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有明一朝规矩多多 有些可歌可泣的人物

朱元璋的有明一朝规矩多多 有些可歌可泣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26 更新时间:2023/12/13 7:50:55

穿衣要讲规矩

没错!规矩特!别!多!可能穿错一件衣服,吃错一样食品,你就GAMEOVER。

就以穿衣服来说,明朝社会阶层有严格划分,不同等级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规定,一旦穿错就等于是“僭越”大罪,将被国家处以重刑。

△乌纱帽

你知道什么人才能戴吗?

△圆领袍

你又知道什么人能穿?

明朝穿衣服的规矩极其繁琐,从发型到服装无所不包,比如束头,全国的成年男性都要束发,官员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袍,黑靴。士子百姓要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穿玄黄颜色。教坊司乐工要戴青色顶巾,系红绿帛带。

普通老百姓的妻子,可以允许戴银质首饰并在上面镀金,耳环可以戴黄金耳环并佩珍珠,镯子则必须佩带银镯子。乐妓要戴银角冠,绝不能和老百姓的妻子穿一样的衣服。

△明代命妇

王公贵族和职官,有权穿着锦绣绸缎,普通老百姓家只准穿着素衣绸缎。商人更惨,只能穿绢和布,有钱也不能穿绸子。所以蔡成功在明朝只能穿布衣服。

而具体到官员身上,不同等级的官员,穿衣服的规定也是不同的,官员之间身份的差别,主要通过官服上的图案来界定,官职不同,官服上的动物图案也就不一样。

文武官员的服装也有区别。这其中,担负教育任务的教官们,也有特殊的服装,各地教官上任,国家都要赐予衣服,同时学校的训导,也要被赐予冠带。比如祁同伟就不能穿仙鹤图样的衣服,高育良在做大学教授时要穿鹭鸶图案的官服,担任政法委书记要穿锦鸡图案的官服。李达康当县长时就只能穿鹌鹑图样的官服。

不同的衣服,标志着不同的身份,我们如果穿越到明朝去,在大街上不用问,只凭路人的衣服,就可判断出其身份职业。

吃饭也有规矩,甚至包括餐具

和穿衣服一样,吃饭在明朝,也是有学问的。明朝初年吃什么、怎么吃都是件一不留神就要命的事情。

△明代水盂小勺

首先餐具就有严格的规定:公侯以及一品二品官员,酒盏要用金制,其他餐具用银制;三品到六品官,酒注要用银制,酒盏用金制;六品到九品官,除了酒注和酒盏用银外,其他餐具必须用瓷。在明朝初年的餐桌上,和穿衣服穿错的后果一样,宴会上摆错一件餐具,也同样是要被办罪的。

住房装修有规矩,甚至包括外立面

比起吃来,明朝人的住房同样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首先是王府的级别,明朝亲王的府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都要用青绿点金装饰,廊房要用青黑装饰。

△《清明上河图》局部

而王府的规格乃至房间数目,也都有严格规定,亲王如果擅自装修房间,比如说将佣人房间增加隔断,方便出租。那么恭喜王爷,你很快就会被问斩,这是作死最方便的一条道路。公主的府邸也一样有区分,特别不能用金色装饰。

官员的住宅规矩更多,根据不同的品级都有不同的规定,不但外观上区别很大,甚至房间内部的厅堂以及桌椅摆放,规矩也同样的多。简单来说就是装饰不能违例,外墙不能有彩色,住房大小有规定,到了一定的品级才能住上360平米豪宅

△明代雕梁

老百姓的房屋,更是不能超过三间五架,连彩色装饰都更不允许有。对于官员来说,这种住宅规定也是有继承权的,比如某官员官居一品后去世,他的儿女们仍然可以住在一品官员等级的房屋里,这也是特权的显示。

生活在明初的老百姓,有时候一不留神就会犯法。比如穿错了衣服要犯法,曾经有军汉当街踢球玩乐,出汗了为凉快,就把裤腿挽起来,结果一挽裤腿就“违制”了,接着一群公差上来,把这群军汉抓走,不久后宣判。所有挽裤腿的军汉挽裤腿的脚都被砍掉。

△《宣宗行乐图》局部

所以国足如果在明代,可能成绩会很好。

社会福利好

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时代,如果GDP的话,将站在世界之巅,达康书记如果在的话应该不用担心低头GDP会掉。

明朝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国家养老制度的国家优老之礼,即年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就要赐予爵位,每月给予生活补贴。

在明朝,国家的概念深入民心,汉民族的骄傲也挺立着脊梁,面对外敌入侵,不但明军浴血拼杀,战前京城的百姓甚至还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明朝北方边境上,边镇百姓常常传出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

奋斗在明朝

如果穿越到明朝的城市,特别是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里,那么你的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

由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加剧,明朝的城市也高度繁荣。人口数量激增,行业鱼目混杂,三教九流云集,在这样的城市里,一个人奋斗的途径,也变得日益多样。

如果你是一个文士,考科举考不上,放到其他朝代,要么做个教书先生,要么回家种地,很可能清贫一生,放在明朝却有许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给戏班子写戏。

在这个世界里做老百姓,奋斗的内容,也是可选择的。如果你要打工,到了一个城市后,首先要找当地的“会馆”,也就是由你的老乡开的招待所,在会馆登记注册后,就可以白吃白住,然后会馆负责给你找工作,找好工作后就可以合法在当地自食其力。但是,如果你工作不满一个月就自己辞职,名声算臭了,在当地无法再混了……后果很严重啊……

明朝城市的工作在当时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可以做工人,做佣人外,就算是青皮混混,在城市里也有行业青手。

这个职业有两个业务,一个是打人,比如收人钱财后替人修理人;二就是替人挨打,比如某人犯了事,要被衙门打板子,不想被打,就可以花钱雇青手替自己挨打,通常挨一次打收费十两,干这个行业,就算没胆量打人,只要能咬牙挨打,也绝对有机会发财。

明朝秀才(约等于初中教育程度),享受国家补贴,在万历十五年,勉强能给秀才养家糊口,但是也是勉强度日,个别人要求别人接济,成语“打秋风”从此而来。而有眼光的秀才很多也都转行,最多的是转行做生意。

明朝中后期,出身读书人的商贾越来越多,好多还成为了一时的富贾。形成对比的是,许多商人有了钱之后,第一件事是花钱买一个生员名额,以图有个身份。

士大夫阶层有钱有闲

而在那个时代里,生活压力最小、既有钱又有闲的阶层当属士大夫阶层。

明朝中后期士大夫阶层的特点,一是极端富裕化,二是极端享乐化。明朝贫富差距的拉大,反映在知识阶层就是有科举身份和官员身份的士大夫们生活大多高度富裕,富裕的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和前人不同。

△《甲申十同年图》

关于业余爱好,有人喜欢流连青楼的,也有人喜欢混迹戏班的,这两样在明朝开国时期是绝对不允许的丢人事,到了明末却成为风雅事。

明朝士大夫们,常有人喜欢为戏班子写戏,更有人喜欢亲自登台演戏。混迹妓院更是如此,放在明初,官员进妓院铁定是要丢官的。而万历十五年之后,官员进妓院,不但是一件风雅事,甚至还是炒作自己的手段,如果能博得某个知名妓女的青睐,甚至抱得美人归,那在官场上的知名度还会爆涨。

有明一朝,那些可歌可泣的明朝人物

来源:石英石网整理自《明朝那些事儿》

前言

明朝,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于1368年朱元璋开国,1644年灭国(南明不算)。

历经了276年。无数文人武将粉墨登场,缔造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大明。

一个悲壮、波澜壮阔的大明帝国。

逝者如斯夫!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伟大的帝国,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

01

那一年于谦力挽狂澜

“土木堡之变”明军主力全军覆没,瓦刺兵临京城,于谦领导着德胜门的保卫战。

守卫城池的明军单论战斗力绝对不是瓦剌士兵的对手,但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守军,顽强地对抗着蒙古瓦剌军队,创造奇迹的正是这种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勇气。

保卫自己家园的人总是有着无尽的勇气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了保卫身后的父母亲人而战,他们的奋战和牺牲都是有价值的。

于谦,一个本应坐书房舞文弄墨的文臣,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亲披战袍,率领着二十多万二线军队,与也先率领的蒙古军队展开了殊死的京城保卫战,并取得了胜利。

然而,一生清廉的于谦却死在了朝廷的内斗中。在他保卫的城市中被斩首弃尸。

02

那一年盧象升以死报国

知道孙承宗被俘不屈自杀后,盧象升终于下定了決心。他向着北方,行叩拜礼。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盧象升率五千人,向清军进发,所部皆从,无一人留守。

出发的時候,盧象升全军披孝,他沒有打算活着回来。

清军主力是他的十倍,锋芒正锐。他非常顽强,身中四箭、三刀,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

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什么是气节,这就是。

宋和明,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因为怕武人(军队)造反篡位,于是,重文而轻武,以致当外敌入侵时,无将可用,无兵可战!

03

那一年李时珍尝遍百草

明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回到了民间,这一年他三十五岁,见过最穷的贫民,也看过最富的天子,到过寒酸的茅舍,也走过金銮大殿,人世间的富贵疾苦他已了然于胸。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书,写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药材以及正确用法的书《本草纲目》。

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放弃了宽敞的诊所,也放弃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但他依然执著地写了下去只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写《本草纲目》,用了二十六年啊,这份坚持,需要多强大的力量才能支撑。

不为別的,只为了让他人能更好的活着!

04

那一年徐阶告老还乡

当年的青年才俊,现在的老年首辅,从黑发到白发,从当年的热血激情,到现在的老到深沉。一切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志向。此时的徐阶看着自己亲手创造的一切,离开了这个带给他痛苦、仇恨、喜悦和宽慰的地方。

隆庆二年(1568年)十一月,徐阶回到了松江府华亭县,他又看到了熟悉的风景,和他离弃多年的家。四十多年前,他从这里出发前往北京,一切就此开始,而现在,是结束的时候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终于回家了!

05

那一年袁崇焕壮志未酬

袁崇焕最后一次看着这个他曾为之奉献一切的国家,以及那些他用生命护卫,却谩骂指责他的平民。倾尽心力,呕心沥血,只换来了这个结果。

他应该很绝望,很失落,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冤屈和抱负才能被了解,或许他的全部努力,最终也许只是遗臭万年的骂名。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这是一个被误解、被冤枉、且即将被千刀万剐的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留下的遗言。

06

那一年李如松龙啸平壤

1593年,铁血丹心,龙啸平壤。在所有的战斗中,李如松始终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这次也不例外。他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更谈不上知书达理,他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

他是武将,却并非粗人,彼有诗云: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四百年华已过,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07

那一年杨继盛矢志不渝

掌灯的看守快要崩溃了,他见过无数个被拷打得惨不忍睹的犯人,但面对这个镇定的人,他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震撼。他开始颤抖,光影随着他的手不断地摇动着。

一个声音终于打破了这片死一般的寂静“不要动,我看不清了。”

杨继盛没有手术灯,没有宽敞的营房,他没有消毒的手术刀,只有往日吃饭用的碎碗片,在挑自己骨头的伤口。

在这个深夜,单调的摩擦声回映在监房里,在寂静中诉说着这无与伦比的勇敢与刚强。

08

那一年海瑞以死相谏

海瑞不是不清楚呈上奏疏的后果,所以他提前买好了棺材,好棺材还买不起,只能买口薄皮的,凑合能用就行。

妻子在家等他下班,却看到了这口棺材,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随即痛哭失声,海瑞却只是平静地对她说:“记得到时把我放进去就是了。”

盲人瞎马地掉下山崖,那叫失足,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昂首阔步踏入深渊,才叫勇敢。

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

知死而死,是为无畏。

因为无欲,所以无畏。海瑞,你是一个无畏的男人。

09

那一年俞大猷披肝沥胆

俞大猷的舰队在老鹳嘴截获倭寇,并发动总攻,焚毁敌巨舰八艘,杀敌一千余人。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冒险,并没有人要求俞大猷这样做,而根据他以往的官场经验,他打赢了未必有功,打输了却必定有过。对他而言,打这一仗没有好处,只有吃亏。

但是他仍然这样做了,他不怕吃亏。

只是因为他的爱管闲事,因为他的忠于职守,因为他报效国家的执着。

俞大猷就是这样一个执着的人,因为执着而伟大。

10

那一年张居正民间疾苦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十岁的张愤青回到了家,开始游历各地。

他发现,原来世上还有很多人不喜欢诗词书画,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哀愁,他们想要的只是一碗米饭。

他曾想,这些人是不是也有过妻子、丈夫、孩子,是不是也曾有过一个幸福的家。

百姓受到压榨四处流浪的时候,高贵的大人们却正思考着明天去何处游玩,该作一首什么样的诗,这便是世间的真相。

面对着那些乞求和无助的眼神,他确立了一个最终坚持到底的志向以天下为已任。

大明国在张居正的治理,终于从新恢发出了勃勃生机,然而,只因在治国过程中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尸骨未寒,张家便遭到了灭门之灾。

那些无能的,却能把仁义道德说得头头是道的文人骚客们,借着大义之名,对一个于国于民有利的功臣痛下杀手,毫无同袍之情,丝毫不顾民生民意,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这样的人,无论古今,从来就没有断绝过。

11

那一年朱佑樘公忠体国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年仅三十六岁的朱佑镗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这最后的时刻,面对着跪在地上哭泣的刘健、李东阳谢迁,他回顾了自己几乎毫无缺憾的人生,终于意识到了他此生唯一的遗漏:“太子是很聪明的,但年纪太小,喜欢玩,希望诸位先生劝他多读书,做一个贤明的人。”

阁臣们回应了他的担忧:“誓不辱命!”

看着这三个治世能臣,朱佑樘笑着闭上了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公忠体国的人!

12

那一年唐寅踌躇满志

弘治十二年(1499),一个叫唐寅,字伯虎的年青人准备进京赶考,当时的他已经名动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在前方等待着这个年轻人的将是无比壮丽的锦绣前程。

唐寅也毫不掩饰他的得意,他的目标已不再是考中一个小小的进士,他将挑战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

他已经成为了解元,以他的才学,会元和状元绝不是遥不可及的,如果一切顺利,他将成为继商辂之后的又一个传奇!

可惜,历史往往喜欢给人开玩笑,因为参与藩王造反,唐寅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没有机会参与朝政,却成就了一段风流!

11

那一年王守仁龙场悟道

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在这个死一般宁静的夜晚,外表平静的他,内心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

这是载入史册的一瞬,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一一“理”在心中。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此一瞬,已成为永恒。

13

那一年钱皇后生死相依

在钱皇后眼中,这个叫朱祁镇的人的唯一身份只是她的丈夫,无论朱祁镇是皇帝,还是俘虏,或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关押的囚徒,这个身份始终没有变过。

在朱祁镇向他告别,准备出征的那个晚上,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但我相信,这位妻子会像所有普普通通的出征士兵的妻子一样,嘱托自己的丈夫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并说出那句曾被说过无数次,但仍然值得继续说下去的话:

我会等你回来的!

钱皇后是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唯一写的女人,不为别的,只为她忠贞与默默的奉献。

15

那一年胡宗宪才隆气贬

胡宗宪接近赵文华,不顾旁人的鄙视和议论,巴结他,耐心地听着他自吹自擂,并伴着逢迎的笑脸,虽然他很清楚,眼前这个唾沫横飞的人,只是个恶棍加白痴的合体。对出身高贵、有着强烈道德感的胡宗宪而言,这是一种极其恶心的应酬,但他依然卖力地表演着。

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报效国家的使命,有着救济黎民的责任。

因为,在他接受诏令,前往浙江之前,曾立下这样的誓言一一此去浙江,不平倭寇,不定东南,誓不回京!

在他离京前往浙江时,他已抱定了必死之心!

16

那一年杨涟肝胆昆仑

被魏忠贤陷害,杨涟死后,看守发现了一封血书。三年后,真相大白,这份血书得以昭示天下: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17

那一年道衍霜叶起照

姚广孝曾亲眼看见在自己的阴谋策划之下,无数人死于非命。虽然这些人并非直接死在自己手上,但他确实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他不是善男信女,但他也不是泯灭人性的恶魔。

残酷的政治斗争和亲人朋友的离去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的前半生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抱负,后半生却背负着罪恶感孤独地生活着。

18

那一年朱元璋豪气冲天

住持大惊失色,朱元璋站起身来,缓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将剑架在他的脖子上!住持此时才发现,眼前这个衣着简朴的人实在深不可测。住持归房一夜未眠,他决定第二天要问个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后,便跑到朱元璋的禅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墙壁上,却留着用朱砂写就的几行大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19

那一年朱由检无力回天

自尽,是一件比较有勇气的事,按照某位哲学家的说法,你敢死,还不敢活吗?没种。

但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

三、尊严。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他走向了那棵树。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20

那一年徐霞客志在四方

徐霞客答应带着静闻法师去鸡足山,半路上,静闻法师圆寂。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

徐霞客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可是,他已经去世了。我要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就要帮他做到。

徐霞客出发了,为了一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

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旅行,只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

当年明月借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更多文章

  • 隋末最悲催的反王建国称帝六年,未到中原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末割据势力,林士弘

    每逢王朝更迭,总会冒出不少的地方豪强、农民起义军,他们或称王或称帝,终归是割据一方,与中央政府相抗衡。隋末唐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一段王朝交替时期,那更是风起云涌,各路豪杰并起,争相逐鹿。在隋末农民起义浪潮中,最开始的都是敢于吃螃蟹的,但下场往往是最惨的,因为这时候隋朝中央多少还有点凝聚力,扁

  • 明朝皇帝都是奇葩言过其实 但却都具有鲜明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享国276年,共历十六帝(不计南明)。和其他王朝不同的是,这一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有性格。这一朝从开国皇帝开始,就和其他朝代与众不同。历朝开国之君大多是权臣或贵族出身,最后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纵观历史完全布衣出身建立统一王朝的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 1400年后,世人是如何复原盛唐长安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盛唐,长安,西安

    2007年1月,美国《生活科学》网站评出“世界十大古都”:罗马、雅典、君士坦丁堡、巴比伦、库斯科、特诺奇蒂特兰、底比斯、大津巴布韦、西安和卡霍基亚。那么,为什么西安是中国惟一入选的城市?其实西安、罗马、雅典、君士坦丁堡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都,属于第一等级。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

  • 唐朝是如何被藩镇掏空的?唐朝为何不消灭掉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藩镇

    李唐王朝致力于中原王朝的外扩,势力范围在经过唐太宗至唐高宗的急速扩张后,东至朝鲜,西达咸海,南到越南顺化,北至贝加尔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型体量。和秦汉比可是大多了但隐患也就由此而来。帝国扩张免不了消灭周边的小缓冲国。鼎盛时唐王朝的边境上与多个民族接触,如: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均不断对边境进行侵

  • 宋朝为何不懂唇亡齿寒 南宋重走北宋灭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唇亡齿寒,南宋,北宋灭亡原因

    两宋均亡于外患就是不长记性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宋朝绝对不可忽视,宋朝有着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但也有着军事上的屡战屡败,外交上的丧权辱国,最终却存在了三个多世纪,最终都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例子。宋朝军事力量落后是众所周知的,其多次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很多次只

  • 人家眼中的中国:美国教科书上的中国历史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地图,美国版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地图

    一本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地图,这本历史地图册中的地图大多数和中国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有较大的偏差,大部分画小了,小部分画大了。网上流传西方国家不承认夏朝,实际上是以讹传讹吧。在美国一本小学六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中,就有了这么一张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地图。其中夏朝是绿色部分,其范围大概位于河南到山东、河

  • 汉景帝刘启称不上明君 有好爹大树底下好乘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景帝,刘启,汉朝皇帝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到文帝、景帝时期,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效益更加显现。据史书上说:京师的钱太多了,用不完以至于都生锈了;国库的粮食都装不下,只能露天堆放;社会稳定,夜晚睡觉都用不着关门。正是因为有了&ldqu

  • 刘宋刘裕让“六位帝王完” 但是个文治武功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裕,刘宋,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由北府名将刘裕所建,刘裕此人,平民出身,做过各种行业,年轻时穷得家无余粮。后来谢玄在北府募兵,刘裕应征入武。孙恩、卢循起义中崭露头角。后来,刘裕先后灭掉了桓楚政权,南燕政权,西蜀政权,军功一时无二,逐渐在东晋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并于420年代晋建宋。自420年建立至479年灭亡,历六

  • 史上换年号最多的皇帝:在位21年用了19个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年号

    年号,是古代帝王们为了纪年所立的名号。中国第一个年号,出自汉武帝时期,而他所立的第一个年号名叫建元,一共持续了5年(从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会改几次年号。直到明清时期,才采用了一世一元制,也就是说一个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这也让年号变成了这个皇帝的代称,比如康

  • 古代有一种人生悲剧叫娶了公主 尤其是唐朝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驸马,公主,唐朝公主

    对大多数男人而言,娶了公主可以名利双收,可以与皇家沾上关系,成为皇亲国戚,在仕途上也会一帆风顺,直步青云,但是在唐朝,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多数望族子弟都不愿娶公主。《旧唐书》对这个现象有过记载:“(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