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生前已经写好了碑文,为何最终没刻上去

武则天生前已经写好了碑文,为何最终没刻上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3/12/27 1:27:49

唐朝的女皇武则天陵前的那块无字碑,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聪明人进行过猜想。武则天的陵前,为什么是一块无字碑呢?碑上不落字,是武则天给李显交代的呢?还是李显没给武则天刻上去呢?

(武则天陵前的无字碑)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块石碑,应该是在武则天生前就立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她和李治的乾陵前面,东、西各有一块石碑。西侧的是武则天给李治立的“述圣碑”,上面有5千多字的碑文,还是武则天亲自给李治写的。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这说明,武则天生前就已经想好了,要给李治立一块碑,再给她自己立一块碑。而且从位置来看,她的碑在东侧,居上。李治的碑在西侧,居下。

只有武则天生前就已经立下了这两块碑,才会是这样的布局。否则的话,李显不可能给他爹妈各立一块碑,也不可能把他妈的碑文摆在东侧,把他爹的碑文摆在西侧。

另外,无字碑上面还盘了很多龙,这些龙都做得非常精美。这也说明,这块碑一定是武则天立的。如果是李显立的,他不会在碑上雕刻龙,他只可能雕刻凤。因为武则天最后是表示自己要去除帝号,恢复皇后的称号的。既然恢复了皇后的称号,她就不可能是龙了。再在石碑上刻龙,就不恰当了。

(武则天画像)

而且,根据陕西文物研究所的考察,他们在碑文的阳面,发现上面画了很多小格子。这些小格子,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得整整齐齐。根据格子的数量计算,如果写字的话,大约可以写3300个字。

很显然,这些格子不可能是碑立好后再刻上去的,而是在立碑之前,就已经刻上去的。

既然是立碑之前,就已经刻上去的。说明那时候,武则天就已经把她的碑文都拟好了,而且字数也都算好了,因此才画了这样的格子。

既然武则天生前就已经把她的碑文拟好了,为什么这个碑文,并没有刻在石碑上呢?

很显然,是因为后来发生了“神龙事变”的事情。

如果没有发生“神龙事变”,武则天一直当皇帝到老死。那么,她当年拟定的那个碑文,刻在上面,确实是很合适的。但是,后来发生了“神龙事变”,张柬之等人看见武则天年迈了,对朝廷的控制力变得很弱了,为了立功,因此提早把李显捧起来,让他当皇帝。这样一来,武则天的事迹就发生了变化,那些事迹用来说武则天,显然就不太恰当了。

同时,武则天自己又对李显说,她要废除帝号,恢复皇后的称号,作为李家的一个媳妇,埋进乾陵里。这样一来,那个碑文就更加不恰当了。因此就没有刻上去。

(神龙事变)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武则天去世之前,给李显交代过她的碑文的事情吗?

有人说,那个无字碑,肯定是武则天给李显交代的,让李显什么也别刻上去,留一块无字碑。意思是,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靠谱的。因为武则天绝对不会认为她做的事情有错。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她都不会认为是错的。既然不会认为是错的,又怎么存在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这个话呢?

还有人说,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了,一块碑文装不下,所以特别给李显交代,让李显不在上面刻文字。

这个说法也不对。武则天在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在石碑上刻文字了。那时候都没有觉得她的功劳太大,石碑装不大,为什么她不当皇帝了,反而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石碑装不下呢?这不是不合常理吗?

由此可见。武则天交代她碑文的事情,一定是让李显在上面刻字的。而且一定是让李显不刻别的,就刻上她生前拟好的那个碑文。虽然武则天在去世前,恢复了皇后的称号。但是,她并不想改变改她的碑文。她觉得她一生的功绩,值得用那样的文字来表述。

不过,当她去世以后,李显却为难了。如果按照武则天交代的话去办,这是不恰当的。毕竟武则天已经去除帝号了,再那样刻,显然不妥。但是,他又不敢重新给武则天拟写碑文。重新给武则天拟写碑文,是违逆武则天心意的。等李显将来死了,去地下见武则天的时候,怎么向她交代呢?

思来想去,李显干脆什么也不刻上去。因此,就成了现在咱们看见的“无字碑”。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标签: 武则天无字碑唐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帕特农神庙:一片废墟,为何会被全世界捧上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帕特农神庙,雅典神庙,西方文明,希腊

    关于雅典娜的传说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在爱琴海边建造了一座城市,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希望成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他们互不相让,争夺了起来。面对争执不下的雅典娜和波塞冬,宙斯裁定,谁能给这座城市的人民一件最有用的东西,这座城市就归谁。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从里面跑出了一匹战马,这象征着在战争中

  • 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穿着戏服登基的皇帝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聿鐭,绍武帝,南明皇帝,南明,明朝

    隆武皇帝被杀,赣州失守,江西和福建全境落入清人之手,南明王朝的形势愈发严峻,而清军进攻的号角却依旧不停。1646年十月初九,明朝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监国,仅仅九天之后,肇庆众官便拥立朱由榔登基,改明年为永历元年,追崇桂端王朱常瀛为端皇帝,太妃王氏为孝正皇太后、马氏为

  • 前秦的版图被严重低估:它是五胡面积最大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前秦版图,前秦,五胡十六国

    前秦,是十六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权,曾经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由于前秦统一的时间非常短暂,人们对其疆域规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谭其骧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前秦的疆域主要位于黄河流域,比东晋大不了多少。然而在《中国史稿地图》中,前秦的版图不仅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还包括了西域和大漠地区。那么,到底哪一个

  • 为什么说高句丽不是高丽?和朝鲜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句丽,高丽,朝鲜

    不熟悉东北亚历史的人,往往弄不清楚,高句丽、高丽到底有什么区别!听到别人说高句丽不是高丽时,首先的第一个感觉是懵了为什么啊?不都是在朝鲜半岛吗?很多人都知道高丽,高句丽,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王国,他们只差一个字,有啥关系吗?其实,他们没啥关系!对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自从契丹灭了渤海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政

  • 剪不断理还乱 中国帝王为何对丞相“又爱又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丞相,相权,宰相,皇帝

    相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把成为相作为自己的终极人生目标。可是在作为统治者的君主眼中,相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相权作为补充和制衡皇权的存在,两千多年来让历代君主是又爱又恨。一、“相”存在的政治意义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地区产生的文明,中国产生的文

  • 重读中兴之主汉宣帝 也为西汉政局埋下严重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宣帝,汉朝,外戚专权,宦官专权

    引言:在汉代历史上,还有一次公认的中兴,这就是“昭宣中兴”。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半个世纪的统治后,“户口减半”面临崩溃边缘的汉朝迎来了汉昭帝和汉宣帝的时代,与汉昭帝时政权被权臣霍光把持不同,汉宣帝,这位从小在监狱中长大的传奇天子事必躬亲,为西汉迎来了最后

  • 古代臣子见君王真的都下跪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跪拜,下跪,叩首,磕头

    影视剧中只要涉及到古代,不管哪个朝代,上朝的时候,臣子见到皇帝,莫不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乃至于三拜九叩,臣子见皇帝就要下跪、磕头,好像自来有之,然而……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而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清朝灭亡,中国经历了2000多前的封建王朝,但不管哪个朝代,皇帝想要治理国

  • “南京是安徽省会”不只是个梗,这梗是有依据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京是安徽省会,南京,安徽省会

    江苏和安徽的历史纠葛在今天,江苏与安徽是并列的南方两省,网友对江苏与安徽的讨论还是网络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江苏省会南京离安徽近在咫尺,与南京交界处的安徽居民去江苏省会南京要比去自家省会方便得多,以至于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欢乐的梗“南京是安徽省会”,细品之下,这个梗

  • 冶金工业部撤销后…… 中国不缺钢铁产能过剩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冶金工业部,钢铁

    当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工业企业,先后成立了很多专门的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电子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等等),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部委,仅是机械工业就曾同时有过好几个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hellip

  • 古代皇权传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外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权,世袭

    世袭制的诞生世袭制是指帝位、爵位等职位父死子继,代代相传。世袭制的产生和私有制的确立有很大关系。在远古氏族时期,已经有了私有财产,对于私有财产的占有欲滋生了对权力的渴望。虽然当时不可能出现严格意思上的世袭制度,但这种观念已经开始萌芽。到了有史可考的商朝,世袭制已经出现雏形。商朝的世袭制和后世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