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其实都是想篡位称王 为何董卓落得个乱臣贼子

其实都是想篡位称王 为何董卓落得个乱臣贼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51 更新时间:2023/12/11 7:36:47

三国大幕的人,谁排第一?说出来你不信

三国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扰攘百年。

谁开启了三国大幕?

有人说是张角三兄弟,有人说是董卓,有人说是袁术,有人说是曹操、刘备、孙坚等人。

三国时期是指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形成。

开启三国大幕的人,在魏、蜀、吴的开国皇帝里选,恐怕不妥。

于是,曹操似乎成了首选,因为他从未称帝,只是魏王,加九锡。

首先登场的是张角三兄弟,一场黄巾起义,把东汉朝廷扁得奄奄一息。

可惜时间太短,昙花一现,只有九个月,黄巾起义就被东汉朝廷镇压下去,此后余波荡漾。

紧接着出来一个特牛的人,他叫董卓,他废少帝立献帝,使东汉朝廷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并没有造成东汉朝廷致命伤,而董卓的一击,东汉朝廷差点咽气。

凭此点,三国大幕的开启,以董卓进京为标志,比曹操陈留起兵更合适些。

也就是说,董卓是三国大幕的开启人物,一个牛哄哄的人。

因为有了董卓,所以有了三国,这是因果关系。

董卓的暴政,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

王允除掉董卓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立即反攻,杀死王允,吕布被迫离京,东汉朝廷剩下空架子,只有一些老臣守在献帝身边,凄凄惨惨戚戚。

此后天下除了董卓余党,逐渐形成了袁绍、曹操、孙策、马腾、刘表、袁术、公孙瓒、刘焉陶谦(刘备后来接盘子)、张绣等诸侯,各据一方,谁也不服谁,都做着帝王梦。

这些诸侯拜董卓所赐,你攻我守,机关算尽,除了曹刘孙,其它先后殄灭。

董卓元素为何产生如此大的破坏力?

一般诸侯只能玩拥兵自重,不奉帝宣,守着老窝称大王,但不敢称帝。韩信英布彭越不敢称帝,之前特牛的项羽不敢称帝,只能称"西楚霸王"。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老军阀,标准老油条,最大的官,做到太师,封郿侯。

纵观董卓一生,他曾扶危济困,网罗人才,成为诸侯巨无霸。可惜他错误估计形势,架空汉帝,为所欲为,最终导致身死族灭,不亦悲乎?!

董卓和项羽、韩信等人比,谁牛?

论历史成绩,董卓绝对比不过项羽、韩信。

项羽灭秦,韩信兴汉,董卓进京,只会动歪脑筋,干坏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董卓依仗自身强大的实力,武力开路,强迫天下人服从命令,结果众叛亲离,身首异处。

如果董卓善待汉帝,处理好和各路诸侯的关系,搞亲民政策,他会变成一代良相,流芳百世。

董卓施政得当的话,也就没有曹刘孙后来的三国故事。

所以说呀,董卓开启了三国大幕,它是三国乱世的始作俑者。董卓说没开启三国大幕,没人敢说是我开启的。

对董卓的定性,历史如是说:乱臣贼子

不是你碗里的饭,不要抢着吃。不是你管的事,不要瞎管。越俎代庖,自毁前程。

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位置,千万不要骄狂。骄兵必败,骄者亦必败。

如果董卓悟透这些道理,他就不会乱来了。

惜哉,董太师!

温侯,戟太快!

标签: 三国篡位董卓乱臣贼子

更多文章

  • 假如太子朱标造反,朱元璋会不会很高兴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标,朱元璋

    朱标如果造反的话,朱元璋真的会很高兴,并且支持他的行为?皇权之下无亲情网络传闻,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在死后几百年以后,是大大的火了一把,因为很多人认为朱标如果造反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肯定会很高兴,而且还会派兵支援朱标,或者说直接准备退位诏书的。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

  •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一字王”和“二字王”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一字王,二字王,藩王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就变成了皇帝册封别人的最

  • 界首光武镇:唯一以皇帝庙号命名的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光武镇,皇帝庙号,皇帝,庙号,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逐鹿之地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的历史充斥着太多的金戈铁马,细细翻开,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回荡着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血腥杀戮: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部将一路追杀刘秀,汉光武帝刘秀逃难至界首,在每一次危急关头总能化危为安。于是有传说刘秀就将这块福地以自己的年号命名。光武镇位于界首市西北16公里处,距今已

  • 明朝几个藩王享尽荣华富贵 但是死后却带恶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恶谥,谥号,明朝,明朝藩王

    谥号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有褒、贬、明之分。但自唐朝起,谥号几乎没有什么贬词,几乎都是文、武、孝之类。明太祖朱元璋的26个儿子1、朱标:皇太子,年38岁,建文帝的父亲。谥“懿文太子”,后追尊为孝康皇帝。2、朱樉:秦王

  • 唐朝9成公主都改嫁 公主甚至三婚引发皇帝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公主,公主改嫁,公主,唐朝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国封建社会女子都是十分保守的,女人有很多限制,不仅是要遵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除了亲人以外,见陌生男子都是不能四目相对的,哪怕是多跟其他男人说句话,都会让人戳脊梁骨。一个女人一旦被丈夫休掉,或者离婚再嫁常常

  • 辽简王朱植:虎踞辽东的一代猛将,最终只能蜗居荆州,了此残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辽简王朱植,辽简王,朱植,明朝藩王

    前言: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在明军的刀锋威胁之下,率领宗室宫眷逃离大都(今北京),宣告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就此结束。当时盘踞在辽东一带的是太尉纳哈出,但洪武四年辽阳行省平章刘益率部投降,明军挺进辽东,纳哈出所部退至金山(即勃勃图山,在今吉林省双辽市东北、农安县一带)。当时

  •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权臣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皇帝赐予大臣的特殊待遇,拥有这种特权的人要么是皇帝身边的宠臣,比如说萧何。要么就是权倾朝野的大臣,比如说梁冀、曹操、王敦、侯景、杨坚、李渊等人。那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入朝不趋:古代

  • 差点做南宋中兴之主 做了孝顺儿子但自家儿子并不孝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昚,赵构,南宋,南宋皇帝

    他最有望成为南宋中兴之主,无奈做了逃跑皇帝的孝顺儿子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脱脱等《宋史·孝宗纪赞》▲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前言公元1194年6月28日,宋孝宗赵昚(音shèn)在重华殿逝世,终年68岁。

  • 五代十国都城的选择和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五代十国都城,五代十国,都城

    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阶段,时间之短,国家之多,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记住。五代相对清晰,就是中原一带前后相继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的开始时间是公元907年四月,结束时间是公元960年正月,前后共五十三年,上承唐朝,下接宋朝。五代各朝的都城也相对清楚,不是开封就是洛

  •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 汉地十八省都不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地十八省,满清入关,满清,清朝

    有种说法:很多都说明朝中后期只有汉地十八省,而清朝建立以后开疆拓土,正式将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纳入中国疆域,尽管清朝后期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但是还是做了很多贡献,毕竟比明朝末年还是增加了近一倍的土地。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清朝的存亡,关系着汉地十八省的存亡。行省制度起源于波斯,蒙古西征后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