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金国、后金、清朝,三者的关系
女真族,有30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满族与金朝女真人有着共同祖先,既然要说他们的祖先那么就扯远点从公元前2世纪说起吧。扶余人在东北松嫩平原这块地方建立了扶余国,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国名高句丽。
公元494年高句丽灭东扶余国,高句丽主体民族扶余人、濊貊人、靺鞨人(肃慎),和一些未开化的原始部落,濊貊人由濊人和貊人组成,濊人和扶余人是兄弟民族,都来自今蒙古国东部俄罗斯远东,扶余国是一个有城邦和文明的国家,高句丽继承了扶余国文明,扶余人、濊貊人是高句丽的祖先和韩国没多大关系。
其中靺鞨人就是女真人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人的祖先,公元668年唐灭高句丽,又建立了渤海国,这时的靺鞨人已经占到了主导地位,和高句丽一样渤海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还有高句丽人、契丹人、回鹘、汉人,人口300万;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人所灭,契丹人又建立了东丹国。
唐朝时形成一个民族,一般称为“黑水靺鞨”;
北宋(辽国)时,一般称为“女真”。
女真后又演变为:生女真、熟女真。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领土面积完全覆盖黑龙想南北两岸,涵盖全库页岛。
经常所说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正是女真的发源地。“白山黑水”: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金朝(1115年1234年),完颜阿骨打所建,享国119年。
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完颜旻)打统一了女真各部,在哈尔滨附近定都,建立了金朝。
公元1125年,金朝灭辽国。
公元1126年,“靖康之难”,金朝灭北宋,掳走徽、钦二帝,占据中原,迁都燕京。
公元1234年,金朝被蒙古、南宋,南北夹击灭了。灭国之后的女真族,撤回了关东老家,接受了元朝的统治,偃旗息鼓一百余年。那么金朝灭亡女真人都去了哪里呢?皇室完颜皇室大宗被灭族,小宗只有一支回到了东北,西北不会说汉语的划归蒙古族,中原的融入汉族,还有东北老家的女真分支。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转为接受明朝的统治,继续偃旗息鼓二百余年。
金朝灭亡后的三百八十余年,女真族可以说是偃旗息鼓,也可以说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后金(1616年1636年),努尔哈赤所建,仅存在20年(过渡时期)。
公元1583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努尔哈赤先后兼并了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的女真各部。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七大恨:明朝杀其父、祖;明朝违誓出边援助叶赫;与明朝的伐木之争;明朝不许收割;偏听叶赫之言,遣人侮辱建州;明朝责令建州退还哈达,恢复其国,偏袒叶赫。)祭告天地,起兵反明。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八子皇太极继位。
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皇太极为什么把族名改为满族?
1、清朝统治者对于先人曾受到元朝、明朝的统治,非常不爽。
2、为了回避民族矛盾,加强统治。因为历史上的女真毕竟和宋曾经不共戴天,经常南下烧杀掠夺,容易引起汉族的抵抗情绪。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
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享国296年。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其实吧明朝是李自成灭的,还真不是后金灭的
公元1644年,乘着李自成灭明,清朝入主中原,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公元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正式亡国。
综上所述,虽然经过三百年的历史变迁,从金朝到后金,从后金到清朝;从完颜阿骨打到努尔哈赤;从女真到满族。看似一脉相传,其实两者关系不大。
清朝与金朝都是女真族所建立的,只不过清朝前身是后金政权,为努尔哈赤所立,国号与金朝是一样的为“大金”,后世为了加以区分称之为后金,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继位后于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大金国号为大清。
金朝与清朝都是女真族建立的,只不过金朝之后女真族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被改名,而且还改了国号。
虽然同为女真族所建的政权,但是金朝是女真族中的完颜氏所建,而清朝皇族是爱新觉罗氏,两者之间虽然笼统来说都是同一部族,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实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金朝被蒙古所灭,蒙古后来灭南宋建立第一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元朝,时间到了明朝,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而努尔哈赤出自建州女真部,经过几百年时间变迁,到了努尔哈赤时他所在的建州女真与当年金朝之女真其实差别大多了,只能说同一族,而且很多学者认为努尔哈赤并非真正的女真后裔,这个颇有争议,就不细说了。所以清朝与金朝没有继承关系!努尔哈赤崛起是继承了这个地盘。
女真族在宋朝时灭辽建金国,然后通过靖康之耻灭北宋,可谓是强悍至极,到了明末又在东北开始兴起,皇太极时代改了个族名与国名,也就是换了个马甲,然后更进一步,金朝时是占据半壁江山,明亡后直接入关了,成为第二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实现几百年前金朝的梦想。女真对汉族来说可真是五味杂陈:前有靖康耻灭北宋,后有灭明之恨。但是不管是女真族,还是满洲说到底都是戕害华夏文明的罪人。
金朝和清朝有什么关系?
金朝与清朝都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是女真族中的完颜氏所建,清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
两者的建立者属于同一部族,但联系不大。
金朝统治时间1115年-1234年,是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祚119年。天兴三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共传十二帝,享国祚276年。
金国和清朝是什么关系?
金国与清朝有关系吗?
清朝最开始叫后金,金朝和清朝有什么联系??
金朝和清朝有啥关系?
金朝的女真和清朝的女真是什么关系?
宋朝的金朝和清朝是同一个民族吗?
金朝和清朝有关系么?
金国是清朝前身吗?那为什么金国是姓完颜,清朝是姓爱新觉罗?
众所周知,女真人在公元12世纪建立了强盛的大金国,完颜氏统帅的女真部落并不是一个单一血统民族,而是包括南女真、北女真、奥衍女真、乙典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国女真、鸭绿江女真、长白山女真与生女真等诸多习俗相近的部落共同体,其中的生女真是金代的主体部分。完颜氏是在依靠“反辽”的精神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大女真联盟”,开始形成统一的女真人内心认同。
随着完颜氏的南进,金代有大量女真人迁居中原及辽宁地区与汉族杂错居住,逐渐汉化。元灭金以后,这部分女真人融于汉族,成为元代的北方汉人(汉儿)。然而,金朝时期仍然有许多女真部落留居今吉林、黑龙江等地,他们没有赶上女真亲戚们的南下热潮,只得留在东北继续保持渔猎。
在元朝的统治下,东北仍然是女真部落的大本营。只不过这时的女真部落同曾经的金朝女真并不都是直系亲属的关系。在当时的满洲五部之中,位于日本海与黑龙江下游的东海女真(明代时期的野人女真)在金代时期就处在大女真部落联盟的之外,基本上长期保持着渔猎的原始习俗,与入关的金国女真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独立的族群
再说另一部海西女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流域。上愚公《东夷考略》:“海西系黑水裔。其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这一批女真中有一部分是当时金代的女真的后裔,可以说是金代女真的远房旁支。
明崇祯十年即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发布诏谕:“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满语“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皇太极从来没说自己是金国女真人的后裔,入主中原后清朝的皇帝也没说。最重要说的女真人入主中原后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而三百多年后的满人还处于部落时代,这显然不可能,另外满文和女真文完全不一样,如果他们真的是同一个民族怎么会连文字都不一样。
蒙古人灭金:众皆可恕,唯完颜不饶,女真人基本被杀的差不多了,极少数幸存下来的女真人也已经汉化了。女真作为一个民族在蒙元时期就已经灭亡了。而三百多年后所出现的满洲人,他们更多的是从西伯利亚地区迁移而来的通古斯人,以及少量真女真人。满人跟女真人没多大关系,真正的女真族早已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说起女真人,大家都会想起就“精忠报国”的岳飞,当年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朝铁骑可谓勇猛。建立金朝的民族就是女真人,他们曾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达百年,先是灭亡了北宋,接着又压得南宋喘不过气,可以说,当年的女真人是宋朝的大敌人。
女真人对中国北方的统治并不长久,公元1234年,金朝最后一个皇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在河南蔡州自缢而死,金朝灭亡。然而南宋也并未因此得利,数十年后,南宋也被蒙古灭亡了。
此后,中国进入元朝统治时期,然而元朝国运更短,统一中国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元末依附于红巾军的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先后消灭了元末各地军阀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统一,并且实现对东北女真人的统治,特别是明朝永乐皇帝时,明朝对东北女真地区的统治更加巩固。但是明朝一直未能万全征服蒙古,甚至在明朝中后期频频被蒙古军队打败。
明末,女真人的后代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落的过程中建立了后金,并占领了明朝辽东的大部分地区。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族名也改成了满洲。1644年,李自成攻灭明朝,清军同吴三桂联合打败了大顺军,并逐步统一了中原南北。自此,女真人再次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那么,作为四百年后入主中原地区的女真人,他们是如何看待400多年前扎根中国北方的金朝的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金朝皇帝的所作所为呢?他们从金朝的兴衰历程中又学习到了什么?
1、清帝认为金朝和自己是一家的女真人在不同时期的史书中有不同的称谓,女真人在秦汉以前被称为肃慎人,汉代时被称为挹娄,隋唐时被称为靺鞨人,到五代时才被称为女真。
辽朝后,女真人在史料中有时被写为女直人,因为当时的辽兴宗叫做耶律宗真,因为避皇帝的字讳,女真人被写为女直人。金朝同清朝的共同特点是都发源于东北并进入了中原地区,当年的女真完颜氏和清朝的爱新觉罗氏都是带领女真人进入中原的领导力量,他们在兴起、入主中原、治理中原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显然清朝皇帝也意识到了这点。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后金”二字其实是史书的记载,努尔哈赤建立的就是“大金国”,他认为自己就是女真人的后代,所以才建立金朝来复辟这个朝代,只是因为汉文史书为了同两宋时的金朝相区分,才写成了后金。
而后金被蒙古国人称为爱新国,其实也是金朝的意思,爱新即是金的意思。但有时候碍于形式,清帝不方便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例如明朝崇祯时期,皇太极多次侵入北京抢掠财物和人口,激起了明朝君臣的仇视,也在汉人百姓中留下了不好的名声。后来,后金想同明朝议和,皇太极特地写信给明朝,说“你们明朝不是宋朝,我们也不是金朝,不能把现在的情况同当年相比。”皇太极说的显然不是他内心所想的,毕竟如果要议和、要缓和关系,只能采用这样的外交辞令,同时也说明了他意识到明朝君臣已经把后金看成了同“金朝”有关系的朝代,即如果明朝同后金议和,崇祯帝就会被臣民视为宋高宗、议和大臣们会被视为秦桧之流。
清朝皇帝对女真人建立的渤海国和金朝都十分认同。乾隆皇帝曾说,“我们清朝发迹于东北,山川钟秀,和当年金朝兴起的地方同属一地。”他还说“满洲”一词的发音同古代“肃慎”二字的发音是相似的,他认为满洲人是肃慎人的后裔。乾隆帝在拜谒了北京房山的金太祖睿陵之后,作了《谒金太祖睿陵诗》:“开国金源肇自东,一时攀附会云风。丕承肆伐追辽帝,善任知人类沛公。史策鸿猷传赫奕,睿陵佳气閟茏葱。建康前岁犹亲奠,况复龙兴渤海同。
”在文中,乾隆帝提到清朝和金朝都是发源于东北地区,并把金太祖跟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认为他知贤善任,所以金朝才会强大,体现了他对金朝皇帝的认可和认同。
后来,乾隆帝命大学士们编撰了带有满洲人族谱性质的史书《满洲源流考》,编撰这个书,就是乾隆帝为了把满洲人的历史同女真人的历史连接起来,以说明女真人的历史非常悠远。
同时,乾隆帝还认为,虽然现在使用的满文源于努尔哈赤时期,但是强调满洲人的语言同当年的女真语是一脉相承的。
2、清帝把金朝陵寝视为“祖陵”明朝末年,随着满洲军队的频频入侵,明朝君臣十分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便听信了旁门左道,认为把北京周边的金朝皇陵毁掉,那么满洲人就会遭受厄运。于是,明朝便毁坏了金朝的陵寝,所以当时满洲军队侵入到北京周边的时候,特地去拜谒了自己的“祖陵”情况。
当时,皇太极在北京房山遇到了几个汉人读书人,读书人说他们这里的人世代为金朝皇帝守陵,希望皇太极能够收留他们。皇太极说,你们是守护陵寝的有功之人,现在我还不能带你们走,先赐给你们一些财物,等到以后我占领北京之后,你们就是我的臣民了。
清朝入关后,清帝十分重视金朝陵寝的修复,顺治帝命令对金陵进行维修,并立了御制碑文,顺治帝在文中说,“满洲人从东北兴起并占有了中原,并没有毁坏明朝的帝陵,而当年明朝却毁坏金陵,实在罪大恶极。”并向金朝皇帝“汇报”自己对皇陵的修复情况。
乾隆十七年,清朝皇帝再次命令对金朝皇陵进行修复和扩建,使得金朝陵寝的规模得到提高。修完了陵寝,接下来便是如何祭祀了。清朝皇帝十分重视祭祀金陵,也多次前往祭祀。先是把金太祖和金世宗的牌位放进了北京阜成门外的历代帝王庙,以表示对金朝正统性的认可。
顺治十四年,金朝陵寝的维修完毕,顺治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祭祀。康熙年间,康熙帝也多次遣皇子前去祭祀,让他们不要忘记祖先。乾隆十八年,乾隆帝亲自祭祀金陵,并带上了当年金朝的皇族完颜氏。到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把金朝亡国之帝金哀宗牌位列入了历代帝王庙。
乾隆时编撰的《八旗氏族通谱》中,原本金朝皇族完颜氏的排名是放在了后面,但是乾隆帝特地命令把完颜氏往前放,直接放在了爱新觉罗氏的前面,排名第一。这一点最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乾隆帝真心觉得金朝女真人就是他们的祖先,金朝就是他们的“先朝”。3、清朝希望以金朝衰落和灭亡为借鉴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就以金朝兴起的情形鼓励族人,并把金太祖等人视为自己的榜样。努尔哈赤曾经强调:“我起兵抗明就是因为明朝对我们女真人的欺压,这一点同当年辽朝对女真人的欺压是一样的。”因此,努尔哈赤勉励贝勒们和他一起学习金太祖,团结努力,开创新的事业。
皇太极成为后金大汗之后,更加重视对金朝历史的学习,命令人去搜集汉文史书,并命人翻译《三国志》、《辽史》、《金史》、《元史》等史书。皇太极崇德元年,此时皇太极已经称帝,后金也改名为了大清,于是他召集满洲、蒙古、汉人的重臣,当众命人宣读关于金世宗的生平事迹,并说:“金世宗,在蒙古人和汉人眼里都被视为明君,被后人称呼为小尧舜,是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当众宣读世宗的事迹,增进了大家对金朝历史的了解。
此外史书还记载,有一天,皇太极做梦,他梦见自己到了明朝的皇宫,遇到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见到他还挺开心,亲自送了皇太极一本《金史》,但很快皇太极就醒了。天亮后皇太极立刻召集诸王贝勒,告诉他们关于梦的情形,他们都说这是吉兆,认为明朝是要把江山送给皇太极,皇太极听了十分高兴。
通过学习史书,清朝皇帝意识到了金朝灭亡的原因,其中有一部分是金朝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性,例如尚武好战的性格和骑马射箭的本领,于是清帝要求满洲人以金朝为借鉴。崇德二年,皇太极曾说,“当年金熙宗和完颜亮废弃了女真人的衣冠,使得女真人的一些习俗丧失,这样做是非常有危害的,如果我们满洲人也这样,我们也会失败的。”
到了乾隆朝,清朝已经入主中原一百年,一些满洲人逐渐丧失了民族特征和语言,乾隆帝忧心忡忡,在阅读《嘉礼考》后,他认为里面对辽、金、元的民族服饰记载不够详细,要求修改,并强调保持民族特征关系到大清朝的国运。虽然清朝帝王意识到“汉化”的“风险”,但实际上这一过程不可逆,因为只要同汉人交流,就不得不受到他们的影响,因此到了清末,满洲人汉化已经比较深了,例如清末民初人刘体智在《异辞录》中记载,“满洲大臣向皇帝汇报情况,如果是面对只懂汉语的慈禧太后就觉得轻松,如果面对的是懂满语的光绪帝则觉得压力很大,因为很多满洲大臣已经不会书写满文和说满语了。
康熙自称狄人,非中国人。雍正同样,乾隆也说“朕非中国之人,主中国之事”。清芳阁阁回忆录也写到“从小父母告诉她,她们不是中国人,却是中国人的主子”。从入关,人家推行的就是殖民政策,以外国人主中国之事。人家也从未当过自己是中国人。到是许多不要脸的中国人乱认祖,把说真话的中国人说是破坏民族团结等大帽子。
4、把文字狱的时代范围追溯到了金朝乾隆帝在阅读史书时,认为史书记载的女真发音同实际发音区别较多,且汉字多存在歧视意义,因此要求进行校对,他认为女真语同满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金朝的“猛安谋克”就是清朝的“明安”、“穆昆”的意思,即千夫长、百夫长。
同时,乾隆帝对元朝修的《金史》也不满,认为主要有三点问题,一是文义混乱,一下称呼蒙古军队为天朝大兵,一下称呼金朝军队天朝大兵;二是很多地名是错误的,以至于无法确认这些地方是指哪里;三是对书中的谶纬之论表示不满,因为书中提到因为金朝俘虏了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所以金朝在防御蒙古大军时才会有汉人将领的投降,最终导致了金朝的灭亡。
除此之外,清朝还把文字狱的范围扩大了宋朝和金朝的史事上,乾隆四十六年,两淮盐政图明阿抽查了284种戏剧,认为其中有涉及明末清初、宋金关系等方面“情节失实”的戏剧,建议进行整改。乾隆帝同意进行整顿,但是要求不要声张,以免引起社会太多的议论和问题。
后来,清朝编撰《四库全书》,一些文臣在收集宋朝和金朝史书时,特地将里面的“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以免乾隆帝看到这些字眼不高兴。大概是文字狱给这些文臣的压力太大了,造成他们过于敏感,以至于乾隆帝都认为这样改有点太过了。乾隆帝说,孔子、孟子的著作都使用了“夷”字,所以就不要改了,而且使用这个字的史书太多,也根本改不完。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清朝皇帝真的是很推崇和认可金朝的。原因如下:
一是同样是女真人,清帝对金朝有天然的亲切感;
二是对金朝兴衰进行学习,可以避免满洲人重蹈覆辙,并激发满洲人进取心;
三是强调了金朝的正统,就相当于奠定了自己的正统。清朝取代明朝,获得政治上的大一统,但依然有汉人认为满洲人是夷狄,认为清朝入主中原是“华夏沦丧”,因此,清朝皇帝通过对金朝的尊崇,强调女真人入主中原古已有之,且已获得认可,显然对树立清朝的正统性十分有帮助;
四是通过对金朝历史的校正、对涉金文学作品的管控,来控制“异端”思想,避免金人或满洲人被“丑化”。
金国和清朝是什么关系?初中历史课本上,明确的写着:东北地区唐代的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女真人反抗辽国的压迫,建立金国,金被蒙古所灭,部分留守东北原居地的女真人在明朝末年由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再次统一,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清。因此,金国和清朝同属女真,即金国和清朝同源,清朝的满族就是金国的女真人。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金国和清朝是什么关系产生疑问。我们回顾一下金国历史: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领导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1125年,宋金联合攻灭辽国。后来,宋、金双方缔约,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形成新的南北对峙。金国拥有了北部中国的广大版图。金国采用了宋,辽官制。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金国有19路总管府,分掌各路兵马和居民。东北地区分属北京路、上京路、东京路。北京路以今辽宁宁城县为中心,领辽西地区和吉林北部。上京路以今黑龙江阿城县为中心,领吉林北部、中部及长春、黑龙江。东京路以今辽宁辽阳市为中心,管辖辽东广阔地带。
女真族在夺取了辽国政权以后,强令中原人口搬迁到黑龙江流域。人来多了以后,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发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带,不仅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从外地移植回鹘豆、西瓜、红芍药、桃树、李树。
金国自铸铜钱,包括“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泰和重宝”,还发行了叫“小钞”、“交钞”的纸币。商业贸易以国家专营为主,以盐为大宗。只有一些金、银首饰的经营,归私人商家经营。金、银器上的“上京翟家记”字款,说明上京的翟家是自产自销的私人银号。
女真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个叫完颜希尹创制的,他仿照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而创制了女真大字。后来,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而成,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已经不多,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最为珍贵的女真文实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凡是在女真族地区任职的文武官员,晋京朝见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书写。
女真文字还分为大字和小字,都是参照汉字而创立的:汉字-〉女真大字;汉字-〉女真小字。女真文是金代用于记录女真语言的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很像汉字。笔画有横,直,点,撇,捺。书写自上而下,从右向左换行。而满文是拼音文字前期参照蒙文创立。
金国建国之初,女真族的文化还很落后。侵略中原后,抢劫到大批汉族图书,一批汉族文人前来归附,使女真文化发展起来。女真贵族自幼学习汉族语文和各种文化知识,朝廷还采用骈体文写诏谕和奏章。唐、宋诗词,也是金国宫廷文学的主要形式。女真贵族完颜踌,能诗善画,他在《思归诗》中有“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这样颇为风趣的诗句。
金国女真族的歌舞音乐也受中原影响,常用乐器有的箫、琵琶、笙、鼓之类。宫廷乐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
女真族信奉珊蛮教。珊蛮,即萨满。在女真语中,把巫婆叫珊蛮。所以,珊蛮教实际是一种巫术。重要的是,后来的满洲人也信奉珊蛮教。金国女真人也接受了佛教和道教,于是各地出现了许多佛寺和佛塔。
我们看看女真人的大金国是怎么结束的,这对回答金国和清朝是什么关系很有意义:1234年,在蒙古人的强力打击下,盛极一时的金国土崩瓦解。先前徙居中原、华北和辽东的女真族迅速被汉人同化。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一夜之间作鸟兽散,重又分散为众多的部落,接受来自元朝新政权的统治。此处是关键!
要弄清金国和清朝是什么关系,我们重点要看元代和明朝女真社会。在元代东北是什么情况呢?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称之为混同江,元朝在这里设立桃温、胡里改(建州女真和满清始祖)、斡朵怜(建州女真和满清始祖)、脱斡邻、荸苦江5个万户府;又在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东征元帅府,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千户所,在滨海地区设鲸海千户所,在黑龙江下游设兀者野人、乞列迷万户府。一般情况是,万户府下有千户所,千户所下又有百户所。这些女真部落,“各仍旧俗,无市并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
永乐元年(1403),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
金国和清朝是什么关系?元代和明代东北地区上面这些落后的部落广义来说都属女真,语言属满-通古斯语系,他们和早年建立金国的完颜部为首的女真有一定的延续关系,但要分清,当年的金国女真在建国后,大部国民特别是上层人群都随着对辽、宋战争的胜利而南迁,迅速汉化,在金被蒙古灭后,大部都融入到了北方汉族。而在东北留下的那些部落与建立金国的女真还是有区别的,他们更加落后,也就是说是金国的边缘人群,这些更为落后原始的女真部落后来渐渐发展起来,胡里改部和斡朵怜部形成建州女真形成满族,建立清朝。
金国和清朝是什么关系?二者都属通古斯女真建立,但建立清朝的建州女真与金国主体没有继承和延续关系,二者文化不同,金国完颜女真比建州女真始祖先进很多,金国吃狗肉,清朝满族不吃狗肉,金国女真使用方块自创文字,建州女真由水达达女直胡里改部发展而来,掺杂了很多蒙古影响,文字仿蒙古文字。建立清朝过程中,东北的女真各部又融入了大量汉人、蒙古人、朝鲜人才形成清朝的满族。