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最爱女人不是令妃 而是结发妻孝贤皇后

乾隆皇帝最爱女人不是令妃 而是结发妻孝贤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3/12/17 10:33:12

清朝最长寿的乾隆皇帝后妃众多,光皇贵妃他都封了很多位。乾隆皇帝宠爱过很多个美女,比如说从宫女一路升到皇贵妃的令妃,还有满身异香的容妃(香妃),但是不管乾隆皇帝宠爱过多少个美貌如花的妃子,但他最爱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原配妻子孝贤皇后。

乾隆皇帝一生有两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是他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第二个位皇后就是娴妃。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是整个封建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六次下江南,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也给后世留下太多坊间野史趣谈。

说起来,乾隆一生倾心所爱的女人只有三个: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生母崇庆皇太后和最小的闺女十公主。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就是富察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她出身显赫,从曾祖父那一代就在清朝当了大官。她的弟弟就是是太保大学士傅恒,曾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在十六岁那年,美貌少女富察氏被雍正皇帝选为宝亲王弘历的正福晋。富察氏相貌端庄秀丽,性格温和。她特别节俭,平时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

富察氏温情脉脉,为人恭谨简朴,得到太后赏识,后宫嫔妃敬重,乾隆皇帝也对她恭敬有加。帝后二人心心相印,非常恩爱。

乾隆皇帝对孝贤皇后敬爱有加,夫妻很是恩爱。孝贤皇后很贤惠,对乾隆帝关心体贴,有一次乾隆皇帝患上了严重的疖疮,孝贤皇后就搬到了乾隆寝宫的外屋居住,用心服侍了乾隆皇帝一百多天,乾隆皇帝康复如初,她才安心地搬回到自己的寝宫居住。

孝贤皇后不但和丈夫和睦,而且还是个孝顺儿媳妇,她和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熹贵妃)相处融洽,皇太后很喜欢她。

乾隆曾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他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虽然出身于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但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在雍正五年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面对弘历的侧福晋,她都能够和善宽容地与她们相处,丝毫不以嫉妒之心与人争宠。尤其是在弘历专宠她一个人时,她也从不表现出骄矜的态度,总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温婉谦和的态度。

雍正十一年,雍正帝赐弘历号长春居士。乾隆帝即位后,立富察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举行了册立礼。为了表达对皇后的爱意,登基后,皇后在紫禁城赐居长春宫,在圆明园赐居长春仙馆,将与自己名号相匹配的地方,赐爱妻居住,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乾隆在当皇子时,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富察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乾隆曾多次由衷赞美富察氏姿容“窈窕”,这在其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其风姿绰约。

但做为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他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在乾隆帝心中,她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诗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亲密的情形:如“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山亭水榭间,并辇同舟所”、“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忆昔室家赋琴瑟”等不一而足。

乾隆对于皇后家人的赐封更是超出常制,傅恒与福康安是清代少有的非宗室王,富察氏一族也是清代外戚恩泽最为优渥的家族,《清宫词》所载:“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

富察皇后在帝王心中之所以会独一无二,也许仅仅是因为她是第一个。第一次永远是最美好的,它不可复制。即使富察氏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然而,她与乾隆共同携手经历了人生的那么多初次的美好与难忘,她注定会成为乾隆心中的唯一,永远无人可以取代。

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而生性节俭,平素以通草绒花为饰。有次秋季去关外,乾隆对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现在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

除了生性节俭之外,皇后对乾隆感情至深,事必躬亲。乾隆时期的大学士阿桂曾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乾隆帝患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孝贤皇后于是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后,见皇帝气色如初,身体复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宫。

或许是上天嫉妒了这帝后之间的完美情深,所以必须给予他们一些缺憾,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考验出他们之间的情真与否。

雍正六年,孝贤皇后生了皇长女。雍正八年,孝贤皇后生次子永琏。雍正九年,孝贤皇后生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孝贤皇后生皇七子永琮。

美丽的孝贤皇后生了四个孩子,可是只有皇三女和敬公主这一个孩子活到成年,寿终正寝,其它的都在幼年时病故。

富察嫁到还是亲王的弘历后一年,便顺利地生育了长女。虽然是女儿,皇室上下也兴奋异常。可惜的是,这个女孩只活了十四个月。面对嫡女的死亡,给富察十分沉重的打击。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弘历的嫡长子出生。这是一件特大喜事,乾隆后来说,这个孩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也许是永琏这个名字带来的运气,仅仅十个月后,皇后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如此一来,富察氏在弘历心目中就更受爱重了。弘历在乾隆元年,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然而,悲剧却也随之降临,乾隆三年九月底,九岁的嫡子永琏患上了感冒,而后病情转重,高烧不退,竟于十月二日死去。乾隆皇帝和孝贤皇后都十分悲伤。乾隆皇帝多次亲临祭奠永琏,永琏被册赠皇太子,谥端慧,按皇太子之礼隆重举丧。

儿子的去世,却几乎摧垮了富察氏。由于生了一场大病,皇后在7年间都不再有孕。在千盼万盼之后,乾隆十一年四月,皇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虽然此时乾隆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他对此子仍然爱如珍宝,人们普遍认定,这个孩子将来,毫无疑问会成为乾隆的继承人。富察也几乎全部心血,都放在他身上。然而乾隆十二年除夕之夜,年仅两岁的永琮却因天花而亡。满清鞑子命不长开始了……

深信天命的富察无法理解,上天为什么会一再打击她,折磨她。尽管如此,在皇子丧过后,她即一如常态,言笑如初,令皇帝惊讶不已。而唯有夜景之时,富察才会把悲伤从心中默默释放出来,彻夜难眠,最终悲悼成疾。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恭奉皇太后东巡,皇后随驾出巡。富察氏因本身有疾,加上车马劳顿,遂于济南一病不起。最终在山东德州舟次,在皇帝的凝视中,富察氏撒手人寰,距皇七子夭折不到三个月。这一天,是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富察氏年仅37岁,而乾隆38岁。

爱妻突然病故,乾隆皇帝很是伤心,情绪失控,很多人受到处罚,比如说21岁的皇长子永璜和14岁的三阿哥永璋表现得不够悲伤就被乾隆皇帝怒斥,并取消了他们继位的资格。皇长子永璜被吓出病来,没过多长时间就病逝了。

而很多大臣也因在丧事上表现不佳,比如说册封文书和皇后祭文用错了字,或在孝贤皇后崩逝时剃了头,就被降级调用,差点砍了头。

只因乾隆皇帝太爱孝贤皇后,孝贤皇后的崩逝,让很多人都倒了霉。

喜欢作诗的乾隆皇帝多次在诗中赞美孝贤皇后富察氏姿容“窈窕”,为人贤惠,他夸评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从古代到现代,找不到比孝贤皇后更贤惠的皇后了。

(看来在乾隆皇帝心里,连长孙皇后马皇后也要比孝贤皇后差远了。)

在事业上即将步入辉煌时期的乾隆皇帝,与恩爱发妻白头偕老的心愿,却无可挽回地破灭了。宁静惬意的人生旅途,对于还未到不惑之年的皇帝来说,似乎已到了终点,在今后千千万万的夏日冬夜里,他只能在梦幻中与皇后相见。

按照乾隆帝的设想,通过提高丧仪规格,亲自为皇后戴孝服期,表达对皇后的感情。乾隆根本不理会内阁,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清代实无先例。皇后去世时所乘的青雀舫曾保留了她最后的体温,皇帝命令把这艘大船运进北京城。在没有起重机械的古代,为了保留这艘船舶,皇帝想把城门楼拆掉。还是礼部尚书最后想出了一个方法,终于将御舟运进了城内。

乾隆帝在皇后丧满日,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被载入《清史稿》。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乾隆帝下令,保留长春宫孝贤皇后居住时的原陈设,凡是她使用过的奁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样摆放。并将孝贤皇后生前用的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供奉在长春宫。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时,乾隆帝都亲临凭吊。乾隆十七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工程告竣,皇帝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奉安于地宫宝床上,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下了最后一幕。从此,也开始了他贯穿一生的漫长怀念。

乾隆丧子、丧偶以后,极度悲痛,情绪恶劣,在烦恼焦躁中,由于孝贤皇后的丧葬事件,引起了大官僚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使乾隆初年相对平静的宦海,突然掀起了波澜。朝廷的政策方针从“宽”趋“严”,向着新的统治格局,和统治作风演变。皇后丧满百日,皇帝特降旨说:"朕于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经纪丧仪,从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这话的后半,显然在为自己讳饰,也为了钳制舆论;而前半所谓"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则道出了他的真实感情。

富察氏皇后到底靠什么,赢得了乾隆一生所系?

首先,漂亮贤惠。皇帝娶妻,不仅要贤惠,还要漂亮,所以富察氏皇后不仅贤惠,人也非常的漂亮文静端庄。其次,心灵相通。富察氏皇后嫁给乾隆帝之后,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心灵默契,深得丈夫乾隆帝的喜欢和深爱。最重要的是,察富非常懂得把握夫妻之间相处的分寸。乾隆帝的继后乌拉那拉氏,因为不满乾隆帝美女成群,还四处寻花问柳,结果以断发失宠,近乎被废,她与富察氏皇后相比较之下,就不言而喻了。而富察氏皇后,深知丈夫是皇帝,不是她一个人的丈夫,而是懂得把握分寸,所以深受丈夫乾隆帝的深爱和敬重。

乾隆的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水平并不怎么不高,但其中有100多首,写得非常真挚动人,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怀念自己的妻子富察皇后。在这些诗作里,弘历记录了他们夫妻生活的种种,一起赏画、写诗、祈雨、行祭典,一起微服巡游,去江南,去山东。

在怀念富察氏的《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乾隆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即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寥寥数语可见富察皇后在乾隆心里的位置,也足以证明,乾隆对于其他嫔妃没有真挚的感情可言。

只有在这些诗中,乾隆才真正放下了帝王的尊严,尽情地抒发了内心深处对异性的眷恋。乾隆皇帝写了那么多悼念结发妻子的诗,并且把这些袒露个人胸中隐秘的作品收入《御制诗》出版,让后世子孙和天下文人去评说。

直到85岁的时候,老到快要走不动的乾隆最后一次来到孝贤皇后墓前,他说自己已传位给皇十五子永琰,做了太上皇。离开之前,他恋恋不舍:跟你分别已经整整48年了。乾隆最终活到89岁,几乎一生保持着对孝贤皇后的追念。

在乾隆皇帝心里,孝贤皇后就是他心头的红玫瑰,窗前的白月光,永远在他的眼底心头。虽然乾隆皇帝后妃众多,可是只有他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是他最爱的女人。

他们结发夫妻,同甘共苦,身为帝王,乾隆妃嫔众多,美人无数,却没一人可与发妻相提并论。最美好的爱情大概就是就此,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两个人永远相守相念。

标签: 乾隆皇帝令妃孝贤皇后

更多文章

  • 南京古称不仅仅是建业、建邺与建康 曾44次改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京,南京古称,建业,建邺,建康

    名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都是经过再三考虑而定的,一般不会轻易改换。然而有这么一个城市,前后改名44次,堪称城市改名史上第一,这个城市就是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江南第一州南京城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四大古都中唯一的江南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5个政权在南京建都,其中正统朝代十个,所以

  • 汉人之殇混乱频繁的朝代更迭 五胡十六国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西晋、下接南北朝的北朝,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汉、在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共计139年。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

  • 秦汉时期的州、郡、县行政区划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秦朝,汉朝,郡县制

    秦以前,部落联盟的王朝,中央集权是有限的,导致权利只有通过封国层级向下传导。京畿周围的地盘才是王朝的核心,然后按照嫡亲远近依次沿核心封国,对封国的控制力也就依次递减。秦统一六国后,抛弃旧制,全面实行了郡县制。县是官制的最下级,此之下,就只有自治的机关,而没有官治的机关。县的规模相当于古代的一个分封的

  • 岳飞墓前跪像 从2人到5人到4人中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飞墓前跪像,岳飞墓,岳飞,南宋,秦桧

    说起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民族英雄南宋武将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岳飞的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四海扬名,而他所组建的“岳家军”,更是一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其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们对其甚是爱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

  • 唐诗极简史,简到崩溃,笑到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唐诗极简史

    唐诗是中国文化里最巅峰的存在现存55000+首唐诗唐朝诗人更是群星璀璨今天就来帮你捋清楚伟大的唐代诗歌圈发展史如果把唐朝诗歌圈看成是一所学校这就很好理解了↓↓↓这所学校总共就带出了4届学生却创造出教育史上不朽的神话大唐诗歌学院初唐班李世民&武则天作为校长夫妇超爱写诗,更

  • 琴棋诗画样样精通 就是不适合当皇帝的宋徽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虎年春晚,虎年春晚延长,春晚延长,春晚,2010春晚,2010央视春晚

    宋徽宗《听琴图》“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对于纤弱的南宋文人而言,怀念前朝的方式只能是诗词,可在世人眼中,宋徽宗也正是以文艺亡国。文艺才能仿佛成了这位无道君主的原罪。但人们忘记了,写诗作画的不只有宋徽宗、李后主,还有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的不只有汉武帝,唐玄宗,乾隆,还

  • 真实存在却不被正史承认 被历史刻意遗忘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新朝,王莽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在中华五千年的岁月当中,王朝兴替如同走马灯一般,令人目不暇接,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知名的典故、趣事、名人,精彩纷呈,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上面提及的那些朝代之中,其实还少了一个朝代,并没有

  • 西汉、玄汉、东汉、季汉究竟是什么关系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玄汉,东汉,季汉,朝代,朝代前缀

    从西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内,相继出现了“西汉、玄汉、东汉、季汉”这几个对不同政权的称谓,那么,这四个称谓都是什么意思,指的又是什么呢?西汉的疆域(公元前87年疆域)汉武帝时期的亚欧大陆形式(前141年~前87年)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9年王莽篡汉结束,共历210年。

  • 北宋版图已小到不如秦朝?唐朝安史之乱挖的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版图,北宋疆域,唐朝,安史之乱

    所谓长城,一般说的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秦长城,也就是从秦皇岛到临洮的这个长城,一个是汉朝的长城,汉武帝后期,长城一度出了玉门关,一直向西延伸到今天的乌鲁木齐一带。不过,玉门关以西基本上都是烽燧,并没有城墙。现在我们常用的长城的概念,其实就是明长城基础上的,也就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个概念。不过,无

  • 宋朝皇帝: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那是真神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皇帝,宋神宗,庙号

    走近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宋神宗是北宋第六位皇帝,继位那年,二十岁。这是一个好年龄,既充满热情,又非少不更事。而且按照正史的记载,这位名叫赵顼(读如须)的英宗皇帝嫡长子似乎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尤其让士大夫们交口称赞的,是他知书达理,尊师重道:读起书来废寝忘食,见了老师毕恭毕敬,大热天也不用扇子,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