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农民起义哪句口号最霸气,最让人热血沸腾?

四大农民起义哪句口号最霸气,最让人热血沸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66 更新时间:2023/12/21 21:57:09

农民起义是我国古代十分频发的一种斗争活动,当身居社会底层的农民们被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欺压到极限,往往就会导致起义的发生。

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如何团结参与者是很重要的,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大部分起义领袖都会选择提出一句极具号召力的口号,来实现振奋人心,强调起义目标等目的。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运动当中,有不少都是伴随着著名口号进行的,义军一边呼喊口号一边进军,所取得的战绩也就更加辉煌。

那么,在我国古代四大农民起义当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口号,而这些口号哪句最为霸气,最让人热血沸腾,也最能够调动士兵的积极性,让老百姓们纷纷愿意参与其中,为其提供支持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由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作为农民起义的鼻祖,陈胜和吴广可以说是心理学的大师,早在起义的谋划阶段,他们就商量好要借助本该继位为帝但被赵高所害的公子扶苏、深受楚人爱戴的名将项燕二人的名义招揽支持者。

准备阶段,他们又利用当时人们崇信神秘事物的心理,在半夜假装狐狸嚎叫,并发出"大楚要复兴,陈胜将称王"的声音,还偷偷在鱼肚子里放入写有"陈胜王"的帛书,让士卒们惊奇不已。如此懂得人心,他们在进行起义演讲时的表现自然也非常精彩,当时,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振奋了在场所有人,也让起义有了很好的开局。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对王侯将相出身的一种质疑,如果他们并非是天生的贵种,也就是说普通人通过反抗也能够拥有那样的地位。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内心深处想成就一番事业但却因为畏惧而不敢行动的人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因此,人们纷纷跟随陈胜、吴广开始了反抗暴秦、追求权力的斗争。

时间一转来到了东汉末年,当时的汉王朝已经处于倾颓的边缘,最高统治者桓帝、灵帝的轮流倒行逆施让民间怨声载道。这时,钜鹿人张角站了出来,他创立太平道,广泛组织群众,并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黄巾起义,号召人们跟随他推翻汉朝的统治,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

张角的口号明显带有浓浓的宗教气息,其主张的是汉朝按照天命来说应当被取代,而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最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欢迎,和陈胜、吴广半夜狐鸣、鱼腹藏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之,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之下,天下有八个州的百姓都积极响应,并让汉朝廷陷入了恐慌和混乱,各地地方官顺势获取兵权,也为日后的割据打下了基础。

隋朝末年,北方多地因为不满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兵黩武的暴行而积累了民怨。在这种情况下,邹平人王薄占据长白山,创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来呼吁人们反抗暴政。这首诗歌写道:"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王薄在上句描述了自己占山为王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句则表明了自己与其服兵役在辽东战场白白送死,还不如和官兵殊死一搏,寻求生机的决心。

因为当时民间已经普遍对隋炀帝的行为感到不满,这首诗歌也就得以快速传播,人们唱着这首歌也就团结了起来,最终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让隋朝走向了灭亡。王薄的口号和陈胜、吴广提出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其实很相像,都是劝说人们与其被动接受压迫而死,不如主动反抗压迫,为自己而活。

唐朝末年,黄巢的起义也震动了整个社会。作为落弟秀才,黄巢的能力没有被朝廷认可,他就索性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反诗,并跟随王仙芝发动了起义。在率领民众进行起义的过程中,黄巢也提出了自己的口号,那就是"天补均平"。所谓的均平,便是财富平均、资源平均,这反映了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百姓们的根本诉求。

和前三个口号不同,黄巢的口号言简意赅,也切合了百姓们的诉求,可以说实用性非常强。而且,像后来王小波起义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太平天国运动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都脱胎于此。

总的来说,如果要比哪句口号更具煽动性,更能让参与者热血沸腾,那陈胜、吴广起义的毫无疑问应该位列第一,它为内心想反抗却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人提供了动力,也实在霸气十足。

标签: 农民起义

更多文章

  • 1937年南京沦陷后国军官兵自发抵抗史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军,南京大屠杀

    近期笔者在收集整理南京大屠杀史料时;发现不少南京沦陷后,国军官兵自发抵抗史料。但大部分都来自于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市民和外国友人的回忆,多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出于严谨,仅补充中日双方史料记载和有具体时间,地点的事迹。希望,能有更多被埋没的英雄被挖掘。本文献给这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你们为了中国,为了南

  • 宋齐梁陈皇帝平均年龄只有37岁 最长寿者86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朝皇帝,皇帝寿命,皇帝

    南朝宋宋的建国者叫刘裕,彭城人,他因平定桓玄叛乱、扶持晋安帝复位而得以把持朝政,任相国,封宋公,加九锡。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宋朝,定都建康。公元479年,刘宋被南齐所灭。经历60年,产生了8位皇帝,具体情况如下:宋武帝刘裕,享年60岁,在位3年。宋少帝刘义符,享年19岁,在位3年。宋文帝刘

  • 唐朝皇帝为何喜欢给功臣赐姓 有时候可能很吓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皇帝赐姓,赐姓,姓氏,百家姓

    话说N的N次方年前,有个叫董父的大叔喜欢养龙,龙也喜欢他,于是帝王舜就给他赐姓为豢龙氏。也就是这一赐,打开了帝王赏赐的新世界大门,以后的历朝历代便时不时刮起一阵赐姓风。赐的姓好,光宗耀祖皆大欢喜,若是运气不佳,碰上个把感性又逗比的皇帝,一个没赐好,那就对不住子孙后代了。比如来自北魏逗比皇室的赐姓,据

  • 明朝是穷死的 朱乞丐的顶层设计一手好牌打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明朝财政

    原标题:明朝为什么那么穷?浅析明朝制度,一手好牌打稀烂如果要细数中国历代最穷的朝代,当真非明朝莫属。一般而言,各个朝代开国之初,通常会迎来一段人口上升和税收大增的增长期,随后便是一段年岁的承平盛世,继位的皇帝也得以在祖辈攒下的家底支撑下挥霍,或是大兴土木如隋炀帝杨广,或是对外扩张如汉武帝、唐高宗及乾

  • 从明朝末代秦王的乌龙事件,《明史》的不实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藩王,末代秦王,明史

    前言:作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断代史,包括了二十四卷本纪、七十五卷志、二百二十卷列传、十三卷表,合计三百三十二卷的《明史》,被认为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颇为史家所称道。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对本朝编纂的这部《明史》,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由于需要处理筛选浩如烟海的明代官方史料、地方

  • 历史上太宗得位多不正,二世帝雄才皇帝却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宗得位多不正,太宗,庙号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位皇帝,在《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里确定了记载皇帝的历史须为“本纪”体例,而历代围绕皇帝的话题往往很多,他们身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也颇多,关于皇帝的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很多,很容易让对历史了解不深的小白犯迷糊。其中,我们今天对唐朝以后的皇帝往往称其庙号,那么庙

  • 真实后宫,可不止是几个女人互掐宫斗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宫,宫斗

    《甄嬛传》中,华妃飞扬跋扈,还敢公然与皇后顶嘴,居然连皇帝都要笼络她,因为她是“年羹尧的妹妹”。太多的宫斗剧演来演去就是几个女人争风吃醋的桥段,跳脱不了“三一剧”的套路:一所封闭的大院子(后宫),一群为了争宠上位而疯狂互撕的女人,一个男人(皇帝)。但真

  • 和尚乱说话,为何让李世民勃然大怒竟流放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法雅和尚,唐朝宰相

    唐贞观三年,李世民毫无预兆的颁布了一道诏书,罢免初唐名臣,晋阳起义功臣裴寂。在这之前此人成功将李世民的功臣刘静文排挤出朝廷之外,并且位至三公。关于罢免裴寂有两种看法,但是现如今看来不过是李世民自编自演的一场政治阴谋。谈及此事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人物便是和尚法雅,法雅作为和尚却不喜欢在庙里诵经念佛,反倒

  • 中国八大古都她最“名不副实” 火车拉出来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八大古都,古都,郑州

    中国有个地方,“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个地方就是河南。河南历史文化悠久,但奇特的是它的省会城市郑州却更像一个现代化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的商业开始与世界接轨,郑州率先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商战。1989年,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

  •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谁?春秋时期,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