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国灭了吴国 可为何后世叫江南“吴”而不是“越”?

越国灭了吴国 可为何后世叫江南“吴”而不是“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37 更新时间:2023/12/5 20:39:22

还记得“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吗?你知道江东是什么地方吗?你知道江东是属于吴越文化吗?你知道吴越是现在什么地方?本期的吴越文化带你去了解吴越是现在什么地方?吴、越各不同。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越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支,中心是宁绍平原上的绍兴和金衢盆地上的金华。

吴越是一个古老的东方部落,拥有辉煌的国家历史(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吴国,越国;三国时期雄踞东南的东吴;五代时期最后降宋的吴越国以及南唐前身吴国)和辉煌的文化经济。

吴越之地在先秦古籍当中不叫江南,叫江东。先秦的江南明确指的是以楚国为背景的长江以南,在今湖南、湖北南部一带,所谓楚江南。而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几乎呈现南北流向,故江之东为江东。中原人看今湖南一带是江南,而看今江浙一带是江东。乃至汉末三国时,吴人仍然称自己为江东人、江东子弟,不称自己为江南人。

先秦时期,吴越属汉族先民百越部落中一支。吴越是古代的国别,但并非民族共同体,具体来说,它指春秋时建立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

然而时过境迁,先秦时代的“江南”如今被称为“江湘”、“江汉”,而先秦的“江东”则被称为“江南”。这个“江南”不单单是地域上的长江之南,还必须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长江与钱塘江(浙江)组成的“江浙”则是小江南、狭义江南,或可直接代表“江南”一词。当江东改称江南,文化经济意义上的“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吴、三吴、吴越地区。

吴越是百越的一支。指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的地区。由于关系密切,又同语言(吴语),同习俗,同民系,所以合称为吴越。吴越一名来自于春秋吴国、越国的国名,各取一字。因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一方的吴越国,自此“吴越”一名便以用来指代吴越国疆域所包括的该些地方。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春秋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而又出风雨同舟(吴越同舟)之典故。春秋时期吴越虽为两个敌对的国家,但其实又是同部落,同文化,同语言的兄弟国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载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且,《吕氏春秋》有写:“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故,“吴”与“越”虽然曾经是有着深仇大恨敌对的两个政权,但自古以来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当地的住民乃同一民族。

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吴越民系本属一家人,几千年来,彼此生活在同一区域之内,没有地理上的隔阂,大家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彼此相同,而且同属汉族的分支民系。

有专家根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的记述认为,在夏代,于越部落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传说夏代少康的庶子无馀,在钱塘江以南一帯建立“越国”,辖有今浙江全省及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地区。传至春秋中叶的越王夫谭已历近1500多年。

后越王勾践于西元前473年撃灭吴国,北上与当时中原诸国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王”。有专家认为,西元前306年,楚怀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越国江东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到汉朝初年形成了东瓯及闽越两个王国。

吴越之地历史上各个时期(明朝之前)都是同属于一个行政单位的,故而合称。唐朝前期同属江南道,后期同属浙江东、西二道;宋朝同属两浙路。

吴越二字是最初是并列结构。两千余年前,江苏南部是吴,浙江中北部是越。然而渐渐地,吴越一词成为偏正结构,以用于区分其他的越人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地区是吴国和越国两国在争锋,最后是越国赢了,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死后,越国沉寂了一段时期,仅仅是越王朱句在晚年连续发动了两次远征,消灭掉了齐国的附庸滕国与郯国,还占领了楚国领土莒国。

越王朱句病逝后,其子越王翳即位,越国又一次开始耀武扬威,趁着北面的齐国执政家族田氏发生了内乱,越国又一次发动了对泗水流域的远征,灭掉了仰仗齐国的姒姓小国鄫国,这次征伐也是在配合三晋对齐国的东征,同年齐康公被韩魏赵三晋联军俘虏,三家献俘至洛阳,也换来了第二年周天子对韩赵魏三家君位得承认。但好景不长,公元前386年,越国北面的齐国彻底完成了田氏代齐,再加上越国国内也出现了问题,越国不得不在越王翳三十三年(公元前378年)南迁回吴(今江苏苏州)。

退回吴地以后,越国矛盾爆发。越王翳三十六年(公元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三个王子。随后,豫又挑唆越王,企图除掉太子诸咎,遭到越王拒绝。七月,诸咎担心自身被害,索性率领军队赶走了豫,又包围王宫,发动宫廷政变,尔后,越王翳自己也被乱军杀死,诸咎得以登位。随后接连发生了几起弑君事件,给越国的国力造成了严重创伤。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越君降秦,秦在越故地设会稽郡,越国灭亡。

后来三国时期的孙权,称帝时选的国号是“吴”而不是“越”。如果在江南单称一个“越”,那所指的范围就很小了,通常指浙江绍兴,古称“越州”,这里是之前越国的首都,那里现在还有个地方戏“越剧”。

后世在称呼江南地区的时候,通常还是称呼“吴地”,而不是“越地”或者是“吴越地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吴国和中原的关系比较紧密,《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也就是吴国国君的祖先泰伯,是商朝时期的诸侯周太王的长子。这种情况下,通常这个地区就被认为是“吴地”。

而越国就有些神秘了,它是古代越部落所建立的国家,建国时间可能非常久。相传是公元前2032年,不过和中原相对疏离。其实吴越两国的文化是很像的,《吕氏春秋》就记录:“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

除了与中原的亲疏关系外,江南不叫“越”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越”的范围太广了,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以南的,汉地沿海一带部落统称之为“越”,文献上也称之为百越、诸越。江南地区有“吴越”(在吴地的越人),福建有“闽越”,江西湖南有“扬越”,两广有“百越”。现在广东的简称“粤”,在古代就通“越”,在越南还有“雒越”,现在越南民族的先祖。

所以,江浙地区只是越人,分布的一个地区而已,用“越”来形容这里不合适了,没有“吴”精准。。

标签: 越国吴国吴越江南

更多文章

  • 历史印记最少的古都 杭州作为南宋行在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宋皇宫,南宋首都,临安

    割据江南的大型偏安王朝,一般都会把都城定在南京,比如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南明。南宋比较特殊,把国都定在浙江杭州,在江南王朝中是非常罕见的。南宋选择杭州“定都”,而不是南京(宋朝称金陵、建康),原因何在?首先要说明一点:南宋虽然苟且于江南,但在嘴上还是要收复

  • 分裂时期的政权 为何有的被称为朝有的被称为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分裂政权,朝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多历史朝代的国家,自从诞生夏朝之后,中国几千年历史不断发生朝代更替。至于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古国那是自说自话。说到朝代,外国历史当然也有,而且世界大部分国家历史上都有朝代,除了美国这种比较特别的国家历史上没有朝代,亚洲绝大部分国家、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有历史朝代。不过,外国历

  • 《二十四史》历史难以逾越的高峰 读越久越知其乐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二十四史,中国历史,中国朝代,历史朝代

    读史明智,要知中国历史的细枝末节,必读《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史书总称,为历朝“正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

  • 纣王囚禁周文王一案相当诡异 《封神演义》真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纣王,周文王,商朝,周朝

    因为《封神演义》的传播,周文王姬昌被囚羑里之事众所周知,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这一事件背后有着不少疑团。1.为何被囚?姬昌之所以被囚禁,《封神演义》的说法是,商纣王想要将姬昌在内的四镇大诸侯统统杀掉,但因为大臣们的求情而决定放他一马。岂料,有奸臣费仲、尤浑从中作梗,姬昌再次陷入生命危机,最后虽然因

  • 致命的风投资金 导致李世民子孙几乎被屠戮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渊,李世民,武士彟,武则天

    隋朝的时候,并州文水县有一个商人。他从卖豆腐起家,一步步把生意做大,成了当地一个富得流油的木材商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武士彠(音:约)。古代的时候,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武士彠资财巨万,就想谋求社会地位。他商而优则仕,花钱上下活动,弄了一个芝麻官当。武士彠,武则天的父亲在武士彠满脑子要改变命运的时候,一个名

  • 失业的米脂驿卒 闯王李自成四十二天“皇帝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闯王,李自成,明朝,农民起义

    1644年农历3月19日到1644年农历4月30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到退出北京城,其间还发生了从4月13日进军山海关,与吴三桂的军队、女真军队交战,到4月26日退到北京城这段战事,前后只有42天的时间,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中国历史上,王朝末年一般会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者众多,失败者多,而

  • 明朝的疆域版图,各版本相差巨大到底孰是孰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疆域,明朝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而关於明朝的疆域,各版本的疆域图相差巨大。有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幅员辽阔,远迈汉唐。而有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则疆域较为蹙小,仅约相当於我国现今疆域的一半。那么,为何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却相差如此之大呢?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上面的大明疆域图,囊括了大明的羁縻

  • 为大清朝续命二十年李鸿章 也是个享受的美食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李鸿章吃鱼,清朝

    在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后人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历史对他们也存在着很大的误解。而在近现代历史中清朝短短几百年,却经历了建国、辉煌、覆灭的整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他经历了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伴随着清朝的灭亡,他的历史也消逝了。李鸿章作为晚清的重臣,深

  • 老照片:七十年前的香港记忆,形形色色众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老照片,香港老照片,香港历史

    叮叮(又叫双层有轨电车)车行驶的路线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途径西环、上环、中环、湾仔。..太古、筲箕湾及维多利亚港沿岸,这种全世界只有香港岛才有的交通工具,实际上是一种双层有轨电车,由于开车时司机踩到踏脚车子会发出“叮叮、叮叮。..”的声音而著名,故人们喊它“叮

  • 靖康之耻,宋高宗赵构接到的两道致命“蜡丸诏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靖康之耻,赵构,蜡丸诏书

    蜡丸诏书,就是将皇帝的密函放在小小的蜡丸里面,秘密地传递给受诏人。皇帝下诏书还要偷偷摸摸?当然,这仅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方法,比如:皇帝危难,或者道路不通。蜡丸诏书在宋朝使用得非常频繁,这也体现了当时的谍报系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然而,北宋末,两道神秘的蜡丸诏书却要了北宋的命。哪两道?1、封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