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多奇葩:北宋错选开封 南宋都城是临安

宋朝多奇葩:北宋错选开封 南宋都城是临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42 更新时间:2023/12/13 21:42:53

北宋,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王朝。它结束了自唐朝之后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文人为中心的政治权利体制。继承了唐朝文学的繁荣,也为明清时期的文学打下了基础。北宋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没有迁都的统一王朝之一,都城开封对于北宋的兴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北宋王朝最重要的统治基础。

但是开封仅仅是中国六朝古都之一,主要是宋朝的都城而闻名。开封曾当过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朝后期的国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东京汴梁主要是和北宋王朝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北宋的开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季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结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禁区之异味,悉在唐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唐代以前,首都通常首选洛阳和长安,因此它的历史地位相对于洛阳和长安还是要次一些。那么宋朝为什么定都开封呢?在北宋的历史上,只有赵匡胤提出迁都西京洛阳,后经考虑之后取消了这个计划。之后北宋的统治者一直没有推行迁都计划,可见都城开封对于北宋的重要性。那么北宋王朝始终定都开封的缘由在于那些方面呢?

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几十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更替,到赵匡胤兵变建立宋朝,天下局势终于稳定下来了。北宋结束了唐朝以后的战乱,统一了国家,开始了和平建设。

这个时候,宋太祖提出了迁都问题,他看中了洛阳,然而赵光义却代表权贵们却反对迁都。那么定都洛阳和开封的优势和缺点都哪些呢?宋太祖迁都被大臣反对灭亡从此被埋下了祸根

开封的优势如下:

一、开封有利于控制广大关东地区。

二、开封历经五代时四朝兴修,城池宫阙完备,人烟稠密。

三、开封有交通之便,地处南北大运河的汇交点,漕运方便。

开封的缺点也很明显:

从战略上分析,开封四周无险可守,是典型的“四战之地”,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非常不利。为了弥补开封地理上不利防御的弱点,宋朝必须在都城驻屯重兵加以弥补。

洛阳的优势如下:

一、洛阳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地理险要利于防守。

二、洛阳居天下之中,自古以来是定都首选。

洛阳定都也有一些缺点:

一、经过黄巢之乱,五代割据,大运河到洛阳的一段年久失修,通航力下降。

二、隋唐建设的洛阳城已经残破,不如开封城完善。

至于长安城,唐以后已经不在定都的考虑之内,关中环境恶化,而经黄河三门峡的漕运极其艰险,这些因素让唐朝首都一直为粮食发愁。

洛阳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的出生地,公元976年,赵匡胤心怀迁都之念西巡洛阳。他看到洛阳山川关河雄壮,迁都之心更加坚定。

然而晋王赵光义为首权贵反对迁都,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忍不住仰天长叹:“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烛影斧声太祖驾崩赵光义不愿迁都搞死了赵匡胤?

原来,宋朝鼓励和纵容勋戚权贵经商,几乎所有的勋戚权贵在汴梁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反对迁都。而赵光义担心迁都洛阳,他可能不能接任皇帝。

其实洛阳的缺点不是大问题,经过修建可以解决,然而开封无险可守,却导致了北宋灭亡。

宋朝生活画卷

北宋王朝建立之前的开封

在地理位置上,开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的地区,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我国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古都”。由此可见开封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多个王朝政权的政治中心。

据最早记载,夏朝最早在开封一带建立都城232年,史称老丘。商朝也曾在开封建都27年,史称嚣。到了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开始修建修筑储粮仓城,取“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到了西汉景帝时期,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到了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开封作为败亡国的国都被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失落了数百年的开封重又慢慢的恢复了元气。

到了唐代时期,开封成为了水陆便捷的大都会。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由此可见,开封在北宋建都之前,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历史地位。

从北宋建立的历史根源谈开封的重要性

在北宋的建国之初,不管是官员任用上还是在军事安排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后周的制度有一定的继承。为什么要对后周政治进行如此全面的一个继承呢?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在于稳固北宋建国初期的统治。公元960年赵匡胤趁着周世宗死后新继任的皇帝幼小,在陈桥驿发动了政变,从一个都点检的官职一跃成为了帝王,从身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飞越。而在周世宗统治时期,后周的政权是较稳固的,有一大批忠于后周的大臣。比如说范质王薄、韩通等人,这就暗示了赵匡胤经过政变获得的政权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险。

因此,赵匡胤为了维护新政权的稳定,不得不对后周的制度进行一些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官员任职基本保持不变动,军队安排上等。而这时的开封已经从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作为了都城。作为四个朝代的都城,基本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和完整的政治体系。比如说宫殿、皇城等。

再者,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个新政权,除了面对前朝留下来的隐患之外,还面临一个四面皆虎的局面。这时的北宋在北方有北汉和契丹的威胁,在南方还存在着十个格局的政权,局面十分严峻。并且刚刚将建立的北宋,也没有能力再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一个新的都城,更没有能力去完成一个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最后,定都开封也是为了满足当时官员和都城人民的愿望,赵匡胤发动这场政变可以说基本是和平的政变,只有一个反对者韩通被杀。因此,许多官员和都城里的百姓也基本上承认赵匡胤的北宋政权。但是他们更加安于现状,或者说是满足于现状。不愿意离开已经居住了多年的繁华的开封都城。所以赵匡胤经过多方面考虑也只有顺水推舟在开封定都。

开封自身所拥有的优越性

首先是传统的水陆交通运输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隋唐迄止五代,开封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尤其是经过后周的进一步经营,将城内的蔡河、五丈河与汴河沟通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工程,漕运更为便利通畅。通过汴河的漕运,每年可以顺利运送江淮地区的粮食数百万斛,供给数十万京城驻军。而将这些物资转运到洛阳、长安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据史料记载,唐代有些年份,皇帝要带领大臣、军队到洛阳解决吃饭问题,就是由于粮食运输困难所致。因此,宋朝建都开封,着重考虑的就是要解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实际上服从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

其次是政治、地理方面的优势。开封经过五代时期的经营,有过近半个世纪的都城史,实际上已经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各地民众从心理上也认同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定都开封,正是北宋政府利用和顺应时代思潮的政治选择。而从地理上看,开封自古为四战之地,地平无山,无险可守,易于受敌。而黄河改道在开封附近与其说是形成了一道天险,还不如说是悬在开封头顶上一把利剑。黄河水患屡屡给开封造成灭顶之灾,这在自宋代以来的开封城市史上极为突出。

因此,如果单从战略防御上看,开封作为都城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开封的地理形势不利于守,却利于攻。因其地面平坦,水陆交通发达,主动出击,南征北战,极为方便,有利于国家稳固。

最后是开封综合条件的优势。开封在历史上曾经数度成为帝都,具备定都的社会心理条件。经过后周时代对开封的经营,从城防、城市布局等方面看已经具备了作为国都的规模。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已有近百万之众,实际上已经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城市。赵宋王朝的班底大多来自后周,他们在开封已经根深蒂固,选择开封作为国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心理期望。因此,尽管一直到仁宗庆历年间,宋廷关于定都、迁都的问题仍然在争议之中,但是,直到1127年北宋灭亡,开封作为国都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南宋为何没有选择南京作为都城而是定在杭州?

南宋时的临安府

关于南京和杭州,到底谁是东南地区第一城市的问题,出现了无数次的争论。言而总之,南京与杭州各有千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南京的历史感明显高于杭州。因此历朝历代的南方政权,基本上都是以南京为首都,与北方政权进行对抗。但凡事总有例外,例如南宋政权的首都就没有选择南京,而是选择了浙江的杭州。那么,为何没有选择南京呢?

一、在宋朝之前,南京的地位明显高于杭州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方政权选择首都的时候,基本上会在洛阳和长安之间反复犹豫。至于南方政权,则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肯定会选择南京。因为在古代社会,南京是东南地区的经济、军事、政治中心,同时拥有长江天险,一直被称为虎踞龙盘。因此,古代的南方政权都会选择南京为首都,例如东吴、东晋等等。在这一阶段,杭州的地位明显不如南京。在唐朝统治时期,由于海外贸易很发达,杭州的地理优势开始体现出来,并且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但总体仍不如南京。在五代十国时期,杭州是吴越国的首都,南京是南唐的首都,两个政权相互对抗。由于战争的影响,南京的经济地区开始动摇,由于和平投降,杭州并没有经历战争。

在北宋统治时期,虽然南京仍是东南地区的中心,但杭州的经济已经超越了南京。在北宋统治的末期,北方的金国大举南下,攻下了宋朝的首都开封,俘虏了宋朝的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但金国此时的汉化程度很有限,攻下中原地区之后,并没有稳定下来,而且抢掠一番之后,撤回了自己熟悉的北方地区。由于天下无主,宋朝皇室的唯一幸存者赵构,理所当然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当时,关于国家的首都,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分别是旧都开封、襄阳和扬州。开封的方案直接被排除了,因为开封属于四战之地,根本就无险可守,朝中大部分官员都不建议返回开封。襄阳是为了拱卫两湖地区,而扬州位于江北,是为了拱卫江南,襄阳和扬州互有优劣。襄阳处于国家的中部,不利于对江南地区的控制,赵构最终选择了扬州。

二、宋朝君臣曾经在南京和杭州之间反复犹豫

其实,不仅仅是是南宋,古代的南方政权都纠结这个问题。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南宋君臣进入了扬州城,从而拱卫整个江南的安全。但是金国大军突然南下,南宋方面措手不及。金国军队一路长驱直入,扬州位于长江北岸,地理位置并不好。在逃跑的过程中,赵构丢失了传国玉玺和宋朝历代皇帝的牌位,赵构本人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为了躲避金国军队的追击,南宋君臣从扬州逃往南京,从南京逃往镇江。最后感觉镇江仍不保险,选择了港口城市杭州。在金国军队逼近的时候,宋朝君臣乘船出海,上演了千里大逃亡。在这次逃亡过程中,宋朝君臣发现了杭州的便利条件,一旦金国军队南下,自己就能够从容的撤退。从防御的角度来说,杭州是最合适的选择。

对于刚刚建立、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南宋政权来说,确实应该选择杭州。但杭州没有成为宋朝的首都,皇帝仅仅是临时居住在杭州而已。南宋与金国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宋朝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南宋的江淮防线已经稳定。此时,要求定都南京的呼声越来越好。作为一个南迁政权,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希望北伐收复失地。选择定都南京,进可以进攻淮河以北地区,退可以保住江南半壁河山。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南宋皇帝赵构确实动了迁都南京的想法。1130年,赵构将江宁府改为建康府(南京),把这个城市打造为行都。但随后1137年发生的淮西兵变,彻底葬送了非常有利的局面。南宋在江淮地区本来处于攻势状态,随着淮西兵变,几万宋朝军队投降了伪齐政权,江淮地区的攻守态势立刻发生了逆转。此时对于南宋来说,继续迁都南京是非常不理智的。

三、随着江淮防线的削弱,宋朝只能选择杭州

在淮西兵变之后,南宋的江淮防线被严重削弱。在此之后,南宋开始处于防守的状态。在这个时候,继续迁都南京是不合适的。在宋高宗赵构在位的末期,金国皇帝完颜亮率领大军南下,迅速撕开了宋朝的江淮防线,直接屯兵长江北岸。虽然,完颜亮并没有渡过长江,但也反应了南宋江淮防线的薄弱。在江淮防线、襄阳防线和川陕防线中,江淮防线是最薄弱的。经历了这次战争之后,南宋君臣基本放弃了迁都南京的想法,开始专心经营临时居住地杭州。1131年,南宋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皇帝行在。把建康府作为留都,表示自己的国家还有一个预备都城。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府,增建礼制坛庙。

在南宋统治时期,杭州的人口总数甚至超过了之前的开封。根据推测,南宋时期的杭州有17万户人口,100多万人。马可.波罗元朝初期来到中国,对于曾为临安的印象是:“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优美和高贵的城市。”在1949年初期,杭州仍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由此可见,当年的杭州有多么繁华。

营销号们鼓吹:南宋王朝为了表明收复故土,打回中原的决心,所以整个南宋王朝都没有正式的都城存在,杭州不是南宋的都城,只是“行在”,比南京陪都略高些,法理上南宋的都城仍是开封,实在是一件奇葩又很尴尬的事情。简直胡说八道,你们把这条历史吃了吗?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府,增建礼制坛庙。

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有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到1276年2月4日,元朝军队攻入杭州,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献上国玺投降。

更多文章

  • 秦鲁国大长公主自恃辈分 频频向皇帝为儿子讨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鲁国大长公主,宋朝公主

    公主在古代可谓是大多数女子所羡慕的对象,出生便有了较高的头衔与地位,不必用尽心思像后宫的女人一样争宠。只是有得便有失,在很多朝代公主的婚姻都会被用以维系政治利益。但是有一个朝代的女子就比较幸运,那便是宋朝,因为早先便与边疆地区约定以金钱维系和平,因此公主不必牺牲掉自己的婚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仁义皇帝

  • 同为亡国之君,南唐李煜和吴越钱俶命运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亡国之君,南唐,李煜,吴越,钱俶,纳土归宋

    最熟识的“亡国之君大部分人立马想到南唐后主李煜,毕竟李煜的诗词实在太过有名,人们马上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在诗中

  • 晋惠帝司马衷为什么抱着嵇康的儿子嵇绍的血衣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惠帝,司马衷,嵇康,嵇绍

    (《国家宝藏》中的嵇康)(一)嵇康死也不辅佐司马家族我们都知道,西晋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是个性情中人,自由懒散,狂放不羁,嵇康有一儿一女,儿子便是嵇绍,历史上说他继承了父亲的容貌,相貌端正,气质出众,鹤立鸡群说的就是他。嵇康虽然无欲无求,不喜欢当官,但性子该烈时还是得烈,连好友山涛要举荐他都被他写书面语

  •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盛世

    中国历史上先秦文明、汉唐盛世、两宋明清,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辉煌、巅峰的时刻是绝对存在的。谈起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等历史文化名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下面按照时间顺序简述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盛世。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盛世殷商盛世(约公元前1290年1150年)从商

  •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清军没入关中国历史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可以假设,清军入关,李自成,明朝

    假设历史•如果满清没入关李自成能建立新的王朝吗?很多人对于满清入关导致汉族再也没有拥有自己的王朝而耿耿于怀。而在明末所有的汉族势力中李自成是最为强大的一股,并且按照以往史观他和朱元璋最为接近,于是很多人就幻想是否李自成能够成为朱元璋第二呢?李自成资料图李自成的钱粮来源自富人咋一看李自成的军

  • 中国历朝历代首都在哪?为何历代都城都在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朝历代首都,首都,都城,历朝历代

    中国历代首都都城:我国历朝历代首都都在哪里?帝都,是对封建帝国的首都的简称。现今世界上已没有国号为“帝国”的帝制国家,“帝都”一词在官方几乎已不再使用。禹:邓,今河南省南阳市。夏: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斟浔,今河南省洛阳

  • 定陵挖掘何以成为考古史上悲剧?郭沫若的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定陵,皇帝陵墓,明朝皇帝,郭沫若

    定陵,作为中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寝,它曾经轰动世界,然而结果却令世人无限唏嘘。为何选中定陵作为第一个考古对象,又是什么原因令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悲剧?让我们揭开尘封的历史档案,为您呈现不为人知的考古之谜。十三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陵园内全部仿造皇宫建造,每一个陵墓都建筑着高大

  • 北周皇太后杨丽华表示永不谅解父亲夺外孙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丽华,杨坚,北周,隋朝

    “丽华”是一个好名字。光武帝刘秀年少在长安游学,曾发出人生两大感慨:“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只想做个静静的美男子开创光武中兴的刘秀太低调他把娶大美女阴丽华为妻定人生一大目标,后来得偿如愿,成为了一个历史佳话。在南北朝末期,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个

  • 冯玉祥一生倒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叛徒,冯玉祥,军阀,倒戈将军

    “九姓家奴”冯玉祥三姓家奴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典故,特指吕布。意在讽刺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的人。《三国演义》中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他便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非常不错。然而,吕布见利忘义。被董卓以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

  • 长城防不住北方骑兵,为何中国各朝仍要修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城,修长城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从战国到明朝,众多中原王朝坚持着修筑长城的“接力赛”。而好事的文人曾写下“唯见长城外,僵尸乱如麻”的“反诗”,清朝康熙帝也曾叹到“万里经营到海涯,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