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中国”?这才是中国!

什么是“中国”?这才是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58 更新时间:2023/12/22 21:22:28

“中国”一词,出自何尊(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土: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年代:西周)

“中”“国”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一词,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何,人名,应该是西周初期的周王室贵族。何尊,是何受到赏赐之后,铸造的青铜器。

如果仅仅是一件青铜器,何尊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重要的是,在何尊底部,铸造有一大段铭文,这段铭文共有12行,122字:

这段铭文是: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雍州何赐贝卅朋,用作口(周)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致含义是:

周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今河南洛阳)营建都城,适逢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说: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当考古学家在何尊的122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这是青铜器中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宅兹,就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即现在洛阳一带。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

从何尊铭文记载来看,周成王五年,营建成周洛邑。这与传世文献相吻合。《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西周定都镐京,称为宗周;周公所营建之洛邑便是宗周。

值得注意的是,何尊最早出现“中国”两个字。当时的国,尚没有囗(wéi),在字形上与今天不同。其实,在含义上也与今天不同。

西汉蜀锦上很现代感的八个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中国:天下中心

何尊中的“中国”,是指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区。在当时,伊河、洛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被视作“天下中心”。《史记·周本纪》云:周公赞成周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其实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含义都是指中原地区。上古时代,华夏民族活跃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居于四方的人民被视作四夷。《诗·小雅·六月序》说:“《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正是如此。

文化中国

后来由于中原华夏族创造了远高于四夷的文化。“中国”“华夏”的含义,就更加偏向于指具有丰富灿烂文化的中原民族。

《战国策》说:

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唐代孔颖达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可见,在古人看来,中国之所以被称作“中国”都是因为中国灿烂的文化。

基于此,一个民族政权是否可以被视作“中国”,也是以文化为区分的。

韩愈《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这是说《春秋》以“礼”作为判别夷狄与中国的标准,凡是言行符合“礼”的,夷狄亦可视为中国,反之,则中国亦可视为夷狄。这里虽然是说“礼”,但其实可以理解为以礼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正是基于此,元朝、清朝也被视作“中国”。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意思是:舜、文王生长于东夷、西夷之地,所行却合乎中国。

国家含义

至于,国家意义的“中国”,相对产生较晚。

标签: 什么是中国中国

更多文章

  • 40年前美国送中国1克月球土壤,如今亲自去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月球土壤,中国登月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今天凌晨,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飞行约2200秒后,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中国发射火箭的次数实在太多,大家可能都记不清上次发射火箭是什么时候,干什么用的了,

  • 权力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薰殿帝后像,历代帝王像,皇帝

    1949年,国民党在即将败退台湾之际,将抗战胜利后由西南后方迁至南京的部分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和中央博物院文物运往台湾。其中包括一批历代帝后、名臣、圣贤画像,这些图像是历代累积形成的图像系统。最早的一批是制作于宋代的帝后画像。当南宋覆灭后,元朝将这些图像运往大都收藏,并制作了本朝帝后画像。朱元璋等

  • 关于古代的各种疑问,比如皇帝妃子有三千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宫,妃子,嫔妃

    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丫鬟小姐们个个光彩照人,睡觉都是浓妆艳抹。可仔细想下,古时候压根就没有粉底,没有睫毛膏,没有沐浴露,没有女用剃须刀……天哪,古时候的女人是怎么过的呀!1.古人以前没有卫生棉,那么来姨妈了怎么办?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ldqu

  • 明朝相权被阉割 内阁更缺失了天下为先的使命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相权,宰相,明朝内阁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下旨“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将六部尚书汇报工作的对象由宰相调整为皇帝本人,朱明皇帝于是自操威柄、直面天下,以己一人的精力总揽万机庶务。裁撤中书省和废除宰相之职位是容易的,但

  • 五代第一个皇帝朱温:子孙后代不以为荣反以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温,五代十国,后梁

    在古代,安徽出过四位开国帝王。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去世后被追谥为魏武帝,他是亳州人;五代十国中吴国国主杨行密名气相对小一些,生前也是个风云人物,他是安徽合肥人,搁现在算是省城居民。还有一个,五代十国中的后梁皇帝朱温,安徽砀[dàng]

  • 不在原址的古城:长安城变迁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安城,长安,西安,古都

    曾几何时,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城市是在古城的原址不断翻新翻盖而成。后来翻阅一些关于古代城市的书,让我吃惊的发现并非如此。虽然古城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早已不在原址,虽然有的古城离原址并不远。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历史名城长安。在五代之前,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简直是如日中天,它简直是王朝的象征。在汉朝到唐朝

  • 什么政权都算上 历史上竟有22个姓“汉”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国号,叫汉的政权,刘姓

    地名和爵位以外,还有的君主会选择一些有特别意义的字作为国号。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领地取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国号,这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国号发生变化也就是改朝换代了,这就是国号的重要。比如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其中“元”有大、首

  • 十八路反王大起义 天命最终归父子齐上阵的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李世民,隋朝,唐朝,隋炀帝

    隋朝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绝对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大一统王朝。虽然与秦朝一样只传二帝,但隋朝的重要性却足以比较秦朝。而隋文帝也是唯一一位,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皇帝。当历史的天平在仅有38年的隋朝摇摆不定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王朝的命运。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末年七国纷争,而统于秦,秦末楚汉相

  • 欧洲强国奥匈帝国 为何51年内就分崩离析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解体作者|无名君编辑|Thomas在19世纪的欧洲,五大列强称雄于世。英国刚经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威震大洋;法国依然是传统强国;俄国作为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雄踞于欧洲东北;德国是新兴工业强国,实力不容小觑。而与这四国并列的,还有一个强盛的帝国奥匈帝国。奥匈帝国

  • 中国历史上一共经历的三次黑暗的宦官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宦官,太监,宦官专权,太监专权

    中国宦官什么时候起源的?中国宦官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揭秘中国古代后宫为什么要有太监?中国的太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中国出现太监的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中国什么时候出现太监?为什么出现?中国的太监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中国历史上宦官权力最大的是哪个朝代?唐朝,太监掌握皇帝的废立。中国历史上出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