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末乱世枭雄王世充拥兵50万 却最终败给李世民

隋末乱世枭雄王世充拥兵50万 却最终败给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69 更新时间:2023/12/12 17:32:57

隋朝末年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著名的乱世时期,随着农民起义的爆发,无数的贤臣良将和拥有雄才大略的领袖人物也不断涌现。

所有人才中,最为优秀的自然是笑到最后的,建立唐朝的李渊父子。曾经与他们针锋相对、互有胜负的诸侯们也十分值得人们铭记。在众多隋末诸侯中,王世充、窦建德可谓是佼佼者。

作为隋朝末年的两大诸侯,王世充和窦建德分别建立了郑国和夏国,并且一个称帝,一个称王。

到了后期,他们二人都成为了李渊统一天下所必须去除的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王世充先是被李世民征讨并击败俘虏,随后窦建德为了救援王世充攻打李世民,也被其击败生擒。

不过,当李世民将这二人押送到李渊面前时,他们却得到了杀头、流放两种不同的处置。那么,为何李渊赦免了王世充,却杀了窦建德呢?

其实,这一问题需要分成两部分回答,也就是,李渊为何要赦免王世充,以及他又为何将窦建德杀死。

首先,我们看看王世充为什么被生擒,却得到了释放。

隋末末年,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诸侯分别建立政权,而位于洛阳的王世充被李世民大败围困之际,窦建德率军前往援助,以致被一网打尽。

唐武德三年(620),李世民出兵讨伐郑帝王世充,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王世充治下已然是''囚者相次,不减万口,既艰食,馁死者日数十人。世充屯兵不散,仓粟日尽,城中人相食……人皆体肿而脚弱,枕倚于道路。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死于沟壑。''

可见,兵强马壮的唐军一到,获胜那会是轻松愉快的。

在与瓦岗军的对峙中,王世充逐渐掌握了洛阳的大权。当李密败亡后,王世充就兼并了整个中原地区,当时,他收降了瓦岗军的许多部下,就连单雄信、罗士信、秦琼等一批骁将也归属到了王世充的麾下。

王世充兵力雄厚,完全有能力一统中原,可惜的是,他割据洛阳没几年,就败亡于李世民的手里。这样一个枭雄,未免让人觉得可惜。王世充之所以败亡的会如此迅速,其实和他本人的品性是脱不了干系的。王世充败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王世充篡位登基,不得人心。王世充本来是越王杨侗的部下,可惜的是,他自强大后,却并没有将越王放在眼里。王世充心高气傲,在隋炀帝被杀的同一年,他就废黜了越王杨侗,而自己则登基为帝。其这一举动,使得本来归属于他的前隋官吏大失所望。缺乏了朝臣的支持,王世充自然会迅速走向败亡。

李渊登基,是隋恭帝杨侑有意为之,并没有像王世充那样强制胁迫,而王世充呢,则完全是逼王退位,这样一个权臣,自然是不得人心。故而,虽然李渊和王世充同属篡位,但前隋官吏对于他们二人的态度却大不一样。在隋朝官吏看来,李渊的皇位最为牢固,因而他走了正常的禅让程序。

其次,王世充本人的品性导致了部下离心离德。王世充个人人品欠佳,其经常以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不过,他的这些做法却导致了将士的不满。王世充赏赐缺乏公平性,且无慧眼识英才的本事,秦琼、罗士信等人正是看透了王世充的这种做法,才转而投效大唐。

最后,王世充以严刑酷法统治人民。天下还没有归附,王世充就以残酷刑法施暴于群众,其自然无法获取民心。反观唐朝李渊,赏罚分明,仁义之名远播四海,且将士齐心,上下归附,统一的天平很自然的便向唐朝方面倾斜。

王世充本人面对的是唐朝足智多谋的宗王李世民,虽然王世充有一定的军事才略,但是他和李世民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军事统帅的素质,往往能决定战场的胜利,王世充这一点不如李世民,也就导致了他无法统一全国。

郑国的衰亡是时势所致,当唐军围困洛阳且击败王世充的援军窦建德之后,郑国就已经丧失了突围的绝好机会,在内外交困之下,王世充只能开城投降,其最终也在唐军的打击下走向了覆亡。

王世充,其实是西域的胡人血统。他的父亲当时是跟随他的祖母改嫁到了中原地区,小的时候他就是非常的喜欢一些历史和兵法的书籍。后来得到了隋炀帝的信任,又因为平定农民起义以及杨玄感的叛乱而获得战功,地位在隋朝更加的巩固。隋炀帝被杀之后,王世充拥立当时的越王杨侗为皇帝。

处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或许是属于王世充的黄金时期。他和元文都等一起拥立杨侗为皇帝,他自己也被封为郑国公并成为朝廷倚重的辅政大臣。但是他和元文都在李密的问题上不能统一,元文都联合卢楚等要在王世充来上朝的时候杀掉他但是不幸的是,元文都手下的一个人因为胆小怕事,害怕元这边不能成功,就派人悄悄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世充。

王世充知道之后,知道自己不能装作等死。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在618年的时候,王世充先发制人,顺利的将元文都拿下,这一晚上,对王世充来说太重要了,或许就是这一晚的胜利,使得他夺取政权的野心变得更加的丰盈。等过了两个月,他就打败了李密,瓦解了当时的瓦岗军并且收下了当时瓦岗军中许多优秀的将士,王世充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这就是历史上的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的成功以及大败瓦岗军之后,王世充认为自己是命定的天子,于是就逼迫自己扶持上去的杨侗让位,当时他告诉杨侗是现在国家动荡,需要找一个年长一点的人来当国家的皇帝,这样百姓们才能够真正的安心,等到了天下逐渐太平的时候,肯定要将皇位还给您的。我一定会遵守这个约定,到时候一定会让您这个圣明的皇上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但是实际上,还是王世充自己动手,假传圣旨,这才篡权成功,顺利的实现了对隋朝的代替,建立了郑国。

刚刚开始的时候王世充其实是可以好好当皇帝的。他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没有什么架子,并且很多的事情都亲力亲为,百姓们也都非常的爱戴他,同时他时常强调自己并不是为了皇位,而是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结束战乱,但是王世充对于做一个好皇帝越来越感到疲惫,于是他也变得爱说谎,他的部下们都看不过去。这时候李渊率领的另一支队伍已经悄然的崛起,因此很多他的优秀的手下都投奔到了李渊及李世民的手底下。王世充自负,在于李世民的对战中甚至一度还问为什么李唐要攻打自己,有时候也不得不说枭雄也有犯糊涂的时候,最终也败在了李世民的手下。

李世民将王世充带到了李渊面前,李渊觉得应该杀了他,但是王世充说,秦王李世民答应过不杀我。于是李渊就免了他的死刑,但是活罪难逃,将王世充囚禁起来。但后来,有人假传圣旨放了王世充,在王世充出来的时候,就被他们乱刀砍死了。一代枭雄就此就消失了。原来这个人就是王世充的仇人。

很多的影视剧中对于王世充的形象是比较单薄的。但其实这个人物是非常多面的一个人物。从一个异族人,在中原王朝一步步的爬上权力的顶峰,虽然很多时候是靠时代给予的便利,但是更多的还是他个人的智慧,这一点是不得否认的。但是其对于隋朝的背弃以及后期对于部下的背弃都注定他不可能走得很远。他最终也死于仇人的追杀,其实或许这也是对他一生树敌无数的回应。

王世充如何打败李密

公元617年,王世充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长久以来,李密一直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寻求发展,现在自己即将成为辅政大臣,李密的心里乐开了花。在战场上,李密大难不死被秦琼救起。看起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还真是有些道理。但事实告诉我们,大难不死是可能的,必有后福是不一定的。

就在李密梦想着成为像霍光诸葛亮那样做个辅政大臣时,东都洛阳出事了。这件事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当然也改变了李密的命运。李密的噩梦刚刚开始。七月十五日,王世充在洛阳发动军事政变,诛杀元文都等人,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其祖支颓耨,徙居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不吝啬。只要手下人立功,马上给予赏赐,每次打了胜仗,都把功劳归在手下人身上。手下人不卖命才怪!这一点,他和李密正好相反。而且王世充还很重视人才,曾经在自己的府门之外,立下三块牌子,上边分别写着:

“一求文才学识堪济事务者;一求武艺绝人摧锋陷阵者;一求能理冤枉拥抑不申者。”文臣,武将,外加法制建设。王世充在治国方面绝对有一套。我相信,如果他出生在贞观年间,一定是个出色的宰相。但是,眼下是乱世,王世充必须要为自己的生存考虑。这一次,他发动军事政变,其目的很简单:不让李密进洛阳。针对李密的问题,东都洛阳的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王世充为首的部分军官,主张与李密死磕,宁可让李密打死,不能让李密吓死。王世充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前后和李密大小六十余战,基本上半斤八两。这一派,我称之为“鹰派”。

另一派是以元文都为首的部分文官,主张对抗李密,不一定非得打打杀杀,可以采用怀柔的政策,具体的方法就是对李密封官许愿,然后让李密去打宇文化及,无论谁胜谁败,其实力都会受损,如果李密获胜就让他进入洛阳,到时再逐渐地分化瓦解瓦岗的势力,一个一个地铲除。这一派我称之为“鸽派”。应该说,两派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灭掉李密。问题在于,现在“鸽派”是占上风的,因为他们的意见得到了杨侗的同意。但是,李密进入东都洛阳后,“鸽派”真的有能力扳倒李密吗?或者说他们是否真的想扳倒李密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以王世充为首的“鹰派”。

李密能够铲除翟让,夺取瓦岗军的最高领导权,绝非等闲之辈。王世充现在最怕的是,李密进入洛阳后,“鸽派”和李密勾结,毕竟“鸽派”和李密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无论是杨侗当皇帝还是李密当皇帝,“鸽派”的利益都不会受到损失。但是,“鹰派”这边就不同了,他们和李密大小六十余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谁都想把对方打倒在地,然后再踏上一万只脚,可谓是“仇深似海”。李密真要是进了洛阳和“鸽派”勾结在一起,那么“鹰派”的人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为了保险起见,王世充决定发动军事政变,将洛阳的军政大权掌控在自己手上。王世充有这个实力,因为他手中有军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李密的梦想就此破灭。洛阳还是原来的洛阳,依然是李密与王世充的对决。唯一不同的是,瓦岗军已经疲劳至极。即使再疲劳,也要死死地咬住王世充不放,因为李密明白,洛阳对于瓦岗军来讲,是唯一可以立足的地方。所以,李密继续围攻洛阳,王世充继续死守。王世充当然不想和李密就此耗下去。李密家大业大,有的是骡马,而王世充正好相反。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城里的一斛米居然卖到了八九万钱,照此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洛阳的大街小巷就该有卖小孩的了。王世充决定,寻找有利战机,一举打败瓦岗军,解除其对洛阳的威胁。

不过,道理谁都明白,真正行动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兵力不足的问题。李密之所以能够火拼完宇文化及之后,还有能力火拼王世充,靠的就是两个字---人多。据推算,王世充的兵力只有李密的五分之一。按照人头来算,等于一个人单挑人家五个人,其下场肯定是悲惨的。最关键的是,长时间以来,王世充一直被瓦岗军围着打,手下的弟兄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听见瓦岗军三个字,就会产生一种厌战的情绪。究其原因,是因为瓦岗军实在太缠人,轰不跑赶不走,就像苍蝇一样,时刻围着王世充乱转,搞得人心烦意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王世充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想来想去,王世充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用死去的周公忽悠手下的将士。

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就是:让手下人谎称自己梦见周公,说周公会帮助王世充打败李密,如果王世充不去打李密,手下的士兵会染上瘟疫,全都死光光!这些话,纯粹是扯淡!周公他老人家现在连灰都找不到了,要说他能帮助王世充,白痴才会相信。但是,王世充手下的兵士的确是相信了。是不是很可笑?其实一点也不可笑。王世充手下的兵士,大多来自淮南地区,淮南地区有个最大的风俗特点---巫风盛行。在淮南当地,巫师是很盛行的职业,当然也是最赚钱的职业。因为大家都相信他们与天地相通,当然也与死人相通。王世充正是利用了淮南兵士的心理特点,成功导演了一场用死人忽悠活人的好戏。

对于士兵来讲,最怕的是染上瘟疫,去打李密有可能死在战场上,但是现在不去打李密,肯定会染上瘟疫死掉,所以还不如豁出去,和李密干一场,即使死在战场,到时还算是个烈士,也比染上瘟疫窝囊地死在洛阳城里好。出于这种考虑,士兵们开始纷纷请战。王世充看到如此情景,自然心花怒放。但是,他明白,必须要把这场“死人忽悠活人”的戏,演得真实、演得生动。为此,王世充特意让人修建了一座周公庙。“周公在上!受我王世充一拜!您老人家嘱托我的事,我现在就去办!不打败李密我绝不回来!”“对!不打败李密绝不回来!”在周公像面前,王世充和手下士兵充分表达了决心。誓言是铿锵的,信心是百倍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你们是被我忽悠的,现在忽悠完毕。出兵!

击败刘武周、薛举、薛仁杲父子、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萧铣

李渊称帝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还没有完全统治全国。当时,刘武周占据代北,薛举、薛仁杲父子占据陇右,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窦建德在河北建号大夏,杜伏威在江淮为王,萧铣偏霸两湖。李渊面对的是一个群雄割据的复杂形势。因此,李渊派遣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组织了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并着手镇压农民起义。李渊父子从武德元年(618年)开始攻打薛举,一直到武德七年(624年)征讨山东徐圆朗,历经了七年的征战,扫荡群雄,统一了全国。

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任命儿子李世民为元帅,攻打割据陇西地区的薛仁杲。李世民并没有直接进攻薛仁杲的城池,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大营里,任由薛仁杲手下的大将轮番挑战,他仍然没有出兵。李世民手下的将士们都疑惑不解,甚至有些人以为自己的元帅是因为胆小不敢应战,纷纷请求出战。李世民为了安定军心,出面解释说:“我并没有畏惧敌人,而是想趁着敌人开始放松警惕时,我们再一战攻克他们。”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几十天。薛仁杲的粮草所剩无几,很多将领前来投降于唐军。李世民见对方军心涣散,便派手下将领引诱敌军,等到敌人中计,耗尽水源时,他就率领兵马突袭,敌人仓皇应战,但是因为几天没喝水了,士兵们个个都疲惫不堪,很快就溃不成军,被唐军斩杀了几千人。李世民见现在势如破竹,便一举进攻薛仁杲的城池。唐军很快就包围了这里,守城士兵十分惧怕,纷纷爬出城墙投降,李世民得到了一万多的精兵,势力大增。薛仁杲见兵将们已经离他而去,伤心欲绝,也走出城门投降。

李渊在兼并了割地称雄的一些隋朝贵族后,又把矛头指向了农民起义军。其中,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队伍。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渊热情地接纳了前来长安投奔自己的李密,以兄弟相称,并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是李密归顺大唐之后并不满足,觉得唐高祖李渊给自己的官职太小,于是产生了去河南寻找以前的部队,想重新发动兵变。李渊知道后派人寻找李密,李密知道大事不好,想要偷偷溜出城,却被李渊先发制人,派唐军将其围歼。

为了消灭在河西五郡之地自称天子的凉王李轨,唐高祖李渊暗中派遣安修仁兄弟入凉作为卧底,当上左右卫大将军,以便获取敌人情报,里应外合。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安修仁兄弟一起擒拿凉王李轨,颠覆了李轨的政权,凉亡。河西五郡并入唐朝国境。李渊传喻到各个郡县,发布政令,通过政治手段招纳了很多隋朝的官员归附大唐,巩固了自己在关中的根据地。

武德二年(619年),李渊派李世民率精兵三万进攻盘踞在马邑地区的刘武周。刘武周是李渊的劲敌之一。刘武周原是马邑的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候,他聚集了数万兵马,自称太守。他还通过依附于突厥,攻占了楼烦、雁门、定襄等郡县,受封为定杨可汗。没过多久,刘武周便自称皇帝,年号天兴。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侵并州,进逼太原,攻陷了李元吉留守的晋阳,李元吉逃回了长安,李渊震怒,立刻命李世民率兵去攻打刘武周。到了第二年的二月,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手下的大将宋金刚,没有了左膀右臂的刘武周仓皇逃亡到突厥,后被突厥杀死。就这样,晋阳的政权得到了稳固,河东地区也解除了关中左右两翼的威胁,唐朝中心地区变得愈加稳固。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此挂帅,率领五万兵马直驱河南,进攻躲在洛阳的王世充。李世民发动了攻坚战一举夺下了东都的主要据点,又派手下兵将对东都进行包围,断绝粮道,使得王世充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是洛阳的守军仍然有相当强的实力,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直到因为长期被围困,城中的粮食也耗尽了,士兵们很多都饿死了。李世民看时机成熟,准备攻下洛阳城。但是事情忽然发生了骤变,夏王窦建德与王世充的弟弟带兵前来营救。武德四年(621年)初,唐军在虎牢关打败了窦建德,并将其俘获。王世充见救援无望,就穿着白衣,带着太子和文武群臣开城投降。然而没过多久,窦建德的旧部又死灰复燃,在大将刘黑闼的领导下,不到半年时间,就完全收复了大夏政权的旧地。李渊又先后派李世民、李建成攻打刘黑闼,平定河北。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李渊命李孝恭和李靖,从四川出兵,进攻占据在江陵地区的萧铣。萧铣于武德元年(618年)在巴陵称帝,后又迁都江陵,出兵夺取唐巴、蜀地。萧铣被李孝恭、李靖的大军围困在江陵,由于没有援兵,只好投降于大唐。就这样,李渊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围攻洛阳,王世充向窦建德求助,窦建德准备南下援救,徐圆朗闻讯后,起兵叛唐,依附于窦建德,跟随他进攻虎牢关。虎牢大战中,窦建德被生擒,王世充被迫投降,徐圆朗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又一次投降于大唐。唐高祖不计前嫌,封他为鲁郡公。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在漳南起兵反唐,徐圆朗扣留唐将盛彦师,割据兖州,起兵响应刘黑闼。之后,徐圆朗自称鲁王,并发兵围攻虞城,以此牵制唐军。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徐圆朗攻陷泗州,李建成诛杀刘黑闼,徐圆朗闻得刘黑闼死讯,弃城而逃,途中为村民所杀。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入朝,留下辅公祏守卫丹阳,他命王雄诞掌握军队帮助辅公祏。杜伏威走后,左游仙劝说辅公祏反叛,辅公祏夺取了王雄诞的兵权,杀死王雄诞,假称杜伏威送信命令他起兵。同年八月,辅公祏称帝,国号宋。然而好景不长,唐朝派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率领大军讨伐辅公祏,辅公祏抵抗唐军,被击溃数次,他心中恐惧,带兵逃跑。辅公祏逃到武康时,当地的农民把他抓住送到了丹阳。李孝恭将辅公祏斩首。至此,江淮地区全部平定。

李渊基本完成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真正的统一大业,奠基了唐王朝,被称为“拨乱之主”。

标签: 隋末枭雄王世充李世民隋朝唐朝

更多文章

  • 杭州西湖自古是名人墓地 领导一句话墓地遭到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湖,西湖墓地

    杭州西湖其实是名人墓地,散落着大量的名人墓地。比如西湖的南面有张苍水墓、章太炎夫妇墓。西面有于谦墓、俞樾墓、盖叫天墓。北面有林和靖墓、岳飞墓、秋瑾墓、苏小小墓等。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墓葬,与美丽的西湖山水相互衬托,成为西湖超越自然景观,兼容人文内涵的重要元素。清代大诗人袁枚在一首《谒岳

  • 让世界闻风丧胆 究竟是一代天骄?还是一代屠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吉思汗,蒙古帝国

    提起“杀神”白起,相信很多人都心有余悸,他闻名于世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谋略,还有获胜后杀戮,单是长平一战,赵国40余万人几乎全军覆灭,而有一半都是战后被处决,所以,“杀神”之名和白起的行事风格极为般配。白起已经让人闻风丧胆,但如果将他和成吉思汗铁木真相比

  • 创立满清不是女真族 通古斯语族但不是通古斯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满清,女真族,通古斯人

    很多人对于历史上的满族与女真族的关系弄不清楚,竟然还有说满族是通古斯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历史上满族、女真族以及通古斯人的那些关系。说到清朝,有很多奇葩的概念,比如大清国不读“da清”,要读“dai清”。一直以为这大清国的大和

  • 被历史遗忘的民族沙陀人 十六年后恢复唐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沙陀人,沙陀族,少数民族,五代十国,后唐

    为啥说被遗忘呢?因为正史鲜有记载这个民族,他们同鲜卑、党项一样,淹没在一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但是鲜卑人和党项人建立的国家,从来没有被列入中原正统王朝的序列。而沙陀人却先后建立了三个雄据中原的正统王朝。沙陀人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为西突厥出月部。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

  • 江苏为什么喜欢换省会?连泰州兴化也做过省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江苏省会,江苏,南京

    江苏是一个年轻的省份,设立距今不过300多年的历史。和四川、山西这样以自然山水地形构建的独立板块为基础的古老省份不同,类似江苏的新兴省份缺乏具有统治力的中心城市。尽管现在的省会南京有古都历史加成,却因为相对较偏的地理位置,很难压住强势的苏锡常地区和广阔的苏北。在短短的建省历史上,江苏的省会也确实来回

  • 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是指哪七十二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明末起义军,农民起义,明朝,李自成,张献忠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农民起义(民变)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直至清顺治年间才基本结束,被

  • 大明奇案:少年天子嘉靖的认爹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父亲,嘉靖,明朝皇帝

    11521年,明武宗一死,整个朝廷当中只剩下两个人说话还算数了,第一个就是死去皇帝的妈,明孝宗的皇后,当时的张太后;另外一个就是内阁的首辅大臣,大学士杨廷和。明武宗3月14日过世,3月26日,12天,以那个时候交通环境,北京接他的队伍已经到了湖北安陆,就给了他六天准备时间打理行李,就上路,到北京。路

  •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蔺相如靠嘴皮子完璧归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

  • 顶级国宝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到底藏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顶级国宝,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真迹,唐太宗,唐高宗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长安街头,天光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正走在上朝路上,随身卫队的灯笼突然被箭射灭,数十名杀手从黑暗中涌出,带头者手起刀落,砍断武元衡脖子,拎走头颅。次日,女神探裴玄静收到了武元衡死前一晚临摹的半部《兰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诗。原来,武元衡对自己的死早有预感,留下一道连环谜

  • 开启大一统王朝的秦朝 国家制度影响中国数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一统,秦朝,秦始皇,皇帝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家制度影响中国数千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