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进退失据,无奈中,举国投降,蜀汉灭亡。三年后(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十四年后(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东吴亡。至此,三足鼎立,三国割据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三国中,蜀汉为何先亡?
诸葛亮难辞其咎。何以言之?且看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诸葛亮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琅琊郡阳都县人,是个典型的官二代,诸葛亮的父亲曾出任过东汉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病逝,8岁时父亲去世,无爹无娘的诸葛亮只好与弟弟一起投奔时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不久后,又跟随叔叔投奔荆州牧刘表。大约十四五年后,叔叔去世,此时已长大成人的诸葛亮遂上山下乡,从城内搬到乡下隆中,一边种地,一边读书,过起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据陈寿老师讲,此时只有二十几岁、脸上无毛的诸葛亮特别的自负,常以管仲、乐毅自况,但时人对他却不太感冒,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对诸葛亮赞赏有加。
此时,曹操与袁绍等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互掐,黄河两岸战火纷飞,而荆州周边则相当安宁。官渡之战取胜后不久,曹操即掉转枪口,杀向了背叛自己的刘备。公元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了荆州牧刘表。刘备不甘心失败,更不甘心于人下,来到荆州后,另立山头,招兵买马,招才引智,并先后将徐庶、简雍、伊籍等名士招致麾下。
后在徐庶的大力举荐下,刘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传说中的诸葛亮。在二人会面中,诸葛亮和盘托出自己研究了多年的理论成果《隆中对》:即联孙抗曹,谋取荆、益两州,三分天下,待时而动,一统天下,恢复汉室为迷茫中的刘备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刘备听后如醍醐灌顶,激动万分,并力邀诸葛亮出山。于是,诸葛亮便告别了隐居生活,随刘备来到了荆州治下的新野。此后,刘氏集团的发展之路,基本遵循了诸葛亮为之拟定的这一路线图。
又过了几年,公元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次子刘琮继任。此时的曹操挟战胜袁绍的余威,亲率20万大军南下,鞭指荆州。刘琮自恃不是曹操的对手,遂举州投降。时为刘备外脑的诸葛亮劝刘备乘虚将荆州一举拿下,但遭到刘备的婉拒。见大势已去,刘备只好率领军队和大批百姓南逃,在逃跑途中,刘备一行被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大败,抛下士兵和百姓逃到了夏口。
恰在此时,孙权派鲁肃来到夏口,鲁肃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势单力孤的刘备求之不得,遂派诸葛亮随鲁肃来到东吴。
彼时东吴的掌门人孙权见曹操亲率大军来攻,也是心中打鼓,是战是和犹豫不决,在诸葛亮的游说下,最终,孙权决定联刘抗曹,并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同刘家军一起在赤壁与曹操开战。
在孙刘两家的联合打击下,曹家军大败,不得已只好引残军北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联吴抗曹第一步战略规划得以实现。
就在赤壁之战当年年底,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又率兵平定荆州南部四郡。实践证明,诸葛亮的确是个合格优秀的军师。战后,刘备正式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并督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掌管刘氏集团的财政大权。
赤壁之战后的第三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面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力邀刘备率“志愿军”入蜀“维和”。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劝说刘备入蜀,并趁机拿下益州。刘备也早有此意,遂留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自己则率军与另一位军师庞统一起进军益州。进军途中,刘备借故把“维和”变成了侵略,一路上攻城掠地,高歌猛进。在攻打雒城时,进攻受挫。军师庞统为流矢所中,战死城下。刘备遂征调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驰援。诸葛亮等率兵溯江而上,一路破关斩将,与刘备会师成都。并于公元214年拿下成都。战后诸葛亮名利双收,被刘备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被提拔为军师将军,成为刘氏集团事实上的二把手。
拿下益州后的第五年,刘备又趁热打铁,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至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氏集团制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
就在刘备一路绿灯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后,东吴的孙氏集团眼热心跳,悄悄地在刘备身后捅刀。公元219年冬季,吕蒙率领东吴军队,悄悄渡江,斩杀关羽,夺取了荆州。诸葛亮的宏伟蓝图因此而遭受重大挫折。
来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有传言称汉献帝刘协为曹丕所害。于是,在诸葛亮等群臣反复上表劝说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刘备、诸葛亮的人生夙愿初步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