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是安徽省会”不只是个梗,这梗是有依据的

“南京是安徽省会”不只是个梗,这梗是有依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28 更新时间:2023/12/27 1:33:14

江苏和安徽的历史纠葛

在今天,江苏与安徽是并列的南方两省,网友对江苏与安徽的讨论还是网络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江苏省会南京离安徽近在咫尺,与南京交界处的安徽居民去江苏省会南京要比去自家省会方便得多,以至于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欢乐的梗“南京是安徽省会”,细品之下,这个梗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是说南京更像是安徽而不是江苏的省会,第二重意思是说南京作为江苏省会,江苏好像不服。回头看看历史就会发现,这个梗还真有来历,江苏与安徽在清代之前本来就是一个省,直到康熙年间才拆分为如今的两个省。

一、固有的江南省

安徽、江苏尚未分家之前叫“江南省”,清顺治年间,因江南省版图过于庞大,朝廷就在江南省境内设置“江南江西”一位总督,治所设在江宁(今南京),同时又设江宁(驻苏州)、安徽(驻安庆)与凤阳(驻泰州)三位巡抚分管各地。仅一个省就设一位总督、三位巡抚,这样的超级豪华阵容在大清也是独一份的。而除统领全省的总督与分管各地的巡抚之外,江南省还设有江南省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均驻扎江宁,分别负责全省的民政与司法事务。

这个拥有“豪华阵容”与“富庶土地”的江南省,一再引发清廷的担忧,这样的一块富庶之地,那可是每位官员都“眼馋”的肥肉啊。江南省要是被有野心之人或敌人占领,那对朝廷来说可是致命的一击,因此自顺治朝开始,朝廷便开始针对江南省进行改革。

首先改动的是布政使司这一职务,彼时的江南省已有三巡抚分治各地,但布政使司却只有一个,在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下,这显然没法有效治理全省,且一个衙门便掌握了全省的命根子“粮食与民政”,显然不行。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朝廷下令改江南布政使司的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分治两地,并将往常没有什么实权的右布政使司安置在最为富庶的江宁巡抚驻地苏州。由于左、右布政使司分管不同地域,故其税款也分别上缴朝廷,这使得户部也不得不设立两组人员,用以清点江南省两布政使司的税款。

记住了,这就是江南省分家的导火线。

江宁布政使司

二、江南省一分为二

随着布政使司分治两地,江南省的另一重要衙门按察使司也在康熙三年(1664年)分成了江北、江南按察使司两部分。至此,江南省已经有了3位巡抚、2位分治两地的布政使司、2位分治两地的按察使司,可以说江南省分家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此时的江南省依旧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巡抚所管理的地域并不是完全重合的,而这则成为清政府下一步进行的重点改革举措。

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下令撤销凤阳等管辖区域较小的巡抚职位,全国尽量保持一省一巡抚的格局,像一些地域较大的省份,如江南省、湖广省等,则最多保持一省两巡抚的编制。在江南省,原先属于凤阳巡抚管理的地域分别划归安徽与江宁巡抚,这也成为日后安徽与江苏两省各自区域的底板。

1666年,朝廷根据安徽与江宁巡抚管辖的新疆域,将江南省两位布政使司与两位按察使司管理的区域进行了调整,江宁巡抚与江南右布政使司、江苏按察使配套,安徽巡抚与江南左布政使司与安徽按察使配套,管辖的区域基本上趋于重合。就这样,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江南省分家而治的条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待朝廷一声令下,江南省即会一分为二。

三、新省份的诞生

康熙六年(1667年),经过多年的准备工作之后,朝廷终于下令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域调整计划,朝廷并没有单刀直入地直接拆分江南省,而是规定每个省只能有一位布政使,江南省这些有左、右两位布政使的,应根据其驻地重新命名布政使司。也就是说,在朝廷规定每省只能有一位布政使的前提下,将江南省左、右布政使司改名并将其独立设置,其实就是表明庞大的江南省已经不复存在,而是被拆解为两个省,这就是今天的江苏省与安徽省。至此,从顺治十八年开始至康熙六年,在近7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完成了对江南省的分割。

分开之后的江苏省与安徽省

回到开头所提到的网络梗,即安徽的省会是南京上来,这在历史真有那么点意思。江苏、安徽两省分割之后,安徽的布政使司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驻扎在南京,因为安徽当时的省会安庆在安徽省的西南角上,安徽大部分地区距离自己的省会都太远了,北边的凤阳等地前往江宁反而要方便许多,而且安庆的衙门也很窄小,后来即使安徽的布政使司迁回安庆,也是十分不满,经常朝廷打报告请求改建衙门。

而就江苏省而言,由于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都在苏州驻扎,使得江苏省的省会其实长期是苏州,江宁(即南京)是江苏按察使(雍正期间也迁往苏州)以及江南总督(后来的两江总督)的驻扎地,但由于南京是总督驻扎地,又是南方重地,因此也有许多人将其视作江苏省的省会,而在皇帝看来,江宁依旧是“江南省”的省会,苏州则是分出去的江苏省的省会,二者都是省城。这也成为今日江苏省内对苏州、南京两座城市谁才是省会争论的源头。

位于苏州的江苏巡抚衙门遗址

今天江苏省“内斗”梗以及安徽、江苏两省“省会”梗,可以说娱乐了不少人,但很少有人会去追问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了解历史的话便会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徽、江苏两地本就是一个省,且江苏省内苏州与南京也都曾是省会级别的城市,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体会到,今日许多的现实问题原来早在几百年前便埋下了伏笔。

参考

公一兵:《江南分省考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1辑。

傅林祥:《清代江苏建省问题新探》,《清史研究》2009年第2期。

更多文章

  • 冶金工业部撤销后…… 中国不缺钢铁产能过剩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冶金工业部,钢铁

    当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工业企业,先后成立了很多专门的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电子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等等),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部委,仅是机械工业就曾同时有过好几个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hellip

  • 古代皇权传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外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权,世袭

    世袭制的诞生世袭制是指帝位、爵位等职位父死子继,代代相传。世袭制的产生和私有制的确立有很大关系。在远古氏族时期,已经有了私有财产,对于私有财产的占有欲滋生了对权力的渴望。虽然当时不可能出现严格意思上的世袭制度,但这种观念已经开始萌芽。到了有史可考的商朝,世袭制已经出现雏形。商朝的世袭制和后世略有不同

  • 贞节牌坊是怎么立起来的?中国贞节观念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牌坊,贞节牌坊,贞节

    如果是以建筑或装饰门楣的方式表彰守节女子的话,秦始皇时就已经有了。中国是宋代之后,才有了贞节牌坊这类糟粕。如果纯粹是问“牌坊”这个形式的话,是从明太祖时开始的。首先,宋代之前,妇女再嫁是很正常的事情。宋以后理学风气日益高涨造成了社会风气的保守和原教旨主义化。其次,牌坊建筑到宋

  • “九锡”是什么?为何多数得到九锡的人篡位称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加九锡,篡位称帝,权臣

    西汉末年,王莽被汉平帝刘衎赐九锡,之后便篡位称帝,建立新朝;东汉末年,曹操被汉献帝刘协赐九锡,之后其子曹丕便篡位称帝;曹魏末年,司马懿、司马昭父子都被曹魏皇帝赐九锡,之后他们的子孙司马炎便篡位称帝。后来的很多权臣,也被皇帝赐九锡,然后篡位称帝。那么“九锡”是什么东西?为何多数

  • 明朝十六帝哪个皇帝谥号最霸气,非朱元璋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十六帝,明朝皇帝,明朝皇帝谥号

    前言: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但是只有对国家立有大功的先王才会上庙号,以便后世子孙立庙永远祭祀。商朝灭亡后,周朝并没有继承庙号制度,反而发明了谥号来称呼先王。可能周人觉得庙号稀少,后世之人难免以名字来直呼没有庙号的先王,未免过于不敬。到了秦始皇手上,他老人家以为不管是庙号还是谥号,都是"子议父,臣议君

  • 其实都是想篡位称王 为何董卓落得个乱臣贼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篡位,董卓,乱臣贼子

    开启三国大幕的人,谁排第一?说出来你不信三国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扰攘百年。谁开启了三国大幕?有人说是张角三兄弟,有人说是董卓,有人说是袁术,有人说是曹操、刘备、孙坚等人。三国时期是指公元220年--公元280年。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

  • 假如太子朱标造反,朱元璋会不会很高兴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标,朱元璋

    朱标如果造反的话,朱元璋真的会很高兴,并且支持他的行为?皇权之下无亲情网络传闻,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在死后几百年以后,是大大的火了一把,因为很多人认为朱标如果造反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肯定会很高兴,而且还会派兵支援朱标,或者说直接准备退位诏书的。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

  •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一字王”和“二字王”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一字王,二字王,藩王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就变成了皇帝册封别人的最

  • 界首光武镇:唯一以皇帝庙号命名的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光武镇,皇帝庙号,皇帝,庙号,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逐鹿之地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的历史充斥着太多的金戈铁马,细细翻开,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回荡着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血腥杀戮: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部将一路追杀刘秀,汉光武帝刘秀逃难至界首,在每一次危急关头总能化危为安。于是有传说刘秀就将这块福地以自己的年号命名。光武镇位于界首市西北16公里处,距今已

  • 明朝几个藩王享尽荣华富贵 但是死后却带恶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恶谥,谥号,明朝,明朝藩王

    谥号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有褒、贬、明之分。但自唐朝起,谥号几乎没有什么贬词,几乎都是文、武、孝之类。明太祖朱元璋的26个儿子1、朱标:皇太子,年38岁,建文帝的父亲。谥“懿文太子”,后追尊为孝康皇帝。2、朱樉: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