的步伐。李渊要当皇帝,于同年五月十四日(618年6月12日)逼他退位,不过必须让傀儡皇帝杨侑走一下禅让的程序。杨侑这个时候就是待宰羔羊,他只能任李渊摆布,他只能配合李渊演戏。杨侑按照禅让的古礼,三次下诏求李渊接受禅让登基称帝。

李渊按照受禅的古礼,三次推辞,表示不愿意接受禅让。这套三揖三让的把戏,魏王曹丕玩过(尧舜禹真的是禅让吗?曹丕一句话戳中要点),晋王司马炎玩过(司马炎是如何逼迫曹奂让出帝位的?),随国公杨坚也玩过(杨坚:本来不想当皇帝你们非选我就勉为其难下),现在轮到唐国公李渊玩了。三揖三让的程序完成之后,杨侑第四次下诏禅位,李渊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杨侑被降封为酅国公,闲居长安。不过,中国历史上多了个伟大的朝代唐朝。

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十二日(《新唐书》、《资治通鉴》皆作八月初一日,即公元619年9月14日),杨侑遇害(一说病死),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杨侑死后没有子嗣,以族子杨行基袭封酅国公的爵位。

资治通鉴上面说杨行基只是族子,只能勉强算是隋皇宗室。所以杨行基绝对不是杨侑的儿子,最多是杨侑死后由家族内部过继给杨侑的继子。杨行基也不太可能是文帝的后裔,因为文帝只有五子,而炀帝对这些直系子孙看的非常严,结果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全剁了,因此他很有可能只是文帝兄弟的后裔。如果不算支系和继子,隋皇宗室(文帝后裔)真正能留下血脉,也只能从杨政道这一脉来找了,首先,史书上只记载了杨政道之子杨崇礼,之孙杨慎矜、杨慎余、杨慎名等等,非常可惜,杨慎矜被李林甫政治迫害,卷入谋反案,全家都遭了殃。最终,杨慎矜三兄弟自尽,子女则被发配岭南,当时来说,流放岭南那个鬼地方和送死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不过还好,杨慎矜三兄弟的子孙都成了年,而且也当过大官,又是世家,人脉不错。运气好,岭南的地方官还会罩着他们,再加上流放时间也不长,安史之乱后,杨慎矜他们就被平反了,所以杨崇礼这一脉可能还留下点人。最后,杨崇礼到底是不是杨政道的独子?杨崇礼到底有没有兄弟?如果有的话,他们能不能在杨慎矜谋反案中少受波及?若是能够做到这些的话,那这一脉留下后裔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不过总体上来说,希望也算不上大。隋杨和其他王朝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他的支系几乎没受过什么大的打击,不过文帝这一脉,很可能就绝嗣了。隋杨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作为短命王朝,虽然主枝基本覆灭,但至少没有伤及旁支,主枝也还有杨政道这一脉可能留传下来,看看杨坚自己怎么对待北周皇室的,最后居然要找个关系很远很远的宇文洛来继承介国公这个爵位,不过杨坚也没办法,隋是篡位篡来的,唐是打出来的,谁让隋的根基不稳呢。

显然人被他连逼带吓的害死是预料中的事情,也许自己不好意思,给杨侑按皇帝规格修建了一座陵墓,自己也带头拿出一些宝贝陪葬,当然手下的大臣为了迎合皇帝,也就纷纷捐物,这样反而是杨侑的陵墓中陪葬了不少宝贝,当然很多富有之家也就纷纷把自己的祖墓迁来这里陪葬,这也是很适合当时具体情况的,能陪着皇上,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呀,所以搞的是这里曾经着实热闹了一吧。

汉献帝让了15次位曹丕才接受

汉献帝非常悲催,他在位的时候,权臣当道,并且还层出不穷。先是被权臣董卓迎立为帝,打着他的旗号号令诸侯,而他有名无权,只能听任董卓摆布。

董卓死后,权臣曹操又将汉献帝迎至许昌。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寄人篱下的汉献帝为了报恩,赐他权力无上的“节钺”,希望他能匡扶汉室。

不过曹操才不做赔本的买卖呢。他本来就是利用汉献帝的名号,完成他统一天下的野心,于是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模式,而汉献帝再次郁闷地成为傀儡。

当然小青年汉献帝也曾为此而反抗过。他曾暗下衣带诏,让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谋杀曹操。

董承忠于汉室,听命于汉献帝,于是暗中与左将军刘备等人密谋,结果还未起事,就泄漏了风声,就这样窝囊地成了曹操的刀下鬼。可怜还有孕在身的董贵人,也跟着送了命。

事情发生后,曹操对待汉献帝像没事人一样。可是他越是这样平静,让汉献帝和伏皇后完越是害怕。于是伏皇后和汉献帝暗中商量,想寻求父亲伏完的帮助。她秘密地写了封信给伏完,希望他能杀死曹操。遗憾的是,伏完在忠诚和保命之间,选择了保命。所以他收到信后,只是装聋作哑。结果他果然保全了性命,而他死后,有人将伏皇后的事告密,伏皇后再次成为牺牲品,她和汉献帝所生的两个皇子也在这次事件中被曹操借故铲除。

可以说,在强大的曹操面前,汉献帝真是无计可施。再加上后来曹操又将三个女儿都嫁入后宫,也就意味着前堂有曹操坐镇,后宫有他三个女儿做眼线,汉献帝想要行动,更是孤掌难鸣。

公元220年,曹操统一了中原腹地。然而还没等他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却一病不起。

曹操去世后,次子曹丕继承了相位。

此时的军队都是他曹家的私兵,而官员也是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后招募的人才。虽然汉献帝是皇帝,可这些人吃的是曹家的饭,领的是曹家的工资,当然曹家才是他们的大BOSS。因此,曹丕继位后,这些人对新主子要表忠心,有人就提出,曹家白养了汉献帝这么多年,是时候让他禅让帝位了。

这话曹丕爱听,他早就想以魏代汉,完成曹操遗志了。

不过曹丕不能去对汉献帝明言。当然这事也不用曹丕说,就有人找到汉献帝,好一番威胁,汉献帝知道时不我待,如不禅让,小命也会玩完。也许禅让还能留得性命,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依从建议,写下了禅让诏书。

曹丕大喜,再说他也觉得汉献帝不过在股掌之中,夺取帝位不过是早晚的事,所以他坦然地准备接受禅让诏书。

想立功的人肯定不止一个,比如司马懿就赶紧在这时表示,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给天下人诟病,那么帝位就有些来路不正了。

于是,这才有了文武大臣多次上表进言劝曹丕称帝的行为。据史书记载,像这样的行为多达15次。

同时,汉献帝也是个聪明人,自然也懂得作戏,于是他连下四次禅让诏书,劝曹丕称帝。飘薄万里不负苍生之千古诏书《汉献帝退位诏》

而曹丕呢,则再三推让,表示自己能力不够。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

有了这些铺垫,天下皆知汉献帝要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待一切戏做足后,曹丕这才“不情不愿”地在繁阳亭接受玉玺,登基称帝,是为魏文帝。

也许是太过得意,曹丕在接受禅让后对群臣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才退位不久的汉献帝立刻跪伏在地,高呼:“陛下万岁,万万岁!”

群臣也立刻跪倒在地,高呼:“陛下万岁,万万岁!”(参考资料:《三国志》)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

曹丕玩了一把“三揖三让而后受”的把戏夺了大汉政权,司马炎也用同样的“三揖三让而后受”夺了曹魏政权(司马炎是如何逼迫曹奂让出帝位的?)。当年杨坚用卑鄙的手段夺了北周政权,李渊用同样的手段夺了大隋政权。历史就是一个轮回,把前一段历史和后一段历史对照,总能发现惊人的相似。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三国志》《晋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劝进表皇帝禅让受禅篡位

更多文章

  • 杨坚:本来不想当皇帝你们非选我 就勉为其难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坚,隋朝,隋文帝,隋朝皇帝,禅让

    论如何才能当上皇帝?杨坚:很简单,把外孙的皇位抢过来就行了《廿二史札记》的作者,清朝史家赵翼是这么评价隋文帝的,“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好像也有点道理,历代开国皇帝中,像秦始皇,秦国历经几代帝王的努力才把六国给统一了,更别说死了多少人,刘邦的天下也来之不易,这时候

  • 曾经属于中国的故土 但被各朝代主动放弃了七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领土,各朝代疆域,疆域

    鼎盛时开拓,衰弱时收缩,这是中国历代王朝在疆域变化上的规律。历史上,中原王朝一共主动放弃过七块土地,面积超过二百万平方公里。这里面,有的后来重新收复,有的则永久脱离版图。一、燕山以北、秦长城以南燕昭王中兴,不仅成功破齐,还将领土扩张至燕山以北,并通过修筑长城将之巩固下来。秦朝统一后,这一地区被称为塞

  • 《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 在历史上真的如此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美人心计,窦漪房

    窦漪房原是赵国人,幼时父母去世成为孤儿,生活十分贫苦,早年被刘邦选美入宫,后成为刘恒皇后。她历经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代(如加上高祖后时乖运蹇的惠帝算五代),一生充满了传奇,是个颇有故事的女人。(一)入宫后阴差阳错被送到代地窦漪房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逝世后,她与哥窦长君和弟窦少君相依为命

  • 积贫积弱的宋朝经常挨打,为何有那么多人向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很多历史小白看到这句话铁定一脸懵圈: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挨打受虐。作为国民,一点儿大国崛起的荣誉感都没有,活在那个朝代,多窝囊,多憋屈呀!但反过来说,穷兵黩武的强国,人民就觉得很受用吗?明朝在太祖、成祖时代,国力强

  • 中国“五千年辉煌历史”时 西方国家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乌尔王朝时期苏美尔都城想象图西方的文明起源一点也不比中国文明晚,埃及、苏美尔都有实物出土的5000年以上历史,就连由游牧转入定居的波斯文明也有3000余年历史。而早期希腊文明在公元前2千年中期就已经达到了极盛,距今肯定超过4000年。中国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夏朝”目前没有确

  • 八国联军中意大利出兵85人 白捡三千万两白银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翻开中国近代史,就是一段屈辱和饱经沧桑的历史。近代中国由于国力衰弱,被列强一次次借机侵犯,国家也几经遭遇凌辱。到公元1900年,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又迎来了一次巨大的浩劫,由英、美、法、日、俄、德、奥、意等八个国家组成的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对清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和掠夺,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清朝士兵军服上标有“兵”字和“勇”字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清朝士兵,清朝兵和勇的区别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清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当时统治中国的是东北入关的满人。不过当时满族的人口还非常少,他们为了能够入主中原,将所有能够打仗的男子凑在一起打击明军,但是也只有十四万多人而已,剩下的大多数是老人、女人和孩子,由于他们充当后勤保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满族人却利用这支仅有十四

  • 怎么有国民党党徽?细数八路军新四军的识别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民党党徽,八路军,新四军,国民革命军国徽

    真实八路军普通士兵,拿日本步枪,戴青天白日帽徽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八路军士兵,大多都是穿着一身油亮的皮衣,拿的是小巧玲珑的手枪,帽子上是两颗纽扣。如下图:如这张照片所示,吴奇隆穿的就是一件绒毛衣领皮大衣,身边的女八路腰间是一把手枪,两位八路军帽子上没有帽徽只有两颗黑色的纽扣。然而,你见过真实的八

  • 为何朱棣称帝22年无子女 唯结发妻生了三男四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明朝皇帝,朱棣子女

    明朝的话,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但是明朝有一位皇帝也是非常出名的,那就是朱棣。不得不说,后人们对朱棣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明朝在他的统治下发展得很好,而且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了的王爷。朱棣一共当了22年的皇帝,6次亲自带兵去攻打蒙古,更是多次派人下西洋,还有就是收复安南,总之他有着

  • 中国有据可查的历史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朝代,夏朝

    中国历史和其他国家一样,分几个时期,神化传说时代,半信史和信史时代。如果把神化传说算上,中国历史有“上下五千年”。近年来关于中国历史的长度却有了很多的分歧,传播较为广泛的是5000年和3500年,除此之外,还有4000年和2100年的说法,那么中国历史到底有多少年?中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