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古代帝王们为了纪年所立的名号。中国第一个年号,出自汉武帝时期,而他所立的第一个年号名叫建元,一共持续了5年(从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
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会改几次年号。直到明清时期,才采用了一世一元制,也就是说一个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这也让年号变成了这个皇帝的代称,比如康熙、雍正、乾隆。
但在明清以前,并非所有的皇帝都是这么专一,改过5次以上年号的比比皆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对皇帝夫妻,改年号改得最上瘾。
唐高宗李治一生总共用了14个年号,最短的只用了几个月,最长的只用了6年。而他的老婆武则天,则更是换“年号”的高手。她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时,用了4个年号,当皇帝时又用了13个年号,在位总共21年,用了多达17个年号,创下了古代皇帝用年号最多的记录。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对待自己的年号,为何如此不专一呢?
武则天身为太后时临朝称制,是指她可以自称为“朕”,像皇帝一样发号施令,上朝理事。除了没有皇帝的名分,几乎全都有了。获得如此殊荣的第一年,武则天给自己取了一个“光宅”的年号。
虽然“光宅”很让人联想起“家徒四壁”的意思,但其实这两个字非常讲究,出自《尚书》“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一句,原来这个两字有典故,跟尧当年禅位于舜的故事有关。这个年号已经透露出武则天想要当皇帝意思了。
但是,很显然吃瓜群众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在用了几个月之后,武则天也觉得有歧义,于是废掉了,在新的一年又启用了“垂拱”这个年号,同样出自《尚书》,形容做事毫不费力。武则天把持号令天下、无有不从,这俩字多少透露出她的志得意满。
几年之后,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8个大字的奇石被人“偶然”发现。武则天大喜,这又是她应该取帝位的吉兆,于是她便改年号为“永昌”。可用了不到一年,又发现了毛病,“昌”字是两个太阳,“国无二君、天无二日”,这怎么能行呢?于是,“永昌”被弃用,换成了“载初”。
此时,武则天对自己登上帝位已是胸有成竹,只待时机来到。“载初”,即是她作为第一个女皇帝应被载入史册之意。而接下来,她终于如愿以偿做了皇帝,改用了“天授”。
这两个字也大有讲究,在古代,别说是女人当皇帝,就是干预政事,都会受到上上下下的口诛笔伐。武则天用“天授”二字,旨在宣扬自己的君权天授,堵住天下众人的嘴。
在表明了自己帝位来路很正后,武则天接着又改了年号“如意”,她的大周建立伊始,总要讨个吉利。但用了没多久,她又改年号了,这次叫“长寿”。意思浅显易懂,但从最初在《尚书》里寻章摘句,到后来想到什么改什么,武则天是越来越随意了。
“长寿”用了三年以后,武则天给自己加了一个尊号“越古今轮圣神皇帝”,听起来有点魔教教主的味道,让人不明觉厉。而紧跟着,她的年号也改为了“延载”,实际上也是“长寿”的同义词。武则天晚年笃信佛教,在大德高僧义净远赴天竺取经归来之后,她用佛教用语“证成圣果”取了一个年号“证圣”,表明了自己对于佛教的虔诚。
但她虔诚了仅仅10个月,就又换了年号“天册万岁”,3个月后,她又改为了“万岁登封”,又过3个月,又改成了“万岁通天”。这些仅仅用了几个月的年号,浑身上下充满了低俗将就的味道,也很快就让女皇帝厌烦了。
因此,“万岁通天”用了1年多以后,新的年号又来了:“神功”。这当然不是指武则天练成了什么无敌神功,而是那一年武周打了胜仗,纪念一下而已。
果然,只过了3个月,这个“临时”年号又被取消,改为了“圣历”,这个同样出自她的佛教信仰。而3年后,她又改为了“久视”。此时,武则天已经76岁高龄,刚刚大病初愈,“久”字也代表了她活得更久一点的愿望。10个月后,武则天又将年号改为了“大足”,表明自己已功德圆满、心满意足。
可“大足”字面意思就是“大脚”,十分不雅,10个月后,她巡幸长安,所以又把年号改为了“长安”,一直用到自己让位给太子李显为止。长安是李唐国都,武则天将自己最后一个年号定为“长安”,也透露出她归政于李唐宗室的心意。
武则天更改年号的频率之高,简直令人发指。在信息传播效率十分低下的古代,新的年号还没传遍全国,可能就已经被废止和替代了。
武则天为什么如此爱换年号?
第一,她的老公唐高宗也有这个爱好,夫唱妇随;
第二,武则天是个皇帝,也是个女人。科学表明,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焦虑,她起的一些“年号”,如“长寿”等,多少都有一些心理暗示的意味
第三,武则天的个性使然,历史记载:“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也就是说,她做事十分率性,体现在取年号上,也就不这么专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