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后宫,可不止是几个女人互掐宫斗那么简单

真实后宫,可不止是几个女人互掐宫斗那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22 更新时间:2023/12/6 17:44:20

《甄嬛传》中,华妃飞扬跋扈,还敢公然与皇后顶嘴,居然连皇帝都要笼络她,因为她是“年羹的妹妹”。

太多的宫斗剧演来演去就是几个女人争风吃醋的桥段,跳脱不了“三一剧”的套路:一所封闭的大院子(后宫),一群为了争宠上位而疯狂互撕的女人,一个男人(皇帝)。但真实的后宫生活,可不止是后宫妃嫔间争宠那么简单。

宫斗剧里的情节,真实存在吗?

不管哪种类型的宫斗剧,都有一个相同的套路,为了适应当代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心理,弱化政治斗争,强调女人心计,往往把后宫妃嫔搞成了情敌关系。其实,那些桥段大多数都属于作者为了增强戏剧性而进行的主观臆测。

事实上,大部分的宫斗剧人设与情节与史实不符,比如被奉为“宫斗剧三宝”的麝香、朱砂、红花,其堕胎功效神乎其神。《甄嬛传》里,华妃不孕的原因,就是一直用的“欢宜香”里含有麝香。《延禧攻略》里,魏璎珞为了给皇后报仇,每天喝“避子汤”,其主要成分就是麝香。《如懿传》里的嘉贵人挑唆贵妃的婢女给仪贵人、玫贵人日常吃的鱼虾中下了朱砂,导致仪贵人口角生疮、头痛难忍,最终流产,玫贵人孩子畸形,早早夭折。《甄嬛传》里的端妃被华妃灌了一壶红花,终生不孕。

但以上几种药材真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现代医学显示,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绝然没有演的那么立竿见影的功效。何况宫廷中每个妃嫔的吃穿用度都严格受到管制,这些药物岂能随便到手。

再者,想通过毒杀子嗣上位的方式,在封建王朝尤其宫斗剧题材最多的清朝后宫也行不通。《如懿传》播出不到20集,乾隆就有两个儿子相继被害。而在历史上,妃嫔们想靠子嗣抢夺接班人,在清朝后宫中的可操作性几乎为零,因为按满清政权的基础制度安排:排斥按妻妾地位的“立嫡”和按年齿顺序的“立长”。所有君主,至少要在宗室内满足“选贤与能”的标准。

再看《延禧攻略》中纯妃为了孩子,不顾念之前的姐妹情谊,害死富察皇后的孩子,这样的剧情其实经不起正史的推敲。后宫妃嫔们的关系,并没有剧中那么剑拔弩张,天天为了皇帝的两句话一个眼神儿一点“恩宠”就互相残杀的地步。

《甄嬛传》中,华妃飞扬跋扈,还敢公然与皇后顶嘴,居然连皇帝都要笼络她,因为她是“年羹尧的妹妹”。如果细究一下清朝选后的标准就会知道,虽然皇帝娶重臣家的女子当妃子是常事,但册立皇后绝对是经过层层考虑的,各种政治利益都要捋清楚,毕竟皇后身份之尊贵超出大家的想象。

华妃竟在皇后活着的时候公然表示自己想竞争上岗,而且这皇后还很贤德有威望,这就跟在任美国总统说我要和妻子离婚娶好莱坞美女明星一样无厘头。所以,后宫妃嫔们的关系,反而更像同事关系,即便真有斗争,也是在有严重的政治利害冲突前提下发生的。

据《清史稿》记载,很多皇帝都与他的皇后感情非常深厚,比如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氏、乾隆与皇后富察氏。皇后不仅仅是什么“后宫之主”,更是国母,是一种象征,她身上肩负的政治意义是任何一个嫔妃都无法比拟的。即使有为尊者讳的因素,但皇帝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废后。

宫斗剧中,有的傻白甜靠一路好运最终当了皇后,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案例,不过也并不是宫斗剧中玛丽苏上位的套路。比如嘉庆帝的生母,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令妃。

魏佳氏出身不高,乾隆十年的时候被封为魏贵人,到乾隆二十五年才生下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但她幸运就幸运在,乾隆帝长寿,当他准备立太子的时候才发现,虽然他一生生了十七个儿子,但活着的只剩六个了,其中两个还被他过继给了宗室。剩下的四个,一个是瘸子,一个是轻佻的公子哥儿,一个才八岁,无功无过且年纪合适的就永琰一个了。

宫斗是因为吃醋?

宫斗剧里,妃嫔们斗争的起因往往是“以爱之名”因为对皇帝一往情深而受不了皇帝对别的女人施加恩宠,动辄吃飞醋,这样的描述其实是投当代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所好。封建时代女子“三从四德”,哪儿有独占丈夫的想法。而皇家婚姻最根本的动机,还是权衡利弊。后宫深墙之内的勾心斗角,犹如皮影戏投在白幕布上的小人儿,宫墙之外大臣、外戚等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才是决定剧情走向真正的“操盘手”。可以说,庙堂之间的权斗和后宫的宫斗是遥遥呼应的。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

西汉时期,外戚王莽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明朝末年,东林党与阉党集团的争斗异常惨烈。这些权斗,本质上跟宫斗如出一辙,都是想分一杯皇帝身上的权力之羹。所以,宫女、妃子和大臣邀宠,并无二致。

这种争斗在一些宫斗剧中也有映射,比如,在剧版《甄嬛传》中嚣张跋扈的华妃,背后就是因为其兄长是权倾一时的将军年羹尧。皇帝不是不知道她的德行,只是在惩戒她时,也因为要倚仗年羹尧而有所顾虑。

贵族把自己女儿嫁入皇家本身就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想依靠和皇家的婚姻血缘关系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偶有出身寒门的女子被纳入后宫,其娘家也会鸡犬升天,而一旦进入了权力机器,就必须跟着运转。在外戚专权最著名的汉代,皇后太后的家族简直是轮流执政把持了皇家的权力,以至于汉武帝刘彻在立刘弗陵为太子后,直接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赐死,以杜绝后患。

中国古代最高层的权力争夺、政治斗争一向都是血淋淋的,而且要比宫斗剧更加惨烈。抄家灭门以及超乎想象的酷刑屡见不鲜。而现代后宫戏主打情感纠葛,还是会维持主角的人性一面,即使是她们对谁下了毒手,也要把她们形容成迫不得已、百般悔悟。真把女性主要角色拍得太恶毒,太政治化,恐怕观众就不会爱上这些角色了。

真实的宫斗发展史

梳理上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会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有记载的宫斗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汉唐居多,宋朝以后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之一是逐渐削弱皇后、太后的权力。

宫斗最严重的朝代当属汉朝。汉朝屡屡出现太后和外戚干政的情况,因为皇帝必须培养自己的私人力量与外朝斗争,才能保证大权在握。太后和外戚因为婚姻关系,自然成为皇帝培养私人力量的首选。手段高明的皇帝例如汉武帝、汉宣帝,甚至利用数家外戚让他们互相斗争,以达到权力制衡。

除了皇后和太后自身的权力,汉朝皇帝在培养外戚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汉武帝设立中朝,以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实权,首任大将军即国舅卫青。到汉成帝时,太后王政君的几个兄弟轮流出任大司马大将军。到东汉,历代太后的父兄出任大将军已成定制。可见汉朝有用外戚辅政的传统。

汉朝并不严格遵守嫡庶的规矩,选择太子也不严格遵守嫡庶长幼。因此,虽然当时皇后、太后、外戚的权力很大,但皇后、太子的位置并不稳固,很多时候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两汉几乎每一朝都有皇后和太后被废黜的事例,例如吕后死,惠帝的张皇后被废黜皇太后称号,改称孝惠皇后;薄太皇太后死,景帝废薄皇后为庶人……正因此,汉朝的后妃们才斗得你死我活。

隋唐时期,是宫斗的又一个巅峰。因为唐朝社会不禁止女人参政,皇后权力大,甚至可以与皇帝的权力比肩。这么大的权力,当然也就刺激了宫斗。独孤皇后杀尉迟宫人,武则天通过宫斗一步步跨上了女皇的地位,都是宫斗剧常用的素材。即使是安史之乱之后,肃宗的张皇后、宪宗的郭贵妃,也曾积极参与宫斗。

宋朝以后,理学盛行,中国封建社会的风气向保守转变,对女人的三从四德要求也越来越多。正是从宋朝起,中国历代王朝(除元朝外)对太后的权力都施加了重重限制,这使得皇后的位置不再如汉唐时那么吸引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宫斗几率。

武则天通过宫斗一步步跨上了女皇的地位。

到了明朝,为防止官员利用裙带关系,掌权皇后大多从民间选出。后族爵位虽高,却不给实权,这使得明朝的皇后在政治能力和素养上较前朝皇后比差了许多。

清朝时期,嫡庶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可以说到了不分嫡庶的地步。首先,清朝立太子不按嫡庶长幼,完全看皇帝的喜好。所以你当了皇后也不能保证儿子被立为太子。其次,清朝皇帝登基后两宫并尊,生母嫡母完全没有差别。就连明朝那种皇后死后谥号的差别在清朝也没有了,慈安、慈禧死后都是咸丰帝的皇后,都附文宗的谥号。这样一来,后妃之间斗的意义就不大了。

因此,宫斗与否,除了后妃们有没有宫斗的知识和手段以外,其实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后太后的权力有多大、嫡庶的规矩有多严。

宫斗小说或者宫斗剧宣扬“一个女人能活着在后宫生存下来就不容易”,其实深宫中的女人,哪怕她得过宠、生过儿子,只要她老实本分,不胡作非为,不卷入最高权力的斗争,最后结局都不会太差。

标签: 后宫宫斗

更多文章

  • 和尚乱说话,为何让李世民勃然大怒竟流放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法雅和尚,唐朝宰相

    唐贞观三年,李世民毫无预兆的颁布了一道诏书,罢免初唐名臣,晋阳起义功臣裴寂。在这之前此人成功将李世民的功臣刘静文排挤出朝廷之外,并且位至三公。关于罢免裴寂有两种看法,但是现如今看来不过是李世民自编自演的一场政治阴谋。谈及此事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人物便是和尚法雅,法雅作为和尚却不喜欢在庙里诵经念佛,反倒

  • 中国八大古都她最“名不副实” 火车拉出来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八大古都,古都,郑州

    中国有个地方,“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个地方就是河南。河南历史文化悠久,但奇特的是它的省会城市郑州却更像一个现代化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的商业开始与世界接轨,郑州率先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商战。1989年,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

  •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谁?春秋时期,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

  • 日本二战28位甲级战犯中 有5人曾担任日本首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日本甲级战犯,抗日战争,日本首相

    甲级战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A级战犯;经过战胜国多方商议后,最终决定下来的日本甲级战犯共有28人:▲绞刑七个人因为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决绞刑。他们于1948年12月23日在池袋的巣鸭监狱执行死刑。东条英机陆军大将,日本前关东远征军指挥官、前陆军大臣、前首相。板垣征四郎陆军大将

  • 唐朝最风流公主太平公主 两次婚史与母亲共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平公主,武则天,公主

    她残忍骄横,喜欢奢华,离不开男人,不是一个女子的优良典范。太平公主富有很多传奇色彩,她与她的母亲,嫂子,好友组成了大唐最强妇女天团,她们的权势在某段时间内凌驾于男权之上。在女皇在世的时候,尽管太平参与了政事,但她的母亲把这件事变成了秘密,这是为了保护女儿的措施。太平害怕母亲,对外也没有发表任何政治言

  • 从“画史”开始,探寻中国历史上的画院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画院,画史,古画

    画院的正式产生有唐代说、五代后蜀说、五代南唐说、北宋说等多种主张。而在出现专门的画院机构之前,就已有直接服务于宫廷的职业画家了。《庄子·田子方》上记载春秋末期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这些为国君作画的“史”,当是早期的宫廷画家。唐代在掌

  • 盘点明朝276年的疆域变化:不割地只是个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疆域,明朝,疆域,明朝不割地

    目前,在网上流传着许多明朝的地图,大多数都不能客观反映明朝疆域的真实情况。目前流传最多的明朝地图时谭其骧的版本,但是谭老的历史向来以地图开疆闻名,其可信度十分值得怀疑。如谭其骧版图的元朝地图上不封顶,直接把整个西伯利亚都划入了元朝,其原因就是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而为了照顾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兄弟感情,越南

  • 驻马店 | 城市名字太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驻马店,汝南,城市改名

    家乡作为我们最基本的信息,在社交场合免不了会被提及。但中国有些地名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因为他们现在的名字在当地人眼里既尴尬又老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是从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土名字也就罢了,偏偏有些地区的曾用名像诗画一般文艺。想象一下,在古代,你的祖先介绍自己时,张口一句“在下汝南人也

  • 历史上哪些国号用得比较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国号,汉朝,用得比较多的国号

    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有些国号特别受到青睐,如周、魏、汉、梁、宋等。国号可以代表一个朝代的气质,沿用至朝代结束之时,因此历代开国君主都很重视国号。古代国号取名根据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以封地为号,主要出现在早期,比如周朝、秦朝,那时诸侯盛行,独立之后,涌现出了大量的

  • 唐朝分封过哪些异姓王?为什么唐朝异姓王如此之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异姓王,唐朝,分封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开始实行郡县制,至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接受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置郡县。始皇帝嬴政没有让赢氏子孙或功臣列土封疆,而是选择了加强中央集权。秦统一六国仅十五年,严酷的刑罚和沉重的徭役让普通民众苦不堪言,陈胜吴广举起反抗的大旗,一时之间群雄并起。沛县人刘邦在群雄逐鹿和楚汉之争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