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版图已小到不如秦朝?唐朝安史之乱挖的坑

北宋版图已小到不如秦朝?唐朝安史之乱挖的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7 更新时间:2023/12/26 17:25:07

所谓长城,一般说的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秦长城,也就是从秦皇岛到临洮的这个长城,一个是汉朝的长城,汉武帝后期,长城一度出了玉门关,一直西延伸到今天的乌鲁木齐一带。不过,玉门关以西基本上都是烽燧,并没有城墙。

现在我们常用的长城的概念,其实就是明长城基础上的,也就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个概念。不过,无论是汉朝的长城,还是秦朝的长城,还是明朝的长城,都包括两个基本的部分,也就是河北北部,以及河西走廊。基本上是以西安正北方向为原点,向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张开的。

秦长城是长城的基础,用周振鹤教授的话说,秦长城基本上和四百毫米等降雨线,也就是草原游牧地区和中原农耕地区的自然分界线重合。这条线以北是干旱少雨的地区,适合游牧,以南则是降雨量充足,适合发展农业种植。传统上,中原朝与游牧民族政权的分界线也就是长城线。

不过,朝是个例外。从地图上看,宋朝的版图与秦朝大体接近,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别,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秦朝的上郡也就是今天的陕北地区,北宋并不能控制,实际上控制在西夏手里。另一个差别在于东北方向,秦朝不仅控制今天的河北北部,而且控制辽东,但这个地区北宋同样没有控制过。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宋朝的北方边界线其实要比秦朝更靠南一些,实际上并没有到达长城线。在西北,没有秦朝的河套地区和榆林地区以及宁夏,在河北没有众所周知的燕云十六州地区,更不用说辽东地区了。在河北的防线名义上在关南三州,但实际上是在定州和大名府。只要碰到大战,北宋的防线就要后撤到大名府附近。

但这个局面不是北宋才开始出现的,而是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就是这样了。只要翻开中晚唐地图看一下就知道了,北宋得版图基本上与中晚唐得版图重合,而且还有所扩大,比如西北地区就收复了不少地区,已经比较接近秦朝的长城线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抽调安西,陇右地区的驻军回援关中,西域和中亚就被放弃了,叫河西走廊也没有了,被吐蕃帝国占领。失去河西走廊的掩护,中晚唐在西北的防线一路后撤,实际上已经到了今天的甘肃东部庆阳,平凉一线,吐蕃与长安之间的距离基本上在骑兵一天的行程之内。

河北地区的胡化实际上开始的要更早一些,在初唐开始,东北地区得一些游牧部落附唐之后,就被安置在今天的内蒙东部,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也就是范阳节度使和卢龙节度使的辖境内,安禄山就是突厥人后裔,史思明则是奚族后裔。到安史之乱发生时,幽州地区的社会和人口结构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胡化比较严重了。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也一直不怎么服从中央。

而且,就是在中晚唐时期,辽东地区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政权,也就是渤海国。渤海完全是一个农业国家,而不是游牧民族政权。辽国之所以有超过其它游牧民族的稳定性,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辽国先征服了渤海国,后来又获得了幽云十六州,所以有广大的农耕地区,这是之前汉朝面对的匈奴和唐朝初期面对的突厥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所以说,北宋确实在长城以南,但实际上离长城还远着呢。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并不是由于北宋无能,武德不足,而是从唐朝就已经挖好的坑,而这个坑在北宋建立时还比较稳固,所以北宋没有能够跳出来。

更多文章

  • 宋朝皇帝: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那是真神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皇帝,宋神宗,庙号

    走近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宋神宗是北宋第六位皇帝,继位那年,二十岁。这是一个好年龄,既充满热情,又非少不更事。而且按照正史的记载,这位名叫赵顼(读如须)的英宗皇帝嫡长子似乎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尤其让士大夫们交口称赞的,是他知书达理,尊师重道:读起书来废寝忘食,见了老师毕恭毕敬,大热天也不用扇子,侍奉

  • 如果你的大清没亡 那皇帝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皇帝,清朝皇帝的一天,清朝皇帝作息时间

    随着上个世纪初封建帝制被彻底埋葬,往日皇帝的神圣显赫权威已成为过眼云烟。虽说历朝历代皇帝的性情、喜好都不一样,但是当我们置身于紫禁城,还是十分好奇当年皇帝在宫里怎么生活,下面就以清朝为例,来讲讲皇帝的一天。卯时5:00~7:00【起床梳洗、请安、早读】皇帝一般早上5点便起床,早读前先拉弓,然后到宏德

  • 郑成功已被赐国姓,称“郑成功”而不是称“朱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郑成功,国姓爷,朱成功,郑森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但这个称呼其实是习惯问题,理论上来说,郑成功应该姓朱,别忘了,郑成功一般是被称为“国姓爷”的。郑成功的本名是郑森,但南明隆武政权成立后,隆武帝极为欣赏郑森,赐其国姓“朱”,并赐名“成功”。在封建

  • 佘氏十七代人号称为袁崇焕守墓 墓却是空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崇焕,袁崇焕之墓,守墓

    袁崇焕被冤凌迟后,其部下发了3个毒誓,至今执行了17代387年中国是一个崇尚忠义的国度。所谓忠烈不朽,义传千秋是也。在明朝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一直被后世人所铭记,他就是袁崇焕。袁崇焕因孙承宗的器重而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但崇祯皇帝误中“

  • 历史学家吴晗的人品?文人从政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晗

    正视别人的错误我们才能得到生命的领悟,才能更好的走好自己的路。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 同为少数民族入侵中原,蒙古族比满族差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清朝,蒙古族,满族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分别是蒙古族建立的元和满族建立的清。当然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还有鲜卑族的北魏,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等,但这些或偏居一隅,或几代而亡,并没有实现中国的大一统。元朝具体存在的时间一般认为由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1368年元顺帝北逃结束,享国祚时间97年

  • 张文藻墓预言:“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文藻墓,张文藻,辽朝,古墓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出自山西高平市五代十国古墓。意思是这墓有一天会再被人发掘,重见天日。而人一旦老去,就再也不能回到年少。其意境沧桑,不能不让人嗟叹。专家在发现这12个字的时候,都很疑惑:难道墓主知道我们要来吗?张文藻墓来自河北张家口宣化区八里村张氏墓葬群。以出土

  • 朱元璋的有明一朝规矩多多 有些可歌可泣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有明一朝,明朝生活,明朝知名人物,明朝,明朝历史

    穿衣要讲规矩没错!规矩特!别!多!可能穿错一件衣服,吃错一样食品,你就GAMEOVER。就以穿衣服来说,明朝社会阶层有严格划分,不同等级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规定,一旦穿错就等于是“僭越”大罪,将被国家处以重刑。△乌纱帽你知道什么人才能戴吗?△圆领袍你又知道什么人能穿?明朝穿

  • 隋末最悲催的反王建国称帝六年,未到中原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末割据势力,林士弘

    每逢王朝更迭,总会冒出不少的地方豪强、农民起义军,他们或称王或称帝,终归是割据一方,与中央政府相抗衡。隋末唐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一段王朝交替时期,那更是风起云涌,各路豪杰并起,争相逐鹿。在隋末农民起义浪潮中,最开始的都是敢于吃螃蟹的,但下场往往是最惨的,因为这时候隋朝中央多少还有点凝聚力,扁

  • 明朝皇帝都是奇葩言过其实 但却都具有鲜明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享国276年,共历十六帝(不计南明)。和其他王朝不同的是,这一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有性格。这一朝从开国皇帝开始,就和其他朝代与众不同。历朝开国之君大多是权臣或贵族出身,最后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纵观历史完全布衣出身建立统一王朝的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