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故宫和明朝故宫区别

清朝故宫和明朝故宫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90 更新时间:2023/12/22 8:27:34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在明清两代称之为紫禁城,是平民百姓禁止踏足的地方,是天下统治的中心,是现存世界上五大宫殿之首,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

明朝永乐皇帝从1406年开始兴建紫禁城,用了14年时间,一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自从明成祖仿照南京皇宫建造了北京紫禁城,大明历代皇帝和清朝也均有改建。现今的紫禁城大体上延续同一个建筑布局,但作为两个朝代的皇宫,在某些细节上是有区别的。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总体格局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细节方面还是差异很大的。明朝崇尚简洁,所以明朝时各个宫殿的屋脊、斗拱都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清朝紫禁城宫殿顶部那么富丽堂皇,色彩绚丽。明朝宫墙的颜色是淡粉色,不像现在我们看到的清朝宫殿外墙是大红色。

明代紫禁城的主殿奉天殿是非常大的,但是经过损毁之后,太和殿修缮被弄得越修越小,到了清朝更为窄小。在明朝紫禁城正门午门前有6座石制大象雕塑,但是到了清朝时期,这六尊大象雕塑已经被损毁,看不到了。明代的皇城和宫城是一体的,都属于宫城系统,宫殿数量要远超清代。到了清代,清代皇城和宫城就不属于同一系统了,皇城与宫城有了严格的区分,清代的皇宫是缩小了很大一部分的。

明代的时候,午门向南的南北中轴线御道是全部采用汉白玉制成,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汉白玉了,清朝时全被替换成了青石。清代把皇后的宫殿坤宁宫改造成了萨满教祭祀场所,里面有锅、有烟囱,实在是改动得不成样子。清代对西六宫的改动也是非常大的,把原先独立的后宫两两全部打通,连在了一起改变了东西六宫对称的格局。另外清朝对皇宫各个门的名称都做了改动,这个是众所公知的,比如说太和殿在明朝的时候叫奉天殿。

明末清初,李自成焚毁了大部分的宫殿;清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多次遭遇雷劈,着火,很多宫殿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明清两代的宫殿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清朝宫殿比明朝修得更加富丽堂皇,屋脊、斗拱的样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当让最大的区别要数太和殿了。太和殿最初的时候,是非常大的。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到了清朝的时候缩小就更加严重了。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宫城。现今的紫禁城大体上延续同一个建筑布局,但作为两个朝代的皇宫,在某些细节上是有区别的。

明末清初,李自成焚毁了大部分的宫殿;清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多次遭遇雷劈,着火,很多宫殿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明清两代的宫殿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清朝宫殿比明朝修得更加富丽堂皇,屋脊、斗拱的样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当让最大的区别要数太和殿了。太和殿最初的时候,是非常大的。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到了清朝的时候缩小就更加严重了。

从明代紫禁城的彩车上,可以看出墙体的颜色和柱子颜色的区别,从图上看,墙体是淡粉色:如下图,明朝的故宫:

明代的午门,明代的午门面阔七间加上两侧的窄廊才九间,墙体也是淡淡的粉红色,不是大红色。

另外注意:明代午门前,有六尊大象雕塑

如图,明代紫禁城(1621~1644)

清北京故宫平面图

奉天殿(清改名为太和殿)占满整个台基,两侧有回廊

明清故宫三大殿的比例,在下图中就可看出:

内饰的区别:经现在重新研究,太和殿龙椅的制作时间应为清初,大约顺治时期,而屏风的制作时间大约为康熙时期。

明奉天殿(清为太和殿)前的大典,从这里持区别就更明显

下面是清太和殿的大典,对比明奉天殿大典,清在太和殿两侧去除了明时的回廊建筑,改为防火墙

明代皇城是皇宫体系的一部分,是宫禁的一部分;清代皇城被废除,宫禁压缩到内皇城的区域,皇宫实际面积缩小。

明代皇城内宫殿众多,南池子有东苑重华宫,西部有西苑万寿宫,这些都是皇帝居住的宫殿。西苑还有宋代皇宫石头制作的“兔儿山”,其实就是西苑的一个园林,位置在电报大楼北部。在清代,这些一律被废除。因为明代皇城内宫殿众多,所以皇城是封闭的,老百姓不得进入。

明代午门与天安门之间的廊庑全部是黄瓦,皇城御道全部是汉白玉的;在清代午门与天安门之间的廊庑被改成灰瓦,皇城御道更换成青石板。这是一大变化。

明代的午门,两边的燕翅楼是箓顶的,而不是现代的攥尖顶。而且午门外的朝房也是黄瓦,中间御道是汉白玉的,而非现在的青石板。

北京皇城的建筑布局是延续了唐洛阳宫的格局。

紫禁城仿洛阳宫的紫微城,午门仿洛阳宫的应天门,承天门仿洛阳宫的端门,景山仿洛阳宫的陶光园,太液池仿洛阳宫的九州池。这些建筑的位置关系都是能够一一对应的。

无论是紫禁城、端门、承天门、景山还是太液池,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皇城的正门是皇宫的“皋门”,是宣召的地方,就像大明宫宣召在丹凤门,北京皇宫宣召在承天门。

皇宫的御苑是皇城内的景山,相当于洛阳宫的陶光园。

紫禁城内有一个御花园,那相当于洛阳宫徽侑殿旁边的小型园林,徽侑殿旁边的小型园林和陶光园的关系延续下来就是御花园与景山的关系。

北京皇城和隋唐洛阳宫格局对比,我们能看出其中的延续性

北京皇城与洛阳皇城所不同的就是,北京把宫城的定义范围所辖了,但是总体的格局没有变,变化的只是一个名字。在实际的管理中,明代始终是坚持皇城宫城一体化管理的,因为明代的皇城是宫城重要的功能配套,是浑然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附:明朱棣时期初代紫禁城,模型复原图

为什么明朝和清朝时人们管故宫叫紫禁城?

明朝和清朝,人们管故宫叫紫禁城。故宫为什么会叫紫禁城呢?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曾经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二十八宿、三垣和其他星座。其中紫微垣在三垣的正中间,因此有“紫微正中”的说法。而在我国历史传说中,天宫是玉皇大帝居住和休息地,在天空正中央,紫微垣在天的中央,便是古人心目中天宫所在地。

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宫也被人们称为紫宫。而历代皇帝说自己是天子,那么住的地方也是紫宫,但是皇宫外面戒备森严,不是百姓可以随便进的,所以叫紫禁城。

公元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赶出了紫禁城。第二年,在紫禁城的基础上建了故宫博物院,故宫意思是旧时的皇宫,所以紫禁城改名故宫了。

清朝为什么用明朝皇宫不再重新建造?

明朝和清朝两代共用皇宫,然而往前看会发现,不管是哪个朝代,只要是推翻了前朝建立的,那么前朝留下来的皇宫必定不会再被用,而是会另外重新建造,但为什么清朝没有这样做?他们为何会继续使用明朝的皇宫,他们这样做究竟是有着怎样的目的呢?

1.因为清朝和别人不一样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杀进北京,崇祯自缢,明朝崩溃。但是一个月后,李自成匆匆退出北京,随后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在中原的统治。

一般而言,颠覆前朝,必毁其标志性建筑,而后迁都别处,即所谓“隳宗庙,焚皇城”。周武王灭商后对商朝王墓进行了发掘性毁坏;朱温灭唐后将长安和洛阳焚毁,从此长安再也没能恢复帝都荣光。但是清朝似乎是一个例外,没有毁城,没有迁都。稍微修补,拎包入住,摇身一变成为紫禁城的主人。

那么,清朝为何要这么做?谁给了它逆势而动的勇气?

2.只是单纯地想要收拢汉人的心

相比于元朝98年的国祚,清朝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268年,最大的区别在于清朝善于收服汉人民心。元朝虽然从《易经》中找到国号灵感,但蒙古统治者在心底还是非常抵触汉文明的。

清朝汲取了元朝教训,在汉文明的接纳上比元朝更加深入,因此清朝的统治也更加稳固。

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宣布明朝官僚一切如旧,照常任用,一下子就把汉人官僚的心收住了。要知道,李自成入京后,对京城四品以上官僚大范围追饷,很多官僚死于农民军的严刑拷打。现在好了,清朝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拥护呢?至于谁当皇帝,和自己的荣华富贵相比真的很次要。

多尔衮一再强调,自己是明朝的继承者,大清入关的使命,就是替苦命的崇祯皇帝报仇,彻底消灭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暴乱分子。为了把戏演好,他们还厚葬了崇祯皇帝,顺治皇帝还亲自主持祭拜这位前辈。既是一家人,当然就没有烧掉自己的家做打自己脸的事,所以清朝就顺理成章地住了进来。

3.比紫禁城更舒爽的,是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后烧毁,作为法国文豪的雨果痛心疾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谴责这群强盗的行为。

奇怪了,清朝政治中心明明在紫禁城,要烧也是烧这里啊,为什么英法联军哪里不会点哪里,把圆明园给点了呢?

因为从康熙时代开始,清朝的皇帝们就已经“移情别恋”了。和唐太宗为父亲建大明宫一样,为了大清的万寿,当然主要是自己的万寿,一定要找一个舒适宜人的地方去,于是他们看中了西山,这是圆明园兴建的最初缘由。

从康熙初年开始,一直到乾隆时代,前后一百多年,圆明园终于成为万园之园。每年夏天,每当皇帝不想去避暑山庄时,这里就成为他们的落脚点,康熙最后也是在畅春园驾崩。

所以,就和长安城中的太极宫一样,北京城中的紫禁城也到了非常尴尬的地步,从神坛上掉落,最后就连侵略者都看不上,所以英法联军才会跑到圆明园放火。

说到底,紫禁城毁灭与否都已经不重要了,不重要到已经代表不了统治者的意志,说起来也是一种悲哀。

除此之外,清朝的统治者虽然努力在中原站稳脚跟,但是他们还是始终给自己留有后路。1673年吴三桂起兵造反时,康熙皇帝在气势汹汹的吴三桂面前,曾多次有退出关外的打算,关外,有沈阳故宫。

北京是清朝前出的一个支撑点,也是退却的起始点,别人看来很重要的紫禁城,在清朝眼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标签: 清朝故宫明朝故宫故宫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正月十五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皇帝,正月十五,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中国人都要吃元宵、放鞭炮、赏花灯,欢欢喜喜闹元宵。那您知道中国几百年前的明朝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吗?1966年的一天,在江苏苏州虎丘乡的新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明朝的墓葬,从墓中出土了100多件奇珍异宝,其中有一幅画气势恢弘,经专家考证,这是一幅明朝宪宗皇帝

  • 民族英雄郑成功不姓郑姓朱 收复台湾不如抗清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民族英雄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不姓郑,姓朱郑成功虽然是明末清初朝期间的人物,但是伴随他一生中,最大的姓氏问题,却表明他始终是明朝臣。郑成功本名是"郑森",但为何这个名字在民间却不出名,而郑成功为何要因为被人称呼自己是"郑成功"而生气?还要极端更正自己是朱姓呢?郑成功是南明末期相当出名的战将,他的父亲是海盗起家的郑芝龙,而郑

  • 汉朝二十四帝的庙号、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皇帝庙号,汉朝皇帝谥号,庙号,谥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商汤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

  •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附:教会大学在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教会学校,教会大学,教会大学在中国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附:教会大学在中国)一、大学01.上海沪江大学-Universityof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圣约翰大学-St.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震旦大学-UniversitèAuror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法租界吕班路02.苏

  • 这几位父亲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上皇,皇帝

    中国古代的皇位一般都是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进行传递的,所以除开国皇帝(刘邦除外)外,现任皇帝的父亲一般也是皇帝。但是总会有意外,儿子是皇帝但父亲不是皇帝且父亲还活着亲眼见到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历史上确实有一小部分这样的人,父亲活着见到儿子当皇帝自己却不是皇帝,这样的

  • 竹书纪年里那些颠覆史观:禅让是囚禁名相是大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竹书纪年,禅让,名相,奸臣

    《竹书纪年》始作于春秋年间,当时晋国的史官们最先编撰了此书,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将此书进一步完善。全书共有13篇,所写的都是夏朝到战国年间的历史,在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之后,此书还能保存,实在难得。而且此书的发掘过程也很有趣,他被埋于魏襄王的墓里,在西晋年间被盗墓贼挖出,这个古本在宋朝年间失散,

  • 曾左李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谁的官职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晚清名臣,清朝,清朝大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合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当大清王朝摇摇欲坠之时,是他们挺身而出,凭借着惊人的才能与忠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有《治学

  • 蔡锷将军的开挂人生:21岁当旅长,29岁当省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蔡锷

    民国时期人才辈出,能人异事多如过江之鲫,但年少成名大权在握的牛人不多。今天这位历史牛人袁世凯对他的评价超过孙中山,29岁就出任云南都督,34岁去世享受国葬待遇,这位牛人就是护国元勋,“护国倒袁,再造共和”名将蔡锷将军。很多人对于蔡锷的了解仅限于他跟小凤仙之间的风流韵事。但后世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十三陵,明朝皇帝

    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映,明朝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再次走进观众的视线。我们知道,明朝自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共传十六帝,历经276年。在这二百七十六年里,大明王朝经过了洪武之治、靖难之役、永乐盛世

  • 秦简说徭役遇雨免罚 陈胜和司马迁撒谎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简,徭役,陈胜吴广起义,秦朝

    过去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一般来源于传世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大多从汉朝人的角度来描述,最典型的就是《史记》。这些文献基于“他者”的立场去看秦国,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客观,但终究不如秦人基于“我者”看待自己翔实可靠。除了传世文献外,近代考古陆续发现了一些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