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贵过黄金、限购、线上预约线下排队,还不一定买得到……这说的不是奢侈品爱马仕皮包,而是有新一代“神药”之称的中成药片仔癀。
神酒茅台之后,片仔癀登上神药宝座。
本月下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中国各地片仔癀线下店均出现断货情况。据中国媒体报道,在官方实体店购买片仔癀药锭,不仅要在线上预约,还要凭身份证和处方排队购买,且每人每月限购两粒药锭。
线下门店一药难求,带动线上各大药店片仔癀价格水涨船高,片仔癀官方旗舰店显示产品缺货。在其他药房平台上,原本售价为590元(的一粒片仔癀药锭被炒到1351元,但也依然缺货。就连胶囊版片仔癀的价格都涨到了1100元。
在淘宝平台上,片仔癀药锭(左)售价超过1300元,胶囊售价也达到1100元。
一粒片仔癀药锭重量只有三克,折算后每克单价高达450元;而本周一(28日)黄金单价为每克370元。片仔癀的单价已经超过黄金,堪称“药中茅台”。
千金难求的片仔癀究竟是什么药?又怎么一步步走上神坛的?
片仔癀“神”在哪里?
片仔癀产自福建漳州,名字中的“癀”,指的是“热、毒、肿、痛”,“仔”则是闽南方言中的语气词。意思是说,只需服用一片,即可消除各种癀症。
除了有个神奇的名字,片仔癀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明嘉靖年间,奸臣严嵩专权,一名宫廷御医为了躲避祸乱而逃到福建漳州,削发为僧,并用宫廷秘方制成中成药,为僧人和当地百姓治病。久而久之,秘方落地生根,如今片仔癀由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
据介绍,片仔癀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的功能,对肝炎、胆囊炎、咽喉炎、中耳炎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发热等症都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以用于治疗疔疮肿毒、刀枪外伤、蛇咬伤、烧烫伤等。这也是为什么它又被称为“中华特效抗生素”。
除了药锭,如今片仔癀还有许多衍生产品,如牙膏、化妆品等。其中最有名的片仔癀珍珠膏,据称不仅可以消除暗疮、粉刺,还可以使皮肤细嫩。如果你到闽南地区旅游,当地导游为了向你推销,很可能向你宣传一个不可查证的“现代传说”。
据传片仔癀源于明朝宫廷,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考证,明朝末年,有一宫廷御医因不满暴政携秘方逃离皇宫,几经辗转迁徙,隐居漳州璞山岩寺为僧,御医为救当地民众疾苦而悬壶济世,用宫廷绝密配方及其独特工艺精制出片仔癀,意为一片即可退癀(“癀”是闽南语,意为热毒肿痛)。
按照他们所宣传的,作为所谓的宫廷绝密秘方,肯定是妙手回春的神奇妙药。
明朝皇帝列表顺序生卒世系陵寝
年号
庙号
名字
出生
在位时间
即位年龄
死亡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陵寝
洪武
太祖
1328
1368-1398
41
1398
31
71
朱五四之第三子
孝陵
建文
惠宗
1377
1399-1402
22
不详
4
不详
朱元璋之孙
不详
太子朱标次子
永乐
太宗
成祖
1360
1403-1424
43
1424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长陵
洪熙
仁宗
1378
1424-1425
47
1425
1
48
朱棣之长子
献陵
宣德
宣宗
朱瞻基
1398
1426-1435
28
1435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景陵
正统
英宗
朱祁镇
1427
1436-1449
9
1464
13
38
朱瞻基之长子
裕陵
景泰
代宗
朱祁钰
1428
1450-1457
22
1457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景泰陵
天顺
英宗
朱祁镇
1427
1457-1464
9
1464
7
38
朱瞻基之长子
裕陵
成化
宪宗
朱见深
1447
1465-1487
18
1487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茂陵
弘治
孝宗
朱祐樘
1470
1488-1505
18
1505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泰陵
正德
武宗
朱厚照
1491
1506-1521
15
1521
16
31
朱祐樘之长子
康陵
嘉靖
世宗
朱厚熜
1507
1522-1566
15
1566
45
60
朱祐樘之侄
永陵
兴献王朱祐杬次子
隆庆
穆宗
朱载坖
1537
1567-1572
30
1572
6
36
朱厚熜之第三子
昭陵
万历
神宗
朱翊钧
1563
1573-1620
10
1620
48
58
朱载坖之第三子
定陵
泰昌
光宗
朱常洛
1582
1620
39
1620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庆陵
天启
熹宗
朱由校
1605
1621-1627
16
1627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德陵
崇祯
思宗
1610
1628-1644
18
1644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思陵
比较讽刺的是,朝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帝朱由检,共历时276年,却出了16个皇帝,平均每个皇帝只在位17.25年,平均寿命竟然只有43.2岁,而且这还要感谢太祖朱元璋活了71岁,成祖朱棣活了65岁拉高了平均值。
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在位1年,享年48岁。
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在位24年,享年41岁。
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在位11年,享年38岁。
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9岁即位,在位23年,享年38岁。
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在位9年,享年30岁。
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在位19年,享年36岁。
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在位17年,享年31岁。
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在位7年,享年36岁。
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1月,享年39岁。
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在位17年,享年35岁。
可见大多数明朝皇帝都只活到了三四十岁,超过50岁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嘉靖帝朱厚熜和万历帝朱翊钧四位了,除去失踪的朱允炆,其余十五位皇帝的平均寿命是43.2岁,如果算上朱允炆死于那场大火中,那么其寿命只有26岁,那么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就只有42.1岁了。真的是好长寿啊。
虽然这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就没有现代人高,活到四十岁的状态就好比是如今六十岁的老人了,但明朝皇帝的寿命连当时的平均年龄都达不到,着实叫人惊讶,与之相反的是,大明的官员们,寿命还都挺长,几乎所有人都能活到五十岁,这皇帝是什么情况,按理说过得肯定比大臣好啊!
再者说,宫廷里养着一大批宫廷御医,拥有众多宫廷秘方、世上最好的药,比如片仔癀等等,这些宫廷秘方竟然不能让明朝皇帝长寿延年,令人奇怪。
连皇帝都不能长寿,明朝宫廷秘方还能神奇吗?
功能主治消炎的片仔癀,官方宣传其有保肝护肝、抑制肿瘤生长的功效。
“癀”是漳州方言里热毒肿痛等炎症的统称,片仔癀的意思是“只需一片就能消退热毒肿痛的药”。相传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宫廷御医携片仔癀秘方流落漳州,削发为僧。因附近百姓中多有病人,御医便以名贵中药材炼制为药锭,凡是热毒肿痛,无不药到病除。
宫廷秘方、百年传说,名贵中药材配方、入选国家保密配方名单,让片仔癀声名鹊起,再加上坊间不乏“片仔癀包治百病,让人起死回生”的传闻故事推波助澜,让片仔癀披上了“神药”的面纱。
也不知道这么扯的故事为啥有人一直相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登载片仔癀的功能主治是“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其中确实没有“保肝”“护肝”,更无“抑制肿瘤生长”的功效。也就是说,片仔癀只是一款有消炎作用的OTC中药。如果真的有神效,能不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