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每一次低谷都是灾难

中国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每一次低谷都是灾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55 更新时间:2023/12/27 1:32:03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人口大国,因为中国各个朝代都地域辽阔,且由于古代国家的实力就是看人口基数,所以统治者都比较重视人口的增长,鼓励生育,所以中国人口虽然战乱时会大幅下降,但是经过休养生息之后,人口就会暴涨翻倍。

下面就盘点下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由于中国许多朝代会进行人口普查,所以有的数字比较准确,像秦朝以前的人口,由于没有官方统计,且年代久远,只能预估,虽然数据不是很准确,但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口大致处于什么水平。

下面就一一介绍吧:

夏代(公元前2070-1100年):总人口约200万,略低于现在中国人口第一大县的安徽省临泉县人口数量(230万)。

西周(公元前1100-771年):约1000万,与韩国首都首尔人口数量相当(1014万)。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1-221年):约500万-1000万之间,由于此时属于中国分裂时期,各国纷争,人口有所下降。总人口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

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约2000万,比北京市人口少一点。

西汉初(公元前206年,高祖元年):约400万,由于农民起义以及楚汉之争,人口下降比较厉害。总人口数下降到一个普通地级市级别。

西汉末(公元前2年,平帝元始三年):约5900万,此时是西汉时期中国人口达到的巅峰状态。与现在的意大利人口相当。

东汉初(公元57年,光武中平二年):约2100万,新朝末年,中国又一次出现大动乱,人口再次下降,回到北京市人口的水平。

东汉末(公元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此时是东汉时期中国人口达到的巅峰状态。

三国时期(220-265年):约767万,由于战乱和逃亡,中国人口出现严重下滑,再次回到一个普通地级市级别。

西晋初:(公元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西晋统一中国后,中国出现短暂的和平年代,人口有所上升。总人口与成都人口数量相当。

南北朝(420年~589年):约1100-2000万,由于南北分裂,战火四起,中国人口出现波动,这个时期巅峰时不超过2000万。

隋初:(公元609年,炀帝大业五年)约:4600万。隋朝时中国再次统一,经过隋帝“开皇之治”,中国人口出现暴涨的趋势,在隋炀帝任期内到达巅峰。此时人口总数与云南省相当。

唐初:(高祖初年)约:1000万。隋朝末年中国又出现动乱,人口下降比较厉害,人口总数一下子回到西周时期的水平!

盛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约5200万,经过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中国人口依然没有恢复到汉朝的水平。

唐末、五代:约3000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五代时候天下分裂,人口下降到日本东京都市圈的水平。

初:(太祖至神宗)约2000万。秦朝时候的水平。

北宋末:(公元1110年,徽宗大观四年)约4600万,又回到云南省的水平。

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7681万人。也有人讲中国人口在宋朝时超过1亿,

元初:(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约6000万。安徽省的水平。

明初:(公元1370年,洪武初年)约5000万。

明后期:(公元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约6000-8000万,江苏省的水平。

清初:(公元1652年,顺治八年)约5500万。

盛清:(公元1742年,乾隆六年)约1.4亿,人口暴涨。

晚清:(公元1851年,咸丰三年)约4亿,继续暴涨。

太平天国时期:约3.7亿。没办法!

清末:(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清朝最后一年)3.7亿人。

民国:(公元1911年-1949年)巅峰时约4亿。民国时全国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是四万万同胞吗?

历史上四川人口的大幅度减少

南宋时期的四川有2000万人口,在蒙古的打击下,到元朝灭亡南宋后,四川人口已经所剩不多(由1300万锐减至60多万)。不足百年的元朝时期,四川人口数量的恢复情况也不理想,元末的乱世又使四川人口大幅度下降,竟然只剩百万人口,通过湖广填四川,充实了四川人口,四川生机恢复。谁知,不足300年的时间,类似的悲剧又发生在四川,四川人口数量又一次大比例减少。

小冰期带来华北地区的干旱,但是对四川气候并没有多少影响,不过,小冰期带来的华北饥荒引起的流民武装给四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张献忠流民武装流动到四川,基本摧毁了明朝在四川的政权组织,带来了四川人口的大损失。清军进入四川,与张献忠军队或明军进行拉锯战。由于四川汉族人口对清军的高度排斥,这导致清军进行恐怖占领策略,以消灭各类人口为主的战略,促使四川人口数量进一步下降,导致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变成人迹罕至的地方。人口逃避到周围的山区,就是如此,四川所剩人口数量也是不多的,又是百万附近,促使又一次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产生。

四川之所以出现这种战乱带来的人口大幅度下降局面,可能与四川的地理特点有关,中部是地势平缓的四川盆地,在盆地西部又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四周是崎岖的山脉,这导致四川地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成一个格局。四川人口众多,成为汉族生存的核心区域之一,是从宋朝开始的,南宋时期蒙古对四川的攻击,就来源于此。

土壤肥沃的四川盆地,经济发达,人口富裕,这吸引了外来武装的进入,元末与明末反政府武装的进入主要来源于此。四川周围的崎岖山脉,带来逃避的良好环境,这导致四川各派武装容易逃避,容易实现游击战,导致相互之间的拉锯战时间较长,这会给四川盆地里面的人口带来巨大的损失,导致四川人口比例在战乱时期的大幅度下降。

更多文章

  • “宋朝GDP占世界80%”,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GDP,宋朝经济,宋朝,GDP,历史谣言

    中国古代,尤其是在公元500-1500年这个区间,确实领先于世界,尤其领先于处于中世纪中的西方,但是领先绝不代表中华文明和当时的西方文明有了类似工业革命般的代差。很多人将这种农业时代下可以追赶的差距无限吹捧到荒谬的地步,在西方一些学者,尤其是加州学派的渲染下,这种没有太多根据的结论甚嚣尘上。其中最为

  • 看鉴:揭秘清朝皇帝在后宫的夜生活是如何High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皇帝夜生活

    清朝皇帝日常生活过得怎么样?看过清宫剧的小伙伴肯定会说,皇帝嘛,肯定是吃喝玩乐,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可以说,清宫剧真是制造了天大的误会。清朝皇帝不仅没多舒服,反而在历代皇帝中,过得最不自在。作息制度清朝皇帝最大的痛苦是不能睡懒觉。提起来这个,列位爱新觉罗们真是忍不住问候一下祖宗。清朝历代皇帝都非常勤政

  • 三国演义与真实历史记载的98个不同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实之处,三国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旷世奇作,是莘莘学子争相拜读的名著之一。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不是史实。但罗贯中先生尊刘贬曹的的写作方式,却把三国时期的波澜壮阔描绘的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让人心驰神往,但老先生的这种写作方式,也确实让一些本该名传千古的名臣猛将埋没于冥冥众生之中,没有得到在当今的人民大众心中本该拥有

  • 明祖陵为什么会浸泡在水中 300多年后才知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祖陵,朱元璋,明朝

    祖陵,坐落于江苏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东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爷爷朱初一的衣冠冢以及爷爷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创建明代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年1386年)在此处建祖陵,追封并葬其爷爷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第二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年1413年)明成祖又建棂星

  • 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宋朝

    《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早年的一段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是:当初,赵匡胤未发迹之前,人称赵公子,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爱管闲事,又经常闯祸的人。先在汴京城打了御勾栏,闹了御花园,触犯了汉未帝,逃难天涯。后到关西护桥杀了董达

  • 明光宗朱常洛死于好色 等待20多年在位20多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皇帝

    话说宋高宗无子不得不从宋太祖赵匡胤远支的宗室中挑选出赵昚加以抚育。但他心有不甘,一面拖延着不立太子,一面服用壮阳药试图再次生育,可惜到底回天乏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被高宗收养了整整30年的皇子赵昚终于被立为太子,皇室血脉得以延续。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十六岁的老皇帝宋高宗赵

  • 中国称为九州的由来,古代九州都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九州由来,九州,古代九州

    中国之所以叫做“中国”其实是很早就有记载的,中国一词最出现于周代文献,当时的“国”代表的是城邦,而“中”的意思是指天下中央,所以古代的“中国”其实就是指的“中央之城”或者&ldqu

  • 时代决定官运:中国历史上两大清官的仕途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官,包拯,海瑞

    回答一个问题:都是历史上罕见的青天大老爷,为什么的命运不像那么惨兮兮的?之前没细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把两个“青天”放一起,还真是诶包拯的官运比海瑞好得太多了。包拯(9991062)和海瑞(15141587)都是古代官场晚出道的典型。前者虽然28岁就中了,但为了尽孝,十年后才步入

  • “玉册””是皇权象征,有玉册才算名正言顺的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玉册,唐哀帝玉册,唐朝皇帝

    隋唐洛阳宫遗址中国古代皇帝的登基和即位都是国家政治生活和宫廷中的大事。下面要介绍的国宝,就是皇帝即位时的一个凭证。故事就让我们从十几年前中国的一次考古大发现说起……199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处工地,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座埋藏在地下的隋唐洛阳城宫城。洛阳城宫城,出土了大量

  • 赵州桥:心中的神桥在60年前就已经彻底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州桥

    桥,在中国的文学里是多么不可或缺的意象。桥连接着岸与岸,衍生出多少爱恨情仇,上演着邂逅与别离的剧情。“灞桥杨柳年年恨”是数不尽的离愁,“二十四桥仍在”是国破家亡的物是人非,“牵牛织女渡河桥”是记忆中瑰丽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