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亦是我国的十三朝古都。
洛阳不仅盛名在内,而且还闻名在外!唐朝时日本仿洛阳城和长安城建造了京都,日本人喜欢称京都为“洛阳”、“洛城”,战国大名进京称为“上洛”。
洛阳的兴衰时历史的一角,司马光曾说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就带大家看看中国古代有多少王朝曾经定都于洛阳,他们都是什么民族建立的。
1.夏朝,华夏族。夏朝时国君因为某种原因经常变迁国都,夏朝第三代王太康、第四代王仲康及最后一代王夏桀均以斟鄩(zhēnxún,今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带)为都。
2.有穷国,东夷族。夏朝其实在太康时就失国了,后羿窃取了国家大权。后来又立了傀儡仲康,仲康死后后羿赶走了他的儿子相(相后在诸侯的帮助下成立了流亡政府)自立为王,仍以斟鄩为都,在位8年(一说是32年)被家臣寒浞杀死。
3.寒国,东夷族。寒浞杀死后羿自立为王,他富国强兵,攻灭了夏朝的斟灌氏和斟鄩氏两大诸侯,攻入夏王相的都城帝丘(今商丘),夏朝正式灭亡。寒浞定都于穷石(今河南洛阳南),其在位六十年,后相之子少康率军攻灭寒浞,夏朝复国。
4.商朝,华夏族。商朝和夏朝同样,君主经常迁都,不过自汤至仲丁(前1600年~前1260年)定都于西亳(偃师商城)。
5.周朝,华夏族。周武王定都于镐京(今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洛邑成周城为东都,后来周幽王被犬戎所灭,其子周平王东迁王城(今洛阳涧河两岸),到了周敬王时为了避王子朝的权势又迁到了成周郭城(今白马寺东),到了周赧王时再次迁回王城。
6.韩国,华夏族。在韩景侯至韩烈侯时(前403年-前375年),其都城阳翟遭郑国军对包围,于是迁都到了宜阳(今洛阳宜阳县),其实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定都洛阳。
7.秦末河南王申阳,华夏族。申阳因巨鹿之战有功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河南王,以洛阳作为他的首都,后来其投降于刘邦,立国一年(前206~前205年)。
8.西汉,汉族。汉太祖刘邦本打算以洛阳为都,也曾短暂定都于洛阳(前202年),后在娄敬的劝说中最后定都于长安。
9.玄汉,汉族。刘玄在绿林军的拥戴下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称帝复建汉朝,后迁都于洛阳(23年~25年),25年绿林军攻下长安后迁都长安,国祚三年。
10.东汉,汉族。光武帝到献帝(25年~190年)共12帝均建都于此,由于光武帝认为汉朝是火德王忌水,于是改洛为雒。此时洛阳称为雒阳,190年汉献帝迁都于长安,结束洛阳的首都使命。
11.曹魏(220年~265年),汉族。曹丕篡位之后定都于洛阳,曹魏以土德王,而流土得水而柔,故又除隹加水。
12.西晋,汉族。司马炎篡魏之后,仍然定都于洛阳,时长48年(265~313年)。永嘉之乱后,晋愍帝即为于长安直到灭亡。
13.北魏,鲜卑族。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政权林立,洛阳城也毁于一旦。直到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于此,时隔180年洛阳再次成为首都,直到534年北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为止。
14.隋朝,汉化鲜卑人。隋朝本定都于大兴(今长安),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迁都于洛阳。619年杨广之孙杨侗被迫禅位给王世充,隋朝定都洛阳13年。
15.郑国,汉化的西域胡人。619年杨侗禅位于王世充,王世充据洛阳称帝建立郑国,621年败于李世民。
16.唐朝,汉化鲜卑人。唐朝时以洛阳为东都,在657年~684年唐高宗李治当政时长安洛阳两都并重,到了李旦被武则天扶立为君时,洛阳成为唐朝的首都(仅684年~690年)。
17.武周,汉族。690年武则天代唐建立大周,定都于神都洛阳。705年神龙政变李唐复立,不过此时(705年~736年)仍是以长安洛阳两都并重。
18.燕国,突厥族。安禄山以四镇节度使身份公开反叛大唐王朝。756年称帝建立大燕,定都于洛阳,虽然建国称帝但是其内部矛盾重重,757年唐王朝收复两京,安史之乱直到763年才平定,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19.唐朝,汉族。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只不过是天下共主而已,藩镇割据严重。唐朝末年,皇帝的命运就被朱温、李茂贞、李克用等军阀摆布。904年,朱温害怕唐昭宗李晔再次落入他人之手,就让李晔迁都于洛阳,直到907年唐朝灭亡。
20.后梁,汉族。朱温篡唐称帝建立梁,定都于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不过在909年~913年建都洛阳。
21.后唐,沙陀族。923年,李存勖灭掉后梁后定都于洛京(今河南洛阳),937年亡于石敬瑭之手,传二世四帝,历时14年。
22.后晋,沙陀族。就是那位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他于937年攻入洛阳灭掉后唐,于是定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938年迁都至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
23.民国,汉族。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国民政府迁都洛阳。
可见洛阳曾经23次作为首都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其实洛阳除了是都城,很多王朝还以洛阳为陪都
(1)西周以成周王城(今洛阳)为陪都;
(2)新莽时期以洛阳为东都;
(3)东晋以中京(今洛阳)为陪都,其实洛阳根本不在东晋控制中;
(4)南朝宋时以中京(今洛阳)为陪都,其实洛阳根本不在南朝宋控制中;
(5)后赵以洛阳为陪都;
(6)东魏以洛阳为陪都;
(7)北齐以洛阳为陪都;
(8)北周中京(今洛阳)为陪都;
(9)隋文帝时以洛阳为东都;
(10)唐朝时以洛阳为东都;
(11)后汉以西京(今洛阳)为陪都;
(12)后周西京(今洛阳)为陪都;
(13)北宋西京(今洛阳)为陪都;
(14)金朝中西京(今洛阳)为陪都。
都号称“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和西安,哪个更据权威性?
在中国的古都中,西安和洛阳是最有名气的,同为“四大古都”之列,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都”,两者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古迹,以及灿烂的文化。
另外相同的是,两者都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当然两者分别都还有其他说法,比如10朝,十五朝等等,我们这里以主流观点为准,即十三朝古都,但也有人不同程度的认为,两者的说法都是略有“水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只陈述,不表态。
西安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现为陕西省省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长安,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情结,难以割舍。一提到长安,就有了意境。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长安城想象图
既然我们是分析十三朝古都的,那么就直入正题。在西安的十三朝古都中,秦、西汉、隋、唐都是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古都了。接下来对剩下的一一分析:
1、新莽,新是王莽篡汉的政权,处于西汉和东汉的过度阶段,莽新有一统之名,无一统之实,不久即被推翻。但在中国历史上,新莽算是独立的朝代,汉朝因为新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2、东汉,东汉建都洛阳,在东汉末年政权割据之时,汉献帝曾被董卓所迫迁都长安,时间较短,作为都城之时,汉献帝也没有实权,旋即董卓被灭,最终汉献帝被曹操接入了许昌。
3、西晋,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1年,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所以,长安曾作为西晋的首都短暂存在。
4、前赵,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主要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少数民族第一个建立的政权,存续时间26年。
5、前秦、后秦,都为少数民族政权。前秦就是苻坚那个,在淝水之战中与东晋对峙,由氐族人苻洪建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淝水之战后,前秦灭亡,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被东晋刘裕大军灭亡。
6、西魏、北周,西魏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557年被北周取代,北周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以上几个要么为过渡性政权,要么为少数民族等建立的割据政权,要么是临时国都。而事实上,长安的地位的由秦汉、隋唐这些大一统王朝奠定的。
洛阳
洛阳,古称洛邑、洛京、京洛、神都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洛阳
洛阳同样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河出图、洛出书”,河洛一带就是最早的中原地带。我们依旧来分析一下洛阳的十三朝古都,首先东汉、西晋、隋、唐是没有异议的,都是大一统王朝。那么分析其他的:
1、夏、商,夏商常常迁都,都有过在洛阳地区建都的记载,但整体上来说,当时都城并不是很大,并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迁都较为常见,直到商在安阳建都,才较为稳定下来。
2、西周、东周,周公营洛,东周都洛。在西周,洛阳作为二都之一,洛邑是成周,也即陪都,名义上丰镐依旧是都城。而东周时期。洛阳确实是都城,不过对全国的影响力已经大幅下降,都城的繁荣程度不及部分诸侯国都城。
3、曹魏,曹魏并非大一统王朝,三国鼎立,但曹魏作为北方统一者,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洛阳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城市。
龙门石窟就是北魏开始建设的
4、北魏,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相对于后来分裂成的东西魏,北魏实力雄厚,也给洛阳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财富,不仅是洛阳,很多石窟都是北魏开始建设的,北魏的佛头是非常知名的……不过北魏未统一全国,只是统一了北方,但当时的洛阳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5、武周,武周是指武则天建立的周,实际上,这是唐朝的一个小插曲,不过在名义上是独立的朝代。
6、后梁、后唐、后晋,三者一脉相承,是唐朝灭亡后北方有影响力的政权,不过只有后唐正式定都洛阳,后梁后晋乃至后汉后周都是定都开封,后梁和后晋都是短暂定都洛阳,和西晋定都长安类似。
其实,和长安相似,洛阳的地位也主要是几个大一统王朝奠定的,汉唐为主。当然,长安和洛阳还有其他数量的说法,比如十五、十七等等,其实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古都,两者的地位是由几个大一统王朝决定的,而不是靠多少古都数量决定的,因此不必过于纠结数量。两者都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发展好现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