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8个月君主,为啥给朱允炆和朱祁钰平反呢

南明8个月君主,为啥给朱允炆和朱祁钰平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74 更新时间:2023/12/11 12:18:43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这哥们简直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没了一半江山了,他不想着积极主动地抗击农民军和清军,反倒是开始给古人们一一平反了。

当时他不仅把自己老爹福王朱常洵给追封为皇帝,而且还相继恢复了朱标朱允炆和朱祁钰的皇帝称号,你说这是不是闲着没事做?

啥情况啊?多铎的大军已经快逼近南京了,你倒好,还在想着古人受委屈了,你不知道你马上也要受委屈了吗?果不其然,这哥们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就被清军给灭了。那么他为啥非要给这票皇帝翻案呢?

一、明朝宗室不得人心,朱由崧想要一改风气。

朱标是朱元璋时期的太子,这哥们命不好,做了几十年太子,好不容易要轮到他接班了,他却在自己老爸前面嗝儿屁了,因此没轮到他继承皇位。不过后来也被追封为皇帝。

朱元璋思念朱标过度,所以就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给立为了皇位接班人。结果朱允炆这孩子非要听身边那几个狗头军师的建议,搞什么削藩。结果把他四叔朱棣给惹毛了,一口气从北京打到南京,把朱允炆这个建文帝给灭了。

至于朱祁钰,我觉得这哥们是最可怜的。他哥哥朱祁镇被瓦剌人抓走了,他临危受命,成为了大明朝皇帝。好不容易赶走瓦剌,自己也励精图治做了8年皇帝。可就是因为他没有儿子,因此大臣们跟他离心离德,最终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夺取了朱祁钰的皇位。此后朱祁镇把朱祁钰踢出了太庙,不承认他这8年当过皇帝。

朱棣、朱祁镇的后代里,又出了个崇祯皇帝朱由检。这哥们很勤劳,可是却是亡国之君。为啥?因为他不得人心。

因此同样作为朱棣、朱祁镇后人的朱由崧,要想重新获得人气,是不是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为了让大家再次相信明朝宗室,朱由崧开始给朱允炆、朱祁钰翻案,让他们重新做了皇帝。

反正给个空头衔,大不了就是在太庙里多插个牌子而已,不吃多少亏。但是这种认错的态度,却能够为南明弘光政权带来一定的人气。

二、东林党这帮人,正事儿不会干,屁事儿都要管。

东林党是明朝晚期最可怕的一种存在,因为他们这帮人,怼天怼地怼空气,只要你跟他们意见不同,那他们就要拼了命去怼你。

这帮人尤其喜欢跟皇帝对着干,为啥?因为有大唐魏征作为表率,他们怼皇帝,怼赢了,那就是明朝的魏征,怼输了被皇帝宰了,那也能青史留名。

这帮家伙看中名节,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因此你压根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魏忠贤够厉害了吧?号称九千岁,遇到这波东林党,那可是气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啊!杀了那么多东林党人,都没有打压住他们的气焰。你越杀,这波人就越高兴,最后还是被东林党人给清算了。

因此到了朱由崧时代,其实东林党依旧还是充斥在南明朝廷里。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分子,整天在朝堂中咋咋呼呼的。

这帮人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但是引经据典,谈古论今,那是一把好手,俗称打嘴炮。那朱由崧要想让大家信服,就必须要装作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这边说了一个小时,啥实质性内容说不出来,而那边听了一个小时,还得耐心地装作很认真地在做笔记。你说头疼不头疼?

因此这帮东林党人建议给古人翻案,朱由崧自然是只举双手赞成,为啥?给他们一点事情做一做,省的他们对国家大事瞎操心。这些人才就应该全都弄去给古人翻案,反正哪怕全都翻过来,也不影响现在的大局。

三、东林党人给这三人翻案,自然也有自己的目的。

东林党其实就是一帮文人搞的社团,这要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这波人就类似红星和东升那种社团类型,你压根就惹不起。

哪怕你是皇帝,都要忌惮三分,为啥?因为这些哥们为了名声,那是一心求死的。以至于他们家里人都不能理解,这帮大爷为啥非要寒窗苦读十年出来做官。

比如说有些哥们早上去上班,下午就被咔嚓了,他们都会提前跟家里人打招呼:晚上不回来吃饭了啊!

所以说做东林党人的家属,那要做好随时改嫁的准备。那么东林党人为啥要给这三位名不经传的人翻案呢?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可就多了。

首先就是朱标和朱允炆的问题,承认朱允炆的帝位,其实就等于是承认了朱标的帝位,这两位的皇位是捆绑销售的。

而朱允炆身边那一票大臣,忠贞不渝,宁可去死,也要给皇帝出馊主意。你说他们像谁?还不是像东林党人嘛!比如说黄子澄就跟东林党人很类似,本事不大,馊主意不少。

此外像方孝孺这种尽忠殉国之人,更是后世东林党人的楷模啊!他们恨不得一个个都找到被灭十族的机会,只可恨遇不到朱棣这种狠角色。

给朱允炆翻案以后,等于就是给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翻案了。那就是东林党人想要看到的。至于给朱祁钰翻案,其实也就是为了抨击朱由崧的老祖宗朱祁镇做得不对。这跟抨击朱棣的道理是一样的。

总结:只顾着给古人找存在感,忘了自己快存在不下去了。

为啥说东林党人祸国殃民,现在我们应该会有一个基本认识了。那时候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不少东林党人南下,在南京建立了新的政权,也就是弘光政权。

可是当时北方大部分地盘,全都在农民军和清军手里。你们东林党人不想着帮明朝收复疆土,去给古人刷什么存在感呢?

结果古人的存在感倒是全都被刷上来了,南明弘光政权却存在不下去了。8个月的时间,南京就被攻破了,朱由崧逃到了黄得功处,结果被清军抓走杀掉了。

而钱谦益这帮东林党人,却在城破的时候,带领文武百官,主动出来向清军多铎部投降。钱谦益本人还接受了清朝的册封,带头剃发,后被任命为礼部侍郎。你说可笑不可笑。

参考资料:《明史》、《南明史》

标签: 南明平反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不得善终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开国皇帝,皇帝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最开始使用皇帝的称号,以九五之尊的身份统御天下。打天下,当皇帝就成了乱世之中各路诸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我们说皇帝也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因为觊觎这个位子的野心家和阴谋家往往大有人在,即便是开国皇帝也往往难以逃脱被害的命运。今天小编就盘点下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不得善终的开国

  • 乞丐皇帝朱元璋:顶级权谋大师,自私权力野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乞丐皇帝,明朝,朱元璋

    很多人谈起历史时总会一脸自豪地夸耀:“我中华上下五千年如何如何…”他们对于汉唐雄风了如指掌,提起秦皇汉武滔滔不绝。但如果你问他:“宋之后的情况怎样?”他多半就哑火了。因为宋之后有元和清,虽然现在的蒙族人和满族人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但在当时

  • 历史上篡位帝位来路不正皇帝 四个堪称雄才大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篡位,皇帝

    皇帝,这份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诱惑最大的职业,有太多的人想要得到,然而最终能够成为皇帝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400多位皇帝,他们成为皇帝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有继承祖业的,有白手起家的,除开国皇帝外,王朝其他的皇帝大多数都是顺位继承的。然而还有一类皇帝,他们是通过谋朝篡位登

  • 什么是“中国”?这才是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什么是中国,中国

    “中国”一词,出自何尊(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土: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年代:西周)“中”“国”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一词,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何,人名,应该是西周初期的周王室贵族。何尊,是何受到赏赐之后,铸造的青铜器

  • 40年前美国送中国1克月球土壤,如今亲自去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月球土壤,中国登月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今天凌晨,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飞行约2200秒后,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中国发射火箭的次数实在太多,大家可能都记不清上次发射火箭是什么时候,干什么用的了,

  • 权力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薰殿帝后像,历代帝王像,皇帝

    1949年,国民党在即将败退台湾之际,将抗战胜利后由西南后方迁至南京的部分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和中央博物院文物运往台湾。其中包括一批历代帝后、名臣、圣贤画像,这些图像是历代累积形成的图像系统。最早的一批是制作于宋代的帝后画像。当南宋覆灭后,元朝将这些图像运往大都收藏,并制作了本朝帝后画像。朱元璋等

  • 关于古代的各种疑问,比如皇帝妃子有三千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宫,妃子,嫔妃

    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丫鬟小姐们个个光彩照人,睡觉都是浓妆艳抹。可仔细想下,古时候压根就没有粉底,没有睫毛膏,没有沐浴露,没有女用剃须刀……天哪,古时候的女人是怎么过的呀!1.古人以前没有卫生棉,那么来姨妈了怎么办?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ldqu

  • 明朝相权被阉割 内阁更缺失了天下为先的使命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相权,宰相,明朝内阁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下旨“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将六部尚书汇报工作的对象由宰相调整为皇帝本人,朱明皇帝于是自操威柄、直面天下,以己一人的精力总揽万机庶务。裁撤中书省和废除宰相之职位是容易的,但

  • 五代第一个皇帝朱温:子孙后代不以为荣反以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温,五代十国,后梁

    在古代,安徽出过四位开国帝王。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去世后被追谥为魏武帝,他是亳州人;五代十国中吴国国主杨行密名气相对小一些,生前也是个风云人物,他是安徽合肥人,搁现在算是省城居民。还有一个,五代十国中的后梁皇帝朱温,安徽砀[dàng]

  • 不在原址的古城:长安城变迁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安城,长安,西安,古都

    曾几何时,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城市是在古城的原址不断翻新翻盖而成。后来翻阅一些关于古代城市的书,让我吃惊的发现并非如此。虽然古城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早已不在原址,虽然有的古城离原址并不远。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历史名城长安。在五代之前,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简直是如日中天,它简直是王朝的象征。在汉朝到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