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一年发生的宫婢之变,差点让嘉靖帝一命归西,史称"壬寅宫变"。而这一宫变是嘉靖帝的专横暴躁所致,也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时期;其二,使嘉靖更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其三,使嘉靖朝政治带有"道术治国"的色彩;其四,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而宫变之后,嘉靖前期相对清明的政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腐败的吏治,可见,"壬寅宫变"对嘉靖朝的朝政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嘉靖皇帝
第一,壬寅宫变的过程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对于嘉靖帝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他遇到比三年前在卫辉行宫险些葬身火海更可怕的劫难,在这一天他差点被自己的宫女杀死,也因为嘉靖二十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此宫变因此被称为"壬寅宫变"。
寻常情况下,加害明代的皇帝并不是易事。于外而言,紫禁城宫禁严格。于内而言,皇帝那一日在何处歇息也不容易被刺探到,因为大明皇帝的住所乾清宫暖阁一共设置了九个房间,同时每个房间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三张床,九个房间共有床位27个,《明史》记载:"凡九间,有上有下,上下共置床二十七张,天子随時居寢,制度殊异。"可见,在这27个床位中,皇帝可以任意挑选,所以,想要弄清楚他在暖阁的那个床位休息并不容易。并且,皇帝除了自己的乾清宫外,还会到后妃的宫中留宿。比如,明朝的皇后居住在坤宁宫,其他的嫔妃也都各有宫室,而如此多的宫室完全任由皇帝选择,弄清皇帝的居所并不容易。
只是,弄清皇帝的留宿地对于宫外之人来说是件难事,对于皇帝的贴身宫女而言却并不难。因为,大明的后宫所居之人除了帝后宫嫔外,还有太监和宫女,后、妃、嫔都配有定额的宫女,以侍奉其起居。而嘉靖二十一年的十月二十一日晚上,嘉靖留宿曹端妃宫中之事就被壬寅宫变的行事宫女知晓。
于是,在宁嫔王氏和宫女杨金英的筹划中,杨金英等十数个宫女潜入了嘉靖帝休息的宫室。她们趁嘉靖帝睡熟之时,想要直接勒死他。在行事之初,杨金英和苏川药将绳索拴好结,同时,另外的宫女姚淑翠用邢翠莲事先准备好的黄绫抹布蒙上了嘉靖的脸。之后,众宫女一拥而上掐脖子的掐脖子,把手的把手,按腿的按腿,而杨金英见嘉靖已经被按住直接把绳子套在了嘉靖的脖子上。可惜的是,因为绳索的结被打成了死扣无法活动,导致她们废了很大的力气嘉靖还没咽气。宫女张金莲看谋杀不成,临阵倒戈跑去禀告了皇后。于是,壬寅宫变以失败告终。
但是,嘉靖虽然没被勒死,却也昏迷不醒。之后,在太医许绅的治疗下,恢复了意识,可这场宫变还是给嘉靖的身体造成了损伤,也让他受到了很大的惊吓,所以,他不能理事,此事全权交给皇后处理。之后,刑部会同锦衣卫将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绑赴市曹,凌迟处死。还将丝花绳和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王宁嫔和曹端妃的身份是妃嫔,自然不便在街头行刑,是在紫禁城内秘密处死的。
壬寅宫变详细经过
历史上壬寅宫变内容是什么?壬寅宫变具体是怎样的?历史上壬寅宫变内容是什么?壬寅宫变具体是怎样的?
壬寅宫变是指发生在明朝壬寅年的一次宫廷事变一群宫女将明嘉靖皇帝差点勒死的事件,这一年是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已经在皇帝的宝座上稳稳地坐了二十一年,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已经三十六岁,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正值春秋鼎盛,这个时候围绕着应该尊谁为自己的父亲的问题的“大礼议”争论已经是尘埃落定,这一年是壬寅年,嘉靖皇帝36岁。明朝宫廷内十几个宫女集合起来想要用绳子勒死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在这次宫廷事变中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参与其中的宫女告密,明朝的嘉靖皇帝可能就已经死在这十几个宫女的手中了。
关于壬寅宫变发生的原因因为明朝的统治者进行了掩饰,所以留下来的关于这次事件的资料非常的少,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再还原当时的具体原因了,但是民间传说有很多,最为可信的是说明嘉靖皇帝喜好炼丹求仙,听说一个重要的修仙方法就是“吸风饮露之道”,于是让宫中的宫女们每天早晨早起去御花园中收集露水,这样就使得宫女们不堪重负,很多人因此病倒,宫女们以此为苦,于是十几个宫女密谋要杀死这个皇帝。
一天,嘉靖皇帝在自己宠爱的崔妃处就寝,宫女们于是将熟睡中的嘉靖皇帝用绳子差点勒死,如果不是其中一个宫女跑到皇后那里去告密,宫女们可能就已经成功的杀掉嘉靖皇帝了,因为告密,皇后迅速的赶到崔妃的住处,成功的制服了行凶的宫女,将嘉靖皇帝救了下来。
嘉靖皇帝差点被勒死,当时已经不能说话,于是皇后下旨凌迟处死了发动壬寅宫变的宫女,并且诬陷皇帝宠爱的崔妃也参与其中,将崔妃也凌迟处死了,嘉靖皇帝缓过来之后知道崔妃被处死非常的心痛,可以却没有办法了,后来皇后的宫中着火,太监们向嘉靖皇帝报告,嘉靖皇帝竟然不准人去救火,于是皇后被大火烧死了,也算是嘉靖为崔妃报了仇。这就是壬寅宫变内容。
三十六岁的嘉靖皇帝在这个时候还称得上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在位的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创造了“嘉靖中兴”的局面。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正是立志效法明太祖要一展宏图的时候,他积极的进行了改革,改革措施主要有一下几项:一是大赦天下,抑制宦官,整顿朝纲,下诏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二是减轻租银,整顿赋役,赈济灾荒;三是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四是体恤民情,集异纳谏,勤于政务;五是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明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情形,1542年壬寅年正是嘉奖皇帝开创的“嘉靖中兴”的年代。
虽然嘉靖皇帝算得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这位嘉靖皇帝却有一个不良嗜好,那就是好道,总是喜欢炼丹修仙,特别是晚年的时候为了能够得以长生不老更是做出了很多糊涂的举动,整日迷恋在炼丹修道上,不务朝政,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位皇帝还是将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宫中的宫人要求也非常的严苛,动不动就施用重刑。但是嘉靖皇帝对待后宫人等非常的严酷,动不动就要予以重罚,另外嘉靖皇帝还有一个不良嗜好,就是修仙炼丹,为了能够得道成仙,据说嘉靖皇帝让宫女们每天早起收集花草上面的露水供自己饮用,据说宫女们不堪重负这才发动了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差一点就死在这些弱小的宫女手中。
浅析壬寅宫变是谁告的密?明朝嘉靖皇帝宫中的十几个宫女想要谋弑皇帝,她们几乎已经成功了,差一点就将嘉靖皇帝勒死,可是她们中出现了一个告密者,这个告密者趁着自己的同伙在专心致志的对付皇帝偷偷的跑去找皇后告密了,皇后及时的赶到现场才制服了宫女,于是壬寅宫变中皇帝没有死去,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被救活了,而那些抱着必死之心的宫女们被凌迟处死,下面说一下壬寅宫变谁告密。
在四百多年前那个相信皇权神授的年代,发动壬寅宫变的宫女们到底有什么必须要杀死嘉靖皇帝的原因已经无从知晓了,有人说是由于嘉靖虐待宫女逼迫的宫女下了杀死嘉靖皇帝的决心,有的说是宫廷之中后妃之间的争斗使得宫女们为了自己的主子冒着凌迟处死的危险要杀死皇帝,到底是什么原因已经无从知晓了,这些宫女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因为实施了要杀死皇帝的行动而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们是杨金英、蓟州(有误,别书作"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
告密者名字叫做张金莲,有人说张金莲是因为胆小怕事才跑去告密的,其实如果真的是胆小怕事听到要谋弑皇帝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害怕而不敢行动了,如果是胆小怕事应该在那个混乱的场面中六神无主了,怎么会跑去告密呢?怎么还能够跑那么远找到皇后诉说这一切呢?其实这个告密者极可能是用自己同伴的鲜血为自己谋得一个好前程吧。这个告密者因为告密而从囚犯变成了有功之人,当同伴都被凌迟处死的时候,这个告密者在想什么呢?会不会午夜梦回被同伴们的惨死吓得睡不着?
壬寅宫变发生在明朝壬寅年间,也就是公元1542年,所以被称为壬寅宫变,壬寅宫变是一场由宫女发动的想要用绳子勒死明朝皇帝嘉靖皇帝的宫廷之乱,壬寅之变称得上是在历史上很少见的宫女想要杀害皇帝的宫廷之变,壬寅宫变原因史书中没有记载,民间有很多的传说,下面就细细的列数一下壬寅宫变原因有哪些。
壬寅宫变原因一:嘉靖皇帝喜好炼丹修仙,甚至是达到了癫狂的程度,为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于是命令宫中的宫女每天在御花园中采集朝露,宫中的宫女不堪重负,很多累病累倒,于是杨金英等宫女合谋要勒死嘉靖皇帝,导致了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原因二:嘉靖皇帝自从继位以来身体就比较的弱,一直没有孩子,后来多方求医问药,甚至是求神拜佛最终生育了自己的孩子,宁嫔王氏也在1542年壬寅年为嘉靖皇帝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嘉靖皇帝却并没晋封她。于是王室心存怨恨,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合谋要勒死嘉靖皇帝。
壬寅宫变原因三:嘉靖皇帝喜怒无常,经常对宫中的宫人非打即骂,一旦是宫女稍微的犯了一点错误往往就会被打死,嘉靖皇帝打死的宫女已经有200多人,于是宫女不堪忍受嘉靖皇帝的残暴,于是铤而走险要杀死嘉靖皇帝。
壬寅宫变原因四:明朝武帝死后没有子嗣,于是立自己的堂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皇帝,朱厚熜继位之后本来应该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但是朱厚熜却一意孤行要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很多大臣反对这么做,但是最终嘉靖皇帝还是胜利了,于是朝臣直接指使了壬寅宫变。
对于壬寅宫变明朝的正史讳莫如深,记载的不多,对于壬寅宫变原因更是没有记载,这是统治阶级极力掩盖的后果,民间传说的壬寅宫变原因大概有以上四种。
壬寅宫变之后所有参与壬寅宫变的宫女以及受到嘉靖皇帝宠爱的崔妃都被皇后凌迟处死了。壬寅宫变是十几个宫女发动的,在历朝历代来说谋杀皇帝是要凌迟处死,并且要灭九族的大罪,而且在明朝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封建王朝中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受到各路神明庇佑的,是什么原因使得十几个小宫女就敢于冒着这么严酷的惩罚去谋弑皇帝呢?由于统治阶级的刻意掩蔽,真正的原因现在已经无从知道,只是一些民间的传说却存在着诸多的疑点。
壬寅宫变十几个小宫女谋弑皇帝失败之后都被凌迟处死了,甚至是嘉靖皇帝的宠妃崔妃也被皇后一并凌迟处死了,罪名就是崔妃是这场谋弑皇帝的主使之人,崔妃当然是冤枉的,想想一个得到皇帝宠爱的妃子失去了皇帝就失去了靠山,怎么会去杀害皇帝呢?皇后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清理掉自己的眼中钉而已,后宫的争风吃醋向来就是带着血腥味的。壬寅宫变说了一个真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第二,壬寅宫变的起因,是嘉靖帝的专横
可是,宁嫔和杨金英等十几个宫女为何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去谋害皇帝呢?值得注意的是,史书中还评价此事为"时诸婢为谋已久",说是她们蓄谋已久。可见,杨金英等人对皇帝的行刺,并非是一时兴起的突发事件,其背后代表着她们对皇帝无以复加的恨意。而这些仇恨的背后,一来是嘉靖帝为了炼丹而把宫女们逼上绝路,二来是嘉靖帝常在内廷施淫威。
1,嘉靖帝常常在内廷,对后妃及宫女横施淫威
首先,嘉靖帝常常在内廷,对后妃及宫女横施淫威。这和嘉靖帝本人的脾气有关,他这个人非常的蛮横暴躁,喜怒莫测,不仅在外有廷杖百官之事,在内也常对后妃和宫女横施淫威。比如,《明史》记载:"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就说他脾气暴躁难测,常常引起宫女的恐惧。
并且,连他的两位皇后都没能幸免。比如,他的第一位皇后陈氏,因为见到嘉靖当着他的面与妃嫔调情,于是心生醋意打算离开,而她的这一举动惹怒了嘉靖帝,他大发雷霆,吓得当时身怀六甲的陈皇后脱胎后没多久就不幸离世;比如,他的第二位皇后张氏比第一位更惨,因为她为了张延龄求了一句情,结果惹得嘉靖鞭笞于她,《明史》记载:"上震怒,立褫冠服鞭挞之,斥谴以去。"足见嘉靖帝本人的脾气多么的喜怒无常。
其次,皇后尚且得到嘉靖的虐待,其他妃嫔的境遇则更惨。而壬寅之变中的参与嫔妃宁嫔王氏就是被虐待的妃嫔之一,她在短暂受宠后没多久就失宠,之后就三天两头受到嘉靖的责难。可王氏性格倔强,不甘于无故受辱,一来二去间就对嘉靖心生怨恨。再则,宫女们的境遇更是凄苦,皇帝常常无故责罚宫女,因此致死的宫女有三百人之多。朝鲜世界就曾记载:"盖以皇帝虽宠宫人,若有微过……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可见宫女们曾遭受到的虐待,以及嘉靖皇帝的残暴程度。
2,嘉靖帝因为喜好道术,常常用宫女的经血烧炼"红铅"
再则,嘉靖帝因为喜好道术,常常用宫女的经血烧炼"红铅"。因为嘉靖帝听闻处子之经血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服用后可以荣膺仙位,而嘉靖帝对长生的愿望一直就很强烈,于是不顾宫女的意愿强行取血。而这样的方式,对宫女来说是莫大的折磨,因为在此过程中,宫女会受到巨大的摧残和折磨,很多人因此失血过多、血崩而亡。即便有逃过一劫的人,在之后也只能缠绵病榻,长期受着病痛的折磨。也正是嘉靖对宫女的残酷虐待,使得他们义无反顾的行使了对嘉靖的刺杀。
三,壬寅宫变,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壬寅宫变发生后,举国震惊。一时间朝野上下纷纷震惊不已,并且流言四起,人心浮动,《明史》记载:"是时中外震惶,次日始知上体康豫,群心乃定。"于是在严嵩等大臣的上书下,嘉靖决定昭告天下圣体安康,还举办了大型的祭祀活动,告谢天地、宗庙、社稷及各方神祗。但是,最重要的是嘉靖帝于宫内外举办了更盛大的斋醮活动,而壬寅之变对于嘉靖朝政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
1,壬寅宫变,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时期
首先,壬寅宫变,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不上朝视事的时期。上文提到,嘉靖帝在壬寅宫变后,虽然并未殒命,但是有过昏迷和身体损伤,对他而言是切身体会到了"死亡"的味道。并且,当时的他才35岁,一夜之间与死神的距离曾如此相近,让他更加畏惧死亡渴望长生。同时,他觉得乾清宫不是个吉利的地方,大明的列祖列宗都曾在此龙驭宾天不说,连他自己也差点殒命,他对此地有了心理阴影,于是他决定搬到太液池西岸的永寿宫去住。
嘉靖帝认为,永寿宫是朱棣曾为燕王的旧居,可谓是潜龙之所,是个吉址福地。再加上,永寿宫没有皇帝和嫔妃于此地离世,更让他满意,他觉得居住在此地可以避免灾祸,取得长生。所以,在壬寅宫变的第二天嘉靖就离开了大内,移居永寿宫再也不回大内了,连带着法物金宝、妃嫔都一同外迁,也正式开启了他的怠政。
其一,嘉靖不上朝视事,典礼仪式也几乎是遣官代行。嘉靖离宫移居后,认为朝廷的朝会、典礼这些公事是对他的束缚,不仅不利于修养他在壬寅宫变中受伤的身体,还打扰到他清修。于是,从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开始,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结束的二十四年时间里,嘉靖除了在嘉靖二十二年正月、嘉靖二十五年正月和嘉靖二十九年八月,曾有过三次朝见大臣的记录,就未曾上朝视事了。可见嘉靖帝的怠政有多严重。
其二,嘉靖不出席祭祀典礼,遣官员代为致祭。大明律法规定,但凡有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重大祭祀仪式,必须由皇帝亲自主持大典,以示对上天、宗庙、社稷的尊崇。原本,嘉靖初期也是个很重视祭祀的皇帝,不仅按时出席典礼,还建立了完备的祭祀制度。只是,从壬寅宫变后,嘉靖开始完全让官员代替他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他不视朝,不举经筵,不出席典礼,整日呆在西苑里修行练功,想要求得长生不老。
2,壬寅宫变,使得嘉靖更加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
其次,壬寅宫变,使得嘉靖更加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虽然,嘉靖帝在前期也信奉道教,早在安陆之时他就因为父亲朱祐杭对道教的信奉而对道教有了兴趣;之后,也有过采经血炼道的事情,以及在宫中举行斋醮活动。可是,这一时期的嘉靖帝正在改革朝政,更正祭祀之礼,属于他的建功立业时期,他对道教的尊奉是有限度的。虽然,在嘉靖十年开始,因为他年过25却仍未有子嗣,于是为祈福,他对斋醮活动的热情较之先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只是停留在祈求身体的阶段,远远没有对大明的朝政有过什么影响。
可是壬寅宫变后,嘉靖开始大肆崇信道教。因为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免于危难,虽然和皇后救驾、许绅的救治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信奉道教,得到了天地、祖宗、神祗的保佑。比如,在嘉靖22年,嘉靖还在生辰来临之际要求礼部举办斋醮活动,感谢上天的恩德,《明史》记载:"朕生辰且至,思去岁宫变非赖天地洪恩重,安有兹辰。朕将举大报典。"于是,大明举办了七日的斋醮活动,之后又增加了十天。
可见,壬寅宫变后,嘉靖并没有深思此事的具体原因,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使得他过度的崇信道教。在他看来,只要是真心崇信道教,认真举行斋醮活动,在诚心的情况下神仙会保佑他度过灾难、延年益寿。移居西苑后,他变本加厉的崇信道教,以怠政的方式,来助力自己的修道之法。《明史》记载:"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盖君臣上下,朝真醮斗几三十年。"可见,他在壬寅之变后对于道教的痴迷。
3,壬寅宫变,使嘉靖朝政治带有"道术治国"的色彩
再则,壬寅宫变,使嘉靖朝政治带有"道术治国"的色彩。因为,嘉靖在壬寅宫变后,不仅严重怠政崇信道教,更荒唐的是他将国家的军政大事和他的修仙问道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嘉靖二十三年,大明的边境将士擒获了叛逃鞑靼的王三,这个王三在叛逃之后多次引导鞑靼军队骚扰百姓,为大明的边境安防带来了很大困扰。而王三被擒获,是大明的边境将士之功,然而嘉靖却认为是神仙的帮助,"叛恶就擒,固义勇之效力,实神鬼有以默戮之"。于是,他执意将一个道士陶仲文封为了少师,边境战士辛苦得来的战功就这样被安到了一个道士头上。而之后的大明军功,也都被嘉靖安在了道教的头上,凡有捷报必有告谢典礼。
还有就是,嘉靖帝还把崇玄与刑法相联系。嘉靖二十年,嘉靖帝在一次扶觇(类似于占卜)活动中,扶觇的道士传达了"神意",说上天有旨意需要宽恕杨爵、周怡和刘魁三人,而对道教信奉非常的嘉靖帝直接照办了。之后,因为有人重提嘉靖修道之事,嘉靖帝重新将他们三人抓了回来,可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大高玄殿遭火灾,嘉靖在祈福之时,恍惚间听到有声音说杨爵、周怡和刘魁是重臣,嘉靖帝觉得是上天给他的指引,就将几人放了。虽然,杨爵、周怡和刘魁三人是因为劝诫嘉靖帝不要很迷修道被抓,他们被释放也是好事,但是,这件事的背后却彰显了嘉靖帝以道术治国的理念。
4,壬寅宫变,使嘉靖朝出现了严嵩专权的局面
另外,壬寅宫变,使嘉靖朝出现了严嵩专权的局面。上文提到壬寅宫变后,嘉靖帝移居西苑,严重怠政的同时还出现了"道术治国"的现象。虽然他通过票拟、批红的方式,将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许多的朝政大事他都不能亲自处理,再加上他忙于修道,少和众大臣会面,君臣间缺少沟通。所以,他需要一位既忠实又柔顺的大臣充任内阁首辅,帮助他处理朝政。
此时,严嵩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这个人善于迎合,曾在嘉靖修订祭祀制度时,就因为迎合嘉靖而得到过嘉靖的欢心,所以,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嘉靖命严嵩入值文渊阁。只是,壬寅宫变后,嘉靖本就严重怠政,而严嵩还想要把持朝政,他利用嘉靖帝积极修道不与朝臣会面的原因,独占和帝王会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借此排除异己,将嘉靖帝的旨意严防死守不与其他阁臣知晓。如此一来,严嵩开始以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
而严嵩把握朝政的一个表现,就是抓住票拟之权不放。在严嵩的把持下,票拟成了他个人的权利,其他的阁臣完全不可参与其中,再加上他十分善于体察嘉靖的心意,于是他渐渐势大。虽然,严嵩入阁时因为年逾六十,精力已经远远不够,但是他仍然把持着票拟之权,让他的儿子严世蕃替他执行。而严世蕃借父亲的势力,一直做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同时,他奸滑不已,又通晓政务,嘉靖所下的旨意,他能体察到其精髓也办的不错。如此一来,严嵩直接放任严世蕃入值房,完全替代他行票拟之权。
至此,严嵩父子专权的现象彻底形成。当时同在内阁的阁臣,完全不能违逆他们的意思,连后来入阁的徐阶也在严嵩父子手下过了很长一段卑躬屈膝的时光。《明史》记载:"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说徐阶在严嵩手下小心谨慎。除了内阁以外,严嵩对于各部院的权利也抓紧拉拢,笼络了很多的亲信势力,以维护自己的大权,形成严党。同时,严嵩父子在取得大权后,贪赃枉法压榨百姓,掠取财富,连官员的正常升迁都得行贿,并且行贿多者擢升。直接使得当时的大明朝政贿赂成风,吏治十分腐败,也使得大明的社会矛盾和危机逐渐加重,农民起义频发。
总结
综上所述,壬寅之变是嘉靖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此宫变的爆发原因,是因为嘉靖的嘉靖帝的专横,他常常在内廷对后妃及宫女横施淫威,甚至用宫女的经血烧炼"红铅",这才引起了宁嫔王氏和杨金英等人的恨意。壬寅宫变爆发后,对大明的朝政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来,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时期;二来,使嘉靖更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三来,使嘉靖朝政治带有"道术治国"的色彩;四来,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经此一役,嘉靖朝的朝政初期政治较为清明的局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更为腐败的政治。可见,壬寅之变的巨大影响,以及嘉靖皇帝本人的荒诞。而壬寅宫变,尽管最后未获成功,但她们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却彪炳史册,受到后人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