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这些带“文”字的谥号

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这些带“文”字的谥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592 更新时间:2023/12/21 2:38:04

有这么一个字,我们总是感觉似曾相识,却又总是读错,这个字就是“谥”。看看这个字的写法,我们很容易就会把它读成“yì”,但实际上,它应该读“shì”,对,就是“谥(shì)号”的“谥”。

为什么我们要提这么一个字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就是谥号。所谓“谥号”,指的是在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而进行评定,然后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评价性文字;当然,能够被后人评出“谥号”的,当然都是些大人物哦。

在诸多的谥号之中,有一个字比较常见,那就是“文”字,比如“文正”、“文贞”、“文成”、“文忠”等等;那么,这些带有“文”字的谥号,究竟都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吧。

文正是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故把文贞改为文正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我们之所以把“文正”放在最首要的位置,那是因为在带有“文”字的所有谥号中,“文正”的地位最高。事实上,“文正”不单单只是带有“文”字的所有谥号中地位最高的,而且,还是整个文人谥号中,地位最高的。

可以说,“文正”是天下文人最梦寐以求的谥号,然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却不会轻易地给人以“文正”的谥号,所以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死后获得“文正”谥号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曾国藩等。

谥法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在文人的谥号中,“文贞”的地位,仅次于“文正”,排在第二位。不过,在北宋宋仁宗之前,文人最高的谥号其实并不是“文正”,而就是文贞,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贞”谥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只因宋仁宗的名字叫作赵祯,“祯”与“贞”同音,所以为了避讳,就把“文贞”改作“文正”了;换句话说,宋仁宗赵祯之前,是没有“文正”这个谥号的。

文成

排在“文正”、“文贞”之后的,就是“文成”了,别看“文成”只排第三,其实,要想得到一个“文成”的谥号,也不容易,我们只需来看一看那些谥号是“文成”的人,就知道了,比如,谥号“文成”的有刘伯温、王阳明等。

文忠

尽管“文忠”排在第四,但是在清朝时期的文人谥号中,“文忠”却位列第二,其地位仅次于“文正”,比如,在清朝的文官中,谥号“文忠”的有索尼、林则徐、李鸿章等,清朝的“文忠”,比其他朝代的要值钱哦。

当然,除了以上的“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这四个之外,事实上带有“文”字的谥号,还有许多,如“文端”、“文定”、“文肃”、“文襄”、“文清”、“文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只不过,这些带“文”字的谥号,其地位就不能和我们上面所谈到的“正”、“贞”、“成”、“忠”相比了。

历朝历代获得文贞、文正的文臣

唐朝时期

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

唐朝有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期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

元朝时期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吴澄与许衡齐名,时人称为“北许南吴”,他们是元代理学的领军人物。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刘秉忠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一谋臣,深受忽必烈信任,参与了建立金莲川幕府、征伐大理、会见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讨南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廉希宪是元代理学名臣,时人称其“廉孟子”。忽必烈崇尚藏传佛教,曾命廉希宪受八思巴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贾居贞为人清廉,拒绝贿赂,太宗窝阔台因此嘉奖他,世祖忽必烈北征,也让他随从,时常让贾居贞教授《资治通鉴》,他为人谦逊,任郎中时推辞参知政事的任命。贾居贞去世后追封光禄大夫、平章政事,为定国公,谥号文正。

明朝时期

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

方孝孺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李东阳、谢迁为弘治、正德名臣,时人将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与永乐、洪熙、宣德朝名臣“三杨”相比,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要死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可见“文正”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倪元璐为明末名臣、书法家,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时自缢殉节,全君臣之义,彰显气节。

清朝时期

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汤斌为清代理学名臣,两任《明史》总裁,继承了明末以来程朱学对王学的修正。刘统勋、曹振镛、曾国藩则以功劳著世。其余诸臣则以帝师之尊谥文正,朱珪为嘉庆帝师,杜受田为咸丰帝师,李鸿藻为同治帝师,孙家鼐为光绪帝师。

清史稿评价汤斌“清世以名臣从祀孔子庙,斌、陇其、伯行三人而已,皆以外吏起家,蒙圣祖恩遇。陇其官止御史,而廉能清正,民爱之如父母,与斌、伯行如一,其不为时所容而为圣祖所爱护也亦如一。君明而臣良,汉、唐以后,盖亦罕矣。斌不薄王守仁,陇其笃守程、朱,斥守仁甚峻,而伯行继之。要其躬行实践,施于政事,皆能无负其所学,虽趋乡稍有广隘,亦无所轩轾焉。”。

清史稿评价刘统勋“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清史稿评价曹振镛“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来,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曹振镛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揆诸谥法,足以当‘正字而无媿。其予谥文正。”

哪些名人的谥号故事

要说谥号的话,古代读书人视“生晋太傅、死溢文正”为最高追求。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吴县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范仲淹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史称“庆历新政”。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璟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等八名。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许衡明。

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要死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因为李杨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诗讽刺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到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孙承宗、倪元璐。方孝孺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但其中的曹振镛的谥号,世人一直非议不休。不过汤斌是死后追认的。刘统勋是死后直接谥文正。曾国藩的功劳的确大,但当时清朝的情况,有个激励的意思在里面。至于李鸿藻的身份是帝师,从他之后,凡是帝师皆有谥文正的可能。在之后的谥文正的,则有点末世名器,不足为贵的意思了。

谥法解

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睿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

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

果虑果远曰明。自任多,近于专。

啬于赐与曰爱。言贪□。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

克威捷行曰魏。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虽威不逆礼。

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

肇敏行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

疏远继位曰绍。非其弟过得之。

好廉自克曰节。自胜其情欲。

好更改旧曰易。变故改常。

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除残去虐曰汤。

一德不懈曰简。一不委曲。

平易不訾曰简。不信訾毁。

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

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

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

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

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

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

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

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

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

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

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

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

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当忌。

质渊受谏曰厘。深故能受。

有罚而还曰厘。知难而退。

温柔贤善曰懿。性纯淑。

心能制义曰度。制事得宜。

聪明睿哲曰献。有通知之聪。

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

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

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

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

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

执心克庄曰齐。能自严。

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

甄心动惧曰顷。甄精。

敏以敬慎曰顷。疾于所慎敬。

柔德安众曰靖。成众使安。

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

威德刚武曰圉。御乱患。

弥年寿考曰胡。久也。

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补前过曰刚。勤善以补过。

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

猛以强果曰威。强甚于刚。

强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

治典不杀曰祁。秉常不衰。

大虑行节曰考。言成其节。

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恩惠。

好和不争曰安。生而少断。

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

行见中外曰悫。表里如一。

状古述今曰誉。立言之称。

昭功宁民曰商。明有功者。

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

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

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

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

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

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命。

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

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

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

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很。

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

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

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

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

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

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

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

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

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

名实不爽曰质。不爽言相应。

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

慈和遍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闻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

思虑不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

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

去礼远众曰炀。不率礼,不亲长。

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

彰义掩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

华言无实曰夸。恢诞。

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

隐,哀也。景,武也。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馀皆象也。以其所为谥象其事行。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秉,顺也。就,会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康,虚也。睿,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速也。载,事也。弥,久也。

《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民无能名曰神

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德象天地曰帝

静民则法曰皇

仁义所在曰王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立制及众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

谏争不威曰德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

博闻多能曰宪

聪明澼哲曰献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虑行节曰考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

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

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柔质受谏曰慧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

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

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

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

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

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

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知

甄心动惧曰顷

威德刚武曰圉

圣善周闻曰宣

治民克尽曰使

行见中外曰悫

胜敌壮志曰勇

昭功宁民曰商

状古述今曰誉

心能制义曰度

好和不争曰安

外内贞复曰白

不生其国曰声

杀戮无辜曰厉

官人应实曰知

凶年无谷曰糠

名实不爽曰质

不悔前过曰戾

温良好乐曰良

怙威肆行曰丑

德正应和曰莫

勤施无私曰类

好变动民曰躁

慈和便服曰顺

满志多穷曰感

危身奉上曰忠

果虑果远曰赶

息政外交曰携

疏远继位曰绍

彰义掩过曰坚

肇敏行成曰直

内外宾服曰正

华言无实曰夸

教诲不倦曰长

爱民在刑曰克

逆天虐民曰抗

好廉自克曰节

择善而从曰比

好更改旧曰易

名与实爽曰缪

思厚不爽曰愿

贞心大度曰匡

中兴元功曰元;能思辩众曰元;茂德丕绩曰元;始建国都曰元;行义说民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众曰公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择善而从曰比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外内贞复曰白

内外宾服曰正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好和不争曰安

安民立政曰成

能绍前业曰光

幼小在位曰冲

华言无实曰夸

逆天虐民曰抗

温良好乐曰良;小心敬事曰良

治典不杀曰祁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

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大虑行节曰考

不悔前过曰戾

贞心大度曰匡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照临四方曰明;思虑果远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官人应实曰知

不刚不柔曰和

危身奉上曰忠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好更改旧曰易

心能制义曰度

不思忘爱曰刺;愎很遂过曰刺

治民克尽曰使

直道不桡曰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服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追悔前过曰思;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谋虑不愆曰思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执应八方曰侯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周闻曰宣;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政曰威

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壅遏不通曰幽;早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

思虑不爽曰厚

残义损善曰纣

能补前过曰刚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表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功业最高曰高

温良好乐曰康;抚民安乐曰康

严敬临民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未中早夭曰悼

追补前过曰密

慈和遍服曰顺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威仪悉备曰钦

满志多穷曰惑

彰义揜过曰坚

刚德克就曰肃;刚克为伐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敬宾厚礼曰圣;扬善赋简曰圣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未家短折曰伤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啬于赐舆曰爱

好廉自克曰节

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去礼远众曰炀;

宠禄光大曰荣

俭啬无德曰褊;心隘政急曰褊

小心畏忌曰僖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

行见中外曰悫

杀戮无辜曰厉

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短折不成曰殇

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

怙威肆行曰丑

博闻多能曰宪;行善可纪曰宪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慈仁短折曰怀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隐佛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因事有功曰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名与实爽曰缪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恭敬行善曰简

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

聪明叡知曰献;知质有圣曰献;行善可纪曰献

好变动民曰躁

状古述今曰誉

温和圣善曰懿;温柔贤善曰懿

不勤戌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神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中兴元功曰元;能思辩众曰元;茂德丕绩曰元;始建国都曰元;行义说民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众曰公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择善而从曰比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外内贞复曰白

内处宾服曰正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好和不争曰安

安民立政曰成

能绍前业曰光

幼小在位曰冲

华言无实曰夸

逆天虐民曰抗

温良好乐曰良;小心敬事曰良

治典不杀曰祁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

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大虑行节曰考

不悔前过曰戾

贞心大度曰匡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照临四方曰明;思虑果远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官人应实曰知

不刚不柔曰和

危身奉上曰忠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好更改旧曰易

心能制义曰度

不思忘爱曰刺;愎很遂过曰刺

治民克尽曰使

直道不桡曰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服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追悔前过曰思;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谋虑不愆曰思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执应八方曰侯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周闻曰宣;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政曰威

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壅遏不通曰幽;早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

思虑不爽曰厚

残义损善曰纣

能补前过曰刚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表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功业最高曰高

温良好乐曰康;抚民安乐曰康

严敬临民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未中早夭曰悼

追补前过曰密

慈和遍服曰顺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威仪悉备曰钦

满志多穷曰惑

彰义揜过曰坚

刚德克就曰肃;刚克为伐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敬宾厚礼曰圣;扬善赋简曰圣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未家短折曰伤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啬于赐舆曰爱

好廉自克曰节

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去礼远众曰炀;

宠禄光大曰荣

俭啬无德曰褊;心隘政急曰褊

小心畏忌曰僖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

行见中外曰悫

杀戮无辜曰厉

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短折不成曰殇

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

怙威肆行曰丑

博闻多能曰宪;行善可纪曰宪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慈仁短折曰怀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隐佛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因事有功曰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名与实爽曰缪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恭敬行善曰简

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

聪明叡知曰献;知质有圣曰献;行善可纪曰献

好变动民曰躁

状古述今曰誉

温和圣善曰懿;温柔贤善曰懿

不勤戌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神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标签: 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谥号

更多文章

  • 李定国是汉民族英雄,却被当代清宫戏无端抹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定国,民族英雄,南明,清朝

    1647年,这时的华夏风雨飘摇、山河破碎,满清的铁蹄突破了长江天险,杀害了多位大明君王,为了推行其残暴野蛮的封建奴隶制,满清统治者强制广大各族人民易服、剃发、结鞭,甚至不惜制造大量血案,历经数千年而不倒的中华文明陷入了空前危机之中。时人顾炎武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代终于唤醒了民族忠

  • 中国历史上三位悲苦的惠帝 都是白痴平庸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惠帝,谥号,白痴皇帝,汉惠帝,晋惠帝,朱允炆

    汉惠帝刘盈、晋惠帝司马衷和明惠帝(恭闵惠皇帝)朱允炆,其谥号都带个“惠”字,即有“仁慈、柔顺”的意味。这三位以温良冠名的帝王,都是朝代的第二任帝王,其人生的轨迹有着很多相似处。汉惠帝刘盈汉惠帝刘盈(前211前188年),西汉第二任皇帝。父亲是西汉的开创

  • 古代史上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三大王朝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旱灾,改朝换代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巨大灾难,除了钱财的损失,人命的伤亡,还有可能导致一个政权的更迭。古代王朝兴衰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灾害往往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王朝末期,国家统治本就岌岌可危,如果再遭遇到严重的灾害,那么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旱灾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

  • 在盛世与衰世之间,为什么选择西汉与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盛世,衰世,西汉,清朝

    中国历史以秦始皇统一为标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之前的“先秦”,之后的“后秦”。“后秦”时代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初,长达2200多年,主要特征是实行家天下的帝制,均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为目标,而“先秦&rdq

  • 明朝皇帝简介 明朝确实出了不少离经叛道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列表朱元璋26个儿子的下场给子孙取名到清朝差点被杀绝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2、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关系:朱元璋嫡孙子。3、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

  • 明朝拥有的藩属国最多!为何却说是一种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藩属国,宗主国

    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者都有种怪癖,他们不喜欢占领土地,还喜欢玩分封制,体验当老大的感觉,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里里外外都会有一群例如朝鲜、越南这样的国家始终活着的原因。中国历朝历代的附属国你知道多少?哪个朝代的附属国最多?在明朝最鼎盛时期里,永乐帝三征蒙古、七下西洋弘扬国威,此时,全世界归顺于明朝的属国多达

  • 从东都到西京变迁 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中心东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洛阳,东都,西京,国都,首都

    在我国古代,东京、南京、西京、北京、中京最初并非地名,而是代表了在地名之上所加的一种政治地位。不过在这古代五京之中,只有北京和南京转变成了地名,而其它的三京除了东京被日本使用了之外,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风烟中。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从洛阳三千年来的名称变迁来看这个问题。自古以来的东都地位华夏文明始于黄

  • 明朝在河南一共封了十一位藩王 五个传到明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藩王,明朝,藩王

    有明一代在河南共分封了十一位藩王,河南成为明代藩王分封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有开封府的周王,徽王,南阳府的唐王、卫辉府的汝王、潞王,河南府的福王,伊王、汝宁府的秀王,崇王。其中怀庆府的卫王虽封但是未就藩。明朝的河南省一共有八个府和一个直隶州,分别是开封府、河南府、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彰德府、汝宁府

  • 朱元璋养子世镇云南 沐王府让皇帝又器重又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沐英,云南王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明太祖朱元璋以颖国公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远征云南,并且亲自制定作战方针。经过两年多的征伐,元朝残余势力、土酋段氏都被悉数斩擒。云南虽然被平定,但是有一个艰难的问题摆在朱元璋的眼前。云南在元朝之前都不属于中原王朝管辖,都是割据状态。就算是在元朝时

  • 百日之内,被逼造反连做秦、汉两朝皇帝的朱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泚,皇帝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有句名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句话好像激励了不少人。在古代,皇帝做为一种顶级职业,自是许多英雄豪杰的终极追求。比如项羽、刘邦、刘备、朱元璋、李自成等,都相继为当皇帝而奋斗,只不过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刚当了几天,皇位还没暖热就被人赶下去了。今天讲的这位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