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爸爸几岁生的他?孔子爸爸为何叫叔梁纥?

孔子爸爸几岁生的他?孔子爸爸为何叫叔梁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85 更新时间:2023/12/12 13:17:42

孔子父亲几岁生的孔子

孔子的父亲生孔子时已经73岁了,母亲颜征在17岁。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孔子的先人是殷商王朝的王室成员微子,他的墓就在山东微山湖。在殷王朝向周王朝转化的过程中他起过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周王朝的重用,被周成王封为宋国的国君。孔子说自己是殷人之后,就是和微子这个祖先有关。孔子的前五代,为了避祸,来到曲阜地区。由此可见,孔子是有贵族血统的,只是前几代祖先已经在兵荒马乱当中败落了,家世也就从诸侯而降为公卿,又由公卿而降为士民。这在孔子的文化记忆中,埋下了贵族意识和平民意识的双重结构。

孔子出生时他的父亲70岁。

叔梁纥,公元前622年到公元前549年,祖籍宋国,春秋时期鲁国人,70岁时生孔子。是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后来,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孔子的父亲是一位身材高大、力气惊人的将军,在一次战争中,他居然靠自己的力气把城门顶起来,立下了大功。我们的大思想家有一个身体健壮的父亲,这事听起来比“家学渊源”更让人开心。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对父辈的继承,继承财产是最低等级,继承学识是中间等级,继承健康才是最高等级。这里所说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孔子一生历尽磨难却一直身心健康,我想与他这位扛起了城门的父亲很有关系。他也凭一人之力,扛起了一座大门,这门,比城门还要大、还要重。

叔梁纥公元前622出生,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生于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父亲。年近七十生孔子。

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公元前568出生,叔梁纥死后,颜徵在与孔子的生活相当困难。坚强勇敢的颜徵在,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孔子14岁时,颜徵在因操劳过度而逝。

叔梁纥事迹:

公元前563年,晋国的荀罃、荀偃、士匄带着诸侯联军进攻逼阳国。四月初九,联军包围逼阳,不能攻克。孟孙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装备车到达战地,逼阳人打开城门,诸侯的将士乘机进攻。逼阳国内城的人突然把闸门放下,叔梁纥双手撑住门,把已经攻入城里的将士放出来,为部队的撤出争取了时间。孟献子称赞说:“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

公元前556年秋季,齐灵公攻打鲁国边境,高厚把臧武仲围困在防地,叔梁纥与臧畴、臧贾率领三百名甲士夜袭齐军,把臧武仲送到旅松后返回防地。齐国不久即退兵。

孔子的父亲和母亲年龄相差很大,最常见的说法是孔子的母亲在十七岁生下他时,他父亲已经七十一岁了。中国民间一直有“老夫少妻出神童”的说法,不知有没有科学根据,但至少孔子是一个例证。在现代,做过我们北大校长的胡适之先生也是一个例子,他的父亲和母亲的年龄相差也很大。孔子的母亲姓颜,与孔子后来的学生颜回是一个家族的。

孔子出生之后三年,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也去世了,所以孔子早年的生活有点艰难。这是他终于成为一个重要人物的人生起点。他多次讲过这样的话:因为出身贫贱,所以对于各种鄙事,我都能忍受,都会应对。

孔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关注了这件事的演变,他上书给鲁国的国君,要求进行讨伐,他做这件事主要他的理念来致使的。

我们现在说到了齐国,就来说一说他的邻国到底怎么样。这个孔子实际上他的血统是非常高贵的,血统是商汤的血统,也就是商汤的后裔,他的祖先在宋国,因为周武王在伐纣之后,把商汤的后裔,一个叫微子的人封在了商丘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宋国。这是代表着商汤的后代。

那么应该说孔子的血统比较高贵,但是到了他的曾祖父那代,他的家里破败了,再和其他的贵族争夺的过程中,没有成功,后来逃到了鲁国,这样一来,就像田氏到齐国一样,鲁国从此也多了一个孔氏。他们的家族从此就到了鲁国。

说到孔子的出生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他的父亲叫叔梁纥,到七十三岁的时候创造了一个奇迹,和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生下了一个小孩,如果不生下这个小孩,我们到现在绝对不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叔梁纥的一个人存在。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猜到了,他的儿子就是孔子。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前622年前54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宋国的贵族,后来来到了鲁国昌平陬。叔梁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人才和品德非常的出众,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身怀武艺。大家称赞叔梁纥、孟氏秦堇父、鲁国将军狄虒弥为“鲁国三虎将”。

叔梁纥逃亡到鲁国之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其夫人施式为他生了九个女儿,小妾为他生了一个男孩。这位男长子,名为孟皮,字伯尼。但是伯尼在童年时期遭遇不幸,身体留下缺陷,不能继任叔梁纥的后位。于是,叔梁纥将邹曼父过继到自己的门下,让他与伯尼生活在一起。虽然过继来了个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亲骨肉。自古男儿传宗接代是最重要的事,这让叔梁纥沉浸在无子嗣的苦虑中。告老怀乡之后,温柔贤惠的原配夫人就劝他再纳妾。感于夫人的真心和对后继之人的期盼,于是向颜家求婚娶得了美娇娘颜三小姐,并成功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儿。因为这个男孩是在尼山怀上的,所以取名为孔丘,也就是对后世做出极大贡献的孔子。

孔子生下来之后,果然与别人不同,他有缺陷。这使得他的父母十分的担心他有什么缺陷呢?大家看我们平常的人的脑门,我们都是凸出来的,是拱起来的,但是孔子的不一样,他的是陷下去的是凹的,这下就糟糕了,这个孩子是不是畸形的,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丘。孔丘就是这样来的,但是随着这个小孩越来越大,智力发展一直都是非常正常的。不但正常,而且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还有一个特点与别人不同,这个小孩子长的特别的快,最后长到了九尺六寸,那不得了,如果和最开始提到的晏婴相比较,晏婴是六尺,孔子的身高比他多了三分之一,但是晏婴是出了名的矮个子,不能作为参照值。

我们选一个当时的美男子,叫优孟,简直是现在的模特标准,他多高呢?他身高八尺,在按照我们现在的比例来计算,孔子应该是一米九到两米之间,可以说是很高了。父母的这种不遵照规矩,没有在正常的年龄生下来的,反倒变成了一个奇才。所以中国人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很奇特,这个孔子也许是与生俱来的。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公卿,他有一位妻子和两位妾氏。妻子连生九个女儿,也没生出个儿子;按照排名的第一位妾,颜氏,一举得男,生的儿子,名叫孟皮;孔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位妾氏所生,孔子出生时,叔梁纥已经七十多岁了,在那个时代,也算是老蚌得蛎了,但遗憾的是,孔子才出生没多久,他爹就去世了。

可想而知,爹去世,那就得嫡子来继承他爹的爵位,而叔梁纥无嫡子,所以按照周朝礼制,就是孟皮被列为宗室之子,继承了他爹的公卿职位,而孔子,就成了所谓的“余子”了,只能当一个“士”,和当时的普通读书人没多大区别。

孔子,生下来名字叫做“丘”,子仲尼。在其父亲去世,庶子哥哥继承父亲官位后,和母亲生活的非常困顿,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据《论语》新绎一书记载,他很可能也就上了个小学,当时称“家学”,没有上过“乡学”,也就是初中、高中,更没上过大学,也就是当时周天下办的官学,因为那会儿,周天王的学校为周王朝培养的官员和人才,早已各为其主,为各自诸侯王和公卿服务了,所以周王朝的官学也已经停办了。那么,这就奇怪了,被我们尊为“万圣先师”的孔子因何被当时诸侯公卿和后世人所景仰和佩服呢?

原因就是,他依靠的是自学,而且终生学习,不放松。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和整理《礼》《乐》《诗》《书》《易》《春秋》六艺,终生传授舜夏商周春秋六代的学问,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

在春秋末期,诸侯混战的时代,孔子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为天下培养人才。后来记录他和弟子语录的《论语》成为了历朝历代官员,无论官爵大小,任何何方,政治立场如何,无不熟读的经典著作,乃至影响至今。

《史记》上说,孔子并非婚生子。他母亲生他时只有18岁,而父亲叔梁纥已经70岁了。孔父在孔子三岁时去世。孔子继承了父亲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大约两米多。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其他类似问题

当孔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此时有多少岁了?

孔子出生的时候他爸爸和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孔子出生时他爸妈各多少岁

孔子出生时,他爸多大?他妈多大?

孔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多大年纪?

孔子的母亲,生孔子的时候年龄多大?孔子的父亲年龄多大?

孔子的父母年龄相差多大?

生下孔丘时,叔梁纥已经70高龄了。三年后,叔梁纥重病,死后葬在了防山。孔子成为一代大儒。叔梁纥因此受到历任皇帝的赞赏,封谥圣王。

孔子母亲

颜徵(zhēng)在(前568-前537年),又作“颜征在”,孔子的母亲。其被后人加封为启圣王夫人。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名孟皮,有足疾;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与颜徵在生孔子。颜徵在生孔子时,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叔梁纥死后,颜徵在与孔子的生活相当困难。坚强勇敢的颜徵在,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

公元前537年,孔子17岁时(亦说18岁),母亲颜徵在因操劳过度而逝,享年32岁。

孔子是不是父母野合的?

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但关于叔梁纥向颜氏求婚之事,却有许多其他版本的记载。其中《孔子家语》记载得颇为详细: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一个叫徵在。颜氏问三个女儿说:“陬邑大夫叔梁纥,虽然父、祖为卿士,但他是先圣王裔。此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我很喜欢他。虽然岁数有点大,性情有些严厉,但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你们三个谁愿意做他的妻子。”两个大女儿都默不作声,小女儿徵在上前回答说:“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不用再问了。”父亲听出了这话的语气,说:“你能行。”于是就将小女儿嫁给了叔梁纥。

《孔子家语》中的这段文字写得很生动,近似于小说的语言。但这一说法可靠性并不大,与孔子父亲叔梁纥去世后孔子母子遭遇相矛盾。据学者猜测这只是后世为了掩盖孔子是叔梁纥与颜徵在“野合”而生而已。相比司马迁的观点较可靠。

但孔子是野合而生并不妨碍孔子之伟大。中国古代礼仪认为结婚生育的合适岁数,男性应该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岁至49岁之间。凡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是不合礼仪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迎娶颜徵在时已66岁,故称之为“野合”。另有说颜徵在属贱民阶级,叔梁纥却是士大夫,迎娶于礼不合,故称“野合”。亦有指司马迁只是说叔梁纥和颜徵在于野外交合(这是一种古代习俗),故称之“野合”。

孔子的真实身世是什么?他真是颜征在与叔梁纥的私生子吗?

在中国古代,麒麟和凤凰、龙一样,它们都被视作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见过这些神兽,人们难免发出疑问:世界上真的有麒麟吗?

诗仙李白在《古风诗》中写到:“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李白诗中所讲,就是圣人孔子获麟绝笔的事迹。

在古代,大概也只有孔子与麒麟神兽有着极为深厚的缘分了,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因为遇见麒麟而出生,又因看见麒麟而死去的人。

传说,公元前551年,孔子之母颜征在怀了身孕以后,在去尼丘山祈祷的路上遇到了一只麒麟,之后颜征在的肚子突然就开始发痛,孔子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出生的。刚出生的孔子,头顶长得很像尼丘山,所以孔子的名字就成了孔丘,字仲尼。

孔子晚年的时候,他唯一的爱子孔鲤早逝,再加上他又一次看到了麒麟,孔子便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所以他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孔子的真实身世是什么?

从那以后,孔子就不再写书作文,史称其获麟绝笔。失去爱子的孔子十分悲痛,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了。

其实,孔子与麒麟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因为神兽麒麟的出现,世人才没有过多的关注于孔子的身世,麒麟帮孔子掩盖了他的真实身世。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纥”指的是孔子的亲生父亲叔梁纥,而“颜氏女”指的就是孔子的生母颜征在,也作颜徵在。孔子真的是叔梁纥和颜征在的私生子吗?

按照《孔子家语》中的说法,孔子是叔梁纥和颜征在婚后所生的孩子。说颜家有三个女儿,叔梁纥向颜父求婚,颜父就对三个女儿说:“陬邑大夫叔梁纥是先圣王裔,虽然他的年龄有点大,已经66岁了,但他身长十尺,有武力,为父我还是挺喜欢他的,你们三个谁愿意嫁给他呢?”

颜父说完这段话以后,大女儿和二女儿都默不作声,只有小女儿颜征在站出来说:“一切都听父亲的安排。”

最后,颜父就将最小的女儿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那时颜征在刚满15岁。

孔子成为私生子,极可能跟中国古代礼仪有关。在古代礼法中,男女结婚生育的合适年龄,男性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在14岁至49岁之间,但凡不在这两个年龄界限内的,都不合礼法,因此称之为野合。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其实,孔子还可以叫仲尼丘!对,是仲尼丘,不是种泥鳅。

首先来说,孔子和叔梁纥姓子,不姓孔,孔是他们的氏,而不是他们的姓!

孔子,我们都知道,是字仲尼,名丘,他的父亲是,字叔梁,名纥。

之所以说孔子可以叫仲尼丘,是因为先秦时期,一个人的称呼,和现在不一样。

要搞清这个问题,要从姓氏开始说起。

01、万姓之祖。

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已经不可考了,据上古神话传说是伏羲

在上古传说中,天皇伏羲是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

伏羲

而后,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开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他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伏羲由此成为中国人文始祖,也正因为如此,有了风为万姓之始一说。

从此华夏民族开始以姓氏为标志,开启中国辉煌灿烂,经久不息的历史。

而在姓产生之后,有了上古八姓之说。

所谓上古八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有一说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

其中姬姓始祖是黄帝;姜姓始祖是炎帝(两者并称炎黄);姒姓始祖是夏禹;嬴姓始祖是伯益;妘姓始祖是火神祝融;妫和姚同源,始祖是舜帝;姞姓始祖是黄帝之子伯鯈。

上古八大姓

相信有人已经发现了,上古八大姓,个个都带有女子旁,是母系社会的一个影响体现,表示这是一些不同女性始祖传下的氏族人群。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度到父系氏族,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代替。

新石器时代所产生的父系氏族彻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由此产生了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氏”这一个新的名词概念,应运而生!

02、氏的产生

其实“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夏商周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好吧,为了更好的解释姓和氏的区别,食堂来讲个蹩脚的故事。

话说很久以前,究竟有多久?大概是四五千年的样子。

那会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一个女人当家的时代,一切都由女人说了算。

有个女村长,为了区分自己的家人、亲人与别的村里的人,决定弄个姓。

由于她家村边上有一条河,叫姬水,于是她就以姬为姓,她村子里的人,包括她的儿子女儿都以姬为姓。

姓就这样诞生了!

这样好啊,只要你姓姬,说明你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家都是一家人。

姬姓产生后,别的村有样学样,村里有条姚水的就姓姚,村里有条姜水的就姓姜。

另外还有一个附属于这个姬姓村的小村子的村长,去求这个女村长:领导,要不赐我个姓吧。

女村长一看,我待你跟视若己出,行吧,就赐你为子姓。

于是姓子的出现了。

由于这会是女权至上的母系社会时代,这些姓大多都带个女字旁。

也就是说姓其实就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这种村被称为母系氏族。

时光荏苒,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子姓村村长的儿子们决定不再当妈宝男了,想出去闯闯。

没办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男人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越来越有能力、有必要开始掌管村里大权了,男人地位开始上升了。

于是女村长的儿子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家人出去闯荡。

很多人闯出了一番大事业,建立了自己的村庄,这种村被称为父系氏族。

这样一来,女权至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度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这个时候村长由男人来当了,这个男村长觉得自己这个子姓,只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这不够威风,明显不符合他高贵的地位。

于是他决定再加一个名头。怎么加呢?

这个男村长是他妈最大的儿子,排行为孟。

于是他决定以孟为氏,孟氏、姬姓就成为他的最新的名头!

他的弟弟们一看,这个好,多威风!于是他二弟以叔为氏,最小的弟弟就以季为氏,孟氏、叔氏、季氏就这样诞生了。

而他的儿子们因为创业成功,成为了旁边宋村、萧村、乐村、华村等村的村长,于是他们觉得自己一直挂着老爹的名头,显得太啃老了,也要有自己的氏,于是就有宋、萧、乐、华等为氏。

还有的儿子因为住在村子东南西北各个地方,于是又出现了东门、西门、南宫、北堂等氏;

还有的儿子因为当了主管村里各种各样的官,于是他们就以自己的官为氏,出现了司马、士、司徒、中行等氏;

还有的儿子因为自己是杀猪的、卖陶瓷的、刷漆的、算命的,于是就以自己的职业为氏,出现了屠氏、陶氏、漆氏、巫氏等氏;

还有的儿子,因为父亲字高富,绰号大帅哥,于是就以父亲的字和绰号为氏,出现了高氏、帅氏、富氏;

还有的儿子因为十分受父亲宠爱,他父亲就赐给他一个氏,你是好儿孙,那就以孙为氏,于是出现了孙氏、好氏等氏;

而他的小儿子,更搞,因为父亲死后埋在山上一个叫若敖的地方,于是就有若敖为氏。

而这就是氏的主要来源方式。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多氏,但是大家的姓都是一样的,都是子,这表面大家以前都是一家人!

同时为了表明这些人的尊贵身份,名头要挑威风的叫,姓就别叫了,知道就行了,大家都称对方的氏。

比如,我是王氏、姬姓、名旦,字子明,就别叫我姬旦、姬子明了,这是错误叫法。

谁要这么叫我,小心我骂人,也显得你不懂事,没礼貌。

你得叫我王旦、王子明!

这就是孔子明明是子姓,却叫孔子,孔仲尼,而不是子仲尼的原因所在。

千万别叫孔子“子丘”,小心他打人

说到这里,都是大老爷们的事,那村长的女儿们呢?她们有氏吗?

不好意思,氏的诞生本来就是男人翻身做主的父系氏族社会时代来临之后的事,所以氏和你们这些闺女没有一毛钱关系。

你们不能称氏,氏是男人才能拥有的名头,你们还是称姓,子姓。好吧,这个蹩脚的故事就这样讲完了,故事虽然不怎么样,却能说明姓氏的来源。

03、氏的来源

姓来源很简单,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食堂总结一下氏的几个主要来源途径。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祖先的封国、封邑,这是氏最主要来源,周、鲁、齐、韩、赵、魏、宋、郑、卫、燕、曾、黄、秦等等都是由此而来。

第二,祖先的字,祖先字也是氏一个主要来源,像丰、印、游、栾、高、乐、向等都是因为祖先的字;

第三,祖先的官职或职业,像司马、司徒、太史这些都是官职改氏,还有就是祖先的职业,如巫、ト、陶、匠、屠等;

第四,祖先排行,古代以伯仲叔季或孟叔季排行,排行也能衍生氏,比如太叔、公孙、公叔也源于此,最有名的则是鲁国三桓,孟、叔、季三氏;

第五祖先居住地或埋葬地,祖先居住在什么地方也能称氏,比如西门、东郭、北宫、南郭等等,像楚国国君楚若敖埋在若敖,后世子孙也有以若敖为氏;

第六,祖先封号或绰号,这个比较少见,向赵衰被誉为冬日之日,后世子孙也有以冬日为氏,赵奢封为马服君,后世子孙就以马为氏。

周润发版孔子

以子姓为例,子姓共衍化了肖、宋、钟、孔、林、戴、牛、穆、邹、谈、时、宗、晏、乐、庄、边、华、老、鲍、柴、钟离、鲜于、皇甫等式。

而到了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先秦时期的氏,大多都成为了现在的姓。

后来所谓的百家姓,其实大多都是先秦时期的氏。

04、孔氏的诞生

那孔氏是怎么诞生的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人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宋国第五任国君宋闵公的五世孙。

宋国我们都知道,是商朝的后裔,子姓。

孔父嘉就是子姓,名嘉,字孔父。

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掌管宋国军权的。

春秋形势图

宋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临死前,舍弃自己的儿子太子与夷,让位给弟弟公子和,是为宋穆公。

宋穆公九年(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重,他把国中重臣孔父嘉叫来托孤。

但是这次托孤非常头疼,宋穆公为了报答哥哥宋宣公的传位之恩,他放着自己的儿子公子冯不立,把公子冯赶到了郑国,然后打算立了自己的侄子、宋宣公的儿子太子与夷为君。

孔父嘉知道这事很难办,但宋穆公这么坚定,他也没有办法,于是立了太子与夷为宋国国君,是为宋殇公。

宋殇公在位十年,几乎每年都打仗,宋国上下对孔父嘉和宋殇公很不满。

而且宋国倒霉的是,他们打的还是当时最强大的郑国,更要命的是,郑国的国君就是春秋三小霸的郑庄公。

这仗能打赢就有鬼了。

很快,领军作战的孔父嘉被郑庄公打得大败。

郑庄公一看,这个宋国太讨厌了,得想办法整整他。

郑庄公想到的办法就是让公子冯回国与宋殇公争位。

正好宋国还有一个大臣叫华父督,他担任太宰,他和公子冯关系非常好,而且他看中了孔父嘉的漂亮老婆,想来个夺占人妻。

于是,华父督与公子冯两人一拍即合,就想弄死孔父嘉

宋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孔父嘉为郑庄公所破,大败而归,国人颇有怨言。

华父督趁此机会,发动政变,杀死了孔父嘉而取其妻,其妻于途中自缢。

宋殇公大怒,华父督又杀了宋殇公,迎公子冯为君,是为宋庄公,宋庄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的爷爷,此后,宋国国君一直在宋庄公这一系打转,华父督也因此权倾朝野。

孔父嘉死后,他的儿子木金父只好跑路,逃到了鲁国。

晋文公出奔图

木金父后来生了儿子睾夷,睾夷又生了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又生了叔梁纥。

也就是说孔子就是孔父嘉的六世孙,宋闵公的十一世孙。

而孔父嘉的后人逃到鲁国后,就以孔父嘉的字为氏,改称孔氏。

这就是孔氏的由来,这也是孔子为什么叫孔子的原因。

由于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孔子只叫孔丘(氏+名)或者孔仲尼(氏+字),而不是子丘(姓+名)或者子仲尼(姓+字)。

至于为什么叫孔子,子是对他的尊称。

同理屈原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所以他叫屈原。

孟子是姬姓,孟氏,名柯,字子舆,所以他叫孟柯。

05、名字组合

现在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叔梁纥为什么叫叔梁纥,而不是孔纥?

这是因为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称谓是氏+名,或者氏+字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格式,那就是字+名。

叔梁纥是字叔梁名纥,所以叫叔梁纥。

叔梁纥

其实这种称谓也很常见,比如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是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所以他也叫孟明视,

蹇叔的儿子西乞术,是子姓,蹇氏,名术,字西乞,所以叫西乞术。

蹇叔另一个儿子白乙丙,是子姓,蹇氏,名丙,字白乙,所以叫白乙丙。

说起来蹇叔也姓子,乐毅也姓子,孔子也姓子,他们都是宋国国君之后,都是一家人。

孔子画像

也就是说,孔子如果按字+名的话,是完全可以叫仲尼丘的。

孔子家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孔子生了孔鲤,字伯鱼,活了50岁。

孔鲤生了孔及,字子思,活了62岁,著作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标签: 孔子爸爸孔子叔梁纥

更多文章

  • 李氏朝鲜:26位君王519年历史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氏朝鲜,朝鲜,朝鲜国王

    古代朝鲜半岛一直都是东北亚地区的混战之地,从古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王朝再到朝鲜王国等等,在朝鲜半岛上,历代王朝始终都处在一个被周围列强虎视眈眈的威胁之下。朝鲜西有国力雄厚的中国中原王朝,东有侵略性极强的日本,北有强大的游牧民族,因而,朝鲜执政王朝始终是如履薄冰。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氏王朝

  • 南宋“联蒙灭金”唇亡齿寒 这已经是南宋最佳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联蒙灭金,唇亡齿寒,南宋

    “唇亡齿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成语。它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最早就是形容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假途灭虢在后来的历史上,“唇亡齿寒”的故事,又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仅在宋朝时期,就发生过至少两次:一次是北宋的“联金灭辽”,导致北宋也

  • 日本投降后,为何要在芷江和南京举行两次受降仪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仪式,南京受降仪式,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此开始了侵略中华的序幕,一时间,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紧接着,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武汉大轰炸、重庆大轰炸、细菌战、“三光”扫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一系列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 1840年鸦片战争那年,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领土面积,最大的十个国家

    184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从此开始了中国百年的磨难,那么在这段时间左右,当时的世界各国面积有多大呢?做一个排行,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次排行各国的殖民地也算在其中,只统计1840年前后时间段,所以曾经面积很大的国家如葡萄牙等就无法上榜。丹麦面积由于格陵兰比较特殊,没有算

  • 康熙熟悉西学只是为了嘚瑟 就说明他有多自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皇帝,康熙,西方科学,清朝皇帝

    许多爱国人士在眼看着祖国一步一个脚印“超英赶美”时,难免要对充满遗憾的一段历史作出一番感慨:要是当年满清不是那么愚昧无知,但凡对西方科技有那么一点了解,那么中国也就不至于在一百年后,还需花费那么大精力追赶强国的步伐了。紧接着,人们会痛心疾首,把矛头指向带头海禁的康熙。可是,康

  • 当代文字狱:台湾“诽谤韩愈”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诽谤韩愈案,韩愈,当代文字狱

    1976年10月,台湾《潮州文献》杂志上,赫然登出文章《韩文公苏东坡给与潮州后人的观感》。作者郭寿华提及:“韩愈为人尚不脱古文人风流才子的怪习气,妻妾之外,不免消磨于风花雪月,曾在潮州染风流病,以致体力过度消耗,及后误信方士硫磺下补剂。离潮州不久,果卒于硫磺中毒。”回眸历史,

  • “辫帅”张勋不仅是复辟怪人,而且还是炒房狂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勋,辫子军

    1917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个身着纱袍褂、黑红脸、浓眉毛、胖乎乎的花甲男子,来到毓庆宫,叩拜正在等候老师上课的溥仪。半个月后的7月1日早晨,这位仍然留着花白色辫子的男子,又来到紫禁城,在养心殿对溥仪说了一通“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的话语,接着对外宣布溥

  • 科举不仅仅只有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科举,状元,榜眼,探花

    不仅仅状元榜眼探花?记住科举考试流程关于科举考试,你是不是只知道状元、榜眼、探花?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你是不是还傻傻分不清?下面一个清新脱俗、毫不做作的沙雕小故事带你走进明清时期的科举世界。考试流程我叫孙大壮,奶奶说贱名好养活。今年18岁,暴发户,相貌堂堂,传说中的高富帅。

  • 秦始皇“千古一帝”说法提出者:朱元璋才是“千万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朱元璋,千万古一帝,皇帝

    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盖棺定论指的是一个人死后,人们便会对他的是非功过做出结论,但有些人可能始终无法盖棺定论的。比如说秦始皇,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无疑已经是名垂青史。但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呢?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朝虽短命二世而亡,秦朝制度

  • 诗词小讲堂 | 林升《题临安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题临安邸,林升,南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它在历代朝代中也算是个比较有特色的朝代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只是宋州归德军的节度使后来因兵变被拥上帝位因为自己就是靠兵变上位的赵匡胤生怕以后也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把他拉下马也为了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的再次出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