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篡位帝位来路不正皇帝 四个堪称雄才大略

历史上篡位帝位来路不正皇帝 四个堪称雄才大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51 更新时间:2023/12/17 0:41:55

皇帝,这份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诱惑最大的职业,有太多的人想要得到,然而最终能够成为皇帝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400多位皇帝,他们成为皇帝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有继承祖业的,有白手起家的,除开国皇帝外,王朝其他的皇帝大多数都是顺位继承的。然而还有一类皇帝,他们是通过谋朝篡位登基的,但是与那些顺位继承的皇帝相比,他们的政绩要显耀得多。

那些篡位登基的皇帝有很多,像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都是篡位得到的皇位,但是他们做出的政绩却是所在王朝最耀眼的政绩。

一、隋文帝杨坚与他的“开皇之治”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坚的岳父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所以杨坚的家世很显赫。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有大臣给宇文邕建议说:“杨坚长得相貌奇特,建议早点将他铲除”。但是宇文邕自信能够驾驭得住杨坚,不但没有杀他还很重用他。

宇文邕英年早逝后,太子宇文赟继位,他的行事风格跟他的父亲大相径庭,作为宇文赟的老丈人,杨坚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反而还要受到女婿的打击。宇文赟继位后在,整天花天酒地,仅两年就将自己折腾死了,年幼的宇文阐继位,是为周静帝。

周静帝继位后,杨坚当上了大丞相,开始谋划夺取北周大权,先是灭了北周的五位宗室王,而后又灭掉了在外忠于北周的尉迟迥等人。等所有的反对势力被灭掉后,杨坚篡夺北周天下也就轻而易举了。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由随国公晋封为隋王,同月静帝宇文阐以杨坚众望所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定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开皇”,大赦天下。

杨坚建立隋朝后,从他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来看算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

公元589年也就是隋朝建立的第8年,杨坚以晋王杨广为帅,统领大军灭掉南陈,自汉末三国以来分裂了300多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统一;

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创立三省六部制,此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开创科举制度,选用官员不再是门阀大族的特权,寒门子弟也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不过此时科举制度还不成熟;

在杨坚的治理下,隋朝出现了300年分裂以来的第一个大治开皇之治。从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长就看得出杨坚的政治才能: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其中在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0万,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平均年增长226,708户。

就连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人口都没达到这么多。

所以杨坚虽然是篡位得到的皇位,但是他无愧于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如果当时他选择的是继续辅佐静帝,取得的结果不一定比他自己当皇帝好。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的事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如果按照顺位继承,那么李世民与皇位绝对无缘了,武德后期随着李世民与李建成矛盾的不断加深,李世民率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唐的命运。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成功后,李渊不得不册封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将皇位禅让于他。事实证明,李世民绝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更是一个天才。

李世民十几岁便开始率兵征战天下,大唐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在位初期,李世民听取群臣的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当时的长安城是国家化的大都市,万国来朝,四夷宾服。

所以李世民的的确确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

三、宋太祖赵匡胤与他的建隆之治

赵匡胤的上位史跟隋文帝杨坚很像,他们俩都是侍奉了一位有能力的皇帝,但是两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周世宗柴荣)都英年早逝,而后都是通过欺负孤儿寡母得到的皇位。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回到京城后逼迫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赵匡胤称帝后,采用宰相赵普提出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以及“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创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还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恢复了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且使国家呈现出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纵观两宋的所有皇帝,在我看来,除了宋仁宗赵祯的政绩与赵匡胤有一拼外,其他的皇帝都比赵匡胤差。

四、明成祖朱棣与他的永乐盛世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如果按照顺位继承的话,大明的皇帝也轮不到他来做。朱元璋重点培养的继承人是太子朱标,但是朱标英年早逝,死在朱元璋前边了,朱元璋爱屋及乌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继位后,采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危机马上到来。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从燕地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打败了朱允炆,成功坐上皇位。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从朱标一脉转移到了朱棣一脉。朱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人。

造反起家的朱棣在他的治下出现了明朝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永乐盛世。

政治上,朱棣继续实行削藩政策,改革官制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朱棣五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

编纂《永乐大典》,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迁都北京,营建紫禁城,成为大明“天子守国门”第一人,修建的紫禁城成为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而今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

在他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小结:

以上四位皇帝,虽然不是通过正常的手段得到的皇位,都有篡位之嫌也就是所谓的“来历不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各自所在的王朝,在他们的治理下都出现了大治,他们各自后代所创造的政绩并不如他们耀眼。所以杨坚、李世民、赵匡胤和朱棣都可称得上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标签: 篡位皇帝

更多文章

  • 什么是“中国”?这才是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什么是中国,中国

    “中国”一词,出自何尊(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土: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年代:西周)“中”“国”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一词,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何,人名,应该是西周初期的周王室贵族。何尊,是何受到赏赐之后,铸造的青铜器

  • 40年前美国送中国1克月球土壤,如今亲自去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月球土壤,中国登月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今天凌晨,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飞行约2200秒后,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中国发射火箭的次数实在太多,大家可能都记不清上次发射火箭是什么时候,干什么用的了,

  • 权力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薰殿帝后像,历代帝王像,皇帝

    1949年,国民党在即将败退台湾之际,将抗战胜利后由西南后方迁至南京的部分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和中央博物院文物运往台湾。其中包括一批历代帝后、名臣、圣贤画像,这些图像是历代累积形成的图像系统。最早的一批是制作于宋代的帝后画像。当南宋覆灭后,元朝将这些图像运往大都收藏,并制作了本朝帝后画像。朱元璋等

  • 关于古代的各种疑问,比如皇帝妃子有三千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宫,妃子,嫔妃

    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丫鬟小姐们个个光彩照人,睡觉都是浓妆艳抹。可仔细想下,古时候压根就没有粉底,没有睫毛膏,没有沐浴露,没有女用剃须刀……天哪,古时候的女人是怎么过的呀!1.古人以前没有卫生棉,那么来姨妈了怎么办?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ldqu

  • 明朝相权被阉割 内阁更缺失了天下为先的使命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相权,宰相,明朝内阁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下旨“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将六部尚书汇报工作的对象由宰相调整为皇帝本人,朱明皇帝于是自操威柄、直面天下,以己一人的精力总揽万机庶务。裁撤中书省和废除宰相之职位是容易的,但

  • 五代第一个皇帝朱温:子孙后代不以为荣反以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温,五代十国,后梁

    在古代,安徽出过四位开国帝王。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去世后被追谥为魏武帝,他是亳州人;五代十国中吴国国主杨行密名气相对小一些,生前也是个风云人物,他是安徽合肥人,搁现在算是省城居民。还有一个,五代十国中的后梁皇帝朱温,安徽砀[dàng]

  • 不在原址的古城:长安城变迁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安城,长安,西安,古都

    曾几何时,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城市是在古城的原址不断翻新翻盖而成。后来翻阅一些关于古代城市的书,让我吃惊的发现并非如此。虽然古城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早已不在原址,虽然有的古城离原址并不远。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历史名城长安。在五代之前,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简直是如日中天,它简直是王朝的象征。在汉朝到唐朝

  • 什么政权都算上 历史上竟有22个姓“汉”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国号,叫汉的政权,刘姓

    地名和爵位以外,还有的君主会选择一些有特别意义的字作为国号。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领地取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国号,这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国号发生变化也就是改朝换代了,这就是国号的重要。比如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其中“元”有大、首

  • 十八路反王大起义 天命最终归父子齐上阵的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李世民,隋朝,唐朝,隋炀帝

    隋朝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绝对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大一统王朝。虽然与秦朝一样只传二帝,但隋朝的重要性却足以比较秦朝。而隋文帝也是唯一一位,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皇帝。当历史的天平在仅有38年的隋朝摇摆不定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王朝的命运。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末年七国纷争,而统于秦,秦末楚汉相

  • 欧洲强国奥匈帝国 为何51年内就分崩离析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解体作者|无名君编辑|Thomas在19世纪的欧洲,五大列强称雄于世。英国刚经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威震大洋;法国依然是传统强国;俄国作为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雄踞于欧洲东北;德国是新兴工业强国,实力不容小觑。而与这四国并列的,还有一个强盛的帝国奥匈帝国。奥匈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