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哪个英雄人物的身边没有个红颜知己的陪伴啊,而作为天下之主的皇帝有三宫六院,身边自然少不了美女的陪伴。可是,皇帝身边的女人虽然多,品格却参差不齐,比如:明宪宗身边的万贵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坏女人”。
根据史书记载,万贵妃长相普通,身材更说不上苗条纤细,而且,还比皇帝年长十好几岁,她能得宠,完全是因为幼年时照顾皇帝的情谊。皇帝对她的感情极深,凡事都宠着她,她便凭着皇帝的宠爱飞扬跋扈,在后宫横行霸道。若只是打压欺负其他的妃嫔也算正常,毕竟是后宫争斗嘛,可是,万贵妃不仅仅欺压妃嫔,还用尽各种手段谋害皇嗣,让后宫一连多年没有新生儿诞生皇帝差点绝后!
尽管万贵妃严防死守,但是,最终皇帝幸运的没有绝后,因为,后宫一位姓纪的女子在万贵妃的严密监视下怀了身孕。
万贵妃收到消息后十分气愤,立刻派人去暗害纪氏和那个孩子,幸亏纪氏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们倒是十分忠心,最终,保住了纪氏和皇子的性命。为了让皇帝唯一的血脉不受万贵妃的残害,纪氏一直隐瞒自己的孩子还活着的消息,甚至,连皇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
有一天,明宪宗感慨自己年纪大了,膝下却无一儿半女,语气十分惆怅伤感。
他的贴身太监张敏听了,一时忍不住,就告诉了他:陛下其实有一个儿子,并将这个纪氏生的孩子带到了明宪宗身边。明宪宗激动万分,立刻宣布把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儿子立为太子。可惜的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监张敏却因为这件事得罪了万贵妃,只能自杀以避迫害。
明孝宗朱祐樘的母亲是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后宫的万贵妃极其受到皇帝的恩宠,但是万贵妃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她不允许其他妃嫔怀孕龙种,每一个怀着龙种的嫔妃会受到她的迫害。朱祐樘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艰难的活到在六岁,终于有一天朱见深知道他有一个儿子,在第二天就立他为太子,在随后的岁月里万贵妃试图对抗朱祐樘,但没有成功。总而言之朱祐樘的童年是苦难和艰辛的。
话说回来,纪氏的事情到底是野史传闻还是历史真相呢?难道仅凭一个纪氏和几个宫女太监,就能在权势滔天的万贵妃手下藏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吗?怎么看这件事的真实性都得不到保证,连明朝人自己对此事都有多种猜测。
尹文和在《直琐缀录》中对此事的记载与《明史》中的历史传闻有出入,在书中,他写道:纪氏在怀孕之后就得到了宪宗的妥善照顾,让她秘密地住在安乐堂里面,还命令内侍好好的照顾她。
也就是说,皇帝从一开始就知道纪氏有孕的消息,但是,不知道是为了保护纪氏不受万贵妃的伤害,还是担心万贵妃听到别的女人有孕感到伤心,所以,才让纪氏假装流产,偷偷将孩子养大。这里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从始至终万贵妃对这件事都毫不知情,那么,又何来谋害子嗣一说呢?
《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对于万贵妃谋害皇嗣一说也不认同,他认为:皇帝其实掌握了一切,但是,因为爱万贵妃所以一直瞒着她,被蒙在鼓里的万贵妃根本没有机会去谋害皇嗣,在册立太子之后暗害纪氏倒是真的有可能。
至于太监张敏被逼迫自尽更是无稽之谈,因为《玉堂丛语》一书中有关于他的记载,说他是与另一个太监发生了矛盾,被人家臭骂一顿之后愤恨而死的,更何况,张敏并不是暴毙而亡,而是经过了一个逐渐虚弱、病重的过程。所以,他被万贵妃逼迫自尽的说法也是不靠谱的。
根据以上种种,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明史》中的记载是有错误的。而且,除了这件事,《明史》中还有其他记载与历史也是有点出入的。按清朝一代至今的说法,万贵妃心地恶毒,她强迫其它怀有明宪宗骨肉的嫔妃宫女堕胎,毒杀明孝宗之母纪妃,虽然这种讲法相传甚广,但与事实相去颇远,用史料来源追循,不难还万贵妃清白之身。
第一,史书中说成华六年万贵妃曾经派张敏去杀纪氏之子,张敏说皇上还没有孩子,不能杀这个孩子。看上去这件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成华六年时,明宪宗的次子还没有夭折,“没有孩子”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第二,宪宗去世后,孝宗即位。史料上最早有关万贵妃官方记载,是明朝的官方史籍《宪宗实录》。官史《明实录》是由后朝修前朝,即宪宗成化朝之后,儿子孝宗弘治朝开始修《宪宗实录》,最早不利于万贞儿历史记录即出自于《宪宗实录》。
那么,为何会是如此呢?
原来,孝宗自幼就目睹父亲宪宗对其生母不理不睬,却对万贵妃那个老女子关怀备至,自其六岁被立为太子,到即皇帝位共十二年,愤愤不平之心由来已久,借为前朝修史之机,不好意思骂父亲,骂万贵妃几句,为他母亲出气,乃人情之常。
第三,书上记载孝宗出生的时候头顶上有一块地方没有头发,而且,猜测这是因为孝宗吃过万贵妃给他下的药造成的。《明史》既记载万贵妃多次向朱祐樘下药,又记载宫女太监们誓死保护朱祐樘。
那么,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朱祐樘是怎么因为吃下万贵妃下的药而有局部脱发问题的呢?
基于已经发现的种种错误,我们基本上能推断出世人对万贵妃的形象是有一定误解的,因为,大多数关于她记恨纪氏有孕,残害皇嗣的事情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虚假的。这样漏洞百出的故事偏偏被史书记录在册,还流传千古,这对一个女人似乎是非常不公平的。
万贵妃的确干过不少坏事,但是,编造一些人家没干过的事还将罪名死死的扣在人家头上也是没有道理的。就是因为这些半真半假的消息,才让万贵妃的形象越变越坏,最终完全脱离了历史真相。
明朝的明孝宗为人大度,不管对谁都是这样,就算万贵妃把自己的亲生母亲迫害致死,他也没有计较问罪。
明孝宗十分勤奋,没有一天早朝是迟到的,而且还加入了午朝的制度,大臣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皇帝一起讨论政务。他十分欣赏直言进谏的臣子,对司法十分重视。
朱祐樘为了熟记官员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动态在宫内大殿的一面墙上贴满四品以上人员的名单以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有的时候奏折多了他宁可熬夜批复也不让太监代批。此外他还十分关心大臣的安全,如果臣子因为工作深夜才能回家,他就派人点灯护送回去。有一天,宫中起火了,因为救火的缘故他一夜没能合眼,第二天没去上朝还派人跟大臣们说明原因,向他们请假。
作为一个皇帝,拥有皇室的特权,却只有皇后一个女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什么原因,他开创了中国的历史,那就是皇帝只有一个妻子。在明朝这可算是任性的做法,皇帝一夫一妻,如此不近女色可把大臣们急坏了,你说凭什么要管人家的私事,这不是瞎操心吗?其实不然,皇上的妻子少了,这意味着儿子的数量也可能少,那继承人出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不只是在皇家的家务事,更是国家的大事,因为它维系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这些大臣们向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娶老婆生更多的儿子,但任性的朱祐樘置若罔闻,照样和唯一的妻子张皇后过着一夫一妻生活,用现在话说,就是中国好丈夫,好老公。
明孝宗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可以说是最完美的一位,在他的治理下,没有权臣专权没有宦官专权更没有后宫专权,使得明朝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参考资料:
『《明史》、《宪宗实录》、《明实录》、《玉堂丛语》、《万历野获编》、《直琐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