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者,非南宋杭州之都名,然与杭渊源颇深,本乃西出杭州之粗鄙乡野,东汉设县(211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临安县,因县城之西南临安山得名。此临安非彼临安,杭州所以易名临安,皆因金国南犯,靖康之变后,北宋沦亡,被金朝所灭。康王赵构自济州(今山东济宁)至艺祖龙潜之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重新建立“宋”政权,是为宋高宗。一路逃遁,弃中原,别汴梁,于建康重立南宋,后复弃建康,仓皇困顿,至杭州方安然。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宋室南迁杭州为行在所。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鏐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临安,临时安顿也。杭州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978年)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然初识临安或涉史未深者,皆以为同,杭州临安常混为一谈。此乃杭州临安密不可分之渊源一也,姑论“名缘”。
临安城南之锦溪,玉带环绕,诸山列嗣,唐末年间,钱镠出焉。其生时,哭声嘹亮,红光满室,伴有兵马之声。其父感不祥,欲弃于井中,被祖母拦阻。遂得乳名“婆留”,弃井乃曰“婆留井”,至今保存完好。
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又稍通图谶、纬书。七岁启蒙,十二岁读《春秋》、《武经》,十九岁因家贫,为生计贩运私盐,铤而走险,肩贩负米以养亲。二十一岁从军,枕甲提戈,为董昌之偏将。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大义断亲,反戈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定都杭州。
唐末五代十国,唯吴越国富甲一方,鏐身为国王,励精图治,兴修海塘,疏浚西湖,发展农桑,保境安民,虽马背夺天下,但不穷兵黩武,而是文韬武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以《钱氏家训》传之后裔,纳土归宋,善事中国,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塘从此繁华:公元1138年,宋都南迁,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其实整个宋朝不管南北,只有一个都城,就是东京,“汴梁”,也称“开封”。而临安只是“行在”,或称“陪都”,也就是皇帝暂时驻跸之处。历朝历代都有“陪都”,战乱时,多为皇帝逃跑避难之处,高宗一路难逃,住哪哪就是“陪都”,虽然,都城并不在自己的版图之内,可是,总是要给自己留点儿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