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号不仅仅用于纪年,还是一个帝王的身份名片

年号不仅仅用于纪年,还是一个帝王的身份名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97 更新时间:2023/12/29 22:18:25

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停用年号“平成”。次日,新天皇德仁即位,开始使用“令和”的新年号。

年号

期间(西元年份表示)

历史大事

明治

1868年10月23日~1912年7月30日

日俄战争

大正

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

关东大地震

昭和

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

平成

1989年1月8日~2019年4月30日(预定)

首位女性出任东京都知事

令和

2019年5月1日~

-

根据日本官方的说法,“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的一句话“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这是唯一一个非出自中国古籍典故的年号。

然而,许多中国网友并不认同日本的说法,他们翻阅典籍,在东汉张衡所作的《归田赋》中找到了这句话:于是仲春令月,时清气和。

又在唐朝薛元超所作的《谏蕃官仗内射生疏》中找到了这句话:时惟令月,景淑风和。

还有些脑洞大开的网友在《清史稿》中找到了这句话:乃赐令和珅自尽。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自汉朝以来便与中国频繁往来,如果想在文化上摆脱中国的影响,确实不太容易。根据可考的历史资料,“大化”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大化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初期。而中国的第一个年号早已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

在公元纪年法没有通用以前,中国除了使用年号纪年法外,还发明了许多五花八门的纪年法。其中,最简单的莫过于帝王纪年法了。帝王纪年法是以帝王在位年数来纪年,这在夏、商、周、秦四朝和西汉前期最为常用。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秦始皇在公元前225年灭魏国事: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稍微复杂点的纪年法则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纪年法叫岁星纪年法。岁星纪年法最早出现在《国语》和《左传》中,古天文学家以木星为岁星,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等分,作为起始的一分就叫做“星纪”。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一句,便是岁星纪年法。

第二种纪年法叫太岁纪年法。由于木星的运行周期不是整十二年,用实际岁星的位置来纪年不太准确,古天文学家便假想出了一个理想的天体“太岁”,发明了太岁纪年法。

第三种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天干有十个,依次叫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叫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便能用来纪年(也能纪日)了。天干地支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上便已出现,他们在中国的使用最长久最灵活也最广泛,如我们称清朝和日本在公元1894年的战争为“甲午战争”,康有为、梁超在公元1898年的变法为“戊戌变法”等等。今年是公元2019年,按干支纪年法,也可称作己亥年。

第四种纪年法叫十二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即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种纪年法或许是所有纪年法最接地气的一种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得比较广泛,藏族的纪年法则完全接受了十二生肖纪年法,这在有关吐蕃的史料中随处可见,如“及至羊年。冬,举办文成公主的葬礼。”“及至龙年。冬,赞普以政事达到蛮地,薨逝。”“及至兔年。赞蒙金城公主薨。”等等。

自汉武帝创建年号后,中原帝王便开始普遍使用年号纪年,不再使用帝王纪年法。众所周知,“建元”是汉武帝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但据考证,汉武帝正式建立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建元”只是他后来追建的年号。

帝王建立年号叫做“建元”,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帝王对年号的选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像日本那样从典籍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某件大事来确定年号。元鼎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汉武帝在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大典,为纪念这件人生中的大事,他便下诏在十月改元,定新年号为元封。因此,元封元年和元鼎七年是同一年。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总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近乎每五年改元一次,更改年号算是比较频繁的了。但要是和武则天相比,汉武帝只是小巫见大巫,自武则天在公元690年称帝建周,直到公元705年退位,虽然在位时间只有十五年,她却先后使用了十四个年号,近乎每年改元一次,足以称得上是“改元狂人”了。

年号改元毕竟比较麻烦,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喜欢像汉武帝和武则天那样把年号改来改去,许多帝王还是倾向于少改元,或者不改元。武则天的第一任丈夫唐太宗一生就只用过“贞观”一个年号,“贞观”出自《易·系辞下》中“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为正道示人。唐太宗在一生的执政生涯中基本上做到了正道示人,他用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唐朝迅速走向强盛,人们于是称唐太宗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不仅被现代人称道,即使放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是许多帝王统治天下的榜样和目标。西夏崇宗李乾顺(公元11011113年在位)直接以“贞观”为年号,希望自己能取得唐太宗那样的成就。由于唐朝对东亚的影响太大,“贞观”这个年号在国外也颇受追捧,日本清和天皇(公元858876年在位)就以“贞观”为年号,取得了不错的政绩,日本史学家因此也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像“贞观”这样的年号在帝王眼里,自然是抢手货,用多少次都不惹人讨厌。但是有些年号被帝王二次利用后,效果就不一样了。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平定后蜀后,在后宫中发现了一副旧铜镜,铜镜的后面赫然刻着“乾德四年铸”的字样。宋太祖十分惊奇,心想这才乾德元年,哪来的乾德四年呢?宋太祖于是召来宰相,询问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宰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宋太祖随后又召来陶谷、窦仪两位学士询问此事,陶谷和窦仪博学多才,说“乾德”这个年号先前曾被前蜀后主王衍使用过,那副铜镜一定是在王衍时期铸造的。王衍是五代十国时期有名的亡国之君,宋太祖听完陶谷和窦仪的回答后,恍然大悟,脸色一沉,良久不语。最后,宋太祖不禁感慨道:“宰相必须得用读书人来当啊!”

进入明清时期,帝王登基后,开始只使用一个年号,不再改元。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因此又称“洪武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是“万历”,因此又称“万历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是“康熙”,因此又称“康熙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是“乾隆”,因此又称“乾隆帝”。这些皇帝的年号不仅都有美好的寓意,还都成了个人的标签,以至于只有提起它们的年号,我们就会想起他们一生的作为和功过。

可以看出,年号不仅仅是一个年号那么简单,其还代表着帝王个人的形象和功绩。与此同时,年号也牵扯到一个王朝的正统问题,特别是在改朝换代之际。公元907年4月,朱温废黜唐哀帝李柷,停用“天祐”的年号,建立“开平”的新年号。按说,新年号颁布后,天下都要遵行,然而各地割据自立的藩镇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反应,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淮南节度使杨渥表示继续在自己的辖区内使用“天祐”的年号,西川节度使王建则表示使用唐昭宗时期“天复”的年号,并在五个月后称号皇帝,建立前蜀,又在次年改元武成。

河东、凤翔、淮南、西川四个藩镇都不认可“开平”的年号,即是不认可朱温的正统性以及后梁的合法性,战争频繁的五代十国于是由此开始。

在亚洲历史上,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年号“崇祯”。自清军攻占北京,明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政权后,“崇祯”的年号便不再使用。但在当时的朝鲜半岛上,达官贵人却在私底下继续使用“崇祯”的年号,朝鲜国正宗李蒜(朝鲜高宗李熙称帝后,改谥正祖,17761800年在位)的墓碑上如此写道:

正宗文成武烈聖仁莊孝大王,崇禎紀元後一百二十五年壬申九月二十二日誕生。

朝鲜哲宗李昪(公元18491863年在位)的墓碑上亦写道:

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崇禎紀元後二百四年辛卯六月十七日誕生。

朝鲜王国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理应使用清朝的年号,但是“朝鲜”的国名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赐的,朝鲜后来在公元1592年遭到日本的进攻而差点亡国,明神宗朱翊钧又及时发兵救援,击退了日军,拯救了朝鲜,朝鲜因此对明朝感恩不尽,念念不忘。清朝在公元1636年成为朝鲜的宗主国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在私底下仍然使用明朝“崇祯”的年号,甚至还不忘拜祭崇祯皇帝,直到朝鲜高宗李熙在公元1897年称帝,建立大韩帝国为止。

中国最后一个年号是袁世凯在公元1916年使用的“洪宪”,“洪宪”仅使用83天又被废止,从此,年号在中国消失。如今在全世界,只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可以说是千年帝制文化的活化石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奇技淫巧,古人的智慧连冰箱都做得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奇技淫巧,古代冰箱,冰箱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比古人好了不是一点半点,那为什么有些东西我们能发现他们却发现不了呢?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聪明,只能说他们生不逢时,没能碰上一个好时机。而我们就生得比较好了,前有古人发明为我们前进的道路铺砖,现有先进的技术为我们添砖加瓦,在这方面,古人的聪明是非常强悍的,毕竟那是没有

  • 隋朝仅存38年,却留下4个雄伟工程至今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朝代,历史朝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本曲首先描写了潼关险要地势,进而感慨历代王朝兴亡,与此同时,也表达了对朝代变更之中广大百姓的同情。众所周知,朝代的更替也是历史发

  • 杨隋李唐都是胡人血统?当心不要被别人所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人血统,隋朝,唐朝,鲜卑族

    前一段时间,电影《妖猫传》大火。影片里的取景地点,是在日本。导演说,日本的“唐风”比中国更浓厚。影片里的主角唐朝李隆基的杨贵妃,是个混血美女。导演说,要尊重原著作者,杨贵妃本来就是有半个胡人血统的混血美女。……《妖猫传》原著小说为《沙门空海》,作者

  • 国都虽沦陷五六次,唐朝却是史上第三长命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国都,国都沦陷,唐朝,唐朝国都,长安

    中国最强朝代唐朝国都沦陷达六次,国祚却长达三百年中国历史上总共有九个大统一的王朝,他们分别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九大王朝中国祚在两百年以上的只有汉、唐、明、清,这四大王朝中清政权非华夏正统,且爱新觉罗夺江山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华夏民族最屈辱的一段历史跟满清的腐朽有莫大的关联,很多人

  • 进入21世纪后,已经有10个国家更换了国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国旗,更换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其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特色,所以一个国家国旗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有超过十个国家对国旗进行了更改,那么这些国家更改国旗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首要原因是国家经历了比较大的变故,得势的一方或者是取得政权的一方

  • 古代加封大臣“太子太傅” 皇帝有没太子都不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子太傅,官位,太子

    古代皇帝加封大臣“太子太傅”,为何基本不用考虑太子的情况?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太子太傅”等“东宫三师”,以及他们的副职“东宫三少”,实际上发展到后来,就是一个“荣誉称号”。跟他们

  • 十三朝古都洛阳至今埋葬了多少个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洛阳,十三朝古都洛阳,洛阳105个皇帝都是谁,中国皇帝,皇帝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千年前,司马光恐怕想不到,他的这两句诗成了洛阳最贴切的写真。整个中国历史上,一共有着83个朝代,总共有599个皇帝。但是其中的105个皇帝选择了定都洛阳。而盛世文明凝聚于西安,而乱世文明则凝聚于洛阳。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选择定都洛阳,一百余位帝王都选择了洛阳,洛阳之所以

  • 中国历史的正统观 如何判定某个政权是正统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正统观,正统朝代,正统,朝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多历史朝代的国家,自从诞生夏朝之后,中国几千年历史不断发生朝代更替。至于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古国那是自说自话。说到朝代,外国历史当然也有,而且世界大部分国家历史上都有朝代,除了美国这种比较特别的国家历史上没有朝代,亚洲绝大部分国家、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有历史朝代。不过,外国历

  • 中华民族抗日“出师表”: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出师表,抗日,祭黄帝陵文,黄帝,黄帝陵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图为两党代表在黄帝陵前合影矗立于于黄帝陵轩辕庙的毛泽东《祭黄帝陵文》黄帝陵冢毛泽东给范长江的信1937年4月5日(清明节),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为唤起四万万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赴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黄

  • 中国历史上十大昏君 亡国君未必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昏君,亡国君

    什么是昏君?简单的来说就是不称职的君主。然而什么叫做不称职呢?传统的观念认为,如果一个君王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就是昏君。如果从这个定义出发,中国历史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君主都可以称得上昏君。但是如崇祯,赵构这类“有为”的皇帝倒反而不是昏君了。说起中国远古时候的三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