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亲朋好友相聚之时,免不了一块喝酒。于是一个问题就来了:你爱喝酒吗?
对于酒,一些人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也有一些人,喝酒就如喝水般自然。
有喜事了,喝酒。
不痛快了,喝酒。
生活平淡无味了,来来来,喝酒……
△十八学士图局部
不同于现在的予取予求,古代的酒虽算不上稀罕物事,却也是重要节日的必备神器哇。
最早的“酒礼”
《国语·晋语》记载:一日,晋灵公埋伏好兵士,然后宣经常直谏的大臣赵盾饮酒,希望等其酒醉时击杀之。结果被赵盾的贴身侍卫提弥明觉察,便向晋灵公禀奏:“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就把赵盾扶出去了。
饮酒不过三爵,这是古礼的规定,提弥明用这个借口帮助赵盾躲过了一劫。
今天的人也许对此觉得陌生甚至难以想象,但在曹魏之前,酒,的确是礼仪、精神之事,而非饮食之事。
△汉代《投壶图》
后酒文化脱去了等级束缚,入了家常的宴饮席上。
没有酒的宴席,似乎索然无味。于是应运而生的,有热衷于游乐的风雅文士这些“奇葩”的存在,以酒助兴,酒的花样也五花八门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作为引子的酒,都被古人们玩出了什么样的新高度?
最儒雅席间投壶
玩法:以盛酒的壶口作标的,在一定的距离间投矢,以投入多少计筹决胜负,负者罚酒。常在宴会上玩,以助酒兴。
投壶是由射箭演变过来的。早期是士大夫们的游戏,倾向于内心修养,讲究从容安详。投壶有一个特点是,行礼者皆着汉服礼服。后来民间也流行起来,还翻出了不少的新花样。唐代士大夫玩投壶游戏也往往饮酒、赋诗,宫人也以此戏消磨时光。
最附庸风雅流觞曲水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三月
玩法: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酒杯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赋诗一首,否则就要罚酒了。
觞,盛酒器,常为木或陶制,木制可浮于水,陶制两侧有耳,也称“羽觞”,因重于木杯,玩时须放在荷叶上才能浮水而行。这里就很有魏晋时期的作风,此时的文人天性放荡不羁爱自由。每逢农历三月三,天气转暖,是个春游的好时节。文人们郊游之余的即兴节目便是如此这般风骚明媚地喝酒作诗。
最闲情雅致藏钩/射覆
玩法:多人参与,猜出钩子藏在谁的手里。
藏钩和射覆的方法比较相似,前者是猜“拳”,后者有点像物品版的猜谜语。
藏钩的来由,有一个典故。汉武帝钩弋夫人的手总是握拳,伸不开,后汉武帝使其伸展,才发现手中握的是个钩子。不知何故,人们效仿她玩起了藏钩之戏。而射覆是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笔墨、盒罐等。汉代的东方朔就是一枚“射覆”高手。
最花样百出行令饮酒
△唐佚名《唐人宫乐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仍有不少延续了下来。它兴起于喝酒成风的唐代,酒令种类繁多,在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给大家瞧瞧!
一、律令飞觞
律令,是按照一定的法度,主要采用言语的方式,在同席之中依次巡酒行令。
嗯,传杯行酒令,如出的是一个花草名,然后以花草名中一字飞觞,诗、词、曲、歌赋、表、记或《四书》名句皆可,接令者以前一人所飞词句,最后一字的本音或双声或叠韵报出花草名,依次类推。也有其它有意思的律令,比如说,令官要求“各诵诗一句,要含花名,不得犯‘花字”,说错的要罚,说不出的要“倍罚”。席间饮客既可即兴吟诵,也可以轻松地捡一句诗来应令。
二、筹令取酒筹,决次序
玩法:饮客在令官儿的安排下从筹筒中取筹,按规则喝酒。饮客们就是在席间抽取酒筹,按其上所刻之令来决定巡酒次序。
筹令,新兴于唐代,以筹宣令,以筹司令。筹令,大致和抽签差不多。列举几个酒筹上常常会刻写的内容,如:巧言令色,鲜矣仁。
自饮五分(“五分”为“半杯”)择其善者而从之。
大器四十分唯酒无量,不及乱。
大户十分;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觥录事五分
不过,你知道这五分、十分的,又是什么来由吗?
三、酒令击鼓传花
玩法: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
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所以花束的传递一般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
四、手势令划拳
△会划拳的兵马俑:“十五、二十……没有!”
玩法: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
手势令亦称"招手令"。唐代史料记录,手势令包括端颈、运眸、差指、柔腕等,动作丰富细腻。研究者认为,手势令即唐代最为典型的抛打令之“抛”、“打”动作的前身。清人姚莹《康輶纪行》说:“唐代佛教盛行,以五指伸作手势,盖佛经所谓手决也。唐人戏效之为酒令耳。”我们大可以此想象唐代手势令的样貌,佛教文化对中原的影响深入生活。
五、酒令抛打令
玩法:通过巡传行令的香球、酒盏、花束等,以及巡传中止时的抛掷游戏,来决定饮酒、歌舞的次序。
有趣的是,因为席间人需躲闪抛掷物,后来竟形成“舞杯闪球令”。由人抛出香球,若有人闪之不及被打中的话,他就须喝酒、吟歌、跳舞,酒席即将进入一个娱乐高潮……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
此画中共有五个王爷,四个侍从,九骑九乘。
其中穿深红色衣服,由两个侍从搀扶的是唐玄宗,他所骑的是“照夜白”;在玄宗后面的是身着淡黄衣,骑乌骓马、面部醉红的宋王;接着是顾前后盼,骑玉花骢的岐王和骑黄骢骠的薛王李业;需要侍从侧骑服侍、伏鞍欲吐的申王,骑的是九花虬。
伺从挽着袖子,一边照料身旁醉得坐不住的王,一边还要回头问后边那位能否撑得住,好不生动。
由此可见,酒中也有兄弟情深。
老友相见,一同叙乐,酒当为佐,情谊就在推杯换盏之间。当然,这种酒只和对的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