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下蔡姓源于上蔡:始祖蔡叔度公 二世祖蔡仲

天下蔡姓源于上蔡:始祖蔡叔度公 二世祖蔡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3/12/18 8:30:32

蔡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遍布全国,播及环宇。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

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大约占蔡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台湾、安徽、福建,这五省又集中了32%。

广东居住了蔡姓总人口的13.7%,为蔡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在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些区别,虽存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情况,但向东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时也出现了向西、以及东北的移民。

【释义】蔡字由艹和祭组成,为会意字。蔡的本意是祭。

【起源】蔡姓是我国古代以国为姓的典型代表,源于河南上蔡、新蔡起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封功臣昆弟,将弟弟叔度(周文王第五子)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建立蔡国。蔡叔度就是天下华人蔡氏始祖,亦是蔡国第一位开国国王。立姓已有三千六十年,目前世界各国及国内已有一千多万蔡氏宗亲。

蔡叔度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受命帮助、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蔡仲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复封他于蔡,以奉蔡叔之祀。蔡国后被楚国灭掉,子孙以国为氏。

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城西侧,东距蔡国故城1公里。

蔡明园广场位于上蔡县城西南部,南临重阳大道,北接蔡都大道,西临秦相路,东至蔡明路,南北长约1030米,东宽814米,占地约72.4公顷。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于驻马店市,人口大约151万,属于河南规模比较大的县域。

上蔡县古代属蔡国,是西周春秋诸侯十二大国(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之一,这十二个诸侯国大多为公元前十一世纪所封。至今,县城内还保存着古老的城墙。据史料记载,蔡国为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同母弟姬度于蔡,当地人称蔡叔度,这就是蔡氏始祖,也是以国为姓的姓氏之一。天下蔡姓都把上蔡作为蔡氏的发源地,蔡姓的祖根地,每年的清明,都要零散地来,祭奠蔡叔度和蔡仲。

蔡国在上蔡传18侯,历经515年。百姓以国为姓,至今,以蔡命名的地名还保存很多,有城、有镇、有河、有岭、还有村庄,像大蔡屯、上蔡屯,在上蔡以蔡命名的村庄大概不下6个。足见其当时国家如何繁荣昌盛。

多灾多难古蔡国,四次亡国却蔓延国祚600年

蔡叔度立国

蔡叔,姓姬,名度,世称蔡叔度,为周文王姬昌第五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

蔡叔度的母亲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之女,周文王的正妻。蔡叔度的母亲太姒勤俭持家、贤良淑德,因此号称文母。蔡叔度十兄弟自幼受母亲大姒的教诲,所以他们兄弟十人从小到大一向循规蹈矩,就没有做过违背常理、荒唐离谱之事。

周文王死后,因蔡叔度的长兄伯邑考早逝,故由蔡叔度的次兄周武王继任其位。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史称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以仁德治理天下,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甚至将上朝的遗民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与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断绝。然而周武王却还是担心商纣王之子武庚图谋不轨,于是便叫蔡叔度、管叔鲜和霍叔处以辅佐之名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

于是把管地分封给三弟管叔鲜,建立管国,居住管城;把蔡地分封给五弟蔡叔度,建立蔡国,居住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周武王因为武庚还没有心悦诚服,恐怕他有异心,便让蔡叔度和管叔鲜、霍叔处辅佐、监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遗民。

第一次亡国

周武王姬发驾崩后,由当时的太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周成王姬诵原本应该登上王位,但因其年幼,暂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代为监国。

一同监国的三位诸侯国君,管国管叔鲜、霍国霍叔处以及蔡国蔡叔度,一致认为周公的权力太大,有专权的危险,更有可能威胁到成王的王位,于是三人联合发动了一场“三监之乱”。

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义东征平息叛乱,镇压蔡叔度等人,随后诛杀管叔鲜,废掉霍叔处,念及蔡叔度曾对周朝有功,而且忠于成王,将他囚禁在上蔡县城西北2.5公里的郭邻(在今蔡国故城西北蟾虎寺一带)。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时,只配给他十辆乘车和刑徒七十人作为随从。蔡叔度因忧思成疾,不久就死在了流放之地郭邻,被埋葬在蔡国。

他的墓建在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西部,墓高约五米,直径约二十米,总面积达三百一十四平方米,一九九四年,上蔡县人民政府对陵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2000年,陵墓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蔡氏后人集资为蔡叔度重新修建墓地,并且正式定名为蔡侯叔度公陵园。

当年周公旦与蔡国的战争主要在蔡国的都城进行。蔡国的都城建在冈山上,西面汝河环抱,并且涧渠纵横,不便战车行驶。蔡叔度曾在这里指挥军队,凭借汝水、涧渠防守。后来周公旦的军队攻占了蟾虎寺一带地区,从蟾虎寺向东,首先攻破蔡城的北垣,蔡城随即失陷。清代蟾虎寺碑上刻有“周公东征,屯兵芦岭,日久方克”的字句。

蔡叔度也是个很有血性的人,被囚禁几年后就抑郁而终了。他的儿子蔡仲,名胡,遵守德训,与人和善(“率德驯善”)。于是周公旦提拔蔡仲担任鲁国卿士,辅佐其子鲁公伯禽。后来,蔡仲辅佐伯禽治理鲁国政绩卓著。公元前1038年,周公奏请成王,将胡重新封到蔡国。胡于是成为蔡国的第二代国君,历史上称他为蔡仲。

此为老蔡国,先后历任18任国君。至今仍保留着蔡国第一任国君蔡叔度和他儿子(第二任国君)蔡仲的墓地。

第二次亡国

公元前531年四月,楚灵王邀蔡灵侯到申(今南阳宛城)会晤。蔡灵侯把儿子友托付给大臣,自己带70人赴约。楚灵王把蔡灵侯和随从都杀了,并命楚公子弃疾率兵攻蔡,蔡国灭亡。这是蔡国第二次亡国,《史记·蔡世家》也终止于此。

蔡亡国的第三年,公子弃疾在蔡人公孙朝吴等的帮助下,率军攻入楚都,逼老爹自缢,是为楚平王。

楚平王为感谢蔡人的帮助、稳定政治局势,找到了蔡景侯少子、蔡灵侯的弟弟姬庐,将其立为蔡平侯。蔡虽然复国,但楚仍占领着蔡都。蔡平侯被迫将国都南迁到古吕国,“因其非故都,号新蔡”(《汉书》)。

新蔡国都位于新蔡县古吕镇的吕蔡故城,周长3215米,现残存城垣高2~10米、宽20~50米。当时新蔡倾全国之力在吕国故都加固了城墙,规模虽无法与蔡国故城相比,仍不失为一代名城。新蔡国历任4任国君。至今保留着蔡国第19任国君蔡平侯的墓地。

第三次亡国

周敬王十一年(公元前509年),蔡昭侯(蔡灵侯之孙)觐见楚昭王,被羁留在楚国长达3年。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蔡昭侯归国后把儿子送到吴国作为人质,与吴国结成同盟以共同伐楚。

蔡昭侯与吴王阖闾、丞相伍子胥一起攻破楚国郢都。吴国撤兵后,楚昭王复国。复国后的楚昭王于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兴兵伐蔡,蔡昭侯慌了手脚,在吴王建议下,迁都州来(今安徽寿县),但迁都之举导致民怨沸腾。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在位28年的蔡昭侯准备入吴朝贡,惊魂稍定的蔡国贵族已经习惯了在淮南新建立的家园,害怕再一次东迁,于是寻找一个名叫利的罪犯杀死蔡昭侯,而后又杀死这名罪犯以诿过,立昭侯之子姬朔继位,是为成侯。

蔡国便在淮夷人的基础上经略淮南,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社会渐趋安定。富庶的淮南有着较为扎实的物质基础,下蔡的都城一片繁荣,遂有孔夫子周游列国而“惑阳城、迷下蔡”之说。昭侯在下蔡历经4年,成侯姬朔在位19年,声侯姬产在位15年,蔡元侯在位6年,侯齐在位4年,史称“下蔡”。至今保留着蔡国第22任国君蔡昭侯(蔡申)的墓地。

第四次亡国

蔡国在春秋时期属于中等国家,经常参与诸侯会盟,同时也是楚国的重点进攻目标。周贞定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46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

蔡国此次复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98年或稍后,也是在魏、韩和王子定的支持下复国,高蔡国(如今的湖南常德地区),离上蔡有600多公里。蔡国再次复国后的命运很无奈,听命于魏国,参加了逢泽之会和朝见周天子。

蔡国在这里又延续了80年。但十几年后就被吴起主政下的楚国灭掉,灭亡时间在楚悼王去世之前(前380年)。

蔡国最后一位国君是蔡圣侯(第27任国君)。但值得注意的是,《荀子》、《战国策》、《淮南子》等书都记载了蔡国末代君主蔡圣侯的故事,说蔡圣侯“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于是楚宣王派大臣子发率兵灭了蔡国,子发在庚子日这天将蔡圣侯“缨以朱丝”(用红色绳索捆绑)向楚宣王复命。

“圣”是美谥,这在亡国之君中实属罕见。宋国末代君主宋王偃的谥号是“康”和“献”,他能得此美谥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曾推行儒家所主张的“王政”,另一方面他在位期间开疆拓土,“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史记·宋世家》)。比照宋王偃,这位蔡圣侯恐怕不会像《战国策》等书所描绘的那样耽于享乐、不理朝政,而应当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

还有,巫山、茹溪、湘水三地横跨渝、鄂、湘三省,相距数百里,而蔡人六七百年来的根据地却在千里之外的淮水流域。纵然蔡人被楚国迁到当时地广人稀的湘、鄂交界一带,并成功复国,蔡人恐怕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占领从巫山到湘水的数百里土地。这则战国故事可谓充满了谜团。大约在公元前342至前338年之间,最终蔡国还是被楚国所灭。

蔡姓延续

国家灭亡了,以国为姓的蔡姓人辗转迁徙,寻找安居之地,于是蔡姓流布天下。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而在台湾省,蔡姓人口高居第8位。

蔡侯叔度墓高5米,底部直径20米。墓前刻有清咸丰年间上蔡知县金宝录《蔡叔度墓记》、《重修蔡叔度墓》等石碑三通。蔡叔度墓陵园内小桥流水,建设的极为精致;院内的石柱上刻有龙,并且刻着蔡叔度的生平简介。

1994年,上蔡县人民政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2000年9月,蔡叔度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由“世界蔡氏修建蔡侯陵园筹委会”集资修建蔡叔度墓,定名为蔡侯叔度公陵园。

蔡侯叔度公陵园规划占地总面积115亩,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工程分三期实施。目前,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3亩,投资510万元人民币,建有祭坛、玉带河、龙柱、蔡氏文化陈列馆、碑林、蔡氏始祖叔度陵园牌楼,坊额为江泽民同志亲题。第二、三期工程正在筹划中,规划有:牌楼(名称待酌)、神道、文王庙、蓍龟园、碑林等。

提起蔡姓,我们不得不说一位国公,蔡桓公,因为中学课本中有一片课文名字叫《扁鹊见蔡桓公》而家户喻晓。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呢?

上蔡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武晋豫告诉记者,蔡桓公是蔡国的第12位国君,也是最有作为的一位国君。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人,他跟蔡桓公相差400多年,不可能相见。所以,这个故事是杜撰出来的(扁鹊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历史课本已将其删去!),也就是讳疾忌医这个成语的来源。讳疾忌医,发源于蔡国,发源于上蔡。

在上蔡,还有一个流传比较有名的故事叫蔡仲之命,至今,对蔡氏子孙仍然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蔡仲,姬姓名胡,又称蔡仲胡,周文王之孙,蔡叔度之子,后被复封于蔡地,成为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国君,也是恢复蔡国和蔡姓延续发展的重要人物。蔡仲之命是蔡仲在蔡国继承他父亲的侯位,来蔡国之前,周公以成王的口气给他临别的赠言,以善待下民,善待百姓。为百姓多做好事,这是蔡仲之命最终的核心。

1、出自姬姓。

为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

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

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自始祖蔡叔度封国立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蔡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周文王姬昌与正妃太姒生十子,长子伯邑考早亡,次子武王姬发,三叔鲜封管姓,四周公旦封鲁姓,五叔度封蔡姓,六叔振铎封曹姓,七叔武封成姓,八叔处封霍姓,九康叔封卫姓,十季载年少未封。蔡叔度乃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

周武王灭商后,封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蔡国历时635年,23代,计25侯,先后两次迁都新蔡和下蔡(今安徽凤台),于公元前446年被楚惠王所灭,之后裔孙居中原为主,逐步远播全国。

蔡国(三次)灭亡以后,王公贵族、名商大家等,都随着国君走了,先迁到新蔡,然后迁到下蔡,由下蔡再迁到浙江福建一带,如今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的“上蔡村”就是例子。以福建省长泰县岩溪镇“上蔡村”为例,4000多人的行政村,蔡姓人口占一半。再由福建再迁往海外。走过历史烟云,上蔡在东亚开支撒叶。

身处中原厚土,上蔡又曾为古都,这里的历史文物遗址众多,境内的蔡国故城墙、郭庄楚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光武台等各类文化遗址87处,上蔡被评选为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还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为“千年古县”。

目前,上蔡县总人口有150多万人,但蔡姓人口才三、四万,不到总人口的3%。甚至,某些以蔡命名的村镇,连一家姓蔡的都没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作为以为国姓的蔡为什么蔡姓人口会这么少呢?为什么海外蔡氏宗亲又那么多呢?

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部分蔡姓后裔远迁日本冲绳。明太祖赐琉球王“闽人之善操舟者36户,以使供使,行人来往”。意思是,明太祖赐姓的36户,主要负责琉球与大陆朝廷的联络、贸易。36姓中,蔡姓排名第一位,代表人物是蔡崇。

现存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的《蔡氏家谱抄》中记载:“元祖讳崇,号升亭,行二,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乃宋朝大学士六世孙也。”由此可以看出,蔡崇最初是以天朝侨民的身份居住在琉球的,后来一部分人叶落归根,回到大陆,另一部分人则成了琉球人。

在冲绳,姓“仲井真”的都是蔡姓福建人的后代。十四世纪末期,蔡氏先祖奉明太祖之命,来到琉球定居,他们中有舵工、翻译,成为琉球和明朝的外交使者。同时来到琉球的还有郑、阮等36姓的人家,他们住在今天冲绳的省会那霸市西北部,当地人称这个地方为“久米村”。

“久米村”现在还有孔庙,供奉着孔子和他四大高徒的画像,画像是十七世纪中期一位蔡氏先人向明朝进贡时,从曲阜带回琉球的。

从古至今,蔡氏宗亲一直比较重视后代的教育,涌现出了不少知识渊博的大儒,也激烈着后世子孙。

上蔡县蔡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周靖说:“宋朝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蔡元定的家族,一门出九个大儒。像蔡向,也是南宋时期人,他这一个家族,出了23个进士。这说明当时教育对后代影响很大。另外像后世蔡元培,蔡东蕃这些人都是中国教育文化的名人,也是培养了千千万万名弟子,对中国文化教育是至功至伟的。”

蔡姓郡望

主要有济阳郡、洛阳郡、汝南郡、高平郡、丹阳郡、南阳郡、朔方郡。

蔡姓堂号

洛阳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朔方堂:以望立堂。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三十岁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称“九峰先生”,后人因以为堂号。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极大的功,封“龙亭侯”,后人因以为堂号。

祗德堂:堂号的由来可追溯到蔡叔度之子,蔡氏二世蔡仲侯,名胡,不计前怨,率德驯善,克庸祗德,周公举为鲁卿士,出治鲁国有方。因此,周成王复封于蔡,以奉祀其父。周成王在其钦命“蔡仲之命”中,表彰蔡仲“克庸祗德”成为“祗德”一词之出处。以后蔡姓族人即以“祗德”为堂号。

蔡姓名人

蔡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数度迁徙,历经坎坷。三千余年来,蔡氏一族秉承先贤遗训,积极有为,代代有名人。

蔡伦:东汉50年~121年,桂阳郡,尚方令,改进造纸术。

蔡邕:东汉133年~192年,陈留郡圉,文学家、书法家。

蔡琰:东汉,陈留郡圉,女诗人,蔡邕之女,字文姬(原字昭姬),故又称蔡文姬。

蔡襄:北宋1012年~1067年,兴化仙游,书法家、政治家。

蔡元定:南宋1135年~1198年,建宁府建阳,理学家。

蔡锷:1882年~1916年,中华民国,湖南宝庆、护国起义组织者。蔡锷将军的开挂人生:21岁当旅长,29岁当省长

蔡义:东汉,汉昭帝的丞相。

蔡瑁:东汉,刘表幕僚领袖。

蔡京:北宋末年,权相,书法家。

蔡锡勇:清末,洋务派。中国速记的创始人。

蔡畅:1900年~1990年,湖南湘乡,无产阶级革命家。

蔡廷锴:1892年~1968年,广东,罗定,民国陆军上将。

蔡顺礼:1913年2009年,江西庐陵,解放军中将。

蔡元培:民国,教育界人物。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北京大学校长,学术领袖。

蔡万霖:台湾首富。1993年3月,台湾《卓越》杂志排出台湾富豪榜,蔡万霖以1400亿元(新台币)的财富名列第一。自1988年以来,蔡万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世界各种杂志的富豪榜上,总是名列前茅。美国《福布斯》杂志和《财富》杂志,都认为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华人,名列世界富豪的前10名。但是,这位华人首富一直行踪神秘,没有一位记者能够采访到他。

更多文章

  • 北周、隋朝、唐朝的和亲公主大多命运极为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亲公主,和亲,公主,北周,隋朝,唐朝

    古时候,和亲是当权者重要的一种协调手段。即使在发达的唐朝,和亲的公主也要多达十五位。当然这些和亲公主中,只有肃宗女儿宁国公主,德宗女儿咸安公主,宪宗女儿太和公主是皇帝亲生的女儿,其他都是宗室女儿,包括非常著名的文成公主。北周、隋朝、大唐曾有过四位命运极为悲惨的和亲公主,分别是北周千金公主(隋大义公主

  • 中国历朝人均身高和寿命数据折射出真实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身高,寿命,历朝历代身高,历朝历代人均寿命

    "它不仅仅只是一堆统计出来的数字!它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生活水平与安定繁荣与否。科研人员根据古尸骨和书籍记载推测,统计出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平均寿命和身高的数据。并以此对照,折射出当时真实的历史大环境。新石器时代(三皇五帝):男子平均身高156厘米,寿命31岁;女子148厘米,35岁。先秦:男子

  • 她是毛泽东的翻译 基辛格说她可以竞选美国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文生,基辛格,竞选美国总统,美国总统

    1965年4月,从北外毕业进入外交部的唐文生,第一次在外事场合见到周总理,是在芬兰驻华大使馆里。当时,周恩来应邀参加芬兰大使举行的宴会,她与总理资深译员冀朝铸同行。一见唐闻生,周恩来即问:“你叫什么名字?”“唐闻生。”望着神采飞扬的总理,唐闻生红着脸回

  • 一战中国14万劳工 2万埋骨他乡也有人收获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战,中国劳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协约国成员国的中国也是胜利国之一,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未派遣军队前往欧洲作战,那就有人会问,中国为一战做了哪些贡献?为何也算是战胜国呢?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劳工的贡献了。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曾提出派遣一批华工到欧洲去,以此来弥补协约国劳动力上的不足。起初这一建议遭到了英国拒绝,原因

  • 中国的落后难道真的是清朝闭关锁国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闭关锁国,中国落后

    长期以来,大家把中国近代以来的衰落归结于是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造成的。但是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不难发现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主要并不全是因为它闭关锁国,而是因为早在英国殖民者到达中国之前,比较典型的古代中华帝国就已经灭亡了。中国真正衰落的原因是1644年清军人关,清朝取代了明朝。明朝

  • 女皇武则天退位后,武氏诸王的下场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女皇,武则天,武氏诸王,武承嗣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握着唐朝实权。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自己当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亲属,因此,武三思由右卫将军累进夏官(兵部)、春官(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

  • 苏轼:月薪三千不是辣鸡!不懂得生活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轼,苏东坡,杭州

    今天的话题跟咱们的诗词大V苏轼有关苏轼二十二岁的时候跟着他爹还有他弟弟组成的最强赶考天团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到宋朝的首都东京开封参加公务员考试科举当时的考试也是实行的密封线外不准答题考生名字的位置会被糊起来改卷老师欧阳修,改到了苏轼的卷子心想卧槽这么完美的卷子绝壁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才

  • 汉朝忍了匈奴六十年才打 唐朝仅三年就复仇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匈奴,唐朝,突厥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是强汉盛唐。这两个皇朝可谓是把汉人的腰杆子挺直了,直到今天我们都自称汉人、唐人,在国外一些国家更是有唐人街,为什么这两个皇朝能成为“国际巨星”,威名远播?当然是因为有出色的“代表作”了,因为

  • 谥号文化:穿越回去千万别对着刘彻高呼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谥号

    看历史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有过这种被支配的恐惧。一会儿是汉武帝,一会儿是唐太宗,一会儿又是康熙,怎么看都觉得这几种称谓没啥前后逻辑关系啊?难道是皇帝想叫啥就叫啥?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其实中国封建社会对称谓非常讲究,是一套完整的礼法,总结就是谥号、庙号、年号,汉武帝中的“武”

  • 汉武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治下百姓死亡上千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谁是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文章,按照文章内的标准,我推荐的是宋仁宗,大家伙讨论都很热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朱元璋、康熙等都有很多人推崇,因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伟大帝王也不同,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把我的评价标准再重申一次,那就是从当下普通百姓的立场出发,看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小日子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